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们在学习中,时常会遇到各种诗句,诗句是诗词的一部分。诗词艺术特色主要有:意味无穷、质朴自然、情景交融、语言精练。我们在阅读古诗时,可以了解到文学的兴旺衰落。那么,怎样才能记住那些诗句的经典名句呢?或许你需要"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这样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也作别是一番,另有一种意味。

4、西楼:指西边的楼。

5、般:一种。

翻译: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

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

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沈际飞在《草堂诗余续集》中评价说: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jzD365.com更多精选诗句阅读

相见欢的诗意


相见欢的诗意

《相见欢》

作者:李煜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

2、剪,一作翦。

3、离愁:指去国之愁。

4、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别是,一作别有。

诗意: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

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全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李煜:子夜歌


《子夜歌》

作者:李煜

原文: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注释:

1、独我:只有我。何限:无限。

2、重归:别作初归。

3、谁与:与谁。与:同。

4、秋情:晴朗的秋天。

赏析:

这是后主入宋后的作品。表达了亡国的悲痛和对故国的无限思念。

开篇言愁,直抒胸臆。人生的遗恨何时才能完结?只有我如此悲痛,没有尽头。睡梦中回到故国,醒来却仍然要面对残酷的现实。不由得双泪暗洒。这也正是开篇所言愁,恨的原因。亡国后的日子孤单清冷,无人陪伴。谁还可以和我一起登高远眺,遥望故国呢?以前一起在晴朗的秋日登高望远的日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可是那种快乐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往事不过是一场春梦,美好但难以留住。醒来依旧是空,什么也抓不住。剩下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回忆和痛苦。多么希望现在的悲苦也是一场梦,终有醒来的一天!只奈何,好梦易醒,噩梦却永远没有尽头。

这阕词以思念故国为主旨,直白不假修饰,悲苦之情倾泻而出。起笔即言愁恨,可见内心之苦恨,难以抑制。独我,只有我。给人一种无人能解的凄惶和绝望。两个梦字,意义不同故不觉重复。第一个梦,是对往事的依恋和对现实的无奈。美好的过去只能长记于心,故国只能重逢于梦,却再也无法回去了。

后一个梦字,则表达了人生如梦的感慨和无奈。往事如梦,醒来成空。徒留伤感。但现实的苦痛却实实在在地存在,永远无法如梦般消失。这就让整首词,沉浸在一种极度无奈又空荡的气氛中。

李煜:长相思


李煜:长相思

一、《长相思一重山》

作者: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注释:

1、重:量词。层,道。

2、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诗句。

3、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4、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5、帘:帷帐,帘幕。风月:风声月色。

赏析: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二、《长相思云一涡》

作者:李煜

云一緺,玉一梭,

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注释:

1、云:指如云的鬓发。涡:别作窝.一涡(wo),即一束。一说音guo,意为青紫色的丝带,束发用。

2、玉:指玉簪。

3、衫儿:别作春衫。罗:丝。这里指丝制的罗裙。

4、黛螺:别作翠娥。指代眉毛。

5、秋风:别作风声。

6、雨相和:雨声和风声相交织。别作雨如何。

7、帘外:别作窗外。三两:别作三四。窠:别作棵.意同。

8、人奈何:别作争奈何。争:怎。

赏析:

这是后主早期作品,描写闺怨的词。

上片写女子的外貌。这位女子,她的头发如云般蓬松浓密,头上的玉簪如梭。衣着淡雅。是个气质高雅容貌艳丽的女子。这样可爱的女子,想象中本应该春风得意,快乐的很。可是,她并不快乐,在微微的皱着眉。笔锋转的巧妙,突如其来。为什么不快乐?读者最关心的问题作者没有说,下片却转而写周围环境:风雨相和。秋天本就容易引人忧思,偏又风雨相侵,更添苦闷情绪。但这还不够,雨打芭蕉,风吹残叶,窗外秋意更浓,内心秋思更苦。夜那么长,又风雨相和,听着风声,雨声,芭蕉声,帘内的人,更添寂寞情绪,却无可奈何。原来,秋思就是她上片中,眉头紧锁的原因。

整首词,人与景,景与情相交映,浑然一体。通篇写愁,却不见愁字。而秋思之意,浮于字里行间。

李煜:一斛珠


《一斛珠》

作者:李煜

原文: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蚟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注释:

1、一斛珠,词牌名,又名《醉落魄》、《怨春风》、《章台月》等。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2、一斛珠,南唐李煜词有此调,载《尊前集》。

翻译:

晓妆只粗粗理过,

唇边可还得点一抹觉擅色的红膏。

含笑未唱,

先露一尖花蕾船的舌尖,

于是樱桃小口微张,

流出了婉转如莺的清歌。

到了场下的酒会,就又娇爽多了。

小盅微啜似乎还不够过瘾,

换过深口大杯拚醉,

哪在意污湿罗衣?

