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在生活中难免会需要用到诗句的地方,诗句是诗词中的一部分。诗句通常是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来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开阔自己的视野,净化自身的灵魂。那么,你是否还在到处找诗句吗?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乡村四月古诗_乡村四月翁卷”,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乡村四月古诗_乡村四月翁卷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简介: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屡考进士不中,布衣文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有清新淡远的意味,讲究锤炼字句,写景善白描,时有佳句,为人传诵,着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注释:

1、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2、子规:杜鹃鸟。

3、才了:刚刚。

4、山野:山陵和原野。

5、蚕桑:种桑养蚕。

6、了:结束。

译文:

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中心思想:

整首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 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jzD365.com更多精选诗句阅读

诗经:四月


《诗经:四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

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我日构祸,曷云能谷?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

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注释:

1、四月:指夏历即今农历、四月。下句六月同。

2、徂:往。徂暑,意谓盛暑即将过去。

3、匪人:不是他人。

4、胡宁:为什么。忍予:忍心让我受苦、。

5、卉:草的总名。腓:此系痱的假借字,草木、枯萎或病。

6、瘼:病、痛苦。

7、爰:何。适:往、去。归:归宿。

8、烈烈:即冽冽,严寒的样子。

9、飘风:疾风。发发:状狂风呼啸的象声词。

10、谷:善、好。

11、何:通荷,承受。

12、侯:有。

13、废:大。残贼:残害。

14、尤:错。罪过。

15、相:看。

16、载:又。

17、构:遘的假借字,遇。

18、曷:何。云:语助词。

19、江汉:长江、汉水。

20、南国:指南方各河流。纪:朱熹《集传》:纪,纲纪也,谓经带包络之也。

21、尽瘁:尽心尽力以致憔悴。仕:任职。

22、有:通友,友爱,相亲。

23、鹑:雕。鸢:老鹰。

24、翰飞:高飞。戾:至。

25、鱣:大鲤鱼。鲔:鲟鱼。

26、蕨薇:两种野菜。

27、杞:枸杞。桋:赤楝。

译文:

四月已经是夏天,六月酷暑就将完。

祖先不是别家人,怎忍让我受熬煎?

秋日有风风凄凄,百草凋零百花稀。

颠沛流离痛苦深,何时才能回家里?

冬日寒气真凛冽,狂风呼啸肤欲裂。

没有一家不快活,独我遭灾多悲切!

好树好花满山隈,既有栗树也有梅。

大受破坏与残害,不知那是谁的罪。

看那山间泉水横,一会清来一会浑。

我却天天遇祸患,哪能做个有福人?

长江汉水浪滔滔,统领南方诸河道。

鞠躬尽瘁来办事,可是没人说我好。

为人不如鹰和雕,振翅高飞上云霄。

为人不如鲤和鲟,潜入深渊把命逃。

蕨菜薇菜长山里,杞树桋树长洼地。

我今作首歌儿唱,满腔悲哀诉说起。

赏析:

从此诗卒章显志的末两句君子作歌,维以告哀来看,诗人系为抒发强烈悲愤之情而作。后世屈原《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其情实与《四月》一脉相通。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告哀,告什么哀,这可从前面七章找答案。

前三章是哀的内容。二章的乱离瘼矣,爰其适归是哀的集中表现,诗人颠沛流离,遭贬谪,被窜逐,无家可归,贫病交加,仓皇狼狈,犹如丧家之犬。

流亡或流放的本身已够悲惨,而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更加深了这种悲哀的程度。从首章先祖匪人,胡宁忍予?呼天抢地声中,可见诗人怨愤之深。他不是平民,更不是拾荒流浪汉,而是勋戚贵族的后裔。他说:现在遭受莫大苦难,先祖在天之灵怎会忍心看我受罪而不加荫庇?逝世的先人当然无辜,诗人的用意自然是指斥活着的当道者刻薄寡恩,对功臣后裔尚且未加眷顾,更何况他人。这使人想起屈原《离骚》的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用自己先祖的高贵,表示对楚怀王流放、迫害自己的不满,两者用意如出一辙。

