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现在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引用诗句,而诗句却是诗词的一部分。诗词是作者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来创作,以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想要提升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可以阅读经典古诗词。那么,怎样才能记住那些诗句的经典名句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其一)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尘土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着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时,

虽生已被姚崇卖。

(其二)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

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好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

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蜂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

辅国用事张后专。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注释:

1、和张文潜:和,依照他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张文潜,北宋诗人,名耒,字文潜,苏轼门下四学士之一。

2、五十年功: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间。玄宗在位实际44年,五十年为大约数字。

3、华清花柳:花柳,一作宫柳。华清,华清宫,在陕西临潼骊山。

4、咸阳草:咸阳,秦始皇建都之地。

5、五坊:《新唐百官志:闲厩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雕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后人指不务正业之人为五坊小儿。

6、斗鸡儿:《岁时广记》卷十七引《东城老父传》:明皇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索长安雄鸡,金尾、铁距、高冠、昴尾千数,养于鸡坊选六军小儿五百,使教饲之。此指唐玄宗爱好斗鸡,玩物丧志。

7、酒肉堆:批生活豪华。

8、胡兵:指安禄山叛乱部队。安禄山本营州柳城胡人。史思明亦为胡人。

9、逆胡:指安禄山、史思明。

10、奸雄才:奸诈欺世的野心家。

11、勤政楼:炽名,唐玄宗建,为明皇赐宴设酺之处。全称勤政务本之楼。

12、披靡:溃败。

13、传置荔枝:《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由于骏马兼程急递,诸许多马因递送荔枝而累死。

14、着碑铭德:撰写碑文铭记功德。

15、陋:此指浅俗。

16、子仪:郭子仪,唐代名将,唐玄宗时,累迁朔方节度使,平安史之乱有功,封汾阳王。

17、光弼:李光弼,唐代名将。平安史之乱有功,授天下兵纪都元帅,封淮郡王。

18、不自猜:一作不用猜,猜,此指被猜疑。

19、天心悔祸:上天不欲重复其错误。

20、夏商有鉴:一作夏为殷鉴。

21、简策汗青:古时书籍由竹简编成,为便于书写和长久保存,则必须将竹简在火药味上烤干,炙烤时竹简出水如汗一般,故曰汗青。此简策汗青代指史册。

22、张说、姚崇:二人均为唐玄宗时宰相。

23、天宝:唐玄宗年号。

24、国老:告老退休的卿大夫。此指郭子仪、李光弼等平息安史之乱的功臣。

25、妃子:指杨贵妃。

26、虢、秦、韩国:杨贵妃三姊分封之地。

27、羯鼓:乐器,以山桑木为之。状如漆桶,下承以牙床,以两杖击之。唐玄宗素喜音律,尤撤擅长击羯鼓,人称为八音领袖。

28、方响:乐器。

29、春风句:指明皇与贵妃击鼓作乐时,使得春风也不敢吹起尘埃。

30、去天五尺:此极言其高。

31、抱瓮峰:即瓮肚峰。

32、奸人心丑:奸人,奸诈之人,此指李辅国等,丑险恶。

33、西蜀万里:安史之乱时,玄宗逃至西蜀(今四川)。

34、反:同返。

35、南内:长安有大内、西内、南内三宫,南内即兴庆迷路,本唐玄宗听政处。安史之乱平息后,玄宗回到长安,肃宗信用李辅务国,迁玄宗于西内,故谓南内一闭。

36、将军:指高力士,高力士天宝七年加至骠骑大将军。

37、称好在:好在,好生,莫乱来。

38、辅国用事:辅国,李辅国,玄宗时为阉奴,得肃宗信任,权势日益显赫。用事,当权。

39、张后:肃宗皇后,与李辅国勾结专权,后为李辅国杀。

40、春荠长安作斤卖:此上二句意谓:人们只知道责备唐玄宗宠信高力士、引入杨玉环误国之罪,却不知道责备肃宗宠信李辅国、张后之弊。

赏析:

两首诗是李清照早年和张耒《读中兴颂碑》诗所作。北宋中后期,统治阶级上层发生了居烈的党争。最初的斗争是由王安石派的变法和司马光派的反变法而引起的。延续到后来,两派政治力量你上我下,互相倾轧,大起大落。而一旦执政以后,本派内部又迅速分蘖化,争夺益甚。神宗的动摇,高后的专权,哲宗的无能,纵恿和支持了大官僚之间的争夺,因而,朝延竟成了友欲熏心的官僚们操刀相向的战场。该诗深刻分析了唐朝之所以会发生安史之乱和唐王朝军队一败涂地的原因,诗中不驻将腐化昏聩的唐明皇和诸般谄媚误国的佞臣一同作了鞭挞,总结历史的教训,而且影射了北宋末年腐败的朝政君主荒淫无能,臣僚尔虞我诈。用借古喻今的方式来对当权者予以劝戒。表现了诗人对北宋末年朝政的担忧。

jZD365.cOm更多诗句编辑推荐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


《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绍兴癸丑五月,

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

通两宫也。

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

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

不敢望公之车尘。

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

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

作古、律诗各一章,

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佑与建中,为政有皋虁。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其二)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后。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璧,吸乞乡关新信息。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

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

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天。

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注释:

1、韩肖胃:北宋名相韩琦之曾孙。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时任尚书吏部侍郎,端明殿学士、同签枢密院事,被朝廷委派出使金国,为通问使。

2、绍兴癸丑: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

3、胡公:即胡松年,随韩肖胄出使金国,为副使。

4、使虏:虏,指金国,使虏,出使。

5、通两宫:通:通问、问候。两宫,指被金人虏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

6、易安室:李清照自称。

7、父祖皆出韩公门下:韩公,指韩肖胃曾祖韩琦,安阳人。韩琦曾相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李清照之祖父和父亲(李格非)皆曾为韩琦荐引,故曰出韩公门下。

8、家世沦替:本家世业沦落不振。

9、子姓:子孙辈的地位。

10、望公之车尘:望车尘,追随、敬拜之。《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滔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11、神明:精神、神智。

12、三年夏六月:三年,指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六月,当为五月,此误。

13、凝旒:旒,古代帝王之冕前后所悬垂的玉穗。《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施,前后邃廷。凝旒,指天子冕脆一动不动,形容庄重严肃。

14、南云:南天之云。天子面南而坐,故所望为南云。

15、垂衣:言天下太平而无为。《周易系辞》下严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16、北狩:狩,本意为猜猎,引申为出巡。宋徽、钦二宗被掳北去,不敢明言,托词出巡,故曰北狩。

17、岳牧:岳,尧帝时以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岳诸侯。牧,一州之长为牧。岳牧,泛指朝廷百宫。

18、群后:各位诸侯,泛指百官。

19、半千:《孟子公孙丑》: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古人遂以半千为贤者兴起之时。如《新唐书员半千传》:半千始名余庆,生而孤,为从父鞠爱。羁通书史。客晋州,州举童子,房玄龄异之。对诏高第,已能讲《易》、《老子》。长与何彦光同事王义方。以迈秀见赏。义方常曰:五百载一贤者生,子宜当之。因改今名。

20、阳九:指岁月充满灾难。古称4617岁为一元,初入元106岁中,将逢灾岁九,为阳九(《汉书律历志》)。晋刘珉《劝进表》:方今钟百玉之季,当阳九之运。故阳九为厄运。诗中以阳九代指靖康之难。

21、勒:刻石。

22、燕然铭: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共和国。《后汉书窦宪传》:窦宪、耿秉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奔溃,单于遁走宪、秉遂登画燕然山,出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纽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23、金城柳:用晋桓温北伐故事。《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邪时所种柳皆己十圈,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24、纯孝臣:《左传隐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君子谓颍考叔纯孝也。

霜露悲:指怀念父母之趣。《礼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F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

25、羹舍肉:用颍考叔事。《左传隐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26、车载脂:以油脂涂车辅(可以走得快一些)。《诗经卫风泉水》:载脂载牵。

27、将命:奉命。

28、币:此指贡献给金人的钱物。

29、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注:四岳即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

30、佥:都。

31、俞:此为表示答应的语气词。

32、中朝第一人:指唐人李揆。李揆为唐肃宗时宰相,肃宗称其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李揆奉命出使外蕃,外蕃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恐被拘,故意道非也。他那个李揆怎肯到此。(见《新唐书李揆传》、《刘宾客嘉话录》)苏轼诗《送子由使契丹》:单于右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33、春宫:《周礼春官宗》:乃立春宫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玉和邦国。春宫,相当于后世之礼部。

