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需要用到诗句的地方,诗句是诗词中的一部分。诗句通常是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来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事物的审美修养。那么,对于诗句的名句你都知道哪些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释:

1、翠微:青翠的山坡。

2、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3、机:世俗的心机。

译文:

从碧山下来,暮色正苍茫,伴随我回归,是皓月寒光。

我不时回头,把来路顾盼:茫茫小路,横卧青翠坡上。

路遇山人,相邀去他草堂,孩儿们闻声,把荆门开放。

一条幽径,深入繁茂竹林,枝丫萝蔓,轻拂我的衣裳。

欢声笑语,主人留我住宿,摆设美酒,把盏共话蚕桑。

长歌吟唱,风入松的乐章,歌罢夜阑,河汉稀星闪亮。

我醉得胡涂,你乐得癫狂,欢乐陶醉,同把世俗遗忘。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jzD365.com更多精选诗句阅读

诗经:南山


《诗经: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1、南山:齐国山名,又名牛山。崔崔:山势高峻状。

2、绥绥:缓缓行走的样子,或曰求匹之貌。

3、有荡:即荡荡,平坦状。

4、齐子:齐国的女儿(古代不论对男女美称均可称子),此处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由归:从这儿去出嫁。

5、止:语气词,无义。

6、怀:怀念。一说来。

7、屦(具):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五两:五,通伍,并列;两,緉的借省,鞋一双。

8、緌( 蕤):帽带下垂的部分。帽带为丝绳所制,左右各一从耳边垂下,必要时可系在下巴上。

9、庸:用,指文姜嫁与鲁桓公。

10、从:相从。

11、蓺( 异):即艺,种植。

12、衡从:横纵之异体,东西曰横,南北曰纵。亩,田垅。

13、取:通娶。

14、告:一说告于祖庙。

15、鞫(菊):穷,放任无束。

16、析薪:砍柴。

17、匪:通非。克:能、成功。

18、极:至,来到。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译文:

巍巍南山真高峻,雄狐求偶步逡巡。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由此去嫁人。

既然她已嫁别人,为啥想她存歹心?

葛鞋两只配成双,帽带一对垂耳旁。

鲁国大道平又广,文姜由此去嫁郎。

既然她已嫁玉郎,为啥又跟她上床?

想种大麻怎么办?修垄挖沟勤翻土。

想要娶妻怎么办?必须事先告父母。

既已禀告过父母,为啥任她肆淫污?

想去砍柴怎么办?没有斧子砍不倒。

想要娶妻怎么办?没有媒人娶不到。

既已明媒正娶来,为啥让她娘家跑?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齐襄公与鲁桓公的,《毛诗序》云:《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郑笺云:齐大夫见襄公恶行如是,作诗以刺之,又非鲁桓公不能禁制夫人而去之。古今学者大多无异议。(仅个别现代学者认为是写意中人他嫁)据《左传-桓公十八年》记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夫人文姜(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妹)同去齐国,原先就与文姜有淫乱关系的齐襄公趁机又与文姜私通,被鲁桓公发觉,谴责了文姜。文姜告诉了齐襄公,襄公便设酒宴请桓公,将桓公灌醉后,派公子彭生驾车送桓公回国,在车子里扼死了桓公。此事传开后,齐国上下引以为耻,便作了这首讽刺诗。诗的一二两章讥刺齐襄公荒淫无耻,三四两章责备鲁桓公懦弱无能,对妻子不严加管束。

作诗讥刺本国及鲁国的君主,不能不有所顾忌,在遣词用语方面要避免过于直白显露,而只能用隐晦曲折的笔墨来表现。此诗很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如第一章用雄狐急切求偶来暗射齐襄公急切觊觎回娘家的文姜,第二章用鞋子、帽带都必须搭配成双来比喻世人都各有一定的配偶,暗中影射齐襄公乱伦的无耻行为。既鞭挞了讽刺对象,又不让别人抓到任何把柄。第三、四两章则用兴的手法来表现。照朱熹的说法,所谓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三章以种麻必先整治田垄、四章以砍柴必具刀斧引起娶妻必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进一层推及桓公既已明媒正娶了文姜而又放任她回娘家胡作非为,嘲讽了他的庸弱无能。当然,这意思也不是在字面上明白点出的,而是意在言外,一索可得。前人评此诗,谓其意紧局宽,布置入化,所谓不接形而接以神者(陈震《读诗识小录》),四章四诘问,婉切得情(牛运震《诗志》),令其难以置对,的是妙文(陈继揆《读诗臆补》),确乎如此。