在客观环境上,一是写经历时间之长,从四月维夏到冬日烈烈,整整三个季度。从京城流放到目的地,需长途跋涉九个月,道途之凄怆艰辛,流放地的僻远蛮荒可想而知。二是写各季的自然环境,四月到六月是炎蒸伏天,酷热溽暑尽在不言中。徂暑,好不容易熬过了暑天,盼望能熬出头,却不知路还远着呢!接着是秋天,百卉俱腓,一派萧瑟恻怆景象;再接着是冬天,飘风发发,狂风怒吼,严寒凛冽。人们蜷缩在家里,或围炉取暖,或饮酒作乐,他却要在天寒地冻刺骨寒风中跋涉前进,那真是够悲哀的。用心境、环境烘托和加深对哀的表现,这种艺术手法运用得很成功。顺便说一句,诗的第三章与《小雅-蓼莪》第五章几乎全同,这种句段互相移用的现象在《诗经》中并不罕见,原因可能是诗在当时非常流行,如同民歌民谣一样被广泛传诵吟唱,因而其中某些切景切情的句段会不期而然地被撷取移用,天衣无缝,如同己出。

后四章是哀的原由。前面三章给人迁徙动荡之感,四章起季节与地域都已相对静止,着重抒发诗人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痛定思痛的反思。四章点出莫名其妙地受谗毁中伤,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章获罪之冤,实为残贼人所挤。废字乃全篇眼目。因为废,哀才接踵而至。五章追思遭废的缘故,当是不肯同流合污吧。泉水有清有浊,自己不能和光同尘,所以一天天遭祸、倒霉。屈原有一篇《渔父》,写他志尚高洁不同流俗而遭放逐,游于江潭。渔父对他举世皆浊己独清的品格进行批评劝导,屈子不为所动,渔父鼓枻而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其意境颇与此章相通。

诗人在流放地安顿后,在周围漫步,附近有山,山上有栗树梅树,山间还有潺潺流泉,山下则是波浪滔滔的长江、汉水,这就明确点出了放逐的地域在南国。长江汉水有条不紊地容纳统领着南方诸水系,而朝廷却纲纪弛败,忠奸莫辨,鞠躬尽瘁却不被信任重用。五章表明自己清白无辜,也包含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后世大诗人杜甫也继承了这种忠君爱国情操,他的《江汉》诗说: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古往今来,这种耿直倔强的腐儒真不少。

七章继续写所见所思。雕鹰振翅在高空中翱翔,鲤和鲔在深水中潜游,它们能避开猎人的矰缴和渔夫的钓钩,全身远祸。诗人见了不禁神往,叹息道:可惜我不能像雕鹰鲤鲔那样,逃避那人间的桎梏与祸害。诗人脱离现实的向往与追求,也正反映了现实的黑暗与残暴。全诗以一己为代表,在暴露现实方面有相当深度与广度,不愧是现实主义的力作。

这首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在写法上,大抵前两句言景,后两句抒情,景和情能丝丝入扣,融为一体,把告哀的主旨表现得真挚深沉,很值得借鉴。

关于此诗的性质,前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以方玉润说最为痛快通达,《诗经原始》道:此诗明明逐臣南迁之词,而诸家所解,或主遭乱,或主行役,或主构祸,或主思祭,皆未尝即全诗而一诵之也。统观全诗,其实不错。这首诗也可视作是迁谪诗的鼻祖,为后世迁客逐臣开辟了一方诗的新领地,屈原、杜甫等大诗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全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全诗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

3、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4、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5、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诗意: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赏析:

此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而就是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记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诗人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翁卷:野望


《野望》

作者:翁卷

原文:

一天秋色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赏析:

