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大多数人都有喜欢的诗句,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诗的出自哪句诗词。诗词艺术特色主要有:意味无穷、质朴自然、情景交融、语言精练。通过阅读古诗词,在丰富自身的同时,还可以增强自身的智慧。那么,你见过的田园诗句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行露”,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诗经: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注释:

1、厌氵邑:潮湿的样子。行:道路。行露:道路上有露水。

2、夙夜:这里指早夜,即天没亮的时候。

3、谓:同畏,意思是畏惧。

4、角:啄,嘴。

5、女:同汝,你。无家:没有家室。这里指尚未婚配。

6、速:招致。狱:诉讼,打官司。

7、不足:意思是说求为家室的理由不足。

8、塘:墙,墙壁。

译文:

路上露水湿漉漉,难道不想早赶路?

只怕路上露水多。

说鸟雀没有嘴?怎么啄穿我的屋?

谁说你还没成家?凭啥送我进监狱?

虽然送我进监狱,要想成家理不足。

谁说老鼠没有牙?怎么穿透我的墙?

谁说你还没成家?凭啥让我吃官司?

虽然让我吃官司,我也决不顺从你。

赏析:

这首是一位不知名的女子为拒绝与一个已有家室的男子重婚而作。男方显然采用强暴手段,用刑狱相逼,但作者并未屈服,并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意志。

即使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这种宁为玉碎的气节,也是可歌可泣,值得大加赞颂。

气节是主体价值的一种体现。它与金钱所代表的价值尺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气节是为了维护某种内在的价值观,比如尊严、人格、理想等,而不顾牺牲现实的实际利益,乃至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它表现出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境界。

金钱所代表的是现实的实际利益。当人只盯住眼前的实际利益时,就完全可能为此牺牲精神上的价值追求,变得像行尸走肉一般只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当人变成金钱的奴隶之时,他就完全丧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丧失了自己。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只说对了一部分。只有挣钱机器(机器没有生命,没有自我意识,因而没有自我,仅仅是一个物)才会为财死。

人生确有比金钱重要得多的东西。士可杀而不可辱。羞辱是对人格尊严的嘲弄和调戏,是对人的价值的蔑视和抹杀,为此,当然值得付出生命的代价。沦为奴仆,变作他人的玩物,应当算是最为悲惨的人生境况,为了拒绝和摆脱这种境况,当然也值得付出代价和生命。我们从诗中读出的,正是敢于说不字的凛然气节。这是需要大无畏的气概的。

但是,现在的我们,已很少敢于说不字了。

jzd365.coM更多诗句小编推荐

诗经:行苇


《诗经:行苇》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方苞方体,维叶泥泥。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

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

或献或酢,洗爵奠斝。

醓醢以荐,或燔或炙。

嘉肴脾臄,或歌或咢。

敦弓既坚,四鍭既均,

舍矢既均,序宾以贤。

敦弓既句,既挟四鍭。

四鍭如树,序宾以不侮。

曾孙维主,酒醴维醽,

酌以大斗,以祈黄耇。

黄耇台背,以引以翼。

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注释:

1、敦彼:草丛生之貌。行:道路。

2、方苞:始茂。体:成形。

3、泥泥:叶润泽貌。

4、戚戚:亲热。

5、远:疏远。具:通俱。尔:迩,近。

6、肆:陈设。筵:竹席。

7、几:矮脚的桌案。

8、缉御:相继有人侍候。缉,继续。

9、献:主人对客敬酒。酢:客人拿酒回敬。

10、洗爵:周时礼制,主人敬洒,取几上之杯先洗一下,再斟酒献客,客人回敬主人,也是如此操作。爵,古酒器,青铜制,有流、柱、鋬和三足。奠斝:周时礼制,主人敬的酒客人饮毕,则置杯于几上;客人回敬主人,主人饮毕也须这样做。奠,置。斝,古酒器,青铜制,圆口,有鋬和三足。

