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使我们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当我们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里面的剧情真的精彩绝伦。 读后感是对自己一种回馈和交流,重温阅读时的感想。。经过全面的调查迷你句子网的编辑为您组成了“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我将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以便您做出正确的决策!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1

满腔情绪无处表达,不吐不畅快,自仁宣盛世之后,继续看明朝那些事内心总有股悲凉的感觉,为层出不尽的小人、为占据皇位却又不作为的皇帝、更为那些有能力并一心为国为民的大臣在来不及施展满腔抱负时就被奸臣构陷而入狱或殒命。

为那些满腹才学的人明明可以光明正大去报效家国时却偏偏因为奸佞乱政而不得不忍辱负重,还为那些在遍野能人的情况下,却因为必须要选出一个领导人而不得不牺牲的人,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这里有了不同的意思,一个有能力的人的上位是踩着无数鲜血上位的,无数耿直大臣的性命,无数参与博弈的有志之人的牺牲,才可能换来一个治世能臣施展抱负的机会。

在嘉靖和万历年间,徐阶、高拱、张居正这几个既有谋略,又有才华,又能忧国忧民的人没有出现百家争鸣的景象,而只是为了成为内阁首辅各出奇招,徐阶整垮了严嵩,却在退位时被高拱整的家破人亡,高拱未能等到自然退休,已被张居正拱下政坛,首辅位置只有一个,领头羊也只能有一个,所以在那个位置上只能存活一个,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2

一个雪花轻扬的夜晚,我终于读完当年明月的整部《明朝那些事儿》,看着窗外的雪舞如絮,憧憬着明晨的朝阳东升,我不禁陷入沉思……

这套书,以《明史》为蓝本,文风严谨又不乏幽默,作者不时穿插的评论尤为一针见血、恰到好处。掩卷之余,除了佩服作者丰富的史学知识,更是赞叹于其无与伦比的社会洞察力。他用那充满智慧的语言,讲述了自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起,直到末帝崇祯悲凉自缢于景山这长达276年的历史皓月。

书中众多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常遇春、徐达的将才独具,用兵如神;于谦、王守仁的力挽狂澜,高风亮节;戚继光、俞大遒的奋力拼杀,平定倭寇;徐阶、严嵩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袁崇焕、孙承宗的老谋深算,巧用兵法;李自成、皇太极的背水一战,最终进攻……

但最让我敬佩的,却是杨继盛。他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却遭诬陷下狱,不惑之年就屈辱故去。但是,他真的就这样死去了吗?没有,他的精神活了下来,名震天下,永垂青史,因为他的坚忍、顽强、正直。他也坚信:严嵩之患终有一日能予以肃清。

是的,正义与公道,或许会迟到,却绝不会旷课。

由这里,我浮想起二战中的许多:“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血洗平顶山”……日寇铁蹄犯下的一桩桩、一件件,骇人听闻,惨绝人寰。这种赤裸裸的侵略战争,给我国及其他受侵略的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我中华民族团结抗敌,浴血奋战下,在一切爱好和平,胸怀正义的友国帮助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终于低下那可恶之头颅,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我们深信,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历史之必然,因为正义终将引领历史。无论多么风云变幻,恶狼当道,承载历史这艘巨轮必会在正义的舵手操纵下航行,引领着人类驶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回望古今,历史向我们宣告: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于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们是祖国的明天,也是世界的未来。我们更要学习历史、总结历史、借鉴历史、感悟历史。

我国古人都深知“明镜高悬”,我们新时代中学生更要明志用功,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修正航向,使正义引领时代,努力奋斗,为全国,乃至全人类的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3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新中国的成立,随后,便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拟上了这几句话,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20xx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成立60周年,每一个炎黄子孙都骄傲的宣布: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更敬佩这些爱国的仁人志士!

