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相信很多人知道,诗句是诗词的一部分。诗词艺术特色主要有:意味无穷、质朴自然、情景交融、语言精练。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那么,你见过的田园诗句有哪些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宋祁:木兰花,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1、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縠(h)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棹:船桨,此指船。

2、闹:浓盛。

3、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4、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5、持酒:端起酒杯。

翻译: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

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

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

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

怎肯为吝惜千金轻视欢笑?

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

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赏析: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着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jzd365.Com更多诗句延伸阅读

辛弃疾: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作者: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

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注释:

1、将旦:天色将晓。《天问》:楚词篇名,屈原所作。作者向天提出种种奇问,作品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或自然,或社会,涉及面极广,表现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唐,更有柳宗元作《天对》,对《天问》之问逐一作答。辛词仿《天问》体,在词中一气提出九问。此词咏月,卓有创新:一,前此有待月诗,而无送月诗。二,引《天问》体入词。三,《天问》问月仅二,辛词不仅九问,且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球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王国维《人间词话》)。四,善想象,富描绘,丰美瑰丽,把对天宇的探索和神话传说熔为一炉,而又自出新境。此亦前之未有,故弥足珍贵。

2、可怜两句:一问。天色将晓,月亮悠悠西行,将行向何处?可怜:可爱。言中秋之月团圆皎洁,惹人生爱。

3、是别有三句:二问。难道西天极处别有人间,月从这边冉冉西落,又从那边人间缓缓东升?光影:指月亮。

4、是天外三句:三问。太空浩渺,月亮运行是否凭借浩荡秋风?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

5、飞镜句:四问。月亮如飞镜无根,是谁用绳索将它悬系太空?李白《拟古》:长绳难系日。

6、?娥句:五问。月中嫦娥千秋不嫁,又是谁殷勤将她留下??(hng横)娥:即月里嫦娥。据神话传说,她偷食丈夫后羿的仙药,乘风奔月,从此永居月宫。

7、谓经两句:六问。听说月亮西经海底而重返于人间东方,究竟是真是假。问无由:无从查询。恍惚:谓此说迷离恍惚,不可捉摸。

8、怕万里三句:七问。谓上说如真,则月亮行经海底时,月中的玉殿琼楼怎不为恣意纵横的万里长鲸冲破撞坏?玉殿琼楼:神话传说谓月中自有琼楼玉宇烂然(《拾遗记》),故俗称月宫。

9、虾蟆两句:八问。倘言月中虾蟆自会游水,则玉兔何以能在水中自由沉浮?按:神话传说谓月中宫中有金蟾戏水,白兔捣药。故堪:固然能够。

10、若道两句:九问。如说月亮一切安然无恙,则何以一轮圆月渐渐变作一弯银钩?按:此指月亮的盈亏圆缺变化。无恙(yng样):完好无损。

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就是豪纵跌宕,横绝古今;所谓放,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注释:

1、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枝将要开放梅花。

2、泪染:眼泪濡湿,这里指露水浸染之意。

3、彤霞:红色彩霞。这里指梅花之色彩。

4、簪:名词作动词,即插于发中。

5、徒:只。

6、比并:放在一起比较。

赏析:

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上片主旨是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春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下片主旨写戴花。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心理。她青年妇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这里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就把花儿簪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然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云髻斜簪,丰神如画。这里李清照,写出了一点闺房的乐趣。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作者:毛泽东

原文: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注释:

1、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2、广昌:江西南丰县南,抚水上游西北岸。

3、漫天:满天。

4、情更迫:发表时原作无翠柏,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改为情更迫。大关:指险要关隘。

5、赣(gn)江:江名,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广东省毗连江西南部的大庾岭。

6、吉安:现为市,在江西中部,赣江西岸。

翻译:

天全白了,

大军在雪中前进,心情迫切。

头上是峻岭,

狂风漫卷红旗越过关山。

此行将去何方?