翁卷,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诗人生活在社会的下层,终身布衣,再加上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所以,诗人往往寄情山水,借妙悟庄禅解脱自己烦闷苦寂的情怀。作诗师法晚唐贾岛、姚合,好苦吟,重视字句的推敲和意境的创造,多表现凄清落寞的心境和自然淡泊的情怀。由于作诗刻意求工,往往显得境界狭小。但是这首《野望》却显示了他也有自然洒脱的诗风。这首诗所表现的诗境,正是诗人观赏山水时偶然会心的禅悟之境。

一天秋色冷晴湾,写秋色笼罩下的一湾碧水。一天秋色暗示了时令已到深秋,秋意已经很浓了。它无处不在,充塞于天地之间。在深秋时令的感召下,天色云状,山水林泉,无不染上秋天的色彩。冷代表着深秋的特征,传递着深秋的信息,仿佛秋天之神的化身,给晴空下的一湾碧水一个冷的意念,于是晴湾就蕴含了秋的寒意。

无数峰峦远近间,以自在之笔写自在之景。写意造境毫不费力,闲淡自然。无数峰峦写峰峦之多。诗人并未写某一山峰,某一怪石,而是从大处着眼,写整体感受。远近间都是寻常之词,浅近通俗,并未刻意锤炼,仿佛山水名家随意点染,近者浓、远者淡,于不费力处,境界自远。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写出诗人禅悟的喜悦。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翁卷以闲淡冷寂的心情观照山水,于是,山也闲淡、水也冷寂。冷寂的山光水色之间,诗人信步而来,漫无目的地观览风景,他把目光投向山下的野水,却于无意间有惊喜的发现:澄澈凝碧的秋水中,青山倒映,寸草毕现。是真是幻?诗人身心惬意,物我两忘,沉浸在直觉顿悟的禅悦中。

此诗写秋日出游望中之景,闲淡灵动,野趣盎然。起首两句平淡无奇,而后两句却有突如其来的美感,令人拍案叫绝。闲上山来看野水,可见前些时日已有秋雨来访,但诗人不直接写所看到的野水情态,而是笔锋一转,道忽于水底见青山,使雨后山塘野水溢满,波光粼粼的情趣不言而喻。构思妙绝,颇见立意炼句之工。

小学四言古诗


在历史上,诗句也常常成为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材料。它既可以作为诗歌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也对诗歌的创作和传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迷你句子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小学四言古诗”,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小学四言古诗(一)

白居易《毛公坛》

毛公坛上片云闲,得道何年去不还。

千载鹤翎归碧落,五湖空镇万重山。

白居易《梦得得新诗》

池上今宵风月凉,闲教少乐理霓裳。

集仙殿里新词到,便播笙歌作乐章。

小学四言古诗(二)

白居易《闲游》

欲笑随情酒逐身,此身虽老未辜春。

春来点检闲游数,犹自多于年少人。

白居易《夜题玉泉》

遇客多言爱山水,逢僧尽道厌嚣尘。

玉泉潭畔松间宿,要且经年无一人。

小学四言古诗(三)

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王维《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释宝月:估客乐四首


《估客乐四首》

作者:释宝月

(其一)

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

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

(其二)

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其三)

大艑珂峨头,何处发扬州。

借问艑上郎,见侬所欢不?

(其四)

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

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

赏析:

以上四首诗,分为两组,写作于南齐永明(483493)年间。永明是齐武帝萧赜的年号。传说萧赜未登基前,曾游历樊城、邓县(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带),熟悉了《估客乐》这一支歌曲。(估客,同贾客,行商之人)他当上皇帝后,因追忆往事,写过以昔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为内容的两首《估客乐》诗,并让乐府官吏奏入管弦以教习乐工。但他的歌辞写得不好,无法同原来的曲调谐合,于是他召来僧侣宝月,命宝月重新写作了两首《估客乐》辞。宝月的作品,很快就同歌曲谐合了。乐府歌人还在歌中加上了表达感忆意思的和送声,使歌曲大行于世。后来,宝月又续作了后两首诗,让乐工在齐武帝萧赜驾龙舟游观五城时歌唱。这几首歌而且被编入舞蹈,在南齐时由十六人表演,在萧梁时由八人表演。直到唐代武则天时,宫廷乐工还能歌唱《估客乐》辞。《古今乐录》、《通典》、《旧唐书》、《通志》、《文献通考》都记载了关于《估客乐》的上述故事,可见它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乐府歌辞。

