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大家上学的时候,背过很多的古诗词诗句吧。诗词起源久远,它起源于先秦,后鼎盛于唐代。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那么,你所知道的诗句有哪些?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杜甫:春日忆李白”,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春日忆李白》

作者:杜甫

原文: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释:

1、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2、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3、俊逸:一作豪迈。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4、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5、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6、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细论文:一作话斯文。

翻译: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

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

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

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

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

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赏析: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着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jZD365.cOm更多诗句编辑推荐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

作者:李白

原文: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释:

1、沙丘:指唐代兖州治城瑕丘。沙丘城一说为位于今山东肥城市汶阳镇东、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对岸。而根据1993年出土于兖州城东南泗河中的北齐沙丘城造像残碑(又名沙丘碑),兖州古地名为沙丘,又名瑕丘,于唐代为鲁西南重要治所,李白应于此居住。由于此重大考古发现,学术界基本上认同兖州为李白居住之沙丘城。

2、来:将来,引申为某一时间以后,这里意指自从你走了以后。竟:究竟,终究。

3、高卧:高枕而卧,这里指闲居。《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4、夕:傍晚,日落的时候。连:连续不断。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

5、鲁酒两句:古来有鲁国酒薄之称。《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皆因无共赏之人。鲁、齐:均指山东一带。空复情:徒有情意。

6、汶水:鲁地河流名,河的正流今称大汶河,其源有三:一发泰山之旁仙台岭,一发莱芜县原山之阳,一发莱芜县寨子村,流经兖州瑕丘县北,西南行,入大野泽。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见《百家唐宋诗新话》)。

7、浩荡:广阔、浩大的样子。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翻译:

我来这里终究是为了什么事?

高枕安卧在沙丘城。

沙丘城边有苍老古树,

白日黑夜沙沙有声与秋声相连。

鲁地酒薄难使人醉,

齐歌情浓徒然向谁。

我思念您的情思如滔滔汶水,

汶水浩浩荡荡向南流去寄托着我的深情。

赏析: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在李白传世的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烟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

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诗人不来沙丘高卧,原因就在于怀念杜甫这位友人。这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

一二句偏于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则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像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诗人愁思难解。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的胸襟,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彩。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古体先于律体。但是,律体的盛行对于古诗的写作也不无影响。例如李白的这首五古,全诗八句,中间四句虽然不是工整的对仗,但其中部分词语的对仗以及整个的格式,却可以见到律诗的痕迹。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

杜甫:天末怀李白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

1、天末:犹天边;

2、君子:指李白。

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4、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5、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6、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阴县。

译文: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

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

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

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

鬼怪正喜人经过可作食粮。

你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

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赏析: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春日朱熹_春日古诗


春日朱熹_春日古诗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题、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河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春日的诗意_春日的意思


春日的诗意_春日的意思

作者:朱熹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诗意: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

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

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

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辛弃疾:忆王孙


《忆王孙》

作者:辛弃疾

秋江送别,集古句。

登山临水送将归。

悲莫悲兮生别离。

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

惟有年年秋雁飞。

注释:

1、不仅有《踏莎行》(进退存亡)集经句体,亦有此集诗句体,足见辛词体式多姿。首写秋江送别场景,用赋法。次写别后思念,融情入景,幽怨凄婉。

2、登山句:《楚辞九辩》: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3、悲莫句:《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4、不用句: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

5、昔人非:苏轼《陌上花》: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6、惟有句:李峤《汾阴行》: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

赏析: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百花园中,有不少集古人句子而成的诗词。它们虽是集古人句子而成,但作者给予了新的意境,使人读来熟悉而又陌生,自有一番情趣。

从现有文学史料看,我国最早的集句诗,始于晋代傅咸的《毛诗诗》,它是集《诗经》句子而成。后继者不乏其人。着名的如宋代王安石,晚年做了许多集句诗,有达百韵者。文天祥以集杜诗着称,达二百首。

集句词始于王安石。而后苏轼有《南乡子。集句》三首,且标出所集诗句的原作者。由于词是长短句,诗多五言七言的整齐句式,因此,集句词的数量就远不如集句诗多。辛弃疾的这首《忆王孙》在辛词中也是仅有的。从其内容看,大致也创作于他闲居江西上饶之时。

本词首句登山临水送将归,出于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辛弃疾用它点出送别之意。自从宋玉写了《九辩》之后,悲伤的感情与萧瑟的秋景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抒写悲秋的感情,也成为历代文人的一大传统。如欧阳修的《秋声赋》。