赣江畔风雪正迷乱。

命令昨日已下达,

十万工农武装就要直取吉安。

赏析:

上阕描写行军的场面。起句漫天皆白全景展现了恶劣的行军气候。漫、皆二字,充分写出了降雪之大。雪里行军情更迫用自然困难与心情的对比,拉大反差,突出了情更迫,写出了行军人内心的焦急,使人感到了行军步伐的不断加快,表现出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在大雪之外还有困难,高山、风、大关都挡在面前。然而红旗意象的出现,展现了红军队伍翻山越岭的动人画面,表现出红军战士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下阕回答行军的任务。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站在雩山向吉安望去,只能看到赣江那边风雪迷漫,可见雪还在下,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写得既真实又形象。命令昨颁露出底牌,令人眼前一亮:十万工农下吉安。原来是十万之众的各路大军要一起会攻吉安。这时,作者不仅回答了行军的目标任务,而且回答了情更迫的原因,因为是十万人争相进军,所以要想不落人后就要快走快走再快走。这里一个下字,加强了工农武装力量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念。

纵观全词,意境壮阔,感情豪放。特别是行、过、下三个动词的运用,串起了整个事件的开始、经过、结尾,使动词的独立性与连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毛泽东作词,一般先将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在面前,然后再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壮美的环境之中,从而营造出极为和谐的诗歌意象和典型的文学形象。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作者: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

对别酒,

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

十分好月,

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

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

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

便好去朝天,

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

留教视草,

却遣筹边。

长安,

故人问我,

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

醉来时响空弦。

注释:

1、范倅:即范昂,滁州(今安徽滁县)通判。倅,副职。

2、莼:指莼菜羹。

3、鲈:指鲈鱼脍。

4、儿女:有二义,一指青年男女。一指儿子和女儿。此处当指作者。

5、朝天:指朝见天子。

6、玉殿:皇宫宝殿。

7、夜半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源自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8、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9、筹边:筹划边防军务。

10、殢酒:困酒。

翻译: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

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

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

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

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

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

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

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

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

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

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

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

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

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

说都故友倘若问到我,

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

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

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赏析: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即景怀古,借古人寄怀。千古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流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雨打风吹、斜阳草树,沧桑感喟,吊古幽思,贯注行间。想当年三句,镜头由历史陈迹转向盖世英雄。健笔勾勒,生气虎虎,与南宋萎靡怯懦,反差极大。呼唤英才,正为济世而图功。下片以古鉴今,折转到现实,表达自己献身恢复雄心。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中原,梦想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先引述刘宋北伐教训,提醒当局审慎筹划。次追忆当年抗金往事,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以此激励人们挽时艰,再顾望淮北平静气象,而今侵略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噪,社鼓喧闹,暗示倡导恢复势在必行。最后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抱负的感慨,当时作者已66岁高龄了,南归也已四十三年,可朝廷昏庸,王佐无人,不是和议投降,就是轻敌误国,国事糜烂,金瓯残缺,自己壮志难酬而老无为,怎不令人悲愤。词由怀古到议今,所有史事无不扣紧京口,关联现实,用事虽多,熔裁有方,浑然一体。

晏几道:木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


《木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

晏几道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赏析:

这首词抒写伤春惜花之悲情。上片写东风无情,践踏粉红。以东风无情总领词人伤春根由。词人运用移情化的拟人手法赋以东风意象辣手摧花的无情品格,它将艳粉娇红之繁花吹得满地狼藉,繁华美景转瞬消逝,怎不触目伤情?碧楼二句点出抒情主人公藏身碧楼,透过珠帘看见东风吹得落花残影纷纷飘坠,遂又生出对珠帘的恼怨,恼怨珠帘遮不住落花残影,又像去年今日惹起了伤春愁绪。一怨东风,二怨珠帘,实为惜花人的痴语,伤心人的至性,借恼怨传达沉痛的悲愁。下片惜花。谁知二句词意顿折,从上片恼怨东风忽反笔转作自恼自怨:错管二字乃讲词人不忍心落花狼藉,任人践踏,遂登山临水管起了暮春残花之事。上述三层恼怨,顿挫曲折,将词人自己逼进疑无路的境地,于是此时二句又作顿转,以金盏直须深的痛饮求醉,在落花残尽之前陪落花再陶醉几番!表面上自解自慰,说伤春惜花费泪无益,不如痛饮美酒,恣赏落花,语极旷达,实际上却极为沉痛,较之惋惜更深一层。全词语辞深婉清劲,更显沉痛悲怆之愁怀。

