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现在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引用诗句,而诗句却是诗词的一部分。诗词的写作要求是需要诗人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那么,怎样诗句的句子才是最经典的呢?小编特别编辑了“苏轼:南乡子·送述古”,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南乡子送述古》

作者:苏轼

原文: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

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

秋雨晴时泪不晴。

赏析:

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而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翘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调离。这种从眼前实景落笔而展衍开去与由景入情的写法,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接下来三句写临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笔,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衬托词人主观之情。谁似二字,既意喻词人不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又反映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而为友人的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来杭又送友人离去的实际。

下片写词人归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意象的组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末句秋雨晴时泪不晴,用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比喻贴切而新颖,加强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现,读来叩人心扉,令人叹婉不已。

这首词艺术上的特色首先是将山塔、秋雨拟人化,赋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绪,将无生命的景物写活。这种手法,表现出词人不凡的功力。其次是衬托,上片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送客西来送客行以塔之无情衬托人之有情,秋雨晴时泪不晴用秋雨停衬托泪不停。本首词主要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jzd365.coM更多诗句小编推荐

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作者:苏轼

原文: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注释:

1、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在黄州作。涵辉楼:在黄冈县西南。宋韩琦《涵辉楼》: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光遍轩楹,波影撼窗牖。为当地名胜。苏轼《醉蓬莱》序云: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西霞楼。徐君猷:名大受,当时黄州知州。

2、破帽句:《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于九月九日登龙山时帽子为风吹落而不觉,后成重阳登高典故。此词翻用其事。

3、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

4、尊:同樽,酒杯。

5、明日句:唐郑谷《十日菊词》:节去蜂蝶不知,晓庭还绕折空枝。此词更进一层,谓重阳节后菊花凋萎,蜂蝶均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故其《与王定国》中提到此句。

翻译:

深秋霜降季节,江上水浅,浅碧的江水,泛着鳞鳞微波,登楼遥望,水位下降后,露出了江心沙。酒力渐消后,敏感的皮肤感受到了软软的凉风,仍觉有飕飕凉意。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我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如同破旧的帽子多情恋头,不肯被风吹走。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佳节,不必怀忧,就用清酒打发走寥落的秋意。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好花难久,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重阳日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作者以的意境、语言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的秋景。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风力虽软,仍觉有飕飕凉意。但风力再软,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围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破帽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作者说破帽多情恋头,不仅不厌恶,反而深表喜悦,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

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两句,化用杜牧《重九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句意。断送,此即打发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由忧惧转为达观,这乃是他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说为何要以美酒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是化用宋初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唐郑谷咏《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意谓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已非今日之菊,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黄庭坚:南乡子


《南乡子》

作者:黄庭坚

原文: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

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

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释:

1、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黄钟宫。二十七字,两平韵,三仄韵。

2、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市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与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金络头:精美的马笼头,代指功名。

翻译:

在诸将都谈论封侯之事的时候,

我独倚高楼,

和着竹笛,放声长歌。

世事在风吹雨打中悄然而逝,

刘裕在重阳登临戏马台,

与群臣宴会的盛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快快畅饮不要留下,

酒味醇香依旧。

花在老人头上羞笑,

白发簪花不消解忧愁。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

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一边冷眼旁观,沉醉音乐之中。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倚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正切此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休休,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用戏马台之典正切重阳宴集之题,而金络头,用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既切戏马台之马,又照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作受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

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胜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以功名之虚无,对美酒之可爱,本于晋人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语(见《世说新语仕诞》)。古人咏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黄花,作者沿用此法,却又翻出新意。他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其造语则是脱胎于苏轼的两句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这首词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黄升:南乡子·冬夜


《南乡子冬夜》

作者:黄升

原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赏析:

黄升是一位着名的词选家,其词如晴空冰柱,今读此词,颇有此感。

上片写夜寒苦吟之景状。词人生在南宋中期,早年放弃科举,遯迹林泉,吟咏自适,填词是他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首词看,即使夜阑人静之时,他还在苦吟不已。起二句云: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夜,是静极了,一点动静也没有。只有深夜不睡的人,方能有此体会。棱棱二字,使人感到布衾硬得好像有棱角一般,难以贴体。至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二句,词人则把注意力从被窝移向室内:炉中沉香已尽,残灯如豆,昏暗异常,凄清异常。至只有霜华伴月明,词人又把注意力转向室外,描写了明月高悬、霜华遍地的景象。五句三个层次,娓娓写来,自然而又逼真。吟未稳者,吟诗尚未觅得韵律妥贴、词意工稳之句也,三字写出词人此时之所为,可称上片之词眼。由于吟未稳,故觉深夜寂静被子寒冷,香断灯昏;又由于吟未稳,才觉霜华伴月,碧空无边。而凄清二字,则烘托了本文的整个氛围,不贯穿整文,随处可以感到。由此可见,词的结构是井然有序、浑然一体的。

下片词人从自己的吟未稳联想到梅花的睡不成。冰寒大地,长夜无眠,词人居然不说自己感到烦恼,却为梅花设身处地着想,说它该是烦恼得睡不成了。此语奇警,设想绝妙。接下去二句说: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此句点明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他们竟成为一对知心好友!

这种构思,确实是奇特异常;这种格调和意境,确实是空幻的。它非常形象地勾画了一个山中隐士清高飘逸的风采。它的妙处尤其表现在将梅花拟人化。

结句起看清冰满玉瓶,跟以上两句不可分割,互为联系,词中句断乃为韵律所限。因为词人关切寒夜中梅花,于是不顾自己冷暖,披衣而出,结果看到,玉瓶中的水已结成了冰。至于梅花呢,他在词中未提及,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蕴意深远,饶有余味。如果词人在词中将梅花说尽了,说梅花冻得不成样子,或说梅花凌霜傲雪,屹立风中,那就一览无余,毫无诗意了。由此可见词人手法之高明。

从整个词来说,晶莹快洁,恰似玉树临风;托意高远,说它的风格如晴空冰柱,不是很相宜么?

