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写作时,很多人喜欢引用诗句,而诗句其实是诗词中的一句。在我们常见的诗词中,古诗词按照内容可分为九大类。通过阅读古诗词,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那么,关于诗句自律的名人名言有哪些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作者: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

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

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候。

注释:

1、舟次扬州和人韵一作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即杨炎正,诗人杨万里的族弟)、周显先韵(东南一带名士)。下文二客即此意。

2、塞尘起:边疆发生了战事。

3、胡骑猎清秋:古代北方的敌人经常于秋高马肥之时南犯。猎:借指发动战争。

4、组练:组甲练袍,指军队。

5、投鞭飞渡:用投鞭断流事。前秦苻坚举兵南侵东晋,号称九十万大军,他曾自夸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晋书苻坚载记》)结果淝水一战,大败而归。此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暗示其最终败绩。

6、忆昔二句:指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失败为其部下所杀事。鸣髇,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射时发声。血污,指死于非命。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曾率师南侵,此借指金主完颜亮。

7、季子二句: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这里指自己如季子年少时一样有一股锐气,寻求建立功业,到处奔跑貂裘积满灰尘,颜色变黑。

8、今老三句:谓今过扬州,人已中年,不堪回首当年。搔白首:暗用杜甫《梦李白》诗意: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9、倦游两句:欲退隐江上,种桔消愁。桔千头: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命人到武陵龙阳洲种桔千株。临终时对其儿说:我家有千头木奴,足够你岁岁使用。(《襄阳耆旧传》

10、二客三句:称颂友人学富志高,愿为之谋划。名胜:名流。万卷诗书事业:化用杜甫诗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

11、莫射二句:《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汉李广居蓝田南山中,闻郡有虎,尝自射之。又据《汉书食货志》载:武帝末年悔征战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这二句是感叹朝廷偃武修文,作军事工作没有出路。

赏析:

此词约作于淳熙五年(1178年)当时作者以大理少卿出领湖北转运副使,溯江西行。舟停泊在扬州时,与友人杨济翁(炎正)、周显先有词作往来唱和,此词即其一。周生平未详。杨则是有名词人,其原唱《水调歌头》(登多景楼)存于《西樵语业》中,是忧愤时局,感慨报国无路之作。作者在南归之前,在山东、河北等地区从事抗金活动,到过扬州,又读到友人伤时的词章,心潮澎湃,遂写下这一首抚今追昔的和韵词作。

词的上片是追昔。作者的抗金生涯开始于金主完颜亮发动南侵时期,词亦从此写起。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常在秋高马肥的时节南犯中原,胡骑猎清秋即指完颜亮1161年率军南侵事(猎,借指发动战争)。前一句落日塞尘起是先造气氛。从意象看:战尘遮天,本来无光的落日,便显得更其惨淡。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紧接二句则写宋方抗金部队坚守大江。以汉家与胡骑对举,自然造成两军对峙,一触即发的战争气氛。写对方行动以起、猎等字,是属于动态的;写宋方部署以列、耸等字,偏于静态的。相形之下,益见前者嚣张,后者镇定。组练(组甲练袍,指军队)十万、列舰层楼,均极形宋军阵容严整盛大,有一种必势的信心与气势。前四句对比有力,烘托出两军对垒的紧张气氛,同时也使人感觉正义战争前途光明,以下三句进一步回忆当年完颜亮南进溃败被杀事。完颜亮南侵期间,金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军事上屡受挫折,士气动摇军心离散。当完颜亮迫令金军三日内渡江南下时,被部下所杀,这场战争就此结束。

谁道投鞭飞渡三句即书其事。句中隐含三个典故:《晋书。符坚载记》载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侵东晋,曾不可一世地说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结果一败涂地,丧师北还。《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头曼单于之太子冒顿作鸣镝(即鸣髇,响箭),命令部下说: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后在一次出猎时,冒顿以鸣镝射头曼,他的部下也跟着发箭,头曼遂被射杀。佛狸,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南侵中原受挫,被太监所杀,作者融此三事以写完颜亮发动南侵,但丧于内乱,事与愿违的史实,不仅切贴,三事连用,更觉有化用自然之妙。宋朝军民,军容严整同仇敌忾而金国外强中干且有离合之衅可乘,这正是恢复河山的大好时机。当年,作者二十出头以义军掌书记策马南来,使义军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希望协同作战,大举反击。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正是作者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苏秦字季子,乃战国时着名策士,以合纵游说诸候佩而后佩六国相印。他年轻时曾穿黑貂裘西入秦。作者以季子自拟乃是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已任的少年锐进之气。于是,在战争风云的时代背景上,这样一个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的少年英雄,义气风发,虎虎有生气,与下片搔白首而长吟的今我判若两人。

