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写作文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照搬照抄,你是不是也会因为不知道如何动笔而烦恼?推荐几篇不可错过的“有关于数学的日记”资讯文章带给您启示,将您的故事与朋友分享有助于改变他们的生活!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1

1785年,8岁的小高斯在德国农村的一所小学里念一年级。

数学老师是城里来的。他有一个偏见,总觉得农村孩子不如城里孩子聪明。不过,他对孩子们的学习,还是严格要求的。他最讨厌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的学生,常常用鞭子敲打他们。孩子们到爱听他的课,因为他经常讲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有一天,他出了一道算术题。他说:你们算一算,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谁算不出来,就不准回家吃饭。 说完,他就坐在椅子上,用目光巡视着趴在桌上演算的学生。

不到一分钟的工夫,小高斯站了起来,手里举着小石板,说:老师,我算出来了......

没等小高斯说完,老师就不耐烦的说:不对!重新再算!

小高斯很快的检查了一遍,高声说:老师,没错!说着走下座位,把小石板伸到老师面前。

老师低头一看,只见上面端端正正的写着5050,不禁大吃一惊。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样复杂的数学题,一个8岁的孩子,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算出了正确的得数。要知道,他自己算了一个多小时,算了三遍才把这道题算对的。他怀疑以前别人让小高斯算过这道题。就问小高斯:你是怎么算的'?小高斯回答说:我不是按照1、2、3的次序一个一个往上加的。老师,你看,一头一尾的两个数的和都是一样的:1加100是101,2加99时101,3加98也是101......一前一后的数相加,一共有50个101,101乘50,得到5050。

小高斯的回答使老师感到吃惊。因为他还是第一次知道有这种算法。他惊喜的看着小高斯,好像刚刚才认识这个穿着破烂不堪的,砌转工人的儿子。

不久,老师专门买了一本数学书送给小高斯,鼓励他继续努力,还把小高斯推荐给当地教育局,使他得到免费教育的待遇。后来,小高斯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的这种计算方法称为高斯定理。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2

今天我写完数学作业后让爸爸帮我检查,爸爸一边检查作业一边用认真的语气对我说:“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课程,你看你作业本中的直线打的歪歪扭扭的,一点也不美观。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简单的打线方法好吗?”我当时有点期待的同意了。下面就是我和爸爸研究的非常实用的打线方法。

第一步:用直尺量出横格本的宽度为154mm。

第二步:用154mm除以2得出77mm。

第三步:在横格本第一条线和最后一条线上各量出77mm,然后各打个点。

第四步:用直尺连接这两个点划一条线。

然后,我的作业本中就出现了一条非常漂亮的线条。我决定了,明天去学校一定要把这个方法告诉我的.同学们,让他们也打出漂亮的直线。

作者:韩之行 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学校三年五班

指导教师:苏志新 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学校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3

怎样快速的口算呢?我学会了两种灵活而有趣的口算方法,就是“调兵遣将”与“调虎离山”的方法,下面我就举例来说明这两种方法的运用。例如,口算65-46+19=?我可以用“调兵遣将”的方法来口算:敌人有46个军,我军有两大军区:第一大军区有65个军,第二大军区有19个军,不必派两大军区所有军队去打敌人,可以从第二大军区调1个军到第一大军区,这样,第二大军区还剩19-1=18个军,第一大军区就有65+1=66个军,再用我军66个军去打敌人46个军,我军还剩20个军,这样,我军总共还剩20+18=38个军。

列成算式是:65-46+19=66-46+18=20+18=38我还可以用“调虎离山”的方法来口算:逼迫敌人46个军分成30个军和16个军,我军用第一大军区65个军去打敌人的30个军,我军还剩35个军;再用第二大军区的19个军去打敌人的16个军,我军还剩3个军。这样,我军总共还剩35+3=38个军。

列成算式是:65-46+19= 65-30-16+19=35+3=38请你想一想,这道题,你还能用不同的“调兵遣将”或“调虎离山”的方法来口算吗?下面的题目,你能用“调兵遣将”或“调虎离山”的方法口算吗? (1)86+35+69 (2)93-17-28 (3)75-36+18 (4)28+95-96 (5)64-37+18 (6)92-36-29名师点评:多么有趣的一篇作文啊!小作者在这篇作文中,介绍了自己两种快速口算的办法,我相信同学们一定已经从这篇有趣的作文中,学会了小作者关于口算的“调兵遣将”与“调虎离山”两大办法。这篇作文,不但让大家看到了小作者不俗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同学们学到了快速口算的计算方法。喜欢动脑和善于动脑,在我们小作者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4