这首诗的风格同《诗经》十五国风中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是一首群众创作的民歌,其特点也是每一章节除少数文言汉语略作更换外,基本的语词文言文句式都是相同的,特别是每章的最后二句,文言文句式语气完全一样,只有一二个字的变化,其含义也相似或相近。这正是便于反覆咏唱,易于记忆吟诵,启发比较单纯的民歌式作品。此外,从这首诗里,也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封建礼教,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诗经:节南山


《诗经:节南山》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忧心如惔,不敢戏谈。

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

赫赫师尹,不平谓何。

天方荐瘥,丧乱弘多。

民言无嘉,惨莫惩嗟。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

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弗问弗仕,勿罔君子。

式夷式已,无小人殆。

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訩。

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君子如届,俾民心阕。

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

式月斯生,俾民不宁。

忧心如酲,谁秉国成?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

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

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訩。

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注释:

1、节:通巀。长言之则为巀嶭,亦即嵯峨。

2、岩岩:山崖高峻的样子。

3、师尹:大师和史尹。大师,西周掌军事大权的长官;史尹,西周文职大臣,卿士之首。

4、具:通俱。

5、惔:炎的误字,火烧。

6、卒:终,全。

7、何用:何以。何因。

8、有实:实实,广大的样子。《经》中形容词、副词以有作词头者,相当于该词之重叠词。猗:同阿,山阿,大的丘陵。

9、荐:再次发生饥馑。瘥:疫病。

10、憯:曾,乃。

11、氐:借为榰,屋柱的石磉。

12、均:通钧,制陶器的模具下端的转轮盘。

13、毗:犹裨,辅助。

14、吊:通叔,借为淑,善。昊天:犹言皇天。

15、空:穷。师:众民。

16、式:应,当。夷:平。已:依全诗前后及此处文义,今理校为己,义为以身作则。

17、殆:及,接近。

18、琐琐:互相连结成串。姻亚:统指襟带关系。姻,儿女亲家;亚,通娅,姐妹之夫的互称。

19、膴仕:厚任,高官厚禄,今世所谓肥缺。

20、佣:通融,明。

21、鞠讻:极乱。讻,祸乱,昏乱。

22、惠:通慧。

23、戾:暴戾,灾难。

24、届:临。

25、阕:息。

26、式月斯生:应月乃生。

27、成:平。

28、卒:通悴。

29、牡:公牛,引申为雄性禽兽,此指公马。

30、项领:肥大的脖颈。

31、蹙蹙:局促的样子。

32、茂:盛。恶:憎恶。

33、矛:通务,义为侮。

34、怿:悦。

35、覆:反。正:规劝纠正。

36、家父:此诗作者,周大夫。诵:诗。

37、讹:改变。

38、畜:养。

译文:

那嵯峨终南山上,巨石高峻而耸巅。

权势显赫的太师史尹,民众都唯你俩是看。

忧国之心如火炎炎,谁也不敢随口乱谈。

国脉眼看已全然斩断,为何平时竟不予察监!

那嵯峨终南山上,丘陵地多么广阔。

权势显赫的太师史尹,执政不平究竟为何?

苍天正又一次降下饥疫,死丧和祸乱实在太多。

民众言论中不再有好话,你们竟还不惩戒自我!

你们史尹和太师二人,原该是咱周室的柱石。

掌握了国枢的钧轮,四方诸侯靠你们维系,

大周天子靠你们辅佐,也使人民踏实心不迷。

老天爷实在太不良善,不该断绝人民的生机。

处事不诚心不亲自办理,百姓对你们就不相信。

不咨询耆旧不晋用少俊,岂不是欺罔了君子正人?

施政应当平等应当躬亲,不应该与那些小人接近;

瓜葛不断的裙带姻亲,不应该偏袒而委以重任!

老天爷真是不光明,降下如此的大祸乱。

老天爷实在不聪慧,降下如此的大灾难。

君子执政如临渊履冰,才能使民众心安。

君子执政如碗水持平,憎恶忿怒才能被弃捐。

老天爷实在太不良善,祸乱从此再无法平定。

一月连着一月竞相发生,使庶民从此无法安宁。

忧国之心如醉酒般难受,有谁能掌好权平理朝政?

