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很多小伙伴们对诗句并不陌生,它只是诗词中的一部分。诗词的写作要求是需要诗人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开阔自己的视野,净化自身的灵魂。那么,怎样才能记住那些诗句的经典名句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这样的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依靠。

5、喑: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jzD365.com更多精选诗句阅读

龚自珍的诗


龚自珍的诗

1、《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己亥杂诗》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3、《鹊踏枝》

漠漠春芜春不祝

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

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4、《辛巳除夕与彭同年同宿道观中,彭出平》

读之竟夜,遂书卷尾

亦是三生影,同听一杵钟。

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

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

明朝客盈座,谁言去年踪。

5、《已亥杂诗》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6、《已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

7、《已亥杂诗》

天将何福予蛾眉?生死湖山全盛时。

冰雪无痕灵气杳,女仙不赋降坛诗。

8、《已亥杂诗》

一百八下西溪钟,一十三度溪花红。

是恩是怨无性相,冥祥记里魂朦胧。

9、《已亥杂诗》

一十三度溪花红,一百八下西溪钟。

卿家沧桑卿命短,渠侬不关关我侬。

10、《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着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11、《杂诗》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12、《杂诗》

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

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13、《杂诗》

津梁条约遍南东,谁遗藏春深坞逢。

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阿芙蓉。

14、《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5、《杂诗》

霜豪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16、《杂诗》

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也曾糜太仓粟,夜间邪许泪滂沱。

17、《夜坐其一》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

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

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陨少微星。

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嫦娥诗与听。

18、《夜坐其二》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19、《赋忧患》

故物人寰少,犹蒙忧患俱。

春深恒作伴,宵梦亦先驱。

不逐年华改,难同逝水徂。

多情谁似汝?未忍托禳巫。

20、《海棠》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化起海红帘底月,西厢花影怒广潮。

己亥杂诗的诗意_己亥杂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的诗意_己亥杂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依靠。

5、喑: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


《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

作者: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着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释:

1、此题虽为咏史,实为揭露社会现实,作于清道光五年乙酉(公元1825)。

2、金粉:妇女化妆用品,用作繁华绮丽之意。

3、牢盆:煮盐器,代指盐商,此诗中实指主管盐务的官僚。

4、踞上游:指占居高位。

5、文字狱:反动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以文字犯忌,罗织罪名。

6、稻粱谋:只考虑维持生计。语出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一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7、田横:秦末群雄之一,原为齐国贵族,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田横与田儋、田荣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后刘邦统一天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门客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抚,田横被迫赴洛,在途中自杀。

赏析:

龚自珍这首《咏史》诗写出了清代一些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情。清前期曾屡兴文字狱,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十分谨慎,唯恐被牵入文字狱中。他们着书立说,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弄口饭吃,不敢追求真理,直抒自己的见解。作者是清代后期的一个有叛逆精神的思想家,对这种现象十分愤慨,因而以婉转之笔出之。

对于当时日趋颓废的社会风气,诗人有着清醒的认识。此诗以东南一带上层社会生活为背景,对这一现象作了充分的揭示。首联以概括之笔,渲染东南名流们纸醉金迷的生活,暴露其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颔联写市侩小人、虚浮之徒把握权柄、占据要津的不合理现象。颈联则反映处于思想高压下的文人们,已成为一群苟且自保的庸俗之辈。尾联借田横五百壮士杀身取义的故事,感叹气节丧尽、毫无廉耻的社会现状。此诗从现实感慨出发,而以历史故事作为映衬,具有强烈的批判与讽刺效果。

牢盆是煮盐的器具。牢盆狎客指盐商即有钱人。团扇代指美人。团扇才人即专门吟咏淫辞艳赋的无聊文人。田横是秦末起义英雄之一,刘邦统一中国后他以自杀拒绝降汉,其500名部下也随他悲壮自杀。这首诗以悲愤的心情谴责社会的堕落。东南地方的人们整日过着奢侈淫靡的生活,上层社会的人们只知争名夺利勾心斗角。有钱人操纵社会,帮闲文人洋洋得意。人们谈起文字狱都都吓得半死,不敢说真话;有人写书着文也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最后作者愤激地指问:像田横及其部下那一类刚勇猛烈的中国人都哪里去了?难道都爬上官位享受荣华富贵去了吗?作者忧愤之情难以自抑,诗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龚自珍的诗句


龚自珍的诗句

1、《咏史》

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注。

金銮午夜闻乾惕,银汉于寻泻豫州。

猿鹤惊心悲皓月,鱼龙得意舞高秋。

云梯关外茫茫路,一夜吟魂万里愁。

2、《赋忧患》

故物人寰少,犹蒙忧患俱。

春深恒作伴,宵梦亦先驱。

不逐年华改,难同逝水徂。

多情谁似汝?未忍托禳巫。

3、《远志》

九边烂数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4、《己亥杂诗(第一百七十五首)》

琼林何不积缗泉?物自低昂人自便。

我与徐公筹到此,朱提山竭亦无权!