34、昌黎:唐韩愈。韩愈曾赠礼部尚书,此以韩愈代指韩肖胃。

35、百夫特:杰出人物。《诗经黄鸟》:维此奄息,百夫之特。郑注:百夫之中最雄俊也。

36、嘉佑:宋仁宗赵祯年号。

37、建中:即建中靖国,宋徽宗赵佶年号。

38、为政有皋虁:皋虁,指贤臣。皋陶,虞舜时为狱官。虁,舜时乐正也。韩肖胃曾祖韩琦嘉佑年间曾任宰相,祖韩忠彦建中靖国年间为宰相。

39、王商:汉成帝母王太后之弟,曾代匡衡为相。《汉书王商传》:为人多质,有威重,长八尺余,身体鸿大,容貌甚过绝人。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引见白虎殿。塞相商坐未央庭中,单于前拜渴商,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迂延却退。天子闻40、而叹曰:此真汉相矣。

41、吐蕃尊子仪:《新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回纥、吐蕃入侵,郭子仪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回纥怪问:是谓谁?报曰:郭令公。惊曰:令公存乎?怀恩言天可汗弃天下,令公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公今存,天可汗存乎?报曰:天子万寿。回纥悟曰:彼欺我乎!

42、夷狄:古时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

43、白玉墀:以白玉为阶,代指宫殿。

44、家人安足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肖胄母文安郡太夫人文氏闻肖。

45、嫠妇:寡妇。

46、沥血投书:沥血,指立誓。投书,递交书信。

47、记室:古代宫名,相当近代之秘书。汉魏时始设。宋高承《事物纪原》:其官始见于魏武之世矣。宋用晋制,自明帝后,皇子帝虽非都督,亦置记室参军。则记室而为参军,晋制也。宋朝亦置于诸王府,曰某王府记室也。

48、夷虏:指金统治者。

49、性虎狼:本创融狼般残暴。

50、不虞预备:防范不测之事。《左传文六年》:备预不虞。

51、庸何伤:有什么害处呢?

52、衷甲:衷,同中。中甲,即将甲穿在衣服以内。《左传》记载,楚人欲于盟会时突袭晋,兵士皆将甲穿在衣服里面,使晋人不防备。

53、乘城:登城。

54、平凉:地名,在今甘肃省。《唐书马越传》记载:唐贞元三年五月十五日,浑威与吐蕃相盟于平凉,吐蕃埋伏重兵突然袭击。

55、葵丘:春秋时宋国地名,在今河南省。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会周,公、鲁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此。同年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

56、践土:地名,在今河南省。晋文公曾于此与齐、宋、郑、卫等国会盟。

57、谈士:口才善辩之人。

58、弃儒生:《郦生传》:沛公不好儒,未可以儒生说。

59、露布:即布告,此指军中报捷的文书。古时用兵获胜,上其功掖于朝,谓之露布。

60、马犹倚:《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曰:当令齿舌间得利。

61、崤函关出鸡未鸣:崤函关,亦称函谷关。《史记孟尝君传》:孟尝君得出,即驰去,主封传,呼弹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z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容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尽鸣,遂发传出之。如食顷,秦追果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62、樗栎:不成材之木。《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辘,见栋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臼: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也?曰:巳矣,匆首之矣。散术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棒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户则液楠,以为柱则囊,是不材之木也。

63、刍荛之言:采薪者、捕鱼者之言,指地位低下的人说的话。

64、隋珠:《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注:隋侯,汉东之国王姓诸侯也。随侯见65、大蛇伤断,以药敷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月明珠也。

66、和璧:即和氏璧。《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67、命曰:和氏之璧。乡关:故乡。

68、灵光:汉鲁恭玉殿名。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鲁灵光殿者,盖景帝喔姬之子恭王馀之所立也汉遭中微,盗贼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毁坏,而灵光挡然独存。

69、萧萧:萧条状。

70、翁仲:秦阮翁仲,南海人。身长一丈三尺,气质端勇,异于常人。始皇使率兵守脑桃,声援匈奴,死后铸其铜像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人泛称坟墓或建筑物前的石像为翁仲。