11、醓:多汁的肉酱。醢:肉酱。荐:进献。

12、脾:通膍,牛胃,俗称牛百叶。臄:牛舌。

13、咢:只打鼓不伴唱。

14、敦弓:雕弓。

15、鍭:一种箭,金属箭头,鸟羽箭尾。钧:合乎标准。

16、舍矢:放箭。均:射中。

17、序宾:安排宾客在宴席上的座位次序。贤:此指射技的高低。

18、句:借为彀,张弓。

19、树:竖立,指箭射在靶子上像树立着一样。

20、侮:轻侮,怠慢。

21、曾孙:戴震《学女为》:古者适孙则曰曾孙。《尚、书》曰有道曾孙、《考工记》曰曾孙诸侯是也。此燕族人故称曾孙,明祖之适孙以与同祖之人燕于此也。此指宴会的主人。

22、醴:甜酒。醹:酒味醇厚。

23、斗:古酒器。

24、黄耇:年高长寿。

25、台背:或谓背有老斑如鲐鱼,或谓背驼,总之都是老态龙钟的样子。台,同鲐。

26、引:牵引。此指搀扶。翼:扶持帮助。

27、寿考:长寿。祺:吉祥。

28、介:借为丐,乞求。景福:大福。

译文:

芦苇丛生长一块,别让牛羊把它踩。

芦苇初茂长成形,叶儿润泽有光彩。

同胞兄弟最亲密,不要疏远要友爱。

铺设竹席来请客,端上茶几面前摆。

铺席开宴上菜肴,轮流上桌一道道。

主宾酬酢共畅饮,洗杯捧盏兴致高。

送上肉酱请客尝,烧肉烤肉滋味好。

牛胃牛舌也煮食,唱歌击鼓人欢笑。

雕弓拽满势坚劲,四支利箭合标准;

发箭一射中靶心,较量射技座次分。

雕弓张开弦紧绷,利箭四支手持定。

四箭竖立靶子上,排列客位不慢轻。

宴会主人是曾孙,供应美酒味香醇。

斟满大杯来献上,祷祝高寿贺老人。

龙钟体态行蹒跚,扶他帮他侍者仁。

长命吉祥是人瑞,请神赐送大福分。

赏析:

《毛诗序》云:《行苇》,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此为汉古文经学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刘向《列女传-晋弓工妻》君闻昔者公刘之行,羊牛践葭苇,恻然为民痛之,恩及草木,仁着于天下,王符《潜夫论-德化》公刘厚德,恩及草木、牛羊六畜,仁不忍践履生草,则又况于民萌而有不化者乎、《边议》公刘仁德,广被行苇,况含血之人,己同类乎,班彪《北征赋》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赵晔《吴越春秋》公刘慈仁,行不履生草,运车以避葭苇,说明汉鲁诗见刘、王书、、齐诗见班赋、、韩说见赵书、三家今文经学之说以此为专写公刘仁德之诗。但汉经今文之说也常有附会处,未必可从。胡承珙《毛诗后笺》云:案此诗章首即言亲戚兄弟,自是王与族燕之礼,与凡燕群臣国宾者不同。然所言献酢之仪,肴馔之物,音乐之事,皆与《仪礼-燕礼》有合。则其因燕宴、而射,亦如《燕礼》所云,若射则大射正为司射,是也。至末言以祈黄耇,则义如《文王世子》所谓公与父兄齿者,此其与凡燕有别者也。然则此诗只是族燕一事,而射与养老连类及之。《序》以睦族为内,养老为外,盖由养九族之老而推广言之,以见周家忠厚之至耳。辨析颇有理,兹从胡说,以此诗为周王室与族人饮宴之作。

全诗分章,各家之说不同。毛诗分七章,第一、二章每章六句,第三至第七章每章四句;郑玄笺分八章,每章四句;朱熹《诗集传》分四章,每章八句,并说:毛首章以四句兴二句,不成文理,二章又不协韵;郑首章有起兴而无所兴。皆误。兹从朱说。

第一章先从路旁芦苇起兴。芦苇初放新芽,柔嫩润泽,使人不忍心听任牛羊去践踏它。仁者之心,施及草木,那么兄弟骨肉之间的相亲相爱,更是天经地义的了。这就使得这首描写家族宴会的诗,一开始就洋溢着融洽欢乐的气氛。

第二章正面描写宴会。先写摆筵、设席、授几,侍者忙忙碌碌,场面极其盛大。次写主人献酒,客人回敬,洗杯捧盏,极尽殷勤。再写菜肴丰盛,美味无比。醓、醢、脾、臄云云,可考见古代食物的品种搭配,燔、炙云云,也可见早期烹调方法的特征。最后写唱歌击鼓,气氛热烈。

