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大多数人都有喜欢的诗句,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诗的出自哪句诗词。一般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通过阅读古诗词,可以培养我们自身的诗性。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诗句吗?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

断云依水晚来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

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

一丘一壑也风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

但觉新来懒上楼。

赏析:

这首词写病后的生活和感受。上片写病休中所见盛夏景色。可起句一派秋凉,躺在水边阁楼的竹席上,清冷冷好似凉秋,片片的浮云顺水悠悠,黄昏的暮色将它们渐渐收敛。晚闲,有心如止水的况味。后二句红艳艳莲花互相依靠,简直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鸟安闲静默,定然是独个儿在发愁。下片写病后所感。先用殷浩和司空图两个典故,与其像殷浩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怨气,倒不如像司空图寻觅美好的山林安闲自在去隐居,一座山丘,一条谷壑,也是风流潇洒多逸趣。末二句不知一转,不知而今衰损了多少精力,只觉得近来上楼懒登梯,否定了前面的取舍。黄蓼云《蓼云词选》中评道:末二句放开写,不即不离尚含佳。的确,似说病后虚弱的平常话,而实则写壮志成灰的悲愤和老却英雄的叹息,写得沉郁悲壮。

jzd365.Com更多诗句延伸阅读

辛弃疾: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作者: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

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

赏析:

辛弃疾的词,大多即景抒情、咏物言志,他的这首《鹧鸪天》也不例外。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平之气。此词虽题为《寻菊花无有,戏作》,但整个上片都未直接接触题目,只是愤世疾俗之情的抒发;就是下片,对题目说来,也只是点到而已。

此词上片开头两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仿佛凭空而来,却又发自心灵深处,是饱经风霜,到过了庙堂官场、都会边疆,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的十分痛苦的总结和极端厌恶的心态。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臭腐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掩鼻二字,本于《孟子。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充分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酒之偏香,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惟有酒偏香,言外之意是说除酒以外,一切都是臭腐的。人间与古今连用,即空间与时间结合,横与纵交织,意谓不仅眼前的人间是臭腐场,惟有酒偏香,而且从古到今,莫不如此。接着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两句,情调一转,由对人间深深的厌恶,变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云烟畔,指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这里依山临水,云烟缥缈,如世外桃源。歌舞忙,写词人闲适潇洒的生活和志得意满的情愫。他在闲居铅山时所作的词,多有类似语句。

上片叙写人间是臭腐场,词人欲远务之,从而为下片寻菊花作了铺垫。下片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转入正题。前两句点寻菊花,后一句明不见。老伴,据另一阕《鹧鸪天》(翰墨诸公久擅场)的题目可知,当为吴子似诸友。共秋光,共享秋光。古人多用秋光来表现菊花。如杜甫《课伐木》诗说:秋光近青岑,季月当泛菊。张孝祥《鹧鸪天》词说: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解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因而共秋光,即隐含了寻菊花之意。黄花,即菊花。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结尾两句: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是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只是字面意思,实际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通观全篇,这首词虽写法不合常规,但作者本意不在按题作文,而在借题发挥,表现他愤世的情怀和如菊的品格。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鹧鸪天送人》

作者:辛弃疾

原文: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1、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2、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3、无穷:无尽,无边。

4、般:种。

5、只应句: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6、未是:还不是。

7、别有:更有。

翻译: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

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

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

乌云挟带着雨水,

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

何止千件万般,

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

聚会才使人欢颜?

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

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一)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的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二)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馀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

前结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引宋征壁语)。而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这样,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今不存。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难》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个人不为世用,或针砭社会现实。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一首五十六个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由此词正可悟出。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三)

词开篇即述离情。唐代诗人王维有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李东阳《麓堂诗话》曰: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通称《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这里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唱毕)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余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余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鹧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陆游诗句)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是色荏内厉的。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句更力重千钧。

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作者: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翻译:

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

不时发出叫声。

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

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

映入眼帘的还有远近连绵的山峦,

横斜的山路。

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

城中的桃树李树害怕风雨吹打。

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

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赏析: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其实是重要的。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就很难把它懂透。这首词就是这样。原来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徽、钦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最着名的是《摸鱼儿》里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以及《祝英台近》里的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还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从此,读者也可以看出诗词中反衬的道理,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辛弃疾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作者在乡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把这两句诗的滋味细嚼出来了,就会体会到诗词里含蓄是什么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

辛弃疾:鹧鸪天·唱彻阳关泪未干


《鹧鸪天唱彻阳关泪未干》

作者: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1、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2、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3、无穷:无尽,无边。

4、般:种。

5、只应句: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6、未是:还不是。

7、别有:更有。

翻译: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

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

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

乌云挟带着雨水,

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

何止千件万般,

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

聚会才使人欢颜?