71、遗氓:即遗民。

72、嫠家:寡妇之家。此为李清照自称。

73、齐鲁:今山东省一带。

74、比数:相比之中还算在数。

75、稷下:地名,在今山东临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淳于髠、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着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索隐:按稷,齐之城门也。或云:稷,山名。谓齐之学士,集于稷门之下也。

76、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形容繁盛、人众多之况。

77、流人:流亡者。

78、东山:鲁地山名。《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79、一抔土:一捧土。

80、皇华:颂使臣之语,亦指皇帝派出之使臣。《诗经皇华》: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

81、二京:南宋使臣赴金,要经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东京(今河南开封)。

82、壶浆:古时百姓以壶盛浆慰劳义师。《孟子梁惠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主师。

83、连昌宫:唐宫名,高宗时置,在洛阳。元稹《连昌宫词》: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簸簸。

84、华萼楼:即花萼相辉楼。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开元二十四年十二月,毁东市东北角道政坊西北角,以广花萼楼前地。置宫后,宁王宪、申王捴、岐王范、薛王业邸第相望,环于宫侧,明皇因题花萼相辉之名,取诗人棠棣之意。

85、赤子:百姓。

86、苍生:百姓。《书益穰》: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87、长乱何须在屡盟:《诗经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

赏析:

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朝廷派签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国,去慰问被囚于北方的徽、钦二帝,李清照特作出二诗为韩胡二公送行。在这两首诗中,李清照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原人民表示了关切和怀念。同时,尖锐地指出了敌人的掠夺本质,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两首诗表现了诗人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意望,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二首》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注释:

1、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2、春风;比喻面容之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3、低徊:徘徊不前。

4、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5、归来:回过来。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6、意态:风神。

7、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8、塞南:指汉王朝。

9、毡城:此指匈奴王宫。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10、咫尺:极言其近。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长门:汉宫名。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11、毡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写贵族女子出嫁,陪从很多。两:同辆。

12、杆拨:弹琵琶的工具。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13、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14、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翻译:

(其一)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其二)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赏析:

(其一)

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

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王安石歌颂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具有现实意义。当时有些人误解了他的用意,那是由于他用古文笔法写诗,转折很多,跳跃很大,而某些人又以政治偏见来看待王安石,甚至恶意罗织之故。清代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中千方百计地替王安石辩解,但还未说得透彻。

明妃是悲剧人物。这个悲剧可以从入汉宫时写起,也可以从出汉宫时写起。而从出汉宫时写起,更能突出昭君和番这个主题。王安石从明妃初出汉宫时写起,选材是得当的。

绝代佳人,离乡去国,描写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后汉书南匈奴传》的记载是: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官,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江淹《恨赋》上也着重写了她仰天大息这一细节。王安石以这些为根据,一面写她的泪湿春风,徘徊顾影,着重刻画她的神态;一面从君王眼中,写出入眼平生未曾有,并因此而不自持,烘托出明妃容貌动人。所以意态白来画不成一句是对她更进一层的烘托。意态不仅是指容貌,还反映了她的心灵。明妃徘徊顾影无颜色正是其眷恋故国无限柔情的表现。至于杀画师这件事,出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小说,事之有无不可知,王安石也不是在考证历史、评论史实,他只是借此事来加重描绘明妃的意态而已。而且,这些描绘,又都是为明妃的失意这一悲剧结局作铺垫,以加重气氛。

上面写去时,下面写去后。对于去后,作者没有写紫台朔漠的某年某事;而是把数十年间之事,概括为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这两句间,省略了然而犹且,意思是说:明妃心里明知绝无回到汉宫之望,然而,她仍眷眷于汉,不改汉服。

近代学者陈寅恪曾经指出,中国古代所言胡汉之分,实质不在血统而在文化。孔子修《春秋》就是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而在历史上尤其是文学上,用为文化的标志常常是所谓衣冠文物。《左传》上讲南冠,《论语》中讲左衽,后来一直用为文学典故。杜甫写明妃也是着重写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与王安石写的着尽汉宫衣,实际是同一手法。杜甫、王安石皆设想通过不改汉服来表现明妃爱乡爱国的真挚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既不因在汉失意而减弱,更不是出于对皇帝有什么希冀(已经心知更不归了),不是争宠取怜。因此,感情更为纯洁,形象更为高大。接着又补上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把明妃一心向汉、历久不渝的心声,写到镂心刻骨。梅尧臣也说鸿雁为之悲,肝肠为之摧。王安石写得比梅尧臣更为生动形象。