如不能躬亲去施政,悴劳的仍是众百姓。

驾上那四匹久羁的公马,这四马都有肥大的脖颈。

我举目四望到处是祸乱,局促狭小无处可以驰骋。

当你们之间恶感正烈,你们彼此就倾轧不歇。

既已怒火平息回嗔作喜,又像宾主般互相酬酢。

老天以灾祸显示不平,我王天子也不得康宁。

太师史尹不自惩邪心,反而怨怒人们对其规正。

我家父作此一篇诗诵,以追究王朝祸乱的元凶。

该改变改变你们的邪心,以求德被四方万邦齐同。

赏析:

此诗亦简称《节》。关于其时代背景和作年,历来有宣王时三家诗、、幽王时《毛诗序》、、平王时韦昭、和桓王时欧阳修、诸说,但诗既以终、南山起兴,则不应写的是周室东迁后事。考虑到宣王时虽用兵频繁,但毕竟号称中兴,与诗中描写的势臣跋扈、政权腐朽之情事不合,因此其事当在幽王时代。又《小雅-节南山之什》的前五篇哀怨忧愤,非经历国亡家破之大惨痛者不能发。《节》既有天再降饥馑、瘟疫、四方不宁及国既卒斩,《正月》又有赫赫宗周,褒姒灭之,《雨无正》也有降丧饥馑,斩伐四国和宗周既灭等,因而可知诸诗大致作于东、西周之交,幽王末平王初。至于《节》所指责的对象则是幽王及其权臣。前人屡辩诗旨是剌王还是刺尹,甚为无谓。总因古代君臣名分颇严,论者又往往横亘一诗可以怨或一《小雅》怨诽而不乱之念于胸中,因之便有不同的先入为主之念在作怪。今就诗论诗,直刺师尹,颇为鲜明;而一再怨望昊天,又借以指责天子。

关于师尹,自毛传以来皆解作大师尹氏,至王国维始辨析其为二人,即首掌军职的大师和首掌文职的史尹。观《大雅-常武》中大师整六师、尹氏及其属戒师旅,则大师统军而尹氏监军,对照《节》诗首章,忧心如惔,不敢戏谈正合于军国主义背景,偏于责师;而国既卒斩,何用不监。乃监察司之失职,偏于斥尹。

全诗十章,共分三部分。首二章以南山起兴,以象征二权臣。以山之险要象征其权之枢要,又以山之不平联系到二臣秉政不平。结合篇末昊天不平,我王不宁的呼应来看,天怒人怨,总由师尹秉政不平使然,故不平二字为全篇眼目。只是第二部分却一再将不平不夷、与不己不自为政、并提而责难,推思其义,全诗是指斥师尹失政在不能持平夷、,而要持平则又须事必躬亲己、,因而全诗结构是起于夷平、终于夷平、而介于己。

首章点出不敢戏谈以致国既卒斩;二章点出昊天再降饥疫以致丧乱弘多,民众无法存活,从而不敢戏谈之高压失控,遂而民言无嘉。一章言人祸,二章言天灾,由时间及顺序暗示天灾实人祸所致,人间暴戾上干天怒所致,此即第一部分的要害。

从第三到第六共四章为第二部分。在上两章铺垫的基础上,三章进一步点明师尹之害人害天,天再施报于人,人民双重遭殃。诗可以怨,怨而至天,亦已极矣!

四、五两章句式排比,结构整齐而又不乏疏宕之美。四章围绕夷己二字正反展开,既为师尹说法,更为一切秉政者说法,三十二字可铭于座右,可镌于通衢。五章昊天不佣融、昊天不惠慧、二解是刺,君子如届临、己、君子如夷平、二解是美,也是对师尹说法。两章排比、对比之势,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诗人的责怨之情也推到了高潮。

六章承上启下,由怒转叹。

统观第二部分四个章节,结构颇为讲究:五、六章既以昊天不佣昊天不惠和不吊昊天以上应第三章的不吊昊天,又以君子如届临、己、、君子如夷和谁秉国成平、夷、、不自为政不己、以上应第四章的式夷式已,可见此部分是以怨天和尤人双向展开而又并拢合承,甚耐玩味。

第七、八、九、十章为第三部分。变每章八句为四句,于音乐为变奏。于诗情为由怨怒转悲叹。唯七、八两章疑有错简而当易位:前方茂尔恶章言师党与尹党既相倾轧又相勾结,以见朝政难革;后驾彼四牡章言无奈之下只有往奔四国避乱或求诸侯勤王、,然而四方亦不可往,蹙蹙靡所骋。诗人说:既然宗周与四国皆被师尹扰乱,国已不国,今日上干天怒,下危人主,尽管师尹不自责己而反怨怒匡正,我身为大夫,也只有勇作诗诵,以究王讻,成此一篇檄文,为来者垂诫了!