下片笔锋所及转为抚今。上片结句才说到年少,这里却继以今老矣一声长叹,其间掠过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老少,对比强烈叹中之愁闷顿显突出。这里的叹老又不同一般文人叹老嗟卑的心理,而是类乎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张孝祥《六州歌头》),属于深忧时不我待、老大无成的志士之愁苦。南渡以来,作者长期被投闲置敬,志不得伸,此时翘首西北,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真有不胜今昔有别之感。

下片三短句,情绪够悲怆的,似乎就要言及政局国事,但是欲说还休。接下来只讲对来日的安排,分两层。第一层说自己,因为倦于宦游,想要归隐田无,植橘置产。三国时吴丹阳太守李衡在龙阳县汜洲种柑橘,临死时对儿子说: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颇具风趣又故意模仿一种善治产业、谋衣食的精明人口吻。只要联想作者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水龙吟《(的词句,不难体味这里隐含的无奈、自嘲及悲愤的复杂情绪。作者一心为国,希望能效力沙场,而朝廷无能、力不能伸,想解甲而去但终心系祖国,说欲去而而又不忍去,正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为将来打算第二层是劝友人。杨济翁原唱云: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其彷徨无奈可谓与弃疾相通。作者故而劝道:您们二位)二客(乃东南名流,腹藏万卷,胸怀大志,自不应打算像我一样归隐。但有一言还想与君等商议一下:且莫效李广那样南山习射,只可取富民候谋个安逸轻闲。》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汉书食货志《: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李广生不逢高祖之世,空有一身武力,未得封侯,而富民候却能不以战功而取。二句暗指朝廷偃武修文。放弃北伐,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其意不言自明。要之,无论说自己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也好,劝友人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也好,都属激愤语。如果说前一层讲得较好平淡隐忍,后一层莫射直觅云云,语意则相当激烈。分两步走,便把一腔愤懑不满尽情发泄出来。

词上阕颇类英雄史诗的开端,然而其雄壮气势到后半却陡然一转,反添落寞之感,通过这种跳跃性很强的分片,有力表现出作者失意和对时政不满而更多无奈气愤的心情。下片写壮志销磨,全推在今老矣三字上,行文腾挪,用意含蓄,个中酸楚愤激,耐人寻味,愤语、反语的运用,也有强化感情色彩。此词与作者《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从内容到分片结构上都很相近,可以参读。

jzD365.com更多精选诗句阅读

辛弃疾: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

作者:辛弃疾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

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

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瘅雨,

往事莫惊猜。

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

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怀。

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

老子颇堪哀。

白发宁有种?

一一醒时栽!

赏析:

辛弃疾四十二岁那年,被监察御史王蔺弹劾,削职后回上饶带湖闲居。有曾任司谏的汤朝美自广东亲州贬所量移江西信州(今上饶),二人相见,由于处境相近,同样受着打击,而且志同道合所以有相濡以沫之情。先是,辛赋《水调歌头》(盟鸥)汤以韵相和;辛又用原韵,赋此阕谢答。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金阕、九关均喻指宫廷,十字写的是皇宫富丽堂皇,气象森严。在那里,朝美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四句两层,一张一弛,作者描绘出朝美朝堂上从容和无畏。据《稼轩词编年笺注》引《京口耆旧传。汤邦彦传》:时孝宗锐意远略,邦彦自负功名,议论英发,上心倾向之,除秘书丞,起居舍人,兼中书舍人,擢左司谏兼侍读。论事风生,权幸侧目。上手书以赐,称其以身许国,志若金石,协济大计,始终不移。及其他圣意所疑,辄以诹问。那时候的宋孝宗还有些进取之意。淳熙二年八月派汤朝美使金,向金讨还河南北宋诸帝陵寝所在之地。不料汤朝美有辱使命,回来后龙颜大怒,把他流贬新州,尝尽蛮烟瘴雨滋味。这一层千古、万里两句似对非对,中间再作一暗转。对于心怀忠义肝胆但却遭贬的朋友,辛弃疾并没有大发牢骚,徒增友人的烦闷。而是安慰朝美往事莫惊猜(惊猜,惊疑)。因为有才干的人终会发迹的。眼前你不是已经奉诏内调了吗?恐怕还会有消息从皇帝身边下来,日边这里用以比喻帝王左右,恐字是拟想之辞,却又像深有把握似的,这是稼轩用典的妙处!从蛮烟瘴雨的黯淡凄惶到日边消息之希望复起,中间再作一暗转。上片凡三暗转,大起大落,忽而荣宠有加,忽而忧患毕至;忽而蛮烟瘴雨,忽而日边春来,乍喜乍悲,亦远亦近,变化错综,既是对友人坎坷的同情又有对其振作的鼓励。