最后,又用家人万里传来说,以无可奈何之语强为宽解,愈解而愈悲,把悲剧气氛写得更加浓厚。更妙的是:笔锋一带,又点出了悲剧根源,扩大了悲剧范围。明妃这一悲剧的起点可叙从入汉宫时写起。汉宫,或者说长门,就是《红楼梦》中贾元春所说的见不得人的地方,从陈阿娇到贾元春,千千万万如花女,深锁长闭于其中。以千万人(有时三千,有时三万)之青春,供一人之淫欲。宫女之凄凉寂寞,可想而知,而况宫女的失宠与志士的怀才不遇,又有某种情况的类似,所以从司马相如《长门赋》到刘禹锡的《阿娇怨》,还有《西宫怨》之类,大都旨写这一题材,表现出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广大宫女的同情,或者抒发出士不遇的愤慨。唐人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早在王安石之前就描写过了,只是说得怨而不怒;王安石却多少有点怒了。李壁说:王安石求出前人所未道,是符合实际的;至于不知其言之失,则是受了王回、范冲等人的影响。王回引孔子说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却忘了孔子也说过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论语》);特别是误解了人生失意无南北一句。王回本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他以政治偏见来论诗,难以做到公允。

(其二)

首两句写明妃(王昭君)嫁胡,胡人以毡车百辆相迎。《诗经》上有之子于归,百两(同辆)御(迎接)之的诗句,可见胡人是以迎接王姬之礼来迎明妃。在通常情况下,礼仪之隆重,反映恩义之深厚,为下文胡(恩)自深作了伏笔。其中皆胡姬三字,又为下文含情欲说独无处作伏笔。

关于明妃对此的反应,诗中写她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梅尧臣《依韵和原甫昭君辞》中也说:情语既不通,岂止肠九回?他们意思是说明妃与胡人言语也不通,谈不上知心,所以哀而不乐。

王安石通过在诗中突出一个细节描绘来表现明妃的哀情:明妃一面手弹琵琶以劝胡饮酒,一面眼看飞鸿,心向塞南。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刻画了明妃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接着,他又用明妃所弹的琵琶音调,感动得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听者被感动到这个地步,则弹者之内心痛苦自不待言。哀弦之哀,是从听者的反应中写出的。

前面是明妃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的描写;末四句则是进一步加以分析、议论。这四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汉恩自浅胡自深明妃在汉为禁闭于长门中的宫女,又被当作礼物送去和番,所以汉恩是浅的;胡人对她以百辆相迎,恩礼相对较深。这句讲的是事实。第二层讲人生乐在相知心,这是讲人之常情。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应该乐而不哀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就接入第三层:明妃在胡不乐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当时之哀可想而知。明妃之心之所以与常情不同,是因为她深明大义,不以个人恩怨得失改变心意,而况胡人也并非知心。四句分三层,中有两个转折,有一个矛盾,只有把其中曲折、跳宕理清,才能看出王安石的用意深及其眼孔心胸大处(方东树《昭昧詹言》)。南宋初,范冲对高宗论此诗,直斥为坏人心术,无父无君(李壁注解中的话,此据《唐宋诗举要》转引),完全是没有懂得此诗。范冲是范祖禹之子,范祖禹是一贯反对新法的人,挟嫌攻击,更不足据。其实王安石这样描写明妃,这样委曲深入地刻画明妃心事,用以突出民族大义,恰恰是可以正人心,厚风俗的,在当时是针对施宜生、张元之流而发的,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

《明妃曲二首》体现出王安石注意刻画人物的特点,从描绘人物意态,到解剖人物心理,有渲染,有烘托,有细节描写,相当于是把写小说的一些手法用入诗中。而在用笔布置逆顺及章法疏密伸缩裁剪等方面,则又是把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技法用来写诗。这样,就使诗歌的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诗歌的表现能力更强。由于两者结合得较好,故虽以文为诗,而形象性并不因之减弱,此诗末四句以形象来进行议论,即其明证。王安石既以小说手法与古文笔法来写诗,读者也就应以读小说、读古文之法来读它,才能读懂诗。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春泛若耶溪》

作者: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释:

1、际夜:至夜。

2、潭烟:水气。

3、弥漫:渺茫。

译文:

