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写作时,很多人喜欢引用诗句,而诗句其实是诗词中的一句。诗词起源久远,它起源于先秦,后鼎盛于唐代。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时,提高写作质量。那么,你知道在哪找诗句的句子吗?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杜甫:又呈吴郎,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又呈吴郎》

作者:杜甫

原文: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释:

1、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作者用了小辈给老辈的呈让吴郎更易接收。

2、吴郎:作者的一个亲戚,辈分比作者小,郎则是对人的爱称。

3、扑:打。

4、任:放任,不拘束。

5、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6、不为:要不是因为。

7、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8、只缘:正因为。

10、恐惧:害怕。

11、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12、即:就。

13、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

14、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15、便:就。

16、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

17、甚:太。

18、征求:指赋税征敛。

19、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20、戎rng、马:兵马,指战争。

翻译:

草堂前的枣树任由西邻打枣,

她是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一位妇人。

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

只因为不让她变恐惧所以需要转变你的态度,变得可亲。

那妇人防着你虽然是多心,

但你在枣树周围插上稀疏的篱笆就显得太较真了。

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一贫如洗,

我不由想到现在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巾。

赏析: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说的正是杜甫。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防是提防,心存戒备,其主语是寡妇。远客,指吴郎。多事,就是多心,或者说过虑。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是说: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未免神经过敏;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也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表面上是对偶句,其实并非平列的句子,因为上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章。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最后一句诗,好像扯得太远,好像和劝阻吴郎插篱笆的主题无关,其实是大有关系,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读者正是要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的苦用心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诗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诗人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开导吴郎,又回护吴郎。八句中,百种千层,莫非仁音,所谓仁义之人其音蔼如也(《读杜私言》)。全诗正是在这种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的。诗作表达了杜甫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

jzD365.com更多精选诗句阅读

形容两情相悦的诗句 思郎恨郎郎不知


1、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2、月暂晦,星常明,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3、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4、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曰不见兮,思之如狂。

5、有很多词中,单句很美,全词拎出来就过凄凉了。

6、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7、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8、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9、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10、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1、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2、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13、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4、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15、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6、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9、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2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1、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22、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嫣婉及良时。

2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24、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2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6、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杜甫:登楼


《登楼》

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释:

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

6、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译文: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杜甫:日暮


《日暮》

作者:杜甫

原文: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翻译:

牛羊们都从田野中回来,

一扇扇柴门各自关闭着。

风月纵横,夜晚清新而美好,

可惜此地并非故乡。

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

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

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晶莹欲滴。

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

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

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

赏析:

湘西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黄昏时分,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静的景色: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牛羊下来久句中仅着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阒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淡淡二句,有着多少悲郁之感。杜甫在这一联中采用拗句。自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去声,非字应用仄声而用了平声。自与非是句中关键有字眼,一拗一救,显得波澜有致,正是为了服从内容的需要,深曲委婉地表达了怀念故园的深情。江山美丽,却非故园。这一自一非,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的眼光观看山村秋景,仿佛蒙上一层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这两句词序有意错置,原句顺序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词序的错置,不仅使声调更为铿锵和谐,而且突出了石泉与草露,使流暗壁和滴秋根所表现的诗意更加奇逸、浓郁。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

景象如此冷漠,诗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更觉悲凉凄怆: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杜甫居蜀近十载,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茫,归乡又遥遥无期,因而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似乎在预报喜兆,诗人不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说得幽默而又凄惋,表面看来好象是宕开一层的自我安慰,其实却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姜斋诗话》)王夫之对杜诗的评语也恰好阐明本诗的艺术特色。诗人的衰老感,怀念故园的愁绪,诗中都没有正面表达,结句只委婉地说何须花烬繁,嗔怪灯花报喜,仿佛喜兆和自己根本无缘,沾不上边似的,这样写确实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更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艺术上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苏轼:阮郎归


《阮郎归》

作者:苏轼

原文: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释:

1、薰风:南风,和风。《史记乐书》: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相传其首句为:南风之薰兮。

2、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3、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4、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5、玉盆:指荷叶。

6、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翻译:

惬意的昼眠,忽被落棋之声惊醒,

本有些恼,揉揉眼睛,却见碧纱窗下,

飘缕缕沉得之烟;窗外的槐柳绿影,

传阵阵新蝉之鸣,不禁又喜从心生。

于是便挎盆出门,

痛痛快快享受泉流洗沐的清凉。

看雨后的小荷,随溪流翻动得多欢!