书中提到了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文天祥经受住元朝的软硬兼施。在处死前,他还向南跪拜行礼。在他心中,那是祖国的方向啊!臣子对祖国的依恋,未能挽救国家于危亡的悔恨,全都夹杂在这深深的一叩中。他心里,有道义,还有爱国的新信念。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是他的遗书。

肉体可以被征服,心中的道义,心中的爱国心是不会被征服的。

在燕王夺位时,铁铉只是管粮饷的人,但他仍然坚持组织士兵。当时,江山随时可能易主,他却干着令所有人不解的事。他不懂军事,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懂军事的知识分子挑起了那副谁也不愿意承担的重担——挽救国家危亡。事实证明,他是有能力的,他抵制住了燕王的进攻。他是有气节的,铁铉在朱棣破城时仍然在做最后的努力。他最后回天乏术,虽然不能真正挽救国家,但他毕竟尽到了自己的努力,兑现了自己的诺言。铁铉受尽虐行,即使在最后,也不甘于屈服“乱臣逆子”。

“生既死矣,未有补于当时;

死亦徒然,庶无惭于后也。

铁铉为建文帝尽忠而死,纵然,他曾是一个无名小卒,此时,他真正履行了一个国家臣子的义务。道义,始终是他心中坚守的信条;爱国,始终是他思想中亘古的精神。

诚然,有爱国不惜性命的人就有为保全性命而背叛祖国的人。在徐达、常遇春攻打元大都时,元惠宗没有抵抗就逃跑了,把大都拱手让人。历史的潮流冲净元的残骸。元惠宗无疑葬送了元。当他弃城逃跑时,他不顾颜面,更没有想到自己给元朝抹上了不讲道义的黑斑。他不懂道义,在他心中,道义是无所谓的,国家是无所谓的,自己的性命才是最要紧的。他的爱国心早已在逃跑的时候丢弃!

炎炎夏日,我们在向伟大的爱国人士致敬时,不仅要向这些人学习,还要想到是谁养育了如此多的文人志士;我们在享受优越条件的同时,是否能思考到是谁带给我们美好生活?答案是肯定的,是我们祖国的河山养育了如此多忠贞的人才,是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带给我们美好生活。中华民族的子民要用行动证明我们祖国的强盛,祖国将在我们手中变得更加强大!我们要把祖国的光辉传扬下去,让所有人仰视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

中国!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4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写作界的小清新。观点创新、思路清晰、姿态正确、行文现代、语言幽默,各大写作要素一应俱全。写史,突破学术之生涩,而不失沉重感,看到精彩之处颇为动容;说书,拾遗陈年往事,历历在目,宛如眼前一幕。

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以史为镜,可以知进退”,但读完本书后,发现尽管人们的生活、科技、观念、衣着变了,但事物发展的规律依然没变,该犯的错还在犯,总的来说,此书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历史的一扇门。其实也是认识世界、思考生活的另一扇门。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服务者和维护者,我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我所需要的营养。总而言之,有四点:

一、打破教师“铁饭碗”激活体制机制,实现良性循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标准。

“打破铁饭碗,推行聘用制,能者上,庸者下。”在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但为什么一用在教师身上,大家反应就如此敏感?从根本上讲,是缺乏自信所致。

这种不自信除去人们对现有评价体制的认可度低所致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源于对自身能力的担忧,害怕自己“失业”。个别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在工作中不注重业务钻研,不善于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都停留在“维持”层面,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其实,无论何种体制,自觉提高自身素养,真正提高教育质量都是根本。学校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靠质量取胜,学校基本采用教师聘任制,以求储备良好的师资,而学校的教师迫于竞争的压力就必须不断充电,提高教育水平,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受益最大的是学生。

二、教师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一日三省吾身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往往会导致教师的心里空间、生活空间、交往空间大大减少,从而对其身心健康、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那么,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呢?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探索思考。

(一)、加强心灵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或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其他人之间会出现各种矛盾,产生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这些都不足为怪,关键是出现矛盾后要去沟通、消除。心灵沟通的主要方式是谈心,抱着坦率、真诚、与人为善的态度,开诚布公地阐明自己的想法、看法、以心换心,取得理解和谅解。

通过心与心的沟通,让别人在了解自己的同时也了解别人,在别人适应自己的同时,也应该主动去适应别人。

(二)、找准共同特点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对教育教学工作或某种事务的看法不同,这是因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爱好兴趣的不同而产生的。因此,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青年教师应尽量找到彼此之间相同和相似的观点,并注意捕捉可能闪过的共同心理感受。

(三)、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从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和处理有关矛盾和问题。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一想”。这样,通过观察同事和领导,才能达到适应、关心和帮助他人的目的。

(四)、重视个性互补大家都知道,任何人的个性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也就是说,人都有其所长,有其所短。青年教师与同事之间应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比如,一个人虽然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但他不会但不会唱,也不喜欢文化体育活动。在组织娱乐活动时,我们需要其他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一个人虽然在教育教学上有成绩,受到同事和社会的赞扬,但对校外的事情却一无所知,这就需要有很强社会技能的老师来帮助和支持他。