下片转叙作者自己乡居生活情怀。门掩草,径封苔,本是冷落景象,词人但以一笑置之土。不难看出,这笑,是强作豁达的苦笑,是傲岸不平的蔑笑。

下片基调无限幽愤,都被这领起换头的一个笑字染上了不协调的色彩,反映出一种由于受压抑而形成的不平而又无奈的心情。一笑字,内中感情复杂,可为下片基调之凝练。接下去仍是正言反出:未必我这双手就没有用处,不是可以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怀吗?试想,当国步蜩螗之际,他那双屠鲸剚虎的巨手,不能用来扭转乾坤,却去执杯持蟹,这是人间何等不平事!而稼轩但以未应两手无用的反语轻轻挑出,愈见沉哀茹痛。循此一念,又找足说剑一层。说剑论诗,慨言武备文事。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后来又曾上《十论》《九议》,慷慨国事。现在看来,这文韬武略都是无用的余事。剩下的,他只有终日痛饮长醉,摇摇欲倒。这醉舞狂歌欲倒六字,写尽词人悲愤心怀,潦倒情态,然后束以老子颇堪哀。堪哀是堪怜念之意,语出《后汉书。马援传》,意思是说,自己如此狂歌醉舞,虚置年华,这心情应该是故人所理解、怜恤的。歇拍白发宁有种?醒时栽,将一腔幽愤推向一个高潮。白发写愁,本近俗滥,但稼轩用一栽字,翻出了新意。这两句有几层意思。我春秋正富,本不是衰老的时候;但忧国之思,添我满头霜雪,这是一层。国事不堪寓目,醉中尚可暂忘,醒来则不胜烦忧,此白发乃醒时栽也,又翻进一层。白发并不是自然生出来的,而是栽上去的,可见为国势之操劳宦途之喜悲使我年富而白发徒增。这样,就从根根白发上显示出词人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隐然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这又是一层。单就栽字齿音平韵,于声则无限延长,于情则芊绵不尽。这下片一路蓄意蓄势,急管繁弦,最终结在这个警句上,激昂排宕,化为感慨深沉。千载后读之,犹觉满腔不平之气,夹风雨霜雪以俱来。

这首词,上片文意一波三折,于无字处出曲折,极掩抑零乱,跳跃动荡之美;下片却一气奔注;牢骚苦闷,倾泻而来,并且反语累出,在感情激荡中故作幽塞,豪放中仍不失顿挫曲折,词的构局可谓错综多变。

全词核心在下片,但上下两片,对比映衬,表现力增强。上片一起,白日金阙,虎豹九关,何等高华气象;下片一转,门为草掩,径被苔封,又何等荒凉寂寞!这是一层对比。上片赞美汤朝美,誉其巨手可以谈笑挽天回;下片写自己,则两手只堪把蟹持杯,又是一层对比。上片写对方,终能日边消息重上朝堂,下片说自己,则满头白发,终日醉舞狂歌为消磨,再加一层对比。通过强烈对比,益见斯人独憔悴的不平之情,这是此词的另一个艺术特色。

上片鼓励友人,意气飞扬;下片抒一已之愤,悲愤无奈。乍读之下,上下片的思想感情,好像矛盾。其实,此等矛盾之处,正是显示稼轩的伟大之处。稼轩是虽身处闲散而时时不忘忧乐天下的血性男儿。他既不能不为一已之遭际而愤然不平,又不忍以一已之遭遇挫尽天下志士仁人之壮志。因此,他总是本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顽强精神,鼓舞同道,力挽既倒的狂澜。故上片激劝再三,下片却沉忧抑郁。此矛盾虬结之处,正见出词人一片忠贞爱国之苦心,这正是此词的思想光辉之所在。善乎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之评辛苏词曰:读苏辛词,知词中有人,词中有品。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


《水调歌头盟鸥》

作者: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

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怀。

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

人世几欢哀?