第三章写比射,为宴会上一项重要活动。和第二章的多方铺排、节奏舒缓不同,这一章对比射过程作了两次描画,节奏显得明快。两次描画都是先写开弓,次写搭箭,再写一发中的,但所用词句有所变化。场面描画之后写主人序宾以贤、序宾以不侮,表明主人对胜利者固然优礼有加,对失利者也毫不怠慢,这就使得与会者心情都很舒畅。

第四章仍是写宴会,重在表明对长者的尊敬之意。先写主人满斟美酒,以敬长者,再写主人祝福长者长命百岁,中间插以长者老态龙钟、侍者小心搀扶的描画,显得灵动而不板滞。方玉润《诗经原始》评道:老者不射,酌大斗饮之,座中乃不寂寞。

此篇写宴会、比射,既有大的场面描画,又有小的细节点染,转换自然,层次清晰。修辞手法丰富多彩,有叠字,如形容苇叶之润泽,则用泥泥,形容兄弟之亲热,则用戚戚,贴切生动;有排比,如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显得极有气势。这些对于增强诗的艺术效果,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山行杜牧_山行古诗


山行杜牧_山行古诗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诗经式微


诗经式微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

1、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

2、胡:为什么。

3、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

4、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译文:

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为了官家事,怎会顶风又饮露!

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为了老爷们,怎会污泥沾满身!

赏析:

这首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诗,让人想起卡夫卡的一个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广大民众得到命令去修筑长城,据说这是来自遥远京城中皇帝的圣旨。京城遥远得难以想象,皇帝是谁也不知道,更不明白何以要修筑长城,反正不得不修。

这篇寓言式的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处境,大概适合于所有的小人物的生存将况。小人物没有大多的奢望,没有无止境的野心,只求食饱穿暖居安。他们的纯朴忠厚与愚昧无知并存,如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划船便划船,椿米便椿米,即使叫坐下也只敢站着。他们只管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所以鲁迅说他之所以写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现在来看,身为小人物而敢于发牢骚,并且牢骚之辞竟可录入书中,成为经典,来教育后代,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它让人想到,千方百计要维护自己统治的人,把不满自己统治的言论记录下来传给后世,究竟是愚昧还是一种权谋?

诗经:武


《诗经:武》

于皇武王!无竞维烈。

允文文王,克开厥后。

嗣武受之,胜殷遏刘,

耆定尔功。

注释:

1、於:叹词。皇:光耀。

2、竞:争,比。烈:功业。

3、允:信然。文:文德。

4、克:能。厥:其,指周文王。

5、嗣:后嗣。武:指周武王。

6、遏:制止。刘:杀戮。

7、耆:致,做到。尔:指武王。

译文:

光耀啊,周武王,

他的功业举世无双。

确实有文德啊,周文王,

能把后代的基业开创。

继承者是武王,

止住残杀战胜殷商,

完成大业功绩辉煌。

赏析: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武王克商,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又据《礼记-乐记》记载,孔子曾说《大武》再成而灭商,可知《武》是《大武》乐舞二成的歌。《武》之乐舞,表现的正是武王牧野克商的历史事实。史载武王十一年二月,周武王率兵伐商,进至商国都城朝歌南郊之牧野,纣王发大军相抗。周师大将军吕尚领先锋武士挑战,殷军前部倒戈而自攻其后,武王大军乘机掩杀过去。纣王大败逃回朝歌,登鹿台自焚,殷商灭亡,周武王成为天下最高君主。毫无疑问,这一战争的胜利成功是周代最大的业绩,周武王为周代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最高的功勋。所以《武》诗一开头,就以最高亢最雄浑的歌喉对周武王做出了赞颂:於皇武王!无竞维烈。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暴虐,厚赋税以盘剥国人,造炮烙酷刑以镇压异己,嬖爱妇人妲己,宠信佞臣费中、恶来,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即周文王),微子数谏不听而亡去,比干强谏而被剖心,箕子佯狂为奴亦遭囚。纣王的倒行逆施,令百姓怨愤,令诸侯寒心。因此,周武王伐商,是一场反抗暴政的正义战争,是符合民意、顺应历史潮流的壮举,它必然得到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的普遍拥护与欢迎、响应。此篇《颂》诗对周武王完成克商大业的赞美,尽管是站在周王朝统治者立场上的,但也是同时代民众心声的反映,令人感到真实可信,不像后世郊庙歌词虚应故事的陈词滥调那么惹人厌烦。