如果一个人性格热情开朗、善于交际,但性格急躁,他若与稳重、善于深思熟虑的老师一起共事,时间一长,他的粗心大意、处理问题不太慎重的毛病或许就能得到改变。

总之,搞好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精通。希望广大青年教师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分析,突破自我封闭的藩篱,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 加强班级建设,抓好队伍管理

以人为本管理人以身做则教育人

“理”在心中,知行合一

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了好的管理,事情就会有个头绪,班集就会像机器一样健康有绪地运转。长期以来,班主任起早摸黑、事必躬亲、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事、疲惫不堪,而教育效果和质量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学生自己的事代劳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练的机会。

如何摆脱这局面,班主任应改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一定要有敢于让学生去摸索的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让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对于每一个中学生来说,他们都希望得到信任,展示自己的长处,得到同学的认可,获得成功,品尝成功的喜悦。

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人,让学生“在水中学会游泳”。教师要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大量自立、施展才华的机会。即使学生在工作中受挫,也要为他们锻造。

一旦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释放,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往往会令老师大吃一惊。

(一)、参与制定班规,激发自主意识

(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坚持自我管理

1.组建责任心强的常务班委

2.“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

3.灵活多样的自治小组

(3) 开展多种有益活动实现自我发展

(4) 发挥示范教育作用探索自我评价

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一、爱岗敬业、工作不动摇。

清晰的审视教育这门职业,平常心看待一切,教育是一门不断探索、享受快乐的职业。当今社会,种种**,四处横流,有的教育工作者,自认为自己的工作最光辉,而薪资待遇却一般,很容易产生行业歧视,盲目攀比。在工作中,身体要保持放松,心理上要保持安静,时刻抵御外界的干扰;呼吸要均匀,使自己保持放松状态;心情要舒畅、快乐,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时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绝不动摇。

2、 用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我们的工作不能懈怠。

首先是树立的服务的观念;第二是和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第三是发展每个人的人性和个性;第四是决策过程多商量。在他的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学生都有事情要做。每个人都负责一件事。每个人都是实干家。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有事管理者。

教师教会学生做事,不必事必躬亲。

三、认真做小事、工作不折腾

在工作中,我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在生活、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需要做什么工作,我都要积极地和学生商量,让大家畅所欲言,群策群力,共同去把事情做好,创造一个有凝聚力的团体。

同时,在全班的工作中,我和同学们一起认真、科学地制定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要一丝不苟。有工作,就有监督、检查。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总结和反馈,从中总结经验,有效操作。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后,朱元璋成为了我生活中的老师,他教会了我果断、冷静、坚持、自信等等必会的本领,他仿佛和我说:乱世之中本身是没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种本领,你就是一定会成功,本领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峰。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5

最近抽空又看了下《明朝那些事儿》,再次读这本书,又有很多收获,感慨良多。《明朝那些事儿》是网络上连载的中国明朝(1344年-1644年)历史故事,掀起了明朝热。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是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21日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从朱元璋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6

解读明朝历史——《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00字:

《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关于明朝历史的解读,这套书内容丰富,见解独到,语言幽默诙谐,是我非常喜爱的著作。而明朝的历史也是值得我们解读和细心研究的,在三百多年的岁月里,明朝的十七代皇帝如何应对政治、精明的大臣们如何开创自己的功业,都在作者的一字一句中全景式的展现了出来。我是一个喜欢阅读历史的人,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明朝那些事里讲述了政治、人物、战争等主题,但我最关注的是历史人物,尤其是对于朱元璋和海瑞两个人,印象极其深刻。

朱元璋小时候是一个放牛娃,为了生活还做过乞丐,当过和尚,但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在乱世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军事统帅,之后又得到了很多军事将领和谋士的拥戴,他在创业的过程中历经艰险,无数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掩埋战友的尸体,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终于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读后感.这种创业精神是值得的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和平的时代,从小不缺衣少食,所有的精力都可以用来读书学习,但很同学仍然不加珍惜,也可能正是从小遭受苦难让朱元璋很快的成长起来,成为一代英杰。

另外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人物就是海瑞,海瑞从一个县令做起,他不畏强权和艰难,为人民谋福祉,得罪了很多权贵,但他用铮铮铁骨和一个赤子之心实现了自己的一些人生理想,并给予了权贵们沉重的打击,他是一个非常有血性的人。