这四首诗的主要特色,是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细致地描写了一位楚地女子思念恋人的形象和感情。诗中第一首用送别时拔钗相赠的细节,表现了这位女子的依依难舍之情。第二首是这女子对恋人的嘱咐。虽然她说无信心相忆,但她的意思却重在有信数寄书。她的嘱咐译成白话文是:若是有信人来,请多多托寄书信;若是没有信人来,常想着我不要忘记。这样就不仅把女子的深情和体贴表达出来了,而且还为后面借问艑上郎的情节埋下了伏笔。第三首描绘的是这位女子焦急等待的情态:她每逢扬州来船,就要去寻觅自己的恋人,探问恋人的音信。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表现相思的情节。第四首是这位相思女子的自忖。她想到:当客船初发扬州的时候,桅杆如林,估客们怎么会有机会相互问讯呢?她的深切怀念,遂由于这种自慰而显得细腻、隽永。这四首诗虽然分为两组,写作于不同时候,但其间有很明显的相互联系:每组前一首都描写主人公的动态形象,刻划一个外部行为的细节;每组后一首都描写主人公的静态形象,刻划一个内心活动的细节。从送别到思念,两组作品又相互呼应。所以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一件和谐统一的、美丽动人的艺术珍品。

这四首诗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们采用了很本色的语言,既质朴自然,又富有个性。这一特点正好是同上一特点相互配合的。诗中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一句很可能采自当时的俗谚,它用十里九里之比,很精炼地概括出恨不能陪伴始终这样一层意思。诗句中的侬是当时的南方方言,是自称之词。在第一首诗中,两个侬字联用,一下就把诗篇的代言特色(即第一人称特色)显示出来了;而且,用侬而不用妾,便表现了作品的朴野自然之美。瓶落井是古代的民间成语,意思相当于石沉大海,经常用于描写恋人之间的关系。敦煌曲子辞(伯3123写本)中有一只银瓶子,两手拴,携送远行人的诗句,便是用银瓶来象征始终不渝的恋爱关系的。这里则反用,意味深长地表达了对恋人的忠贞和期待。此外,艑是吴楚人对大船的称呼,《荆州土地记》曾说过湘州七郡,大艑所出,皆受万斛的话。珂峨头指船头的装饰如高耸的玉马笼,古人称马笼头上的玉饰为珂,称高耸的状态为峨。欢是当时的吴语,意即情郎,例如《子夜歌》说:欢愁侬亦惨。五两则是楚语,指船上侯风的竹竿。例如《文选江赋》李善注引许慎语说:綄,侯风也,楚人谓之五两也。王周《船具诗序》说:有樯,有五两,有帆,所以使风也。故敦煌曲子辞《浣溪沙》中也有五两竿头风欲平的诗句。这些现在看来很生僻的辞语,在当时其实是楚人的俗谚口语,是很平常的。这些语言既生动明快,又密切吻合歌辞主人公的身份,在塑造形象、刻划人物方面,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根据以上两个特点,可以把宝月的《估客乐》评为富有艺术个性、达到自然传神这种高超境界的好诗。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作者还通过作品的个性反映出了时代的个性。在南北朝时代,由于北方连年战乱,而南方则保持了相对安定的局面,故水陆交通和商业贸易在南方显得比较发达。扬州(今南京市)和襄阳(今属湖北)就是两个水运重镇和商业重镇。《估客乐》正是在这一背景上展开送别情郎去经商的故事题材的。这时的音乐文学显现了两个重要特点:其一是楚地成为同吴地并列的一大音乐中心;其二是城邑音乐异军突起,代表了对民歌民谣的集中。清商曲中的西曲歌,以及西曲歌中的《襄阳乐》、《石城乐》、《江陵乐》、《寻阳乐》(襄阳、石城、江陵、寻阳都是当时的重要城市),很明确地反映了这两个特点。故西曲中的《估客乐》也可以看作这时的新的音乐潮流的代表。另外,随着南方经济的发达,在豪门大族中产生了一批以妾、婢为名义的歌妓。她们的表演,使得当时的清商曲辞富于女性特色。《估客乐》也就是这样一种极尽温柔妩媚之致的作品。其实,齐武帝的诗作不能配合管弦而宝月的诗作能够与管弦谐合的原因就在于宝月的《估客乐》在题材、文学风格、音乐特征上都密切吻合了表演需要和时代气氛。后来,陈后主、北周庾信、唐代李白、元稹、张籍、刘禹锡、刘驾等人都作过以《估客乐》或《贾客词》为题的诗歌,但没有哪一篇能比得上宝月的作品,这也是因为:宝月的《估客乐》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描写四季的古诗