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栏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注释:

1、玉真:晏殊家歌妓名。

2、重头:一首词前后阕字句平仄完全相同者称作重头,如《木兰花》便是。琮:玉声,比喻玉真嗓音脆美如玉声。

3、入破:乐曲中繁声,与重头一样为官弦家术语。

4、香阶:飘满落花的石阶。

5、琤琮;玉器撞击之声,形容乐曲声韵铿锵悦耳;琮:玉声,比喻玉真嗓音脆美如玉声。

6、入破;唐宋大曲一个音乐段落的名称(唐、宋大曲在结构上分成三大段,名为散序、中序、破。入破,即为破的第一遍。乐曲中繁声,与重头一样为官弦家术语。),这里形节奏开始加快。

7、红乱旋:大曲在中序时多为慢拍,入破后节奏转为急促,舞者的脚步此时亦随之加快,故云。红旋,旋转飞舞的红裙。

8、香阶:飘满落花的石阶。

9、共我赏花人:自己和一同观看玉真歌舞的同伴。

10、点检:检查,细数。点检句:言自己如今年纪已老,当年歌舞场上的同伴大都已经不在人世。

译文:

池塘中绿波荡漾微风送暖,记得就在那时我与玉真初次相见。

她甜美的歌声清脆悦耳,穿着红裙的细腰纷乱地旋转。

我躺在玉钩栏下的香阶旁,沉醉后竟然不知道夕阳西下天已晚。

当时与我一同饮宴赏花的旧友,算起来如今健在的人已无一半。

赏析:

本篇为追怀旧日生活之作,全词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词人人生如梦、好景不长的凄然感慨。

上片回忆,词人以感伤的心情描写了当年与友人聚会观看歌女歌舞的情景,渲染欢歌醉舞的热烈气氛。池塘水绿风微暖点出此时为春天,在微风送暖的春日,词人漫步园中,看着眼前池塘中绿波荡漾的情景,恍惚回到了过去,想起了与玉真初次相见的情景,并由此引出词人对一个春日赏花宴会上歌舞升平场景的回忆。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写玉真跳舞的迷人状态。此二句为本词中脍炙人口的工丽俊语,也是晏殊词中的名句。重头是指一首词上下二片句式音韵完全相同,回环和覆叠是重头的典型特点,故此处的歌韵分外琤琮,更为动人心弦。入破是唐宋大曲的乐曲阶段名称。当乐曲演奏至入破阶段时,乐曲节奏急促,故言舞腰红乱旋。此二句中响琤琮写听觉感受,红乱旋写视觉感受,虽未直接点评歌舞情态,但赞美之意顿出。

下片抒写世事无常、不胜今昔的深沉感慨,悲凉沉郁。玉钩阑下香阶畔承接上片,点明了当时歌舞宴乐的地方。醉后不知斜日晚仍写当年的酒宴情事,沉醉后竟然不知道夕阳西下天色已晚。斜日晚隐含人生晚景的意思,为下两句抒情做好了铺垫。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道出词人深深的感慨:当时与我一同饮宴赏花的旧友,算起来如今健在的人已无一半。

整首词充满哀思,尤其是最后两句,让人读来不尽心酸。在结构上,上片怀旧,下片写今,紧凑而又对比强烈。词人以前后互见的手法,将思念之情自然表达出来,婉曲而又意蕴深长。

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作者: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赏析:

张仲固名坚,镇江人,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秋受命知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兼利州东路安抚使,当时作者任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兼荆湖南路安抚使,虽已接受改任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之命,但尚未赴任。此词是在张仲固卸江西转运判官任后,取道湖南赴任时,作者设宴相送席间作者作的。

作者一生致力于光复故土,洗血民族耻辱。因他饯送的人要去汉中,而从汉中到关中的地区,正是李纲等人主张建立行都,出击金军之地,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就以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为此词的起笔。

接着追忆了刘邦当年从汉中率军出发,直指关中,把踞守关中的秦的三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相继击溃的往事。那是多么高明的战略决策,多么令人羡慕的战果,而那又全都是多谋善战的汉初三杰的贡献。无奈追亡事,今不见即便有韩信那样的战将,也不可能为时所用,以致出现了文恬武嬉、萎靡不振的局面。

绿水青山,枉自如故;壮志难酬,宏才不展。南宋政府养那么多兵马,却经常使敌骑犹如入无人之境,恣意驰骋,那怎能不长使英雄泪满襟呢!