读历史总是可以让我懂得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而《明朝那些事》就是这样一套优秀的书!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7

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自制、宁静的摇篮。

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触很多。

作者用一种很幽默的笔法将明朝厚重的历史从枯燥乏味的史书中提炼出来,带领我们透过重重历史迷雾,抛开后人的主观臆断,走进一个真正的大明王朝,去感受和琢磨那些历史舞台上的人和事。

猛人轶事传千古,王侯将相一场空。

淘尽无数英雄梦,是非曲折谁可鉴。

这就是我对《明朝那些事》最深的感触。

这本书讲述了许多明朝皇帝的故事,其中许多令人印象深刻。

如像凤凰一样历经苦难,经过千锤百炼,最后浴火重生,建立一个光芒万丈的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十五岁登上皇位,十七岁用过人天赋战胜权臣杨廷和,十八岁杖责百官确立自己*的绝顶聪明的嘉靖皇帝朱厚熜;躬行节俭,知人善任,六师屡出、漠北尘清,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的传奇皇帝朱棣。

但最令我敬佩的皇帝却是崇祯帝朱由检。

崇祯的一生不可谓不坎坷,上台以前,憋足了劲要干掉那个死人妖魏忠贤,死人妖干掉了,又出来党争,后金入侵,看准了袁崇焕,一顿折腾,后金没折腾回去,袁督师倒折腾没了,本想卧薪尝胆忍几年,搞好国内经济建设,再去收复大好河山,结果出了天灾,又出来若干人等搞内乱造反。

调兵干掉某些人,又出来了某些更狠的人如李自成,再调兵,把某些更狠的人打下去,投降的投降,跑的跑,正准备一鼓作气……

清军打进来了。

好吧,把全部主力调到辽东打个一年半载的清军,好不容易把人熬走,后院又**了,投降的再反,逃跑的又跑回来。

很巧,又是大灾荒,没法活,于是大家跟着一起造反。

简单地说,崇祯干的就是这样一份工作没有工作范围,什么都要管,每天上班,不是跟人言官吵架,就是看人吵架党争,穿得破烂,吃的也少,跟老婆睡觉也少,只睡五六个小时,时不时还有噩耗传来,什么北边打过来,西边打过去,祖坟被人烧了,部将被人杀了,东西被人抢了等等。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8

历史并不是残台断瓦、古庙荒冢,至少当年明月这么认为。

历史,以及它包含的一切,人、事、物都是活的,而当年明月,用上了他所拥有的知识、笔触、情感来把这个丰富多彩的大明王朝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那怕是一个平民百姓。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讲述了在大明王朝时期的经典历史事件,记叙了大明王朝的荣辱兴衰,将明朝的一切刻画得十分淋漓尽致。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对明时期的精华总结得非常到位。明朝精锐三大营,经土木堡之变后二十万精兵毁于一旦;北京保卫战,兵部尚书于谦誓死守卫北京城,击退瓦刺也先军队;争国本事件,明神宗万历短短几天,罢免十二位当朝官员,只为册封朱常洛为太子一切历史事件,让人着迷。

的确,在历史的长河里,无数著名人物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然而就在我看完《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后,我最佩服的一位历史人物,便是明朝当朝重臣杨涟。

杨涟,字文儒,明朝后期著名谏臣。在最初时也只是一位七品给事中,因上疏批评皇帝被皇帝赏识,被认做顾命大臣。而杨涟也在此刻发誓为国效忠。当心怀不轨的李选侍将皇太子朱由校掌握在手,意欲重现武则天夺位时,杨涟挺身而出,救下皇太子,挽救了大明王朝;在朱由校登基后,不问政事,只在深宫中做木匠活,魏忠贤掌权,爪牙遍平天下时,杨涟孤身进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沉重打击了魏忠贤;而在他遭受不白之冤,担受苦刑时,他凭着道统、信念以及希望,从容就义死前留下血书一封,以常人难以体会的豪迈,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写下了最后一句话: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这是何等之悲壮!而当年明月,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杨涟的绝望与希望。杨涟的行为,让我懂得了两个道理:一是不能倚仗自己的强大,去欺负那些仍然弱小的人;再者是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杨涟想传于后世的道理。