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赏析:

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词题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但读细自品味会发现另有所抒。

上片以首句中甚爱二字统摄。次句用千丈翠奁开之比喻,盛赞带湖景色之胜,说明甚爱原因。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面对如此美景,难怪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了。这是用夸张写法来说明甚爱程度,句格同杜诗一日上树能千回:闲居无事,拄杖纳屦,徜徉湖畔,竟一日而千回。下面写因爱湖之甚,而及湖中之鸟,欲与这结盟为友这是用的拟人法。凡我三句,是写对眼前鸥鸟之愿:希望既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猜疑了。这里莫相之相,虽然关系双方,但实际只表词人绝无害鸟之心,望鸥鹭尽情栖游,无须担惊。《左传。僖公九年》有这样记载:齐盟于蔡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词里这几句格式,当为《左传》辞句套用,纯是散文句法。

白鹤二句,是写对眼前鸥鸟之嘱:托其试将白鹤也一起邀来。由爱所见之鸥鹭,而兼及未见之白鹤,其爱更进一层。以上极写带湖之美及对带湖之爱,固然表露了词人摆脱了官场尔虞我诈的烦恼和明枪暗箭的惊恐以后心情之宁静,但在这宁静之中又透露出几分孤寂与无聊。试想,一个壮岁旌旗拥万夫(作者《鹧鸪天》中语)的沙场将帅,竟然落得终日与鸥鸟为伍,其心境之凄凉,可想而知。妙在词中表面上却与愁字无涉,全用轻松之笔,这大概就是词人后来所说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的手法吧?如此表达、意境更深一层。

下片紧承上阕遐想。作者一片赤诚,欲与鸥鸟结盟为友,然而鸥鸟如何呢?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它们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其意何在?从下句窥鱼笑汝痴计中可以看出。原来他们立苍苔,为有求鱼心,不是恋湖水,与词人同居而异梦。专心窥鱼,伺机而啄在词人看来,只是一种痴计,对此,他当然只能付之一笑了。这笑,既是对鸥鸟何时忘却营营的讽笑,也是叹自己竟无与无友。多情却被无情恼的苦笑。看来,鸥鸟亦并非词人知已,并不懂得词人离开官场之后此时的情怀,所以他怅然发出了不解举吾怀之叹。盟友纵在身旁,孤寂之心依旧,无人能释分毫。可见,词人所举之杯,哪里能为永结盟好作贺,只能浇胸中块垒罢了。虽然人们常说举杯浇愁愁更愁,但词人并没有被愁所压倒。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他从自己新居的今昔变化中,似乎悟出了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人世几欢哀。词人本是心情郁闷,却故作看破红尘、世态炎良。变得益发旷达开朗,因而对隐居之所带湖也更加喜爱了。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要作久居长栖之计了。词到此处完篇,对开首恰成回应。

如果说上阕旨意全在不写之中写出,那么下阕则就是在委婉之中抒发了。然而其语愈缓,其愈切,感情愈发强烈,较上阕又进一层。天地之大,知已何在?孑然一身,情何以堪!虽有带湖美景,但纵是盟鸥,也不解已意,作者心绪可知了。可见,这首词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分明是抒被迫隐居、不能用世的落寞之叹,孤愤之慨。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细玩稼轩此作,确有不言言之之妙。

辛弃疾: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


《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

作者:辛弃疾

壬子三山被召,

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

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赏析: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送答之作可以说是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真正能千古流传的佳作,却并不多。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初,辛弃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这年底(1193年2月),他由三山(今福建福州)奉召赴临安,当时正免官家居的陈岘(字端仁)为他设宴饯行,遂慨然而作此词。