李煜:一斛珠


《一斛珠》

作者:李煜

原文: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蚟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注释:

1、一斛珠,词牌名,又名《醉落魄》、《怨春风》、《章台月》等。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2、一斛珠,南唐李煜词有此调,载《尊前集》。

翻译:

晓妆只粗粗理过,

唇边可还得点一抹觉擅色的红膏。

含笑未唱,

先露一尖花蕾船的舌尖,

于是樱桃小口微张,

流出了婉转如莺的清歌。

到了场下的酒会,就又娇爽多了。

小盅微啜似乎还不够过瘾,

换过深口大杯拚醉,

哪在意污湿罗衣?

最传神的,笑嚼着红嫩的草花,

向心上人唾个不停。

赏析:

《一斛珠》(原名《谢赐珍珠》,唐玄宗妃子梅妃即江采萍之作。唐玄宗忌讳杨贵妃妒忌与梅妃不得相见,而为解相思之苦指示乐府为梅妃的这首诗谱一个新曲子,取名《一斛珠》。)

740年,李隆基归纳儿子寿王的老婆杨玉环,江采苹渐渐失宠。皇帝对她还是没有疏远的意思,可是梅妃和太真两人却不和,连走路都互相避开。皇帝曾经把他们比作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说这比喻不恰当,偷偷地当作笑话来看。杨太真忌妒又有心机,梅妃性格柔弱,没办法赢太真,最后竟被太真迁到上阳东宫去了。后来皇帝想念梅妃,夜里派小太监暗地里拿游戏用的筹码去把梅妃叫到翠华西阁,两人谈起过去的情爱,都抑制不住悲伤的心情。皇帝因为和梅妃同寝,睡过了时间,侍从惊慌地跑来通报说:贵妃已经到了阁前,应该怎么办?皇帝披上衣服,抱起梅妃把她藏在帘子夹层里。太真到了以后,问:梅精在哪里?皇帝说:她在东宫啊。太真说:请把她叫来,今天一同到温泉沐浴。皇帝说:这个女人已经被赶走了,不要跟我们一起去。太真语气更加坚决,皇帝眼睛却看向别处,不想回答她。杨太真大怒,说:这里杯盘狼藉,床底下有女人丢下的鞋,夜里是谁陪陛下睡觉,让陛下到日出还不上朝?陛下去见群臣吧,我就在这里等陛下回来。皇帝十分狼狈,拉起被子,脸朝里又躺下了,说:朕今天不舒服,没有办法上朝。杨太真气得不得了,径自回到自己住所去了。皇帝马上再到那个隐藏的地方找梅妃,她却已经被小太监送出去,叫她走回东宫去了。皇帝气得要命,就把那个小太监杀了。叫人把梅妃留下的鞋子和头上插的钗饰封起来送去给梅妃。梅妃问使者说:皇上是坚决不要我了?使者回答说:皇上并不是抛弃妃子,实在是怕太真撒野。梅妃苦笑说:怕因为爱我会惹胖丫头不高兴,这不是等于抛弃我吗?

梅妃拿一千两黄金送给高力士,请他找一个文人,像司马相如作《长门赋》①那样写一篇诗赋,想用来打动皇帝的心。高力士正在讨好杨太真,而且也怕贵妃的势力,就叫人告诉梅妃,说没有人会写赋。梅妃就自己写了一篇《楼东赋》。(注解:①《长门赋》相传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被贬到长门宫,陈皇后为了打动汉武帝,赠给着名辞赋家司马相如黄金百斤,请他写了一篇《长门赋》,表达自己的悲哀之情,果然打动了汉武帝,重新得到了宠幸。)《楼东赋》主要内容大概是:

玉镜上积满了灰尘,妆匣中没有了香味。懒得梳漂亮的发式,懒得穿美丽的衣衫。苦于这寂寞和无聊,只好在冷宫中沉思;梅花一瓣瓣飘零,隔着长门宫,你却无法看到。花如有心,飘扬的全都是恨;柳若有眼,流出的全都是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黄昏独坐楼头,怎忍心去听笙箫吹奏;碧云伴随落日,只好对着明月凝怅。再也没有办法去温泉沐浴了,却回忆起拾翠羽时的游伴。成天关在这深深的长门宫里,嗟叹没有青鸟帮我传递消息。想起那太液池里的清波,水光浮荡,笙歌悠扬;陪从皇上,演奏《舞鸾》妙曲,乘坐画鸥的仙舟。君主情意绵绵,难舍难分。发誓要像高山大海那样情意常在,像太阳月亮那样恩爱永存。怎奈有人嫉妒成性,夺走我的宠爱,把我打入冷宫。再想要往日的欢乐已是难得,只能把无尽的思念放在梦中。空度过朝朝暮暮,无脸对秋雨春风。想有司马相如来献赋,无奈世上才子诗笔不工。表达愁闷还没有写完,却已响起报时的晨钟。空自长叹掩面哭泣,彷徨徘徊漫步楼东。