合上书静默。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既讲述了历史又教会我们道理的书,讲述的也并不只有历史故事了,而是在这些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延伸出了一个个真实的而又现实的道理的书了。虽然看了这本书不一定可以成为里面这些伟人,但至少可以将他们树立为榜样,向他们的目标前进。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不简单的历史书和它不简单的作者,像随风潜入夜一般,在潜移默化之中,也教会了我们做人。

有趣,很有趣。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9

篇一

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令我十分喜爱这部书。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真的很令我钦佩。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个出身于农民世家的人,竟然能成功当上皇帝。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家中十分贫苦,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能直接带领千军万马争夺王位,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对于这种情况,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静的湖面,练不出不畏风浪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宁静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成为一个伟大的霸主。正是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朱元璋,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种本领:果断、让朱元璋能在危险的情况下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冷静、能让他有准确的策略。这三样宝物、合起来,能让你在战场上完美地指挥出应敌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备果断、冷静和坚持会让你在困境中发现机会。在这三个本领前,相信无论怎样的困难都回迎刃而解,最后将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还教会了我自信,他曾经说过“我相信我是对的”。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胜利之门。当你引领大军作战,当百万生灵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当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没有多少人能不紧张,而在战争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但朱元璋却在关键时刻毫不紧张,他相信了自己的决定,是自信,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后,朱元璋成为了我生活中的老师,他教会了我果断、冷静、坚持、自信等等必会的本领,他仿佛和我说:乱世之中本身是没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种本领,你就是一定会成功,本领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峰。

篇二

寒假里,老师要我们多看一些课外书。有一天,我看见爸爸在看一本名叫《明朝那些事儿》的书,我随手翻开一本,里面幽默风趣的语言一下把我吸引住了,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写历史的书呢。于是,我用整个寒假的'时间把这一套书一口气全看完了,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

这本书讲述了明朝三百年的历史,从明朝的建立一直讲到明朝的灭亡。以及明朝十七位皇帝和其他王公大臣之间的勾心斗角,尤其对官场政治,边疆战争和皇帝想法的描写最生动。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那些十分复杂的政治事件写的通俗易懂,连我这样初中水准的人也可以看懂,他不仅仅是把历史复述一遍,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观点,让读者欲罢不能。

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对我以后学习明朝的历史有很大帮助。同时,我也觉得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统治太残暴了,他为了自己的权利不被夺走,杀掉了许多开国的功臣,许多历史上的名将也因此丧命,结果连可以抵抗外来入侵的将军都没有了,只能让自己的儿子去守边疆。

我最崇拜的皇帝是永乐帝朱棣,他是个伟大的皇帝。他下令编制了永乐大典,他在北京修建了紫禁城(就是现在的故宫),他派郑和七下西洋,和各国交流文化,促进各国的融合。他还是一个指挥水准丝毫不亚于任何名将的皇帝。他就像书里说的那样,是一个马上皇帝。

此外,我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在洪武年间,由于朱元璋杀的人太多,一些官员为了多活两年,就直接装疯,好端端的一个人,突然得了精神病,像抢别人饭吃,傻笑,拿着菜刀和人打招呼之类的行为是很常见的,由此可见朱元璋有多可怕。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去看的书。

篇三

明朝,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当年明月,用调侃却以又认真的笔触描写了那不平凡的三百年。历史,原来也可以那么年轻。

记得当时买书的时候,在书店架子上的一堆书里,偶然发现了《明朝那些事儿》,好奇地买下了一本,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第一次发现原来历史不止是枯燥无味的,它也可以让人捧腹大笑,而笑过之后又能引我深思。

比如,在这本书里,很少有真正意义的好人,但绝对有真正意义的坏人。每一个在普通人眼里散发谣言正义光芒的良臣将相也许都有这样或那样瑕疵。作者没有一味的歌功颂德,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怒,有得有失的人。

又比如,在这本书里,不止有这流芳百世,家喻户晓的大人物,还有那些被人遗忘的人物,他们在这267年里太举足轻重,渺小得让人忽略。如果没有太监张敏的舍生取义。后来的明孝宗朱佑樘也许无法登上历史的舞台;如果没有那位连名都没有的看守,杨涟用鲜血和气节写下的绝笔也许只能化为灰烬;如果没有钱皇后的日夜守候和至死不渝的贞情,明英宗,朱祁镇也许已被深在大漠的孤军无援的吞没,不要以为渺小的没有力量,不要以为卑微的,就没有尊严。