此词上片分两层,前两韵是第一层,直接抒写诗人的长恨和有恨无人省的感慨。作者直接以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句开篇,乍看似觉突兀;其实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其深刻的感情背景。由于北方金朝的入侵,战乱不息,被占区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这对于一个志在恢复的爱国者来说,怎么能不为此而感到深切的痛恨呢?如此长恨,在饮饯席上岂能尽言?所以词人只能用高度浓缩的语言,把它裁作短歌行。短歌行,原是古乐府《平调曲》名,多用作饮宴席上的歌辞。词人信手拈来,融入句中,自然而巧妙地点明了题面。长恨而短歌,不仅造成形式上的对应美,更主要的是显示出那种恨不得尽言而又不能不言的情致。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一句,合用了两个典故。据《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由于留侯张良设谋维护太子,此事只好作罢,戚夫人因向刘邦哭泣,刘邦对她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中表达了刘邦事不从心、无可奈何的心情。又《论语微子篇》载,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称接舆为楚狂。辛弃疾在这里运用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从遣词造句看,这一韵还妙在用何人呼起,以反诘语气出之,大大增强了词句的感人力量;而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反复咏言,又造成一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词人在直抒胸臆以后,紧接着就以舒缓的语气写道: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一韵三句,均用屈原《离骚》诗句。前两句径用屈原原句,只是兰字后少一之字,畹字后少一兮字。餐英句则从原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而来。兰、蕙都是香草,滋兰、树蕙,是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志节。而饮露、餐英,则是以饮食的芳洁比喻品节的纯洁和高尚。作者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并用滋兰、树蕙之词,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节和情操。屈原在忠而被谤、贤而见逐的情况下,仍然坚定地持其内美和修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词人在遭朝中奸臣谗言排挤,被削职乡居的情况下,依然不变报国之志,表明自己决不肯随波逐流与投降派同流合污,沆瀣一气。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句,仍承前韵词意,从另一个角度表明自己的志节和操守。这里又用一典。《楚辞渔父》中说,屈原被放逐,游于江潭,形容枯槁,渔父问他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讨其苦。屈原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也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渔父听后,一边摇船而去,一边唱道:沧浪之水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劝屈原要善于审时度势,采取从时随俗的处世态度。词人化用此典,意在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志节情操。

下片头三句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遥应篇首,意在抒发自己理想无从实现的感慨,情绪又转入激昂。据《世说新语任诞》载,西晋张翰(字季鹰),为人纵任不拘,有人问他: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他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词人用张翰的典故,乃是牢骚之气。

他的抗金复国理想难以实现,志业难遂,还要那身后的虚名干什么!词人为什么会发此牢骚呢?辛弃疾接着写: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轻。这一韵是全词的关键所在,道出长恨复长恨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南宋统治集团轻重倒置,是非不分,置危亡于不顾,而一味地苟且偷安。这是词人对南宋小朝廷腐败政局的严厉批判和愤怒呼喊。最后两韵是下片第二层,通过写惜别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心志,词人的情绪这时又渐渐平静下来。前三句写惜别,用屈原《九歌》点明恨别乐交乃古往今来人之常情,表明词人和饯行者陈端仁的情谊深厚,彼此都不忍离别之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一句,又引用两个典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序》),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因有是辞。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迹。归与白鸥盟,是作者从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迹。据《列子黄帝篇》载,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与鸥鸟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没云水间的隐居生活。在这里,词人说归来与鸥鸟为友,一方面表明自己宁可退归林下,也不屑与投降派为伍,另一方面也有慰勉陈端仁之意。

与一般的离别之词不同,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虽是答别之词,却无常人的哀怨之气。通观此篇,它答别而不怨别,溢满全词的是他感时抚事的悲恨和忧愤,而一无凄楚或哀怨。词中的声情,时而激越,时而平静,时而急促,时而沉稳,形成一种豪放中见沉郁的艺术情致。此外,词中还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不仅丰富了词的含蕴,而且对抒发词人的志节等,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作者: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注释:

1、元龙臭味:陈登,字元龙。《三国志》卷七《魏书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2、孟公瓜葛:陈遵,字孟公。《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3、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4、汗血盐车:汗血,汗血马。《汉书武帝纪》应劭说:大宛归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骏马拉运盐的车子。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5、骏骨句:典出《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战国时,燕昭王要招揽贤才,郭隗喻以千金买骏骨的故事。后因以买骏骨指燕昭王用千金购千里马骨以求贤的故事,喻招揽人才。

6、我最怜君中宵舞句,《晋书祖邈传》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7、补天裂:女娲氏补天。《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于是地平天成,不改归物。

赏析:

本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该词即是如此。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着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正如周济所云: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着》)。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周济还指出: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介存斋论词杂着》)。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这首词的上阕,便采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为一名忠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笔作词,胸中沸腾的激情难以遏制,不免直泻笔端。老大那堪说。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钧,义蕴极为丰富。当此之时,英雄坐老,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以收复中原为已任的志士们,胸中的烈焰是永远也不会熄灭的。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壮怀,并且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元龙、孟公,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复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祭陈同父文《)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会,故在此词中津津乐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词人时在病中,一见好友到来,立即与之高歌痛饮,彻夜纵谈。

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着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论说国家大事的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

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象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今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情色彩,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今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象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锐的不平。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种种行为的无比怨忿。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意境极其雄浑博大。正目断关河路绝。词人触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悲怆之情油然而生。山河分裂的惨痛局面,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笔健境阔,格调高昂。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词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辛弃疾: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作者:辛弃疾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

东坡事见寄,

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

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

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

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蝨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

人事底亏全?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赏析:

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辛弃疾从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任上被弹劾免官,回到江西铅山他的瓢泉新居,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再度闲居生活。这首词就作于闲居瓢泉期间。由词前小序可知,他写这首词是为了答谢赵昌父(蕃)并兼寄吴子似(绍古)的。吴子似在此期间曾任铅山县尉。

闲居乡野的辛弃疾,虽然因遭朝中奸臣排挤,报国无门,鸿图难展,心中怨愤,时常寄情山水,托兴诗酒,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积极用世的思想仍占主导地位。他身处江湖之远,仍不忘忧国忧民,希望能重新得到重用,得以施展自己的才智,实现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从他的这首《水调歌头》词,我们便可以看出他的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处境。

此词上片以描述梦境为主。起句我志在寥阔,开门见山,直抒胸怀,表现了词人高远的志向和宽宏的气度,概括全词要旨。为有寥阔之志,自然有梦登天之举。畴昔梦登天句,借用了屈原《九章惜诵》中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航之意。他感到现实中难以施展他的才干,他要到广漠宇宙去寻找他的理想境界。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两句,乃是全词思想的主干。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词人在梦幻中飞上青天,首先来到月宫,尽情地赏玩明月。他在这里抚摸着洁白的月亮,陶醉在神奇迷离的幻境之中,不知不觉人间已过了千年之久。接着有客骖鸾并凤,云遇春山赤壁,相约上高寒。数句,描写的是作者与高贤们同上天宫的梦境。有客指作者的好友赵昌父。由词序可知,赵昌父曾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韵作词叙太白、东坡事寄作者,并在词中对作者大加赞美。这首词是为答谢赵昌父而作,自然应有回敬之词。赵昌父是江西玉山人,距铅山不远,是词人闲居瓢泉时的好友。他奉祠家居,不求仕进,饮酒作诗,气度不凡,世人以为有陶靖节之风。这里作者以骖鸾并凤来赞美他,意思是他德高道深,理应羽化登仙。这里的青山、赤壁系指李白、苏轼,因为李白墓在当涂之青山西北,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赵昌父驾着鸾凤霞举飞升,在彩云间与先贤李太白、苏东坡相遇,于是他们同作者共约到天宫去遨游。作者在这里把赵昌父、李白、苏轼誉为三贤。作者这样写,也有自谦的意思,下一句我亦蝨其间就是把这层意思直接表达了出来,意思是:在您和先贤们高会的时候,我不过是滥竽充数地置身其间罢了。在现实生活中,词人感到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又不愿与那些投降派的官僚同流合污,所以只好到梦境中去会见他理想中的人物。在这里,作者把自己与朋友,古代圣贤置身于高寒广漠的天宇,用北斗当酒杯痛饮着天上的美酒,充分表达了其豪放的一面。

词的下片继续描写梦境。词人在梦幻中无忧无虑地畅游太空,内心充满激情,不禁小声歌唱起来。神甚放,形则眠一句,从字面意思看,是说身体虽然清静无为,好象在睡眠,但精神还是奔放旷达的。这是作者在闲居生活中积极用世的自白。他被迫再次闲居后,表面看来安静闲适,但他心中时刻不忘报国之志。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化用贾谊《惜誓》中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把自己比作搏击长空、一再高举的鸿鹄,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接着,词人从梦境中回到现实。词人在梦境里可以纵横驰骋,可是一旦梦觉,回到现实生活中,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怅惘,并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世间不能尽如人意的事情会有那么多呢?这里的亏全是以月亮的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主要说的是亏的方面。词人在这里以梦境与梦觉相对照,揭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同社会现实的矛盾。在这发问中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人事难全的感慨,这发问也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满腹经纶的老将对于怀才不遇、报国无路提出的强烈抗议。