描写四季的古诗

一、春季的古诗

1、《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二、夏季的古诗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3、《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4、《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5、《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6、《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三、秋季的古诗

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4、《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6、《中秋》

唐杜牧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四、冬季的古诗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沁园春雪》

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6、《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月的古诗


描写月的古诗

1、《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2、《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4、《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

明无可

汹涌吹苍雾,朦朣吐玉盘。

雨师清滓秽,川后扫波澜。

气射繁星灭,光笼八表寒。

来驱云涨晚,路上碧霄宽。

熠耀游何在,蟾蜍食渐难。

棹飞银电碎,林映白虹攒。

水魄连空合,霜辉压树干。

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

5、《中秋台看月》

明无可

海雨洗烟埃,月从空碧来。

水光笼草树,练影挂楼台。

皓耀迷鲸口,晶荧失蚌胎。

宵分凭栏望,应合见蓬莱。

6、《中秋夜南楼寄友人》

明无可

海月出白浪,湖光射高楼。

朗吟无绿酒,贱价买清秋。

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

他乡此夜客,对酌经多愁。

7、《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

明无可

陇城秋月满,太守待停歌。

与鹤来松杪,开烟出海波。

气笼星欲尽,光满露初多。

若遣山僧说,高明不可过。

8、《中秋江驿示韦益》

明无可

莫惜三更坐,难销万里情。

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

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

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

9、《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唐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11、《望月有怀》

唐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12、《雨后望月》

唐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13、《月》

唐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14、《初月》

唐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15、《江月》

唐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16、《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17、《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18、《十六夜玩月》

唐杜甫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19、《十七夜对月》

唐杜甫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20、《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1、《秋夕望月》

唐张九龄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22、《海上生明月》

唐朱华

皎皎秋中月,团圆海上生。

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

渐出三山岊,将凌一汉横。

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

照水光偏白,浮云色最明。

此时尧砌下,蓂荚自将荣。

23、《杂曲歌辞竹枝》

唐李涉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24、《中秋月二首》

唐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25、《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

唐骆宾王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

26、《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

唐白居易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27、《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

唐唐彦谦

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

四溟水合疑无地,八月槎通好上天。

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青烟。

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

28、《咏月》

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叶绍翁的古诗


叶绍翁的古诗

1、《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嘉兴界》

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4、《田家三咏》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5、《田家三咏》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6、《汉武帝》