在唱出开头两句颂歌后,诗人笔调一转,饮水思源,怀念起为克商大业打下坚实基础的周文王来。文王(即西伯)被纣王囚禁羑里,因其臣闳夭等人献宝物给纣王而得赦免,他出来后献洛西之地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伐崇戡黎,建立丰邑,修德行善,礼贤下士,深得人心,诸侯多叛纣而往归之。他为武王的成功铺平了道路,使灭商立周成为水到渠成之事,其功德不能令人忘怀。允文云云,真是情见乎词。

诗的最后三句,直陈武王继承文王遗志伐商除暴的功绩,将第二句无竞维烈留下的悬念揭出,在诗歌的语言运用上深有一波三折之效,使原本呆板的《颂》诗因此显得吞吐从容,涌动着一种高远宏大的气势。可以说,此诗是歌功颂德之作中的上品。

当然,《颂》诗的本质决定了它必定具有一定的夸饰成分。武王伐商,诗中声称是为了遏刘,即代表天意制止暴君的残杀,拯民于水火。但战争是残酷的,所谓圣人号兵者为凶器(《六韬》)是也,牧野之战,《尚书-武成》有流血飘杵的记载,《逸周书-世俘》亦有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的说法。所以崇尚仁义的孔子不免对之感到有些遗憾,说:《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他老先生的话也不能说没有启发。

诗经:丰年


《诗经: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

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注释:

1、黍:小米。稌:稻。

2、廪:粮仓。

3、亿:周代以十万为亿。秭:数词,十亿。

4、醴:甜酒。

5、烝:献。畀:给予。祖妣:男女祖先。

6、洽:配合。百礼:各种礼仪。

7、孔:很。皆:普遍。

译文:

丰收年谷物车载斗量,

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

亿万斛粮食好好储藏。

酿成美酒千杯万觞,

在祖先的灵前献上。

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

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

赏析:

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可见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为保障。上古的西周,绝对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当时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收,《小雅-大田》所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喜悦以及《甫田》描写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的迫切心情,便是最好不过的证明。并非每年都能获得丰收,因此,遇上好年成,自然要大肆庆祝歌颂。《丰年》应当是遇上好年成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

序云:《丰年》,秋冬报也。报,据郑玄的笺释,就是尝(秋祭)和烝(冬祭)。丰收在秋天,秋后至冬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洽百礼),是很自然的。不过,这种活动(庆祝祭祀)恐怕不会是定于每年秋冬举行的,前面已经说过,当时不可能每年都获丰收,而此诗题为《丰年》,若在歉收乃至灾荒之年大唱颂歌,则成了滑稽的自我嘲弄。

诗的开头很有特色。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读者不难想像静观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

因丰收而致谢,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故而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用丰收的粮食制成),烝畀祖妣。祭享祖妣,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之沟通。也由于丰收,祭品丰盛,能够以洽百礼,面面俱到。降福孔皆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丰年》既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四句,在周颂的另一篇作品《载芟》中也一字不易地出现,其情况与颂诗中某些重复出现的套话有所不同。在《丰年》中,前两句是实写丰收与祭品(用丰收果实制成),后两句则是祭祀的实写;《载芟》中用此四句,却是对于丰年的祈求和向往。看来,《载芟》是把《丰年》中所写的现实移植为理想,这恰恰可以反映当时丰年的难逢。

诗经:敬之


《诗经:敬之》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

命不易哉。

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

日监在兹。

维予小子,不聪敬止。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注释:

1、敬:通儆,警戒。

2、显:明白。思:语气助词。

3、命:天命。易:变更。此句谓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

4、陟降:升降。《尔雅》:陟,升也。士:庶士,指群臣。一说士,通事。

5、日:每天。监:察,监视。兹:此,下土。

6、小子:年轻人,周成王自称

7、不、止:皆为语词。聪:听。马瑞辰《毛传笺通释》:谓听而警戒也。承上敬之敬之而言。

8、就:久。将:长。

9、缉熙:积累光亮,喻掌握知识渐广渐深。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文》:缉,绩也。绩之言积。缉熙,当谓渐积广大以至于光明。

10、佛:通弼,辅助。一说指大。时:通是,这。仔肩:责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肩,克也。《说文》:仔,克也。二字同义。克,胜也,胜亦任也。郑笺:仔肩,任也。

11、显:美好。

译文:

小心谨慎莫忘记,上天监察最明显。

保持天命真困难。

莫说高高在上面,事物由它定升降,

每日监视这下边。

想我这个年轻人,敢不听从不恭敬?