5、《别黄蓉石比部玉阶》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6、《湘月》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7、《梦中作四截句其二》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8、《己亥杂诗(第二十四首)》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9、《吴山人文徵、沈书记钖东饯之虎丘》

一天幽怨欲谁谙?词客如云气正酣。

我有箫心吹不得,落花风里别江南。

10、《海棠》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化起海红帘底月,西厢花影怒广潮。

11、《辛巳除夕与彭》

读之竟夜,遂书卷尾。

亦是三生影,同听一杵钟。

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

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

明朝客盈座,谁言去年踪。

12、《已亥杂诗》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13、《已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

14、《已亥杂诗》

天将何福予蛾眉?生死湖山全盛时。

冰雪无痕灵气杳,女仙不赋降坛诗。

15、《已亥杂诗》

一百八下西溪钟,一十三度溪花红。

是恩是怨无性相,冥祥记里魂朦胧。

16、《已亥杂诗》

一十三度溪花红,一百八下西溪钟。

卿家沧桑卿命短,渠侬不关关我侬。

17、《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着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18、《逆旅》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19、《夜坐其一》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

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

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陨少微星。

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嫦娥诗与听。

20、《夜坐其二》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21、《咏史》

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注。

金銮午夜闻乾惕,银汉于寻泻豫州。

猿鹤惊心悲皓月,鱼龙得意舞高秋。

云梯关外茫茫路,一夜吟魂万里愁。

22、《赋忧患》

故物人寰少,犹蒙忧患俱。

春深恒作伴,宵梦亦先驱。

不逐年华改,难同逝水徂。

多情谁似汝?未忍托禳巫。

23、《远志》

九边烂数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24、《己亥杂诗(第一百七十五首)》

琼林何不积缗泉?物自低昂人自便。

我与徐公筹到此,朱提山竭亦无权!

25、《别黄蓉石比部玉阶》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26、《湘月》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27、《梦中作四截句其二》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28、《己亥杂诗(第二十四首)》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29、《吴山人文徵、沈书记钖东饯之虎丘》

一天幽怨欲谁谙?词客如云气正酣。

我有箫心吹不得,落花风里别江南。

30、《海棠》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化起海红帘底月,西厢花影怒广潮。

李商隐: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

1、马嵬:原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2、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3、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4、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5、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6、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如何,为什么。四纪,四十八年。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此指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卢家莫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这里是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照。

翻译:

空荡荡的马嵬坡下,独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深情,已然成空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当年导师寻访杨妃踪迹,想必去过此处。当年唐明皇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中,两人发誓,在天愿作比翼,在地愿为连理。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姐。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赏析: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杜甫:秦州杂诗·莽莽万重山


《秦州杂诗莽莽万重山》

作者:杜甫

原文: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本篇是第七首。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秦州城座落在陇东山地的渭河上游河谷中,北面和东面,是高峻绵延的六盘山和它的支脉陇山,南面和西面,有嶓冢山和鸟鼠山,四周山岭重迭,群峰环绕,是当时边防上的重镇。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绵延长大和雄奇莽苍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在莽莽万重山的狭窄山谷间矗立着的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它那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同是写高山孤城,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雄浑阔大中带有闲远的意态,而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则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这个评语不仅道出了这首诗发端雄峻的特点,也表达了这两句诗所给予人的感受。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首联托出雄浑莽苍的全景,次联缩小范围,专从孤城着笔。云动必因风,这是常识;但有时地面无风,高空则风动云移,从地面上的人看来,就有云无风而动的感觉。不夜,就是未入夜。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天还没有黑就高悬天上,所以有不夜而月已照临的直接感受。云无风而动,月不夜而临,一属于错觉,一属于特定时间的景象,孤立地写它们,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一旦将它们和关、塞联结在一起,便立即构成奇警的艺术境界,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在唐代全盛时期,秦州虽处交通要道,却不属边防前线。安史乱起,吐蕃乘机夺取陇右、河西之地,地处陇东的秦州才成为边防军事重镇。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战争烽火气息的边城中,即使是本来平常的景物,也往往敏感到其中仿佛蕴含着不平常的气息。在系心边防形势的诗人感觉中,孤城的云,似乎离边塞特别近,即使无风,也转瞬间就飘出了边境;孤城的月,也好象特别关注防关戍守,还未入夜就早早照临着险要的雄关。两句赋中有兴,景中含情,不但警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正如浦起龙《读杜心解》所评的那样:三、四警绝。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

三、四两句在景物描写中已经寓含边愁,因而五六两句便自然引出对边事的直接描写: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水还。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第五句的属国即典属国之省,指唐朝使节。大约这时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迟留未归,故说属国归何晚。第六句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两句用典,用赋一事,而用语错综,故不觉复沓,反增感怆。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都发生在汉王朝强盛的时代,他们后面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后盾,故能取得外交与军事上的胜利。而现在的唐王朝,已经从繁荣昌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急剧趋于衰落,象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同样是用这两个典故,在盛唐时代,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的高唱,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的豪语,而现在,却只能是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的深沉慨叹了。对比之下,不难体味出这一联中所寓含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遥望关塞以外,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整个西北边地的局势,正十分令人忧虑。目接衰飒的边地景象,联想起唐王朝的衰飒趋势,不禁使自己疾首蹙额,怅恨不已。烟尘、衰飒均从五、六生出。一、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出这种衰飒的局势正在继续发展,而自己为国事忧伤的心情也正未有尽期。全诗地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为一种悲壮的艺术美。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

南朝梁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注释:

1、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2、烟:此指云雾。

3、窥:从缝隙中看。

4、檐:房檐。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

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

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这首小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全诗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杂诗的诗意


杂诗的诗意

《杂诗》

作者:王维

原文: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注释:

1、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2、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3、来日:来的时候。

4、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5、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6、着花未:开花没有?着(zhu)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诗意: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

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赏析: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着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

喜欢《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一文吗?“迷你句子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诗句,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