爷爷带回来一个玻璃的体重秤,只要一站在上面就能显示出我的体重. 我迫不及待的站在秤上一称, 上面显示24.3, 我大声说:“爷爷,我有24.3斤了!”爷爷听了笑着说:“傻孩子, 这个秤显示的是公斤, 你应该是 24.3公斤,如果折算成斤就是24.3 X 2 = 48.6斤, 知道吗?”

哦,原来是这样!1公斤 = 2斤, 还好爷爷告诉我, 要不然我就要被同学们笑话了。

我还想知道我的宝贝小狗的体重,我就把它放在的玻璃秤上去称,可是小狗很调皮,我一放上去,它就跳下来,怎么也称不到它的体重。这可怎么办呢?我垂头丧气的坐在地上, 突然一个念头从我的脑子里冒出来,接着,我把小狗抱起来,一起站在秤上称出我们的体重,然后, 减去我的体重, 这样小狗的重量就出来了。

26.4公斤(我和小狗的体重) — 24.3公斤(我的体重)= 2.1公斤 × 2 = 4.2斤

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数学不但可以在书本中学习,还可以在生活中学习。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5

6月12日 星期四 晴

自从第一次实验失败后,我就捉摸改进的方法,可是就是想不到一种简单可行的办法。这天中午,爸爸,妈妈有事没有做饭,于是我们决定到外面吃饭。 到餐馆点了菜后,妈妈为了不让我等烦,特地点了一杯果汁。果汁一上来,我就大口吸了几下,妈妈害怕我将果汁喝完,没有胃口吃饭,便叫我少喝果汁。菜还没有上,我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便想到了吹泡泡,于是我就把果汁瓶里的吸管拿起来,对准水面吹了几口气,水面就起了几个泡泡,瞬间,我想到刚才我拿杯子里的吸管时,水面下降了一点,我突然有了办法,快乐极了,食欲大增,今天吃了好几碗米饭,还嫌不够。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6

今天,妈妈给我出了一道盈亏问题:兔妈妈分配小白兔和小灰兔在几天里来摘一定数量的蘑菇。小白兔计划前5天每天采80个,后几天每天采60个:小灰兔打算前三天每天采100个,后几天每天采70个,这样可以休息2天。问小兔们应几天完成任务?各要采摘多少个蘑菇?

我想了一想就做出来了:首先我把小白兔的计划转化成每天采60个,则少采:(80-60)5=100(个)。接着,我把小灰兔的计划转换成每天采70个,则多采:702-(100-70)3=50(个)。然后按照盈亏问题的计算公式:份数=(盈+亏)两次分配差计算出小兔们应(100+50)(70-60)=15(天)完成任务。最后用盈亏问题公式:总数量=每次分的数量份数+盈得出各要采805+(15-5)60=1000(个)蘑菇。

我把我的解题思路告诉妈妈,妈妈直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我的心乐滋滋的。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7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河边玩,爸爸捡到了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对我说:“你们刚刚学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现在正好学以致用,你能告诉我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老爸,你真是摸不清状况,我们学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块石头又不是长方体或是正方体,我怎么算它的体积啊。”“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爸爸一本正经地说。

看着爸爸的眼神,我知道肯定有好办法。可办法是什么呢?问老爸吧,怕他笑话我,为了不让老爸小瞧我,我只得静下心来仔细思考。

我的目光不由地停留在家里的鱼缸上。“有了。”我起身向卫生间跑去,拿出一个大盆子和一个渔网来,用盆子盛满水,把鱼一条条都舀了进去,只剩下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水的空鱼缸。

“干嘛呀你?叫你求体积,不是玩金鱼。”爸爸不解地看着我。“我不正在求吗?最多5分钟就可以搞定了。”我神秘地笑了笑,继续动起手来。

“喏,爸爸,你看。这个鱼缸长6分米,宽4分米,是一个长方体,现在里面水深2分米,也就是6×4×2=48平方分米。我现在把这块石头放进去。”说着,我拿起那块石头放进去。