日有成就月有进,学问积渐向光明。

群臣辅我担大任,示我治国好德行。

赏析:

《毛诗序》、《诗集传》都把《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看成组诗。小序认为依次表达嗣王朝于庙、嗣王谋于庙、群臣进戒嗣王、嗣王求助,似乎是按预定写作计划一气呵成;《诗集传》则认为此(《闵予小子》)成王除丧朝庙所作,疑后世遂以为嗣王朝庙之乐。后三篇放此;均说此四篇完成于一时。这四篇确为内容乃至人物都相关的一组诗,但并非作于一时:前两篇当作于武王去世、成王即位之初;《小毖》作于周公归政之后;《敬之》则应作于二者之间的某一个时期,此时成王已有了在周公辅佐下执政的一段经历,正处于自冲动走向成熟的过渡途中。

《毛诗序》说《敬之》是群臣进戒嗣王之作,不仅与诗中维予小子的成王自称不合,也与全诗文意相悖。无论从字面还是从诗意看,《敬之》的主动者都不是群臣,而是嗣王即成王。诗序之所以说群臣进戒嗣王,或许是出于成王在周公辅佐下平定叛乱、克绍基业而又有所巩固发展的考虑,其善意用心无可厚非,却并不合乎实情。

前面已经说过,此时的成王,已逐步走向成熟,他在《敬之》中要表达的有两层意思:对群臣的告戒和严格的自律。

首六句为第一层。成王利用天命告戒群臣,由于他的天子身份,因而很自然地具有居高临下的威势。天维显、命不易,形式上为纯客观的叙说,目的则在于强调周王室是顺承天命的正统,群臣必须牢记这点并对之拥戴服从。对群臣的告戒在无曰以下三句中表达得更为明显,其中陟降只能是由周王室施加于群臣的举措,而日监在兹与其说是苍天的明察秋毫(上面此诗的原文翻译如此,是出于文从字顺的考虑),不如说是强调周王室对群臣不轨行为的了如指掌,其震慑的意旨不言而喻。

后六句为第二层。年幼的成王,面对年龄较长的群臣,往往采取一种谦恭的姿态,这里表达严于律己的意愿更是如此。成王自称小子,承认自己还很缺乏能力、经验,表示要好好学习,日积月累,以达到政治上的成熟,负起承继大业的重任。但是,群臣却不能因此而对成王这位年幼的君主轻略忽视,甚至可以玩之于股掌,成王并没有放弃对群臣陟降(此处偏重于降)的权力,也没有丝毫减弱国家机器日监在兹功能的打算,更重要的是,成王的律己,是在以坚强的决心加速自己的成熟即政治上的老练,进而加强对群臣的控制。年幼而不谙朝政的成王,群臣对之或许有私心可逞(但还会存有对摄政周公的顾忌);而逐渐成熟的成王,决心掌握治国本领而努力学习的成王,群臣对之便只能恭顺和服从,并随时存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惧。诗中的律己也就产生了精心设计的震慑。

《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这一组诗,诗中由闵予小子、维予小子、维予小子到予述及的成王自称,可以体现成王执政的阶段性,也可看出成王政治上的成长和执政信心的逐步确立。这一组内容相关而连贯的诗,虽然不是有预先确定的创作计划,但其连续的编排则应是由删诗的孔子确定的。《尚书》中自《金滕》以下诸篇,叙及周公、成王,与这一组诗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对照阅读,可增进理解;《史记》中的《周本纪》与《鲁周公世家》有关部分,也可参照阅读。如果只读《诗经》的注解,虽然也能读懂原文,但恐怕难以得到深刻的、立体化的印象。

感谢您阅读“迷你句子网”的《诗经:行露》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诗经短句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