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相信大家都知道,诗句是诗词的一部分,所以它们的特征是一样的。诗词是指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通过阅读古诗词,可以培养我们自身的诗性。那么,你都喜欢哪些经典诗句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王安石:伤仲永”,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伤仲永》

作者:王安石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

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注释:

1、伤:哀伤,叹惜;对感到惋惜(意动用法)

2、金溪:地名,现江西金溪县。

3、民:百姓。

4、世:世代。

5、隶(l):属于。

6、耕(gēng):耕种劳作,耕田。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7、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8、年:岁。

9、未:不;没有。

10、尝:曾经。

11、识:认识。

12、书具:书写工具。

13、忽:忽然。

14、啼(t):哭叫,大哭。

15、求:索求,索要。

16、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17、焉:于此,对此。

18、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9、与:给。

20、即:立即,立刻。

21、书:书写,写。

22、并:并且。

23、自:自己。

24、为:题上。

25、名:名字。

26、其:他的。

27、以:把。

28、养:奉养,赡(shn)养。

29、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30、为:当做,作为。

31、意:内容

32、传:传送。

33、一:全。

34、观:观看。

35、自:从。

36、是:此。

37、以为意:以当作诗的内容。

38、秀才: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

39、指:指定。

40、作:写。

41、立:立刻。

42、就:完成。

43、其:代指这首诗。

44、文:文采。

45、理:道理。

46、皆:都。

47、可:值得。

48、观:欣赏。

49、者:的地方(方面)。

50、邑(y)人:同(乡)县的人。

51、奇:对感到惊奇(奇怪)。(意动用法)

52、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53、稍稍:渐渐。

54、宾客:这里指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把当作宾客。(宾客在本文是意动用法)

55、其:他的,代仲永的。

56、或:有的人。

57、以:用。

58、乞(qǐ):求取。

59、之:它,代仲(zhng)永的诗。

60、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意动用法)。利,认为有利可图。其,这样;然,这样(同义复用)。

61、日:每天。

62、扳(pān):通攀,牵,引。

63、环:四处,到处。

64、谒(y):拜访。环谒:四处拜访。

65、使:让。

66、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7、闻:听说,听闻。

68、之:代词,代这件事。

69、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

70、从:跟随。

71、先人:意为先父,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72、还:返回。

73、于:在。

74、令:让,使。

75、作:写作,书写,作诗。

76、称(chn):相当,相称。

77、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时:时候。之:的。闻:传闻。

78、自:从。

79、复:又,再。

80、问:询问。

81、焉:指方仲永的情况。

82、泯(mǐn)然众人矣:这里指方仲永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成为普通人。泯然:消失。众人,平常人,普通人。矣,语气词。

83、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84、通悟:通达聪慧。

85、受:承受,来自。

86、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87、彼其:他。彼:他。其:他。(同义复用)

88、且:尚且。

89、固:本来。

90、得:能够。

91、卒(z):最终,最后。

92、夫:读f。那些的意思。

93、受之天: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94、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95、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天,人对举,一指先天的禀赋,一指后天的教育。

96、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不如。耶[y],语气词。

翻译: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5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亡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7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赏析:

本文见闻得当,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二百三十四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例如第一段,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对本文语言精当的特点,可以逐词逐句体察、品味。

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突出了主题,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jzd365.coM更多诗句小编推荐

王安石:待客


《待客》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

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

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

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

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娇纵,不复下箸,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

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

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2、至:到,往。

3、京师:京城,都城

4、因:于是

5、饭:饭食。

6、翌日:第二天。

7、馔(zhun):饭食

8、去:离开。

9、方:才。

10、果蔬:泛指菜肴。

11、其人:指萧氏之子。

12、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13、脔(lun):切成块的肉。

14、置:放、摆。

15、而已:罢了。

16、颇:很,十分。

17、复:再。

18、箸:筷子。

19、啖(dn):吃。

20、旁:旁边,身旁。

21、公:代词,指王安石。

22、食:吃。

23、之:代词,指胡饼。

24、甚:很,非常,表示程度深。

25、之:代词,代指萧氏子。

26、而:转接,意思为但。

27、顷:一会儿。

28、而已:罢了。

29、在:担任。

30、盛服:穿着华丽的服装。

31、怪:奇怪。

32、约:请。

33、惟:只。

34、相:宰相。

35、纵:惯养。

36、退:回来。

37、愧:羞愧。

38、盛:丰盛。

翻译: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娇生惯养,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赏析:

由此得到启示: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王安石的品质: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却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也体现了王安石生活朴素、作风简朴、为官清廉、不铺张浪费的精神。

诗经:将仲子


《诗经: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

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

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

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注释:

1、将:请,愿。仲子:中男子的名字。

2、逾:越过。里:宅院,院子。

3、杞:树木名,即杞树。

4、爱:吝惜,痛惜。

5、檀:檀树。

译文:

仲子哥啊求求你,不要翻进我院里,

不要攀折杞树枝。哪里是我吝惜它,

只是害怕我爹妈。仲子哥啊我想你,

爹妈知道要责骂,叫我心里真害怕。

仲子哥啊求求你,不要翻进我墙里,

不要攀折桑树枝。哪里是我吝惜它,

只是害怕我兄长。仲子哥啊我想你。

兄长知道要责骂,叫我心里真害怕。

仲子哥啊求求你,个要翻进我园子,

不要攀折檀树枝。哪里是我吝惜它,

只是害怕人闲话。仲子哥啊我想你。

别人知道要闲话,叫我心里真害怕。

赏析:

诗中的女于对仲子充满爱意,却怕闲言碎语、飞短流长而不敢大胆往前走,欲爱不成,欲罢不忍,陷入两难处境之中。这是非常现实的处境,选择也只有妥协或者反抗,中间道路似乎少有可能。

应当说两难处境是我们必须经常面对的一种生活状备。这时,你只能选择是或不是,不可能作任何解释,不可能作任何别的选择,其实,这是非常残酷的。残酷的并不是是或不是这两个对立的方面,而是你无处可逃,迫不得已,没有退路,或者妥协或者反抗;或者生存,或者死亡。你的退路,你的回旋余地,统统没有。因此,别无选择的痛苦,恐怕比其它痛苦更加深刻。它的实质是:你清楚明白地知道现实违背自己的意愿,然后被迫屈从于现实,毫无反抗和逃避的机会。

此外,外在力量他人的阻挠和言论对个人意志扼杀,也是极其可怕的。人言可畏,在于他人言论所形成的氛围,对你构成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在于人们懂得,一般人不会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不会不在乎照别人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我们说人活得累,时常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心理上的。包括上面所说的别无选择和被流言蜚语所包围。但是,在根本上,累不累的权力在我们自己,真正旷达的人,是不会屈从外在压力。不会屈从别人的意志的。他有自己的主见,自由的意志,独立的人格。如今,这已经不是天方夜谭了。

王安石:定林


《定林》

作者:王安石

原文: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释:

1、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2、烦襟:烦闷的心怀。

3、仍:又。

翻译:

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病齿生凉。

坐在空旷的地方,

烦躁的心情顿时宁静了。

脱掉鞋子,在岩石上铺上被褥,

躺在上面。

只留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寻来。

真正的快乐不是不能寄托,

悲鸣的虫声同样是悦耳的声音。

赏析:

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归隐金陵。王安石深爱钟山景色优美,常骑驴游玩钟山,疲倦时便到定林庵休息。后来,他就在庵内建了一个供自己休息和写字读书的书斋,取名昭文斋。王安石一生都摆脱不掉疾病的纠缠,却能成为伟大的政治诗人,实在令人钦佩。他的诗中提及患病的至少40余首。所患有眼疾、腰疾、昏眩、齿病等。因此,《定林》开篇便言: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漱甘,即用泉水漱口。甘,指泉水。这句语出《世说》孙楚枕石漱流之典。坐旷,坐在空旷的地方。烦襟,烦躁的心情。襟,指胸怀、心怀。诗人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口齿(病齿)生凉,坐在幽寂、空旷的地方,顿感烦躁的心情都宁静下来了。这两句,抒写感受。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脱掉鞋子(因脱水边屦),在岩石上铺上被褥(就敷岩上衾),躺在岩石之上。诗人闲适自得之状,呼之欲出。颈联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为人称道。诗人欲留流白云对宿,恰好又逢明月相寻,两情相契,其乐融融!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白云、明月人格化,因此,这里的自然之景,已打上了诗人的烙印,是人化的自然。尾联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突出真乐之意趣。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经常到定林寺游玩休憩,并写过不少诗作,这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首。这首诗即兴即事,信笔写来,展现了作者退归后的生活情形及精神上物我两忘的境界。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

真乐一词,见于《列子仲尼》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晋张湛注:都无所乐,都无所知,则能乐天下之乐,知天下之知,而我无心者也。无心是指毫无机心。诗人自问无论出处,皆以道为准,未尝杂有机心,故能得真乐,即使听到悲虫之音亦感到愉悦。贺裳《载酒园诗话》赞此诗道:作闲适诗,又复如此,真无所不妙。刘辰翁评:有辋川幽澹之趣。(《须溪批点李壁注王荆公诗》卷二十二)陈衍则说:颇有王右丞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意境。

王安石:梅花


《梅花》

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翻译:

墙角有几枝梅花,

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着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懒的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已经历了两次辞相两次再任,非常郁闷。

喜欢《王安石:伤仲永》一文吗?“迷你句子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诗句,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伤的寄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