辛词既用《九辩》成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悲伤,也就不言而喻了。登山临水,也有跋山涉水依依惜别之情。悲莫悲兮生别离,见于屈原《九歌。少司命》,它的下句是乐莫乐兮新相知。从本句可以推知,辛弃疾所送别的是刚刚结识的知心朋友,因此悲莫悲兮,格外悲伤。中国文学史上屈宋并称,辛弃疾将宋玉和屈原的词句组合一起,不仅意思连贯,而且使人读起来分外有味,可以说集得巧。

不用登临怨落晖,这是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的句子,这一联为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这里登临二字与登山临水相呼应。落日斜晖,暮色降临,朋友相聚,兴犹未尽,不觉又到了分手时刻;登临送别,能不使人分外伤感吗?为此,人们常常怨恨落晖无情。另一方面,日出日落,青山绿水,本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又有什么值得让人怨恨呢?这句意似排遣,实为深沉的离别之恨。

昔人非一句,来自苏轼《陌上花》江山犹是昔人非的诗句。限于格律,用昔人非三字概括全句意思。江山犹是与不用怨落晖紧紧相承。昔人非一句寓意深刻,其中有多少世事更替、人情变幻!结句惟有年年秋雁飞,出自李峤《汾阴行》。《汾阴行》以汉武帝汾阴祭后土祠的盛况反衬眼前所见的凄凉。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可见,辛弃疾由送别写起,逐步扩大到人生感慨和当时朝政的失望之情。南宋偏安一隅,不思恢复北方沦陷的领土,故主张坚决抗金的辛弃疾,借此表示痛心之情。

这首词虽是集古句而成的,但写得如此深沉,并且转接自如,表现出辛弃疾不愧为南宋一代杰出词人。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作者:杜甫

原文: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翻译:

蜀州东亭,盛放官梅,尔乃勃发诗兴,

就像当年咏梅扬州的何逊。

此时,面对雪景,自然遥遥相思,

何况赶上送别客人,

恰逢腊梅迎春,不由想起故人。

幸亏没有寄来折梅,勾起我岁末伤情,

赏阅折梅,怎勘那乡愁缭乱,思绪纷纷。

这里的江边,也有一棵梅花,渐趋吐蕊,

朝朝暮暮,催的我白发丝丝,繁霜染鬓。

赏析:

裴迪,关中(今陕西省)人,早年隐居终南山,与王维交谊很深,晚年入蜀作幕僚,与杜甫频有唱和。蜀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二句赞美裴迪咏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象当年何逊在扬州咏梅那般高雅。何逊是杜甫所服膺的南朝梁代的诗人,杜甫《解闷十二首》之七,有颇学阴(铿)何(逊)苦用心的诗句,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是表示对裴迪和他来诗的推崇。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二句上承动诗兴,说在这样的时候,单是看到飞雪就会想起故人,思念不已,何况你去东亭送客,更何况又遭遇到那恼人的梅花,要你不想起我,不思念我,那怎么可能?这样遥领故人对自己的相忆,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谢忱和心心相印的情谊。此时,即肃宗上元元年末、二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裴杜二人又都来蜀中万里作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忆之情,弥足珍重。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大概裴诗有叹惜不能折梅相赠之意吧,诗人说: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折梅一定会乡愁撩乱、感慨万千的。诗人庆幸未蒙以梅相寄,恳切地告诉友人,不要以此而感到不安和抱歉。在我草堂门前的浣花溪上,也有一株梅树呢。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这一树梅花啊,目前也在渐渐地开放,好象朝朝暮暮催人老去,催得我早已白发满头了。倘蒙您再把那里的梅花寄来,让它们一起来折磨我,我可怎么承受得了!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此头安得不白?与梅花梅树又有什么相干!可怜这江边一树,也实在晦气,自家无端挨骂不算,还牵连得百里之外的东亭梅花,也被宣布为不受欢迎者。

本诗通篇都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但此诗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明代王世贞更有古今咏梅第一的说法(见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九引)。原来,诗歌大抵以写情为第一要义,咏物诗也须物中见情,而且越真挚越深切越好,王世贞立论的出发点,应该也是一个情字。这首诗感情深挚,语言浅白,始终出以谈话的口吻,推心置腹,荡气回肠,直而实曲,朴而实秀(清人黄生语),在杜诗七律中,别具一种风格。

杜甫:登楼


《登楼》

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释:

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

6、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译文: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感谢您阅读“迷你句子网”的《杜甫:春日忆李白》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春日寄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