词的结语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觉得来得有些突然。前面说的全是梦境以及梦觉后的惆怅,可是结语却一语宕开,表现出美人娟娟隔秋水(杜甫《寄韩谏议》)的惋惜之情。但是如果稍加思索,读者也不难明白,这是在前面几层意思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感想。这里的美人指他的好友吴子似。这一句表面看来只是对吴子似的思念,实际上主要还是抒发谁识稼轩心事(《水龙吟。再题瓢泉》)的苦闷心情。

这首词在艺术特征上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理想主义是浪漫主义在思想内容上的重要特征,而以梦幻的形式表现其理想则是浪漫主义传统的创作方法。辛弃疾成功地运用这一传统手法,使其崇高理想在这首词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它跌宕起伏,忽而天上,忽而人世,驰骋奔逸,狂放不羁,洋溢着豪迈的激情。

它充满瑰丽丰富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摩挲素月、骖鸾并凤、酌酒援北斗、天地睹方圆等名句,都放射出五光十色的美丽光辉,显现出光彩夺目的浪漫主义色彩。

辛弃疾: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作者:辛弃疾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

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

药笼功名,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

梅花争发。

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

世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

故人何在?长歌应伴残月。

赏析:

作者的词,历来与苏轼的词并称,不少词论家将苏、辛目为同派。辛词的确有得之于东坡者,这首《念奴娇》即其一例。词前小序云:瓢泉酒酣,和东坡韵。由此可知,此词是作者闲居铅山瓢泉时的感兴之作。和东坡韵,指步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韵以追和。东坡的原词,是贬官闲居黄州的所作,在抒发政治上失意的感慨这一点上,与辛词有相似之处。辛词也以健笔抒豪情,风格上极力追步东坡。但两词相比较,不难发现他们心貌各别。同为豪放的风格,苏词之放,表现为超逸放旷;辛词之放,则表现为悲壮激昂,同样是抒发政治失意的情怀,苏词的结尾,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老庄消极思想自解,显出颓废为自适的倾向;辛词则金刚怒目,感愤终篇,仍大呼枉了冲冠发,毫无出世之意。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借助《念奴娇》这个声情激壮的调子来自抒胸怀的。

全词着意表现的,是这样一种悲剧性的英雄人物,他鄙弃世俗追求轩冕排场、荣花富贵的风尚,胸怀抗金恢复的事业,他日夜思念失去的北方河山,渴望能通过自己的英勇战斗来统一祖国,可却被卖国群小排斥在政府之外,不能一展宏图;他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申张正义,向往自由,可社会恶势力对他百般阻扰,使他大半生坎坷不遇,只得屈身于田间山林!词中一唱三叹地表达了这样位失意英雄的尴尬处境与悲愤心情。上阕先写作者失意闲居的牢骚。头二句,以疑问的句式,表达了自己对仕途和功名的困惑与思考。

轩,高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僚戴的礼帽。轩冕代指官位爵禄。首句典出《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来,寄者也(官职不是一个人自身的根本之物,只是一种偶然而来寄附于人的外物)。这里借用庄子的话,表明作者在政治失意之后对功名事业感到难以捉摸。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二句承上说自己丢官之后,重重愁恨无计消除;百无聊赖之际,连美好的风光也象是竖起坚墙,存心不让人欣赏解闷。接下来三句,连用两个典故,自述身世,感叹事业无成,人空老大,怨恨之情溢于言表。药笼功名,用《旧唐书。元行冲传》:元行冲劝当权的狄仁杰留意储备人材,喻之为备药攻病,并自请为药物之末,仁杰笑而谓之曰:此君正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酒垆身世,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未遇时,曾与妻卓文君在临邛市场上当垆卖酒。这三句连起来,意思是:我本来当之无愧地是国家急需的人才,求取功名应是分内之事;不料遭遇坎坷,如今竟埋没于民间;最可惜的是,白发满头,来日不多,今生要实现理想大概不可能了!浩歌二句写歌曲抒发愁怀,并以张良、韩信、萧何三杰(《史记。高祖纪》)比自己与座中的友人,词情于是振起。