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

愈见得红丽如燃。

伸纤手玩弄泻池的流泉,

那就更有味啦,连溅落荷叶的碎滴,

也一粒粒圆转如珠!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怨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绿槐高柳咽新蝉,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熏风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气候特征。熏风,就是暖和的南风。古人对这种助长万物的风曾写有《南风》歌大加赞颂: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据《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为《南风》伴奏。这里的熏风初入弦,是说《南风》之歌又要开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风初起。由于以上所写的景物分别诉诸于视觉(绿槐、高柳)、听觉(咽新蝉)和触觉(熏风),使初夏的到来具有一种立体感,鲜明而真切。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进入室内描写。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着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碧纱白烟相衬,不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异香可闻,显得幽静闲雅。这时传来棋子着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苏轼有《观棋》四言诗,其序云: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诗句有云:不闻人声,时闻落子。这首词和这首诗一样,都是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

下片写这个少女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歇拍二句,写弄水叶面,琼珠碎而复圆,更觉清新可爱。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位女主人公索性采摘荷叶后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在苏轼之前,写女性的闺情词,总离不开相思、孤闷、疏慵、倦怠、种种弱质愁情,可是苏轼在这里写的闺情却不是这样。女主人公单纯、天真、无忧无虑,不害单相思,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贪赏风景,拨弄清泉。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愿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这是一种健康的女性美,与初夏的勃勃生机构成一种和谐的情调。苏轼的此种词作,无疑给词坛,尤其是给闺情词,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描写是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方法。它注意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上片由绿槐、高柳、鸣蝉、南风等景物描写与碧纱窗、香烟、棋声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写与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写结合,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间。同时他还注意了动态描写,且不说棋声惊昼眠、玉盆纤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动,就是景物也呈现出某种动感。小荷为微雨而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此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作者善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在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杜甫:南征


《南征》

作者:杜甫

原文:

春岸桃花水,

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

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

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

未见有知音。

赏析: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诗篇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这是一幅多么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

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如果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应该分外高兴。可是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旅程中的忧郁情怀与春江上的盎然生意,就很不协调。触景伤情,怎能不泣下沾襟呢?

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诗人此时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这不是很可悲么?但即使这样,诗人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廷。君恩当指经严武表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这里,诗人运用流水对,短短十个字,凝聚着丰富的内容。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他有绝代才华,然而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又能有几人理解?他在诗坛的光辉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视,这怎能不使诗人发出未见有知音的感慨呢?这确是杜甫一生的悲剧。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此诗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接着又让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诗人正于此不协调处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整首诗悲凉凄楚,反映了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读之令人怆然而涕下。

杜甫:江汉


《江汉》

作者:杜甫

原文: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

1、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2、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3、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苏活。

4、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

翻译: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

思念故土却不能归,

在茫茫天地之间,

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

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

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

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

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

因此,我虽年老多病,

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赏析: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尽管如此,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这两联诗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孤月此心明实际上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

杜甫:野望


《野望》

作者: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

1、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

3、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4、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5、清江:指锦江。

6、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望。

7、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

8、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译文:

西山终年积雪,

三城都有重兵驻防;

南郊外的万里桥,

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连年战乱,

几个兄弟音讯阻隔;

彼此天涯海角,

只我一人好不凄怆?

惟将迟暮的年光,

交与多病的身躯;

至今无点滴功德,

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

常常极目望,

世事一天天萧条,

真叫人不堪想象。

赏析:

这首诗虽是写郊游野望的感触,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间。诗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末联以出效极目,点明主题野望,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

杜甫:月夜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1、州:现陕西省富县。

2、云鬟:妇女的鬓发。

3、清辉:指月光。

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译文: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

你在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

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

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赏析: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杜甫:佳人


《佳人》

作者: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释:

1、合昏:即夜合花。

2、修竹:长竹,与诗中翠袖相映。

译文: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

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相信《杜甫:又呈吴郎》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迷你句子网”是您了解诗句,节日祝福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jzd3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又累又困的说说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