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

尚无人世团圞乐,枉认蓬莱作帝乡。

7、《青溪阁》

江总能文土,空贻狎客名。

旧基荒草占,废圃野人耕。

古柳无多树,新蝉第一声。

青溪固亡恙,依旧与孤城。

8、《西湖秋晚》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荷叶无多秋事晚,又同鸥鹭过残年。

9、《秋日游龙井》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10、《出北关二里》

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

出得城门能几步,船头便有白鸥来。

11、《过崇德》

野塍泉自注,断岸柳空存。

雨霁云开塔,船过犬吠门。

柴扉斜着水,草迳别通村。

翻羡田家乐,盈盈老瓦盆。

12、《九日呈真直院》

秋负吹客客思家,破帽从渠自在斜。

肠断故山归未得,借人篱落种黄花。

13、《访龙井山中村叟》

雨打荒篱豆荚垂,柴门未启立多时。

客来自掘蹲鸱煮,旋拾枯松三数枝。

14、《大涤山》

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

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

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

15、《赋葛天民栽苇》

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

低回藏鹭渚,仿佛钓鱼竿。

荡户和萍送,溪翁当竹看。

所怜如许节,不耐雪霜寒。

16、《登谢屐亭赠谢行之》

君家灵运有山癖,平生费却几两屐。

从人唤渠作山贼,内史风流定谁识。

西窗小憩足力疲,梦赋池塘春草诗。

只今屐朽诗不朽,五字句法谁人追。

天台览遍兴未已,天竺山前听流水。

秦人称帝鲁连耻,宁向苍苔留屐齿。

乙庵是渠几世孙,登山认得屐齿痕。

摩挲苔石坐良久,便欲老此岩之根。

吾侬劝渠且归去,请君更学遥遥祖。

遥遥之祖定阿谁,曾出东山作霖雨。

乙庵未省却问侬,莫是当年折屐翁?

17、《赏梅》

梅花宜雪犹宜月,水畔山边更自奇。

十四字传和靖后,又传君际五言诗。

18、《表忠观韩小官人》

观里韩风子,无心似有灵。

绕廊时自语,扪虱故忘形。

午暴松檐暖,晨餐柏叶青。

客来知有馈,迎笑立中庭。

19、《发长安堰》

夏老虫声切,晨兴草气香。

买瓜依绿树,出水{左氵右旱}青身。

船聚知村近,牛闲觉昼长,

双凫莲叶荡,无雨故生凉。

20、《葛天民隐居》

种竹成新列,移兰即旧阴。

老铛犹有耳,古柳已无心。

得句添杯满,贪炉到夜深。

篝灯聊点校,春水没衣砧。

古朗月行古诗


古朗月行古诗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

1、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2、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3、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4、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为什么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呢?也许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吧!也许是希望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吧!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古朗月行李白_古朗月行古诗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注释:

1、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2、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3、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4、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译诗:

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

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

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赏析:

《古朗月行》原诗共16句,这里是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这四句诗描写了儿童眼中的月亮,充满了浪漫而神奇的遐想。古往今来,月亮一直牵动人们的心。关于月亮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的确令儿童心驰神往。每个人都有童年,儿童富于幻想,对月亮更充满好奇心。这四句诗就是李白幼小时对月亮的观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形体入手进行描摹的。月亮(指明月)是圆的,白玉盘也是圆的,有相似点,故可以打比方。月亮除了是圆的之外,还能发光(非科学意义上的),于是又有了又疑瑶台镜,飞上青云端两句。这两句是从月亮发光角度写的。月光皎洁,旖旎可人,而镜子能反光,两者也有相似点,所以怀疑月亮又像瑶台上的镜子飞上了青云的顶端,这又是一处比喻。而瑶台又是西王母所居之处,本身还具有神话色彩,更增添了迷人的效果。这四句诗是用儿童思维写成的,诙谐幽默而又充满天真稚趣;又以白玉盘、瑶台镜为喻,语言生动活泼。这四句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儿歌,它可以开启儿童的心智。

这也是一首乐府诗。鲍照有《朗月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此诗开始描写月亮的形状,然后用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后面叹息月蚀后朗月不再可欣赏。这可能有所讽喻,有所指,但现在已不清楚到底是比喻什么事情了。

感谢您阅读“迷你句子网”的《乡村四月古诗_乡村四月翁卷》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四月寄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