在书里,自始至终都蕴含这一股力量。

这股力量支持这郑和下西洋,在咆哮的大海面钱毫不畏惧,这股力量支持这于谦打响了北京保卫战,独子面对凶险而未知的前途,力挽狂澜,拯救大明于危难之间。

最后我想说,从这一套书中,我看到的不只是大明王朝三百年间的兴衰与风雨,更多的是一种领悟和思索。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10

值得一看!前一半读着甚是痛快,跟着老朱打天下,跟着永乐大帝“上马打江山,下马守社稷”

王朝也像人其他事物一样,兴起-发展-繁荣-鼎盛-衰落。五千多页的书,两百七十多年的历史,王侯将相,宦官小人,黎民百姓

想起黑格尔的一句话,“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人很难突破自我,斗转星移,换位处之,未必你就能比他表现的更好!

历史的盛衰起伏,尔虞我诈,王侯将相,黎民百姓,权利金钱,都化为了粪土。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人的一生至少应该有所坚守,哪怕是一件事儿,这可能就是你的人生独一无二的地方,可能就是你的人生意义吧!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11

三国志这一游戏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主要是它会给人带来这样一种快感:玩家可以随意挑唆历史,让历史的巨轮随自己的意志转移。最终让自己操纵的人物实现天下统一,成就前人无法完成的梦想后,顾往昔反而有种孤独苍凉之感。这巨大的孤独感来源于千古悲叹的历史史实:先人们洒尽一身热血,抱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多年以后却颓然惊觉,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的宿命。多少腥风血雨,多少明谋暗算尽赴滔滔东流。

当年明月的这系列著作就是一张巨幅的众生相,一些人占据最显眼的位置,轻轻一掰便扳动了历史的巨轮推动历史的发展,一些人不算太突出却还能勉强影响历史的轨迹,但大部分人都处于铺垫的位置,他们化作历史的烟尘,为这波澜壮阔的历史增添五光十色。这或许是时间最真实的面目,也正是这三百多年的波浪壮阔与夹杂其中的平淡不惊,给我们一段鲜活的历史,给我们无数站在历史舞台上的人格形象。

——世间已无张居正

第一次看见这标题是在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第一次便让我铭记一生的一段话。张居正不是什么圣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挑灯苦读,是为了混碗饭吃,进入官场,参与权力斗争,拉帮结伙,是为了保住官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俗人。可正是这样一个俗人占据了历史最耀眼的位置,成就万世不灭的功绩。也许只有当你知道,他是一个正常人,有正常的欲望,有自己的小算盘,有过犹豫和挣扎,有过贪婪和污点,你才能明白,那个不顾一切,顶住压力坚持改革的张居正,到底有多么的伟大。

我不认同他为实现梦想不择手段的做法,但不得不赞服他为梦想坚持贯彻,始终如一的人生态度。“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是难于法之必行。” 在因循守旧的官场体制下,他满布亲信排斥异己,尔后力排众议推行改革。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纵使最后你的梦想不能得以实现,至少你为此奋斗了终生,而人生最伟大的成就往往不在于结果,而在于经历。张居正用尽他的一生擦出了梦想的火花,为大明帝国绽放最动人的光辉,尽管这辉光犹如昙花一现,却曾经耀如天堂。

——帝国空余老槐树

《明史》评价崇祯说:“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如果说明史有偏颇之嫌,那么李自成在《登极诏》也说“君非甚暗(崇祯皇帝不算太糟),孤立而炀灶恒多(即便他被孤立,却颇能为人民国家做出许多打击贪官污吏好事);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总的来说,崇祯同样是个坚持的人,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撑着早已臃肿不堪的大明帝国。无奈,他只有他一个人而已。

我曾听别人说,一个勤勉的人就算再弩钝也能通过笨鸟先飞的方式获得成功。这样的人如果还能对自己节俭对他人慷慨,那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而这位明朝乃至整个皇朝最为勤勉的帝王,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都在工作。即使穿着一补再补的衣裳早朝,也宁愿拿出自己的钱来充当军饷。就是这样一个崇祯,天仍不酬勤。繁重的税负体系,因循守旧的文官政治,乃至于突如其来的叛乱、异族的兴起,早已让这个帝国走过没落的余晖。“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