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作者: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

1、佳气:指产生帝王的一种气,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2、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的名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把晋代与吴宫并举,明确地显示出后代诗人对晋朝的向往。

3、恣:任意地、自由自在地。

4、更:再,又,不只一次地。

5、语出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中的名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此诗亦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在表面的表达昔盛今衰之感的同时,把自己非常复杂的心境,也暗含于诗作之中。

金陵城自古以来便是帝王之州,唐代刘禹锡曾作《西塞山怀古》一诗: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然而,王安石看到的与刘禹锡所见大不相同,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佳气上浮。但那是晋代的事情,已经过去四百年了,晋代的白衣胜雪,衣冠之族,已经成为一座座古墓,回首往事的时候,这些是怎堪回首呀。末句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表达的是同样的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过去的时代里,这是诗歌中常用的写法,借此来表明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使诗歌具有一种高古的气象。

作者独自一个人绕着江水边上行游,然后登上高楼。绕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绪或不平事的一种办法,在这里,作者借这种典型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无边愁绪。好在这种绕水游并不受外在任何事物的限制,可以恣行,随意地到处走走。但是,这是一种多么无奈的自由啊,王安石所追求的,是推行新法,实现强民富国的愿望,而现在,只能是绕水游而已,慨叹之声,达于纸上。古人在诗中所抒写的,常常不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顺境,而是穷则独善其身的逆境,但到底心还被达的愿望所牵绊,所以读这样的诗句的时候,要看出作者表面闲适的背后,是无穷的凄凉与热切的期盼。上尽层楼含有中国古代的登高怀远登高而愁的文化密码。从南北朝时期的王粲写《登楼赋》开始,这个动作就被赋予了思念故国之情。而唐代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则是从人生哲学意味上诠释了这一个典型的动作、典型的场景。在这里,作者是思念故国(首都)呢,还是欲穷千里目呢?通过上文的表面闲适与内心焦虑,我们可以看到他所思念的,正是重回故国,再造宏业;通过后文的回忆往事,我们又可以知道作者这时的心理是放弃思念故国的想法,而注重对往事的追寻,注意对往事从文化意义上进行思考;我们还可以认定,作者是想登高望远,而这里的远,不是空间上的,而是时间上的,表明作者独特的意趣和别具怀抱。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诗若只有一种解释便不是好诗。一首真正的好诗,就是可以这样多方面地甚至地矛盾地刺激读者去思考,去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结合起来,思考诗歌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选择甚至人类的境遇。更上楼,不是上到楼的顶端再往上走,而是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登楼。往事悠悠而去了,你不要问我在想些什么,回头看过去的时候,只能看见窗外的长江,在日夜不息地向东流去。结句也是化用唐人诗句,王勃的《滕王阁诗》,作者在这里却别有怀抱:可以理解为,历史是无情的,就像东流之水,一直向前,或许人类所为的一切只是这水的片刻停留,没有太大的意义;也可以理解为,不论目前我的遭遇如何,但我所做的一切,都如长江水一般,是一种永恒的存在;或者联系《滕王阁诗》原文前一句:阁中帝子今何在?的反问,问当今的皇帝今何在,表达自己期待着重回朝廷的愿望。但似乎一切都不重要了,就像长江水,一直流着,流着。

苏轼:蝶恋花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此作题一作春景。上片写暮春自然风光。从郊游少年的视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层次感、色彩感和运动感。天涯何处无芳草,既是对暮春景色拓开一景,又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引发下片境界。下片写自然背景中的人事:一道短墙将少年与佳人隔开,佳人笑声牵动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烦恼。自然春意与人事春情相绾合,优美地表现出在流走跃动的春之气息中,惜春少年微妙的恋情之萌动及转瞬便迷失的怅惘。有声有色,情韵悠远,颇富婉媚绰约的风姿。是一篇天韵圆转的佳作。《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指秋霜)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妆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纳兰性德:南乡子·捣衣


《南乡子捣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

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

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

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

月到西南更断肠。

注释:

1、捣衣:古人洗衣时以木杵在砧上捶衣,使之干净,故称。明杨慎《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春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

2、鸳瓦:即鸳鸯瓦。

3、支枕句:谓空房独处,将枕头竖起、倚靠,不免生怯。

4、清砧:即捶衣石,杜甫《溟》:半扇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翻译:

屋外的瓦当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清霜,

屋内孤灯下,

我对着准备为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伤。

都说戍边在外的人受尽苦寒,

相貌容易消瘦,

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

细细打量。

如果今夜梦中可以相遇,

一定一定要紧紧握住执手相望。

孤单单衾寒,孤单单的空房,

不如趁着月光再来到河边浣洗一遍他的衣裳。

深秋寒意重,孤单独夜长,

月下捣衣,声声清砧,

敲打着思念与凄凉。

蓦然回首,发现月已挂上西南方向,

想着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拥而眠,

不由得更加让我欲断肝肠!

赏析:

捣衣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目,所写都不离征夫怨妇的内容。本首词也是如此,词从怨妇的角度写来,写她的自伤、怯空房、凄凉,以至断肠的怨恨之情。层层写来,情致幽婉凄绝。

感谢您阅读“迷你句子网”的《苏轼:南乡子·送述古》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送玫瑰寄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