归隐之心长期以来不曾中断,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

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一路春花撒满了溪口的两岸。

傍晚时分船儿转出西山幽谷,隔山望见了南斗明亮的闪光。

水潭烟雾升腾一片白白茫茫,岸树明月往后与船行走逆向。

人间世事多么繁复多么茫然,愿作渔翁持竿垂钓在此溪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开首两句则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接着写泛舟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寂静、迷蒙的境界。最后两句写心怀隐居之人,在此环境中,愿作持竿垂钓的隐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常:常常;经常。

2、溪亭:溪边的亭子。

3、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

4、沉醉:大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5、归路:回家的路

6、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7、回舟:乘船而归。

8、误:不小心。

9、藕花:荷花。

10、争:同怎,怎么(怎么把船划出去的意思)。

11、滩:群。

12、鸥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

翻译:

回忆起以前到小溪边的亭子游玩,

一直玩到日暮时分,

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

却迷途进入荷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把船划出去,

桨声惊动了栖息在水中的鸥鹭。

赏析:

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以强列的美的享受。

诗经:潜


《诗经:潜》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注释:

1、猗与:赞美之词。漆沮:两条河流名,均在今陕西省。

2、潜:通槮,放在水中供鱼栖止的柴堆。

3、鳣:大鲤鱼。鲔:鲟鱼。

4、鲦:白条鱼。鲿:黄颊鱼。鰋:鲇鱼。

5、介:助。景:大。

翻译:

漆水和沮水景色秀美,蕴藏着富饶的渔业资源。

鳣鱼鲔鱼不计其数,鲦鲿鰋鲤也群出波间。

捕来鲜鱼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赐福绵延。

赏析:

漆、沮二水是周王朝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印记。据《史记-周本纪》载,公刘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矣。周道之兴自此始。周颂中的作品很少提及具体地名,而提及具体地名即与祭祀对象有关,如《天作》言天作高山,高山即岐山,是大王(即古公亶父)率民迁居之所,《集传》认为此祭大王之诗(大王亦曾渡漆、沮,但在公刘之后,所以以岐山为标志)。与《潜》不同的是,《天作》点明了大王荒之。《潜》诗中没有写出公刘,但公刘是周道由之而兴的关键人物,他在漆沮的经历当是周人熟知的典故,《潜》的祭祀对象必然是公刘,无须点出而自明。由此亦可知,周人赞美漆沮,不仅是基于二水的美丽富饶,更是带着强烈自豪的主观色彩。

《潜》是专用鱼类为供品的祭祀诗,照《毛诗序》的说法,《潜》所写的祭祀按时间分有两种,供奉鱼的品种亦不同:季冬荐鱼,春献鲔也。关于鱼的品种,孔疏的解释是:冬则众鱼皆可荐,故总称鱼;春唯献鲔而已,故特言鲔。从字面看似乎可通,但经不起仔细推敲。比如,总称鱼的鱼是否包括鲔,就字面即颇难断定。其实,春献鲔是因为鲔在春夏间从海溯河而上产卵,其时方可捕得,冬天无法以鲔为荐,总称鱼的鱼自然不能包括了。

从鱼的数量之多(潜有多鱼)、品种之繁(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及人们对鱼类品种的熟知,可以看出当时渔业的卓有成效。潜置于水底,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柴草堆作用却不可小觑,正是它们吸引了鱼类大军的聚集。这种原始而有效的养鱼方法也许就出自公刘时代,《周本纪》中写及公刘行地宜,以潜养鱼可能正是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生产措施。祭祀诗离不开歌功颂德,《潜》明写了对漆、沮二水风景资源的歌颂,对公刘功德的歌颂则潜藏于字里行间,如同潜的设置,荡漾着透出波纹的韵味。

以(鱼)享以(鱼)祀,以介景福是饮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行动。如果将鱼换成其他的祭品,祭祀的意蕴就会大受损害,而诗作一气呵成的效果也便丧失无遗。在这首诗中,鱼实在是必然贯穿到底的。最后_一句虽然没有写出鱼,但鱼依然存在。因为鱼与余谐音,《潜》诗所写的祭祀季冬一次,隔年之春又一次,均用鱼,这使读者有理由推断:时至今日仍然广泛流传的年年有鱼(余)年画,民间除夕席上对鱼不动筷而让它完整地留进新年的习俗,和《潜》所描写的祭祀是一脉相承的。《潜》应当被视为民俗史上一条重要资料,它的末句所祈之福就是余。