杨太真听说了,就在玄宗跟前告状说:江妃太粗鄙下贱了,用隐语来发泄她的怨恨,请你赐她死。皇帝却沉默不语。

一次,正好出使岭南的人回来,梅妃就问身边的人:这是哪儿的驿使来了?莫非是送梅花的使者?回答说:是藩国给杨妃进贡荔枝的使者来了。梅妃一听,心里难过,哽咽流下了眼泪。

有一次正巧外国使者来,皇帝派人包了一斛珍珠偷偷地送给梅妃。梅妃不肯接受,写了一首诗交给送珍珠来的使者,说:替我送到皇帝那里。诗写道: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皇帝看了诗,闷闷不乐。指示乐府为这首诗谱一个新曲子,取名《一斛珠》。这个曲名就是从这里来的。

诗经:信南山


《诗经:信南山》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畇畇原隰,曾孙田之。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益之以霡霂。

既优既渥,既沾既足。

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

曾孙之穑,以为酒食。

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

是剥是菹,献之皇祖。

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

享于祖考。

执其鸾刀,以启其毛,

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

祀事孔明,先祖是皇。

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注释:

1、信:即伸,延伸。南山:即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

2、维:是。禹:大禹。甸:治理。

3、畇:平整田地。畇畇,土地经垦辟后的平展整齐貌。原隰:泛指全部田地。原,广平或高平之地;隰,低湿之地。

4、曾孙:后代子孙。朱熹《集传》:曾,重也。自曾祖以至无穷,皆得称之也。相当于《楚茨》中所称孝孙,故又作为主祭者之代称。田:垦治田地。

5、疆:田界,此处用作动词,划田界。理:田中的沟陇,此处亦用作动词。疆指划定大的田界,理则细分其地亩。

6、南东:用作动词,指将田陇开辟成南北向或东西向。

7、上天:冬季的天空。《尔雅-释天》:冬曰上天。同云:天空布满阴云,浑然一色。

8、雨雪:下雪,雨作动词,降落。雰雰:纷纷。

9、益:加上。霢霂:小雨。

10、优:充足。渥:湿润。

11、沾:沾湿。

12、埸:田界。翼翼:整齐貌。

13、彧彧:同郁郁,茂盛貌。

14、穑:收获庄稼。

15、畀:给予。

16、庐:房屋。一说芦之假借,即芦菔,今称萝卜。

17、菹:腌菜。

18、皇祖:先祖之美称。

19、祜:福。

20、骍:赤黄色栗色、的马或牛。牡:雄性兽,此指公牛。

21、鸾刀:带铃的刀。

22、膋:脂膏,此指牛油。

23、苾:浓香。

译文:

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这里是大禹所辟地盘。

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齐,后代子孙们在此垦田。

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

冬日的阴云密布天上,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

再加上细雨溟溟蒙蒙,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

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

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

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

可奉献神尸款待宾朋,愿神灵保佑赐我长生。

大田中间有居住房屋,田埂边长着瓜果菜蔬。

削皮切块腌渍成咸菜,去奉献给伟大的先祖。

他们的后代福寿无疆,都是依赖上天的佑护。

祭坛上满杯清酒倾倒,再供奉公牛色红如枣,

先祖灵前将祭品献好。

操起缀有金铃的鸾刀,剥开牺牲公牛的皮毛,

取出它的鲜血和脂膏。

于是进行冬祭献祭品,它们散发出阵阵芳馨。

仪式庄重而有条不紊,列祖列宗们欣然驾临。

愿赐以宏福万寿无疆,以此回报子孙的孝心。

赏析:

这首诗与《小雅-楚茨》同属周王室祭祖祈福的乐歌。但二者也有不同:《楚茨》言以往烝尝,乃兼写秋冬二祭;而此篇单言是烝是享,则仅写岁末之冬祭,而且它侧重于对农业生产的描画,表现出周代作为一个农耕社会的文化特色。烝祭是一年的农事完毕以后的最后一次祭典,周人以农立国,奉播植百谷的农神后稷为始祖,那么在这年终的祭歌中着力歌唱农事,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毛诗序》称:《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此序与《楚茨》的诗序一样,都属牵强附会之说。姚际恒评此诗曰:上篇按指《楚茨》铺叙闳整,叙事详密;此篇则稍略而加以跌荡,多闲情别致,格调又自不同。《诗经通论》概括颇当。