下阕紧承上阕歇拍以倔强坚毅的态度,表明自己虽遭万千磨难,但壮志不泯,下阕头三句:人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以自然气候喻社会环境,以花喻人,通过黄菊凋零与红梅争发,表明爱国志士前赴后继。是紧承坐中三杰而领以休叹二字,尤觉振奋。这是与友人共勉。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这两句以空间的意象正面表达了自己不忘中原的思想。西望特有所指。作者词中屡屡以西北代指沦陷的北方。这里的西望,应是西北望之省写,即遥望中原地区;《水龙吟》中举头西北浮云,《菩萨蛮》中西北望长安等等,含意与此略近。醉中尚揩眼西北而望,这就表明自比寒梅的作者之所以壮志不衰,自我磨厉,其原因在于他意识到危难中的祖国还需要他这样的人才去解救,故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忘记北伐。但孤鸿明灭的象征性描写则又表明作者深知国势衰微,而志士因备受压抑打击,力量比较孤单,一时难以振兴。正是有此清醒的认识,才有了下面三句的悲愤叹息: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岳飞《满江红》词高唱怒发冲冠,感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并担心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作者在这里也叹息万事如浮云,空自发冲冠,可见当时的爱国志士们,面对危难的时局都有相同的感受与痛苦。词的结拍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以景结情,以残月孤星的夜色来映衬自己和友人们凄凉悲怆的心境。末句盖本于韩愈《东方半明》诗:东方半明大星没,独有太白配残月。(太白,即金星。《史记。天官书》索隐引《韩诗》:太白晨出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这里虽然境界萧瑟,情调悲伤,但这个结尾与前面的孤标红梅,怒发冲冠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仍然能够使人看到作者对政治抱负与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从而在感情上激起强烈的共鸣此词与作者借助比兴而委曲言情的潜气内转之作不同,其主要表现方法是激情迸发,直抒胸臆。由于感情浓郁,气势凌厉,虽然较多直说,但仍然具有很大的感人力量。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作者: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注释:

1、几时两句:这是倒装,意谓想起昨夜在月光下举杯送别的深情,不知几时重得此会。

2、列郡:指东西两川属邑。

3、三朝: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4、出入荣:指严武迭居重位。

5、江村句:指送别后独自回到浣花溪边的草堂。

译文:

远送严公到了奉济从此别离,

人去山空只有别情绵绵依依。

我们何时才能重新把盏长谈,

昨夜月下对杯倾衷多么投机!

巴蜀各郡讴歌惋惜你的离任,

连续三朝你任将相真不容易。

分手后我回到浣花溪边草堂,

越发觉得我这残生淡泊孤寂!

赏析:

这首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故别离之情依依,自不待言。诗的开头点明远送,可见意深情长。分手伤别,自然想到昨夜饯别情景,也想何时重逢。接着讴歌严武入相出将都有成就,受到人民的称赞。最后写送别后的心境的孤独无依。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节。

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王沂孙

残雪庭阴,

轻寒帘影,

霏霏玉管春葭。

小帖金泥,

不知春是谁家?

相思一夜窗前梦,

奈个人水隔天遮。

但凄然,

满树幽香,

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

况游骢古道,

归雁平沙。

怎得银笺,

殷勤说与年华。

如今处处生芳草,

纵凭高不见天涯。

更消他,

几度东风,

几度飞花。

赏析:

此词为作者对周密《高阳台》(寄越中诸友)词的一首和作,写于南宋覆亡之后。上片写立春怀友。残雪五句写庭院背阴的残雪尚未消融,轻微的寒气将帷帘晃动,玉管里的芦灰已纷纷飞扬,勾画出冬尽立春的时节、景物之特征。相思五句应和周密原词之思越中诸友,写己之思杭州故友。但凄然三字则传达出梦中未见故友,梦醒犹记梅林的孤寂和凄凉的心境。下片抒写离愁。江南三句承水隔天遮,悬想和申诉故友之离愁。不仅漂泊江南,更羁游于北方古道平沙,一个苦字传达出故友与词人亡国流离的共同感受。怎得四句抒写对故友之思念与关切。最后更消他三句则推进一层写离愁之凄绝无奈,以景传情,勾描了一幅东风无情,摧花残落,春光消逝的画面,以更消他三字赋予这个画面一种美之消亡的无可挽救、无可承受的悲戚和伤痛,令人回味不尽。此词在怀友伤时的离愁中融入亡国流离的沉痛,情感深婉而沉郁。

诗句《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迷你句子网”是专门为给您寻找诗句创建的网站。同时,jzd3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济颠禅师语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