《潜》篇幅简短,却罗列了六种鱼名;漆、沮二水具体写出,却让祭祀对象公刘隐名;写王室的祭祀活动,却也与民间风俗息息相关。这些,都显示了作者调动艺术手法的匠心,使本来在《诗经》里相对枯燥的颂诗中的一首能够进入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趣味盎然的作品行列。

柳宗元:溪居


《溪居》

作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

1、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2、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3、谪:流放。

4、夜榜:夜航。

5、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译文: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

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

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

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

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赏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的行动。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

闲依农圃邻、有采菊东篱下之概;晓耕翻露草,有晨兴理荒废之风。沈德潜评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集》卷四)这是很有见地的。

青溪的诗意


青溪的诗意

《青溪》

作者:王维

原文: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1、青溪:在今陕西勉县之东。

2、言:发语词,无义。

3、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

4、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5、声:溪水声。色:山色。

6、漾漾二句描写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动,芦苇的倒影映照于清澈的流水。漾漾:水波动荡。菱荇:泛指水草。

7、葭苇:泛指芦苇。

8、素:一向。

9、闲:悠闲淡泊。

10、澹(dn):恬静安然。澹:溪水澄澈平静。

11、磐石:大石。

12、将已矣:将以此度过终生。已:结束。

诗意:

走进黄花川,我每每追随青溪的流水。

旅程还不到百里之遥,溪水随着山路万转千回。

它流过山间的乱石,发出喧响轰鸣,

流经幽深的松林,又带着林间青色的宁静。

菱角和荇菜荡漾在水上,澄净中央岸的芦苇倒映。

我的心向来淡泊闲静,何况面对着淡泊如我的青溪。

从此留在这巨石之上吧,我将以垂钓来度我的余生。

赏析:

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详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

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能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王维:青溪


《青溪》

作者: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1、逐:循、沿。

2、趣:同趋。

3、澹:安静。

译文:

每次我进入黄花川漫游,常常沿着青溪辗转飘流。

流水依随山势千回万转,路途无百里却曲曲幽幽。

乱石丛中水声喧哗不断,松林深处山色静谧清秀。

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澄澄碧水倒映芦苇蒲莠。

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

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终老到头!

赏析:

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王安石:葛溪驿


《葛溪驿》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

1、葛溪:今江西省弋阳县。

2、驿:驿站是古代官方设立的旅店。

3、缺月:不圆的月亮。

4、漏:漏壶,古代计时器。

5、未央:未尽。

6、明灭:忽明忽暗。

7、岁时:时光。

8、起:起来。

9、行人:诗人自指。

赏析:

这首诗写于1050年(宋仁宗皇佑二年)作者自临川赴钱塘(今浙江杭州)途宿驿中。诗中抒写了作者的旅愁乡思。诗人选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衬托出抱病的行人,从而表现羁旅独苦的处境和心情。纪昀评道:老健深稳,意境自殊不凡。三、四句细腻,后四句神力圆足。

葛溪在江西弋阳。驿是公家设立的车马站或招待过客休息所。人在病中最快感觉到风露的早来,梦中回家,总是不知山水路途的遥远。江湖沦落,人又在病中,最是想家,心境最是凄苦。梦中不知山水长,醒后更觉家乡的路遥。

清代诗论家贺裳说:读临川诗,常令人寻绎于语言之外,当其绝诣,实自可兴可观,不惟于古人无愧而已。(《载酒园诗话》)《葛溪驿》就是这类令人寻绎于语言之外的好诗之一。其写作时间,大约在1050年(皇祜二年)。

首联一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间最易萌生思乡之情,当此之时,人地两疏,四顾寂寥;唯有天上的明月聊可与家人千里相共,故抬头望月,实为自来行人寄托乡思之一法。这首诗写月亦寓此意,而天公偏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竟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犹如一团惨白的愁雾。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诗人于扫兴之余,便希望早入梦乡。怎奈原先并不十分在意的漏壶,此刻也仿佛故意作难,滴水声似乎越来越响。这在不眠之人听来,又增添了烦乱,心绪愈益无法宁贴,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巳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使孤寂的旅况更加使人难以为怀,而独卧秋床的诗人目不交睫、转辗反侧的苦颜,也就可想而知了。