“看,现在水位上升了0.2分米。”我一边拿着直尺量着水位,一边得意地说。

“那又怎么样?”爸爸故作镇定。

“那就说明这石头的体积是6×4×0.2=4.8平方分米呀。”我骄傲地说。

我又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因为把石头完全浸在鱼缸中,鱼缸的体积就等于浸入水里所排开的体积,也就等于石头沉入水中而使水面上升所增加的鱼缸里面的水的体积。这其实就是等积转换。”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8

今天我整理了一个关于我班患有近视眼的同学的调查。

我班一共有44名同学。据上一次我的同桌大概数的在班上带眼镜的,大概有15人左右。

据老师的实际情况汇报,我班带眼镜的同学一共有19名,而虽近视却没有带眼镜的同学有5名。近视的同学一共有24名。那我班近视率又是多少呢?戴眼镜率又是多少呢?

要计算我班的近视率,首先用我班近视人数除以我班总人数再乘100%:

2444100%

0.5454100%

54.5%

那么,我班近视率就是54.5%。

再计算出我班戴眼镜率是多少呢?首先用我班戴眼镜人数除以我班总人数再乘100%:

1944100%

0.4318100%

43.2%

那么,我班带眼镜率就就是43.2%。

在每个数据面前我有一个感触,我发现我班近视率已经达到一半以上,希望大家好好注意用眼卫生,把近视矫正过来。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9

数学与咱们日常日子有严密的联络,特别是在产品生意买卖中,数学被发挥的酣畅淋漓;一不小心就会让人误入歧途。

在新年降临之际,我和妈妈去“之心城”商场闲逛,忽然妈妈看到卖棉衣的商铺有限时打折的招牌,妈妈正想为爸爸增加一件棉袄,一时精力来了,妈妈看中了一件,问服务员多少钱,服务员说,这件衣服是本年新款,原价680元,现在做活动打七五折,或许参与满150返50礼劵活动,

我开端在心里策画起来,680乘以0.75,等于510,假如参与别的一个活动,付680能够拿到200元礼券,再添180元就能买条裤子,买条裤子的钱是380元,又能够返还100元的礼券,假如再添99元还能够买个电磁炉,最终还能够有50元礼券,假如再添75元买个电烧水壶,这是假如你在旁边花25元买两双袜子的话,又凑够150元的消费,你又能够拿到50元礼券……,在我还没澄清这笔账是怎么回事时,妈妈只拿着那一件衣服买单去了,我想问妈妈参与哪种活动,可我又没有牢靠的根据。

回到家里,妈妈让爸爸试穿棉衣,我把商场的活动给爸爸介绍了一遍,爸爸说;“妈妈,是猴精”,我问爸爸为什么?爸爸说:“商场的衣服内产品进价大概是销售价的四到四五折,打了七五折,他仍然有赢利,满150送礼券,为了招引顾客多消费,假如你的确需求哪些东西,对顾客来说是优惠的,当你为了哪些礼券一味地购买一些东西,哪些没完没了的礼券正是招引你掉进商家的陷进,”哦;我似乎理解商家的目的了,难怪有人说“卖家总是比买家精”,

学好数学、并能恰当的使用还真是门学识,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策划开展技巧和办法,我要好好学习数学,便于在日子中使用。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10

我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平时对数学很感兴趣,尤其是对一些一题多解的数学题更是喜欢寻根问底。

今天数学老师布置我们课外去考虑一个数学思考题(你能用几种方法比较 5/6 和 8/9 的大小?)。

回家后我经过不断思考,得到以下六种解法:

一、我的想法是:我们从前学过两个分数相比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即:两个分数的分母通分)