江头风高浪急,

还不是十分险恶,

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个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作者: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

1、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2、锦襜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襜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

燕兵两句:叙述宋军准备射击敌军的情况。娖:整理的意思。银胡觮(原字为革旁加录,音l):银色或镶银的箭袋。金仆姑:箭名。

3、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如《美芹十论》《九议》等。

4、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翻译: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

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着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

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

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赏析: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才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

辛弃疾等回到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处。辛弃疾这种精忠报国、智勇过人的传奇般的英雄行为,在封建社会的文人中是独一无二、值得赞叹的。这首词的上片写的就是上述作者这段出色的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下句写擒获张安国带义军南下。锦襜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燕兵,指金兵。夜娖银胡革录,夜里提着兵器追赶。娖,通捉;胡革录,箭袋。一说,枕着银胡革录而细听之意。娖,谨慎貌;胡革录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两说皆可通,今取前说。

汉箭句,指义军用箭回射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宋高宗没有抗金的决心,又畏惧起义军。辛弃疾南归之后,义军被解散,安置在淮南各州县的流民中生活;他本人被任命为江阴佥判,一个地方助理小吏,给他们当头一个严重的打击,使他们深感失望。后来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常被弹劾,罢官家居江西的上饶、铅山,也接近二十年。他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

下片,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

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

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现实?对于作者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词: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晏几道: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想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双调55字,押平声韵。此词黄升《花庵词选》题作《佳会》。内容写相熟的歌子久别重逢。

2、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3、玉钟:珍贵的酒杯。

4、拚(pn)却:甘愿,不顾惜。却:语气助词。

5、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这两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晁补之说它不蹈袭人语而风调闲雅,自是一家。

6、同:聚在一起

7、今宵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化出。剩:读锦,只管。剩把:尽把,尽把。

8、银釭:釭(gāng):灯。银灯。

翻译:

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着华丽人多情;我举杯痛饮拼一醉,醉意醺醺脸通红。纵情跳舞,直到楼顶月、挨着树梢向下行;尽兴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无力不扇风。

自从离别后,总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梦中。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灯久坐叙别情,还恐怕、又是虚幻的梦中境。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与久别佳人重逢时犹疑是梦的惊喜和追忆别后对佳人苦苦的相思之情。上片写往日的欢聚。彩袖代指佳人,当年点明是往事。殷勤、拼却,见情意之笃。舞低二句,晁补之称其词风度闲雅,自是一家。月被舞低、风被歌尽,情绪之高、兴致之浓,可想而知。下片写当今的重逢。久忆成梦,几回以梦为真,而今重逢,又不免疑真为梦,往昔只盼梦中相逢,今宵唯恐相逢是梦。曲折深婉,乍喜乍惊。往日欢情之浓,衬叠出相忆之深,愈见重逢难得。全词言情婉丽,文心曲妙,空灵雅致,足见小山本色。

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作者:辛弃疾

原文: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

2、代人赋: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赋的,故加上代人赋。

3、晚日:夕阳

4、寒鸦:亦称慈鸟,小山老鸹。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翻译:

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

显出温柔情境。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

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离肠寸断,泪流难止。

怀着相思之情,

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乱山无数,

遮断了远方的天空,

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

频频凝望。

赏析: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可如今呢?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范成大:鹧鸪天


《鹧鸪天》

作者:范成大

原文: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释:

1、酴醿(拼音:tm):亦作酴釄、酴醾,俗称佛心草,落叶灌木。也是一种酒名,亦有因颜色似之。

赏析:

上阕四句七言,很象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不仅平仄相合,后两句的对仗也极为工整。范成大是南宋着名的诗人,他写的绝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见钱钟书《宋诗选》中范成大简介)。这首《鹧鸪天》的上阕,就很像是《田园杂兴》中的绝句,也带有意境深刻,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不同的是,这首词的上阕舍弃了作者在《田园杂兴》中融风景画与风俗画于一体的笔法,而侧重于描绘庭园中的自然风光,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幅风景画。

既然是画,就必然要敷色构图。起句嫩绿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感觉。

看得成(得一作渐),即指此而言。当然只有这第一句,还不成其为画,因为它只不过涂了底色而记。当第二句曲阑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了整个风景画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映衬;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感。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小红英三字极端重要。这三个字,不仅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照亮了画面的每个角落。画面,变活了;春天的气氛变浓了。正可谓一字妥贴,全篇增色。小字在全词中有大的作用。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范成大此句正合王诗所说。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是对仗工整的两句,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嫩绿、红英之中引开,放在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如果说,一、二句两句是静止的画面,那么,有了三、四两句,整个画面就动静结合酴醿,又作荼,俗称佛儿草,落叶灌木。蜂儿闹,说明酴醿已临开花季节,春色将尽,蜜蜂儿争抢着来采新蜜。杨柳行间燕子轻极富动感。蜂儿闹,是点上的特写:燕子轻,是线上的追踪。说明燕子在成行的杨柳间飞来飞去,忙于捕食,哺育乳燕,上阕四句,有画面,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毫无疑问,词人对这一画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思维。但是,盛时不再,好景不长。春天已经结束,词人又怎能不由此引起伤春而自伤之情呢?

下阕,笔锋一转,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换头用了两个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变化。春婉娩,春日天气温暖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而客飘零,是从词人主体上讲的。由于长年作客在外,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思多了。

为了消除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故曰残酒。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感到无可奈何,只好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打发掉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诗句《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迷你句子网”是专门为给您寻找诗句创建的网站。同时,jzd3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病说说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