崇祯是不幸的,明朝三百多年的基业却不曾给予他任何有用的东西,当他登上极位,他看见的不是盛世天下而是一个烂摊子。但即便他拥有所有的不幸,他都依然在坚持,几十年的坚持,为我们讲述了另一类人的坚持,用他的方式,坚持他的生活,即使他的坚持没有结果,或许他的坚持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灭亡,但是他仍然坚持着。

而最后他还是继续了他一如既往的坚持,带着明帝国最后的光芒登上了煤山寿皇亭,走过了风雨三百年,走向了那根 属于他的吊绳。

历史的吊诡正在于此,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期自己的选择究竟意味着什么, 坚持着自己的选择,命运就此注定。历史是一面镜子,也许有太多的不幸让我们在坚持梦想的路上踟蹰不前,也许太一之轮下人生的渺茫感让我们在坚持梦想的旅途彷徨踌躇,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并非只有宿命论的悲伤,我们为了各自的梦想,在人生的征途中去闯去爱去后悔去相信,以自己的方式圆满人生的价值,这才是当年明月铺下漫长的历史画卷尝试揭示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也是时间最真实的面目揭示给我们最深刻的道理。

在全书的最后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叫徐霞客的行者的故事,巧妙的运用了一个简单纯朴的例子总括了全书主题:也许我们大部分人都无法站在最耀眼的位置上翻云覆雨,但我们活出了自己的价值,坚持过自己的坚持,执着过自己的执着,那便是人生的英雄。请执着地相信,历史需要我们,需要我们不断尝试,不断坚持。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12

我对历史的印象一直是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痛苦,对于史书更是毫无兴趣。所以当得知阅读课是要阅读《明朝那些事儿》时,内心中的小火苗被彻底浇头。嘀咕着两节课的大好时光就要以它为伴实是无聊啊。

我抱着实是看的态度翻开了它,一行......两行......一页......两页......不知不觉中仿佛走入了书中,走近每一个历史人物,倾听他们诉说的故事......

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治理,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舞台。他可以称得上是民族英雄,但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他自“蛮夷之地”而起,奋发读书,然资质平平,四次落第。以三甲侥幸登科,后赴辽东,得到孙承忠的上市,于辽东溃败之时,以独军守孤城,屹然不倒。先后击溃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护卫辽东。而后收阉党所迫离职。蒙崇祯器重再起,然而性格跋扈,调离满桂,安插亲信。用上方宝剑杀毛文龙,奉调守京,不顾大局,擅自驻防于城下,致京郊怨声四起,后不惜性命,与皇太极苦战苦战,大破敌军,不顾生死,身先士卒。

他并不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经过努力和奋斗,还有难得的机遇,才最终站上历史的舞台。他并不完美,不收规章,不讲原则,私心很重,但他绝对不是叛徒。他一生丰富多彩,困守孤城,决死拼杀,遭人排挤,纵横驰骋,身处绝境。人家遇不上的事,他大都遇到了。但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得意,失意,他一直在努力。他坚信:自己的努力终将改变一切。

或许到人生的最后一刻,他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死。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着许多或明或暗的规则,必须适应,必须放弃原则,背离良知,和光同尘。否则,无论你有多么伟大的包袱,多么光辉的理想,终将被湮灭。那天,袁崇焕走出牢房,前往刑场,沿途民众围观,骂声不绝。他最后一次看着这个他曾为之献出一切的国家,以及那些他用生命护卫,却谩骂指责他的平民。他倾尽心力,呕心沥血,只换来了这个结果。

那时候的袁崇焕,到底在想什么?他应该很绝望,很失落。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的冤屈才能被洗刷,他的抱负才能被了解。或许永远也没有那一天,他的全部努力,最终也许只是遗臭万年的骂名。

然而,就在行刑台上,他念出了自己的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江东。

这是一个被误解,被冤枉,且即将被千刀万剐的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留下的诗句。所以我知道了:在那一刻,他没有绝望,没有失落,没有委屈,在他的心中,只有两个字——坚持。

蛮荒之地的苦读书生,福建的县令,京城的小小主事,坚守孤城的宁远道,威震天下的蓟辽督师,逮捕入狱的将领,背负冤屈死去的死囚。

无论得意,失意,起或是落,始终坚持。或许不能改变什么,或许并不是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或许所作所为并无意义,但他依然坚定地毫无退缩地坚持下来。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也没有放弃。

读《明朝那些事儿》我感受到历史的精彩,揣摩人物的心理,体会动荡的社会氛围,“乐在其中矣”大概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