首联虽为景语,而景中宛然有诗人自己在,故颔联便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出句写旅夜的悲苦境遇有三重不堪。病中行役,体弱衣单,值此秋风萧瑟、玉露凋伤的凉夜,不仅肉体上有切肤透骨的寒意,而且连心灵也仿佛浸透在凄寒之中,《秋风引》的启发。刘诗云: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所谓最觉风露早,亦即刘诗最先闻之意。诗人以其超越常人的深情敏感去体察、品尝人间的苦果,自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深悲极痛,三不堪。对句以恍惚的梦境写自己难以排遣的乡愁。大凡思家心切,总希望借梦境与家人团聚,但梦醒之后,往往更增怅惘空漠之感。此句虽未明言梦醒后的难堪,但最觉风露早五字已透露梦醒的原因,不知山水长五字正是梦醒后的感叹,而将无限惆怅之意,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刘熙载说:律诗既患旁生枝节,又患如琴瑟之专一。融贯变化,兼之斯善,(《艺概》卷二)这首诗上半篇写羁旅之愁,颈联便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出句坐感岁时歌慷慨,是说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在所不顾,毅然坐起,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王安石是个爱国主义者。他自涉足仕途以后,对人民的贫困,国力的虚耗,政治上的种种积弊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希望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危机。在此之前,他曾写了《省兵》、《读诏书》等关心政治与民瘼的诗篇,诗中慷慨陈词:贱术纵工难自献,心忧天下独君王。(《读诏书》)歌慷慨三字正是他心忧天下的具体写照。对句起看天地色凄凉,写诗人于壮怀激烈、郁愤难伸的情况下起身下床,徘徊窗下。小小的斗室装不下诗人的愁思,只好望着窗外的天地出神,但映入诗人眼帘的,也仅是一片凄凉的景色而已。此句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复借景色凄凉的天地包举团裹,勿使吐露,似达而郁,似直而曲,故有含蓄不尽之妙,综观中间两联,一写乡思,一写忧国之思,名虽为二,实可融贯为一,统称之为家国之思庐这正合上文所谓融贯变化,兼之斯善的要求。

尾联中的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握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唯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乱字形容蝉声的嘈杂烦乱,正所以衬托诗人心绪的百无聊赖。乱字之前着一更字,足见诗人夜来的种种新愁旧梦及凄苦慷慨之意仍萦绕心头,驱之不去,而耳际的蝉声重增其莫可名状的感慨,结句写秋蝉无知,以叶半黄的疏桐为乐国,自鸣得意,盲目乐观,诗人以此作为象喻,寄托他对于麻木浑噩的世人的悲悯,并借以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慨。

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这种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顿挫盘纡而出,并显示其转折变化的深度与广度,因此能极金尽曲折往复之致。

李清照:永遇乐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雾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赏析:

此为李清照晚年所写元宵词,借流落江南孤身度过元宵佳节所产生的切身感受,寄托深沉的故国之思、今昔之感。上片开始连下三个设问。第一个设问是问自己在何处?是明知故问,问的前提却是元宵夜夕阳西下,玉兔东升之际,是人约黄昏后的良辰美景,一对比,便知作者有化不开的漂泊异乡的凄凉愁怀。第二问也是在染柳烟浓的大好春光之后,先以听笛怨转,再问自己还有多少春意可享受,正反映了晚景凄凉的心情。第三问也是同样,用岂无递反,也反映出晚年生活动荡不安、祸福莫测的忧患。来相召二句,状节日人物之盛,谢却诗朋酒侣,则气氛陡转,写自己自甘寂寞的心灰意懒,可以感知到作者几乎万念俱灰的心境。孤独中最易追怀往事,中州盛日六句,极写往年京华热闹欢乐,浓厚兴致。如今以下折转到当前,憔悴神态,寥落心理,与往昔形成强烈反差。最后两句看似淡泊自守、不慕繁华,实则是满腹辛酸,一腔凄怨的总爆发。全词以元宵为焦聚点展开记叙,思路由今而昔再到今。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以他人反衬,益增悲慨。无怪刘辰翁诵此词为之涕下、辄不自堪(《须溪词》卷二)也。

喜欢《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一文吗?“迷你句子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诗句,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卷首寄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