即: 5/6 = 30/36 、 8/9 = 32/36 ,

因为: 30/36 〈 32/36 ,所以: 5/6 〈 8/9 。

二、我是把两个分数的分子通分,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大的分子反而小。

即: 5/6 = 40/48 、 8/9 = 40/45 ,

因为: 40/48 〈 40/45 ,所以: 5/6 〈 8/9 。

三、我把两个分数化成小数加以比较,小数大的分数大,小数小的分数就小。

即: 5/6 = 0.8333 ……, 8/9 = 0.8888 ……

因为: 0.8333 …… 〈 0.8888 ………,所以: 5/6 〈 8/9 。

四、倒数比较法。就是分别求出这两个分数的倒数,倒数大的分数小,倒数小的分数反而大。

即: 5/6 的倒数是 6/5 , 8/9 的倒数是 9/8 ,

因为: 6/5 〉 9/8 ,所以: 5/6 〈 8/9 。

五、我认为这两个分数全是真分数,就可以先用 1 分别减去这两个分数,根据被减数相同,差越小,减数越大;差越大,减数越小。

即: 1 _ 5/6 = 1/6 , 1 _ 8/9 = 1/9

因为: 1/6 〉 1/9 ,所以: 5/6 〈 8/9 。

六、用除法计算,商小于 1 ,被除数就小于除数,商大于 1 ,被除数就大于除数。

即: 5/6 ÷ 8/9 = 15/16

因为:商 15/16 〈 1 ,所以: 5/6 〈 8/9 。

以上是我对这道题的想法,你们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吗?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11

10月3日 星期二 阴

参加完锦标赛后,爸爸妈妈带我到市内逛商场。我们来到成都人民商场时,远远的就看到商场顶楼上的巨幅广告:“满200元,送200元。”我们一家人都感到好奇,便进了商场。经询问,原来是消费者每购买200元的商品,就送200元的代金券用于再购物。我们来到了童装区,各式各样的服装映入我的眼帘,我便挑选起来。我选中了一件毛衣210元、一件背心128元和一条裤子80元。爸爸看了看,觉得很满意,他沉思一会儿后对我说:“女儿,只要你能算出怎样买最划算,我们就买下这三件衣物。如果算不出来,对不起,那就不买了。”

我想,方法一:那件毛衣210元,可换一张200元的代金券。用这张代金券去买背心,需花去128元。200—128=72(元)。一条裤子80元,80—72=8(元)。即再用代金券余下的72元,需加8元的现金,就可以买到这条裤子。

方法二:一件背心128元,一条裤子80元,128 +80=208(元),比一件毛衣210元换一张200元的代金券要少花2元钱,再用200元的代金券去买210元的毛衣需再加10元钱,210—200=10(元)。需支付的10元现金减去换代金券时少花的2元钱,实际需再次支付的现金是8元,即10—2=8(元)。

两种方法的结果都一样。我把想法告诉了爸爸,他笑了笑,大步流星地到收银台交钱去了。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12

今天我们上了两节数学课,数学也不算是我的强项,七次考试,五次120,一次117,一次114,失手了。我做的得心应手的数学题也仅限于那几本教材,上了初中之后,就在也没做过什么课外习题了。

新的数学老师蛮有趣的,课堂秩序也维持的很好。就好像他是一位会魔法的仙子,我们都会乖乖的听她的话一样。老师做题很有一套方法,她说,我们得七八年才能学会。这套方法是关于几何证明题一类的的,在题目中,它会告诉我们很多个条件,以及角与角之间的一些关系,你不要一次性就把它们读完,这样做题你会毫无头绪,不如把它一段一段分开来读,再把每一段加工成和它相等但形式不同的新条件,这样再来做题,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总之,数学老师是个有趣的老师,讲题也格外的清晰,讲课的风格也比较新颖,有趣,我喜欢这个老师!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13

有些数学题目,按顺向思考比较难解,而采取逆向思考比较容易解答,下面我就用“倒着推算”的方法解答下面的趣题:[例]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都长长一倍,20天能长到8厘米,请问这条毛毛虫长到1厘米长需要多少天?解:根据“每天都长长一倍”这个条件,顺着想是:第2天虫的长度是第1天的2倍,第3天虫的长度是第2天的2倍……

倒着想是:第1天虫的长度是第2天的一半,第2天虫的长度是第3天的一半……这道题顺着想就较难求,而用倒着想的方法比较容易解决:第20天长8厘米;第19天虫的长度是第20天的一半,也就是8÷2=4厘米;第18天虫的长度是第19天的一半,也就是4÷2=2厘米;第17天虫的长度是第18天的一半,也就是2÷2=1厘米。答:毛毛虫长到1厘米要17天。

请你用“倒着推算”的方法试做下面的题目:1、妈妈往一只篮子里放苹果,每分钟篮子里的苹果增加一倍,5分钟篮子就装满了,请问几分钟后是半篮子苹果?2、奶奶卖一篮子鸡蛋,第一天卖出一篮子鸡蛋的一半,第二天卖出剩下鸡蛋的一半多1个,这时还剩36个鸡蛋。请问这一篮子鸡蛋共有多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