最传神的,笑嚼着红嫩的草花,

向心上人唾个不停。

赏析:

《一斛珠》(原名《谢赐珍珠》,唐玄宗妃子梅妃即江采萍之作。唐玄宗忌讳杨贵妃妒忌与梅妃不得相见,而为解相思之苦指示乐府为梅妃的这首诗谱一个新曲子,取名《一斛珠》。)

740年,李隆基归纳儿子寿王的老婆杨玉环,江采苹渐渐失宠。皇帝对她还是没有疏远的意思,可是梅妃和太真两人却不和,连走路都互相避开。皇帝曾经把他们比作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说这比喻不恰当,偷偷地当作笑话来看。杨太真忌妒又有心机,梅妃性格柔弱,没办法赢太真,最后竟被太真迁到上阳东宫去了。后来皇帝想念梅妃,夜里派小太监暗地里拿游戏用的筹码去把梅妃叫到翠华西阁,两人谈起过去的情爱,都抑制不住悲伤的心情。皇帝因为和梅妃同寝,睡过了时间,侍从惊慌地跑来通报说:贵妃已经到了阁前,应该怎么办?皇帝披上衣服,抱起梅妃把她藏在帘子夹层里。太真到了以后,问:梅精在哪里?皇帝说:她在东宫啊。太真说:请把她叫来,今天一同到温泉沐浴。皇帝说:这个女人已经被赶走了,不要跟我们一起去。太真语气更加坚决,皇帝眼睛却看向别处,不想回答她。杨太真大怒,说:这里杯盘狼藉,床底下有女人丢下的鞋,夜里是谁陪陛下睡觉,让陛下到日出还不上朝?陛下去见群臣吧,我就在这里等陛下回来。皇帝十分狼狈,拉起被子,脸朝里又躺下了,说:朕今天不舒服,没有办法上朝。杨太真气得不得了,径自回到自己住所去了。皇帝马上再到那个隐藏的地方找梅妃,她却已经被小太监送出去,叫她走回东宫去了。皇帝气得要命,就把那个小太监杀了。叫人把梅妃留下的鞋子和头上插的钗饰封起来送去给梅妃。梅妃问使者说:皇上是坚决不要我了?使者回答说:皇上并不是抛弃妃子,实在是怕太真撒野。梅妃苦笑说:怕因为爱我会惹胖丫头不高兴,这不是等于抛弃我吗?

梅妃拿一千两黄金送给高力士,请他找一个文人,像司马相如作《长门赋》①那样写一篇诗赋,想用来打动皇帝的心。高力士正在讨好杨太真,而且也怕贵妃的势力,就叫人告诉梅妃,说没有人会写赋。梅妃就自己写了一篇《楼东赋》。(注解:①《长门赋》相传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被贬到长门宫,陈皇后为了打动汉武帝,赠给着名辞赋家司马相如黄金百斤,请他写了一篇《长门赋》,表达自己的悲哀之情,果然打动了汉武帝,重新得到了宠幸。)《楼东赋》主要内容大概是:

玉镜上积满了灰尘,妆匣中没有了香味。懒得梳漂亮的发式,懒得穿美丽的衣衫。苦于这寂寞和无聊,只好在冷宫中沉思;梅花一瓣瓣飘零,隔着长门宫,你却无法看到。花如有心,飘扬的全都是恨;柳若有眼,流出的全都是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黄昏独坐楼头,怎忍心去听笙箫吹奏;碧云伴随落日,只好对着明月凝怅。再也没有办法去温泉沐浴了,却回忆起拾翠羽时的游伴。成天关在这深深的长门宫里,嗟叹没有青鸟帮我传递消息。想起那太液池里的清波,水光浮荡,笙歌悠扬;陪从皇上,演奏《舞鸾》妙曲,乘坐画鸥的仙舟。君主情意绵绵,难舍难分。发誓要像高山大海那样情意常在,像太阳月亮那样恩爱永存。怎奈有人嫉妒成性,夺走我的宠爱,把我打入冷宫。再想要往日的欢乐已是难得,只能把无尽的思念放在梦中。空度过朝朝暮暮,无脸对秋雨春风。想有司马相如来献赋,无奈世上才子诗笔不工。表达愁闷还没有写完,却已响起报时的晨钟。空自长叹掩面哭泣,彷徨徘徊漫步楼东。

杨太真听说了,就在玄宗跟前告状说:江妃太粗鄙下贱了,用隐语来发泄她的怨恨,请你赐她死。皇帝却沉默不语。

一次,正好出使岭南的人回来,梅妃就问身边的人:这是哪儿的驿使来了?莫非是送梅花的使者?回答说:是藩国给杨妃进贡荔枝的使者来了。梅妃一听,心里难过,哽咽流下了眼泪。

有一次正巧外国使者来,皇帝派人包了一斛珍珠偷偷地送给梅妃。梅妃不肯接受,写了一首诗交给送珍珠来的使者,说:替我送到皇帝那里。诗写道: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皇帝看了诗,闷闷不乐。指示乐府为这首诗谱一个新曲子,取名《一斛珠》。这个曲名就是从这里来的。

长相思李煜的诗意


长相思李煜的诗意

《长相思》

作者:李煜

原文: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注释:

1、重:量词。层,道。

2、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诗句。

3、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4、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5、帘:帷帐,帘幕。风月:风声月色。

诗意:

山一重两重,层峦叠嶂,就如同心中的相思层层叠叠,连绵不绝。山远天高望不到尽头,就如同相思无际无涯。而寒的不仅仅是烟雾深锁的水面,更是思人的心情。相思日久,已到暮秋,枫叶正红,而红不过相思之苦。

花开花谢,相思经年,边塞的大雁也高飞还故乡,而远去的人却还没有回来,相比塞雁之还,离人之苦更甚。远人不归,便只好任那风月闭于于帘外。人静帘闲,而不静不闲的,是心中无穷无尽的思念之情。帘闲而心乱。

赏析:

秋怨,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

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象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对这首词,前人评价颇多,其中以俞陛云之说为精当:此词以轻淡之笔,写深秋风物,而兼葭怀远之思,低回不尽,节短而格高,五代词之本色也。

感谢您阅读“迷你句子网”的《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上小学语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