此诗对于研究古代的井田制也有参考价值。井田之制因其年代久远,难以稽考,后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诗则提供若干讯息。诗首章言: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南山指终南山,诗人是在描述周代的京畿地区。在诗人看来,这畿内的大片土地就是当年大禹治水时开辟出来的。毛传训甸为治,而郑笺则落实为:禹治而丘甸之。丘甸即指田地划分中的两个等级。《周礼-地官-小司徒》云: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因而郑笺等于坐实井田制起源于夏代。孔疏承郑笺之说,谓是则三王之初而有井甸田里之法也,是则丘甸之法,禹之所为。尽管有的学者认为大禹治水未及丘甸其田也。且井邑丘甸出调法,虞夏之制未有闻焉孔疏引孙毓说、,但郑、孔之说也不无参考意义。

首章末二句云: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也值得注意。疆理田土也是古代井田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孟子-滕文公上》云: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可见古人对经理田界是非常重视的。毛传释此诗云: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有的学者解释得更为具体,如王安石说:疆者,为之大界;理者,衡从横纵、其沟涂。《吕氏家塾读诗记》引、吕氏又引长乐刘氏说云:疆谓有夫、有畛、有涂、有道、有路,以经界之也。理谓有遂、有沟、有洫、有浍、有川,以疏导之也。刘氏之说当是依据《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这里所谓南东其亩也与井田制有关。此句指顺应地形、水势而治田,南指其田陇为南北向者,东则为东西向者,此即《齐风-南山》所云衡从其亩。郑笺释曰:衡即训为横。韩诗云:东西耕曰横。从韩诗作由,云:南北耕曰由。《左传-成公二年》载:晋郤克伐齐,齐顷公使上卿国佐求和于晋营,晋人要求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也就是使齐国的陇亩全部改为东西向,这样晋国一旦向齐国进兵,就可长驱直入。国佐回答晋人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国佐引此篇为据,说明先王当初定田土之疆界是根据不同的地势因地制宜的,既有南北向,也有东西向的田陇,如今晋国为了军事上的便利而强令齐国改变田陇的走向,是违反了先王之道。此事又见诸其他典籍,但情节上有些出入。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云:晋文公伐卫,东其亩。《吕氏春秋-简选、云:晋文公东卫之亩。郭沫若引成公二年事云:这也正好是井田的一种证明。因为亩道系以国都为中心,故有南北纵走与东西横贯的两种大道。南北纵走的是南亩,东西横贯的就是东亩。《诗》上所说的我疆我理,南东其亩,就是这个事实。这些资料好像与井田制并无直接关系,而其实它们正是绝好的证明。《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评》

此诗第四章中的中田有庐,说者也以为与井田有关。《吕氏家塾读诗记》引邱氏说云:公田百亩内,除二十亩为八家治田之庐。又引董氏曰: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每家庐舍二亩半。按《孟子-公孙丑上》述井田云:方里而井,井凡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榖梁传-宣公十五年》称:古者三百步为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范宁注:此除公田八十亩,余八百二十亩。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亩。除二十亩,家合二亩半为庐舍,八家共居。《韩诗外传》载: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八家为邻,家得百亩。余夫各得二十五亩。家为公田十亩,余二十亩共为庐舍,各得二亩半。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招,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足以其民和亲而相好。《诗》曰:中田有庐,疆埸有瓜。以上诸说大同小异,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公田中有八家共居的庐舍二十亩。说诗者多从其说,但笺疏别有所解。郑笺云:中田,田中也。农人作庐焉以便其田事。孔疏云:古者宅在都邑,田于外野,农时则出而就田,须有庐舍,于田中种谷,于畔上种瓜,所以便地也。按笺疏之说,田中的庐舍成了农民在地里干活时的临时住所了。到了郭沫若,干脆推翻旧说,以为庐与瓜为对文,庐也当为植物,故庐为芦之假借,正如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台、莱、瓜、壶均为植物一样。郭氏别出心裁,也可聊备一说《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

杜牧:旅宿


《旅宿》

作者: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

1、悄然: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2、断雁:失群之雁。

3、远梦句:意谓做梦做到侵晓时,才是归家之梦,家远梦亦远,恨梦归之时也甚短暂,与下句家书隔年方到,恨时间之久,相对而益增客愁。

译文:

住在旅馆中并无好的旅伴;

忧郁的心情恰似凝固一般。

对着寒灯回忆起故乡往事;

就象失群的孤雁警醒愁眠。

家乡太远归梦到破晓未成;

家书寄到旅馆已时隔一年。

我真羡慕门外沧江的烟月;

渔人船只就系在自家门前。

赏析: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幽恨乡愁、委实凄绝。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杜甫:宿府


《宿府》

作者: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

1、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长夜。

2、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荏苒:犹辗转。

3、已忍句:指自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安禄山反至写此诗,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活。伶俜:飘零之意。

4、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译文:

深秋时节,

幕府井边梧桐疏寒;

独宿江城,

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

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

中天月色虽好,

谁有心情仰看?

乱中四处漂泊,

亲朋音书皆断,

关塞零落萧条,

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

我颠沛流离了十年;

勉强栖息一枝,

暂借幕府偷安。

赏析:

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诗经:南山有台


《诗经:南山有台》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

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

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

乐只君子,遐不眉寿。

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

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注释:

1、台:通薹,莎草,又名蓑衣草,可制蓑衣。

2、莱:藜草,嫩叶可食。

3、只:语助词。

4、杞:枸杞。

5、德音:好名誉。

6、栲:树名,山樗,俗称鸭椿。

7、杻:树名,檍树,俗称菩提树。

8、遐:何。眉寿:高寿。眉有秀毛,是长寿之相。

9、茂:美盛。

10、枸:树名,即枳椇。

11、楰:树名,即鼠梓,也叫苦楸。

12、黄耇:毛传:黄,黄发;耇,老。

13、保艾:保养。

译文:

南山生柔莎,北山长嫩藜。

君子真快乐,为国立根基。

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期。

南山生绿桑,北山长白杨。

君子真快乐,为国争荣光。

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疆。

南山生枸杞,北山长李树。

君子真快乐,人民好父母。

君子真快乐,美名必永驻。

南山生鸭椿,北山长菩提。

君子真快乐,高年寿眉齐。

君子真快乐,美德充天地。

南山生枳椇,北山长苦楸。

君子真快乐,那能不长寿。

君子真快乐,子孙天保佑。

赏析:

这是一首颂德祝寿的宴饮。前人或以为乐得贤(《毛诗序》),或以为颂天子(姚际恒《诗经通论》),或以为祝宾客(方玉润《诗经原始》),这些说法未免各有所偏。就此诗与《小雅-鱼丽》、《小雅-南有嘉鱼》为燕享通用的乐歌来看,它应是贵族宴饮聚会时颂德祝寿的乐歌。

全诗五章,章六句,每章开头均以南山、北山的草木起兴,民歌味十足。南山有台、有桑、有杞、有栲、有枸,北山有莱、有杨、有李、有杻、有楰,正如国家之拥有具备各种美德的君子贤人。兴中有比,富有象征意义。但是兴语的作用还有为章节起势和变化韵脚以求叶韵的作用。在此诗中,这两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直说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等,则显得突兀和浅直,加上南山有台,北山有莱等后,诗顿时生色不少,含蓄而委婉,诗的韵律也由此而和谐自然。兴语之后,是表功祝寿。每章两次直呼乐只君子,可以见出祝者和被祝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前三章邦家之基、邦家之光、民之父母三句,言简意赅,以极节省的笔墨为被颂者画像,从大处落笔,字字千金,为祝寿张本。表功不仅是颂德祝寿之所本,而且本身也是其中的必要部分。功表得是否得体,直接关系到诗的主旨。正因为前面的功表得得体而成功,后面的祝寿才显得有理而有力。四、五两章用遐不眉寿、遐不黄耇两个反诘句表达祝愿:这样的君子怎能不长眉秀出大有寿相呢!这样的君子怎能不头无白发延年益寿呢!这又是以前三章的表功祝寿为基础的。末了,颂者仍不忘加保艾尔后一句。重子嗣,是国人的传统,由祝福先辈而连及其后裔,是诗歌的高潮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虽单纯,但结构安排相当精巧,五章首尾呼应,回环往复,语意间隔粘连,逐层递进,具有很强的层次感与节奏感。选词用字,要言不烦,举重若轻,颇耐咀嚼,表现出歌词作者的匠心独运。作为宴享通用之乐歌,其娱乐、祝愿、歌颂、庆贺的综合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杜甫:春宿左省


《春宿左省》

作者: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释:

1、掖垣:因门下省、中书省地处左右两边,像人的两掖,门下省为左掖。

2、金钥;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3、珂:马铃。

4、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称。

译文: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

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

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

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

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赏析:

诗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反映了这时诗人不过是个小心谨慎的官吏罢了,字里行间也流露诗人的忠爱之情。

诗开头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幕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

杜甫:宿江边阁


《宿江边阁》

作者:杜甫

原文: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释:

1、谢灵运诗:林壑敛暝色。《孟子》:山径之蹊间。

2、《襄沔记》:城内有高斋,梁昭明造《文选》处。简文为晋安王时,引刘孝威等放此综核诗集,因号为高斋。次,乃次舍之次。《易》:旅即次。《汉循吏传》:召信臣开通沟洫,起水门。梁简文帝诗:寒潮浸水门。《杜臆》:《名胜志》载关耆孙《瞿塘关行记》,则高斋即在关上,耆孙与客饮此,诵少陵薄云孤月诗,叹此老具眼。夔江山粗恶,唯少陵所纪处独异。

3、庾信诗:云宿凤凰门。

4、梁简文帝诗:夕波照孤月。

5、《左传》:郑偏愿为鹳,其御原为鹅。《抱朴子》: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6、《秦国策》:譬如豺狼之逐群羊。《后汉张纲传》:豺狼当道

7、《楚辞》:夜不眠以至曙。《孔丛子》:处战伐之世,务收英雄。

赏析:

首联对起。瞑色句点明时间。一条登山小径,蜿蜒直抵阁前。延有接引意,联接暝色和山径,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赋于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这句写出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之状。高斋指西阁,有居高临下之势。这句是说西阁位置临近雄据长江边的瞿塘关。

诗人寄宿西阁,夜长不寐,起坐眺望。颔联写当时所见。诗人欣赏绝境的物色,为初夜江上的山容水态所吸引,写下了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的名句。这两句仇兆鳌解释说:云过山头,停岩似宿。月浮水面,浪动若翻。是概括得很好的。薄薄的云层飘浮在岩腹里,就像栖宿在那儿似的。江上波涛腾涌,一轮孤烛的明月映照水中,好像月儿在不停翻滚。这两句是改何逊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句而成,诗人从眼前生动景色出发,只换了四个字,就把前人现成诗句和他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起来,焕发出夺目的异彩。仇兆鳌把它比作张僧繇画龙,有点睛欲飞之妙。何逊的诗写的是金陵附近西塞山前云起月出的向晚景色;杜甫的诗写的是夔州附近瞿塘关上薄云依山、孤月没浪的初夜景致。夔州群山万壑,连绵不绝。飞云在峰壑中缓慢飘流,夜间光线暗淡,就像停留在那里一样。诗人用一个宿字,显得极为稳贴。夔州一带江流向以波腾浪涌着称。此诗用浪中翻三字表现江上月色,就飞动自然。诗人如果没有实感,是写不出来的。读者从这里可以悟出艺术表现上青胜于蓝的道理。

颈联写诗人深夜无眠时所见所闻。这时传入耳中的,但有水禽山兽的声息。鹳,形似鹤的水鸟。鹳鹤等是专喜捕食鱼介类生物的水鸟,白天在水面往来追逐,搜寻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动;生性贪狠的豺狼,这时又公然出来攫夺兽畜,争喧不止。这两句所表现的情景,切合夔州附近既有大江,又有丛山的自然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读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联想。被鹳鹤追飞捕捉的鱼介,被豺狼争喧噬食的兽畜,正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一种象征。

尾联对结。中间两联都写诗人不眠时见闻。这一联才点出不眠的原委。765年(永泰元年)五月,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东下,第二年春末来到夔州。这时严武刚死不久,继任的郭英乂因暴戾骄奢,为汉州刺史崔旰所攻,逃亡被杀。邛州牙将柏茂琳等又合兵讨伐崔旰,于是蜀中大乱。杜甫留滞夔州,忧念战伐,寄宿西阁时听到鹳鹤、豺狼的追逐喧嚣之声而引起感触。诗人早年就有致君尧舜上、常怀契与稷的政治抱负,而今飘泊羁旅,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社会的动乱使他忧心如焚,彻夜无眠。这一联正是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怀和潦倒艰难的处境的真实写照。

此诗全篇皆用对句,笔力雄健,毫不见雕饰痕迹。它既写景,又写情;先写景,后写情,是融景入情、情景并茂的一首杰作。

诗句《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迷你句子网”是专门为给您寻找诗句创建的网站。同时,jzd3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终寄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