因被饯送者为张姓,故下阕用张良受书为帝王师的故事,赞颂张仲固这次出帅兴元,只是小试其才。

此下全部转入抒发离别之情。其中需要稍加解释的是:当作者饯别张仲固时,他本人也已奉调江西并即将赴任。当张仲固抵达任所,回首思念饯送者时,他已到了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南昌故郡了,所以有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之句。车轮四角是化用了陆龟蒙《古意》诗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句意,表明作者也幻想车轮在一夜之间能生出四角,使张仲固无法即刻乘车离去,而再住几时,但这又怎么可能呢!满怀离愁,无法消解,离别之后又因为想念而致使身体消瘦,带减腰围了。

这首词中的山川满目泪沾衣(李峤《汾阴行》),江涵秋影雁初飞(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均借用了古人的原诗句却显得自然,毫无斧凿痕迹。作者精湛的艺术手法在这首词中表现的极为典型。

宋祁:落花·坠素翻红各自伤


《落花坠素翻红各自伤》

作者:宋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释:

1、真宗天禧五年(1021),宋祁二十四岁,与兄宋庠以布衣游学安州(今湖北安陆),得知州夏竦厚待,席间命作《落花》诗。宋庠一联云: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危楼到地香,与此诗颔联一样用典贴切,拟人生动,广为传诵,二宋因以成名。

2、坠素:坠落的白花。翻红:凋谢的红花。

3、青楼:墙壁涂以青色的楼房,汉唐时指贵妇人住所,元明以来,逐渐转化为妓院的代称。这里仍用作本义。忘:这里读平声。

4、回风舞:古小说《洞冥记》载,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唱《回风曲》,庭中花皆翻落。

5、半面妆:化了一半的妆。徐妃在他来时,故意作半面妆(即只在半边脸上化妆)等待他。

6、沧海:古代通称今黄海、东海海域为沧海,南海海域则称南海或涨海。只有南海才产珍珠,此处沧海泛指诸海。语意本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泣泪成珠。这里指以蚌生珠喻人落泪。

7、章台:西汉都城长安中的一条繁华街道。骨:指花瓣。

8、传:招引。

9、蜜房:蜂窝,特指蜂藏蜜的所在。

翻译:

满天都是飞舞的落花,带着各自的伤感,

在烟雨迷蒙的青楼里,

我不由想起故人,怎么舍得忘记呢。

花儿在空中仿佛随着美人吟唱的曲子纷纷飘落,

花落了,恰似化了半面妆的美人,楚楚可怜。

我这流浪的人儿看了落花的情景,

不由感同身受,泪流满面,

这种心境犹如繁华的街头游人离去一样空荡落寞,

只有落花的残香还飘散在空中,

引来了两只美丽的蝴蝶,

把它们的爱情全部酿成甜美的蜜。

赏析:

这是一篇构思十分精巧的咏物诗。我国古代美学认为,摹写物景,大体有三个不同的层次:首先是要形似,即能传达出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其次就是要形神兼备,即除了事物的外部特征外,还要进一步体现出蕴藏于事物形体中内在精神实质来。而最高的要求则是遗貌取神,即为了更精确更丰富地表现客观事物,诗人和艺术家有时会故意忽略它们的某些外部形态以突出其内在的精神。

宋祁这篇诗,写的是绿暗红稀的时节,凄烟零雨的光景。诗人一上来便想到了不但人会惜花,花也会自惜,所以先写出首句,然后才继以次句,花即各自伤,人也就更不忍相望了。这便形成了一种令人伤感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调子。

一般人都以花比喻美女,而宋祁却反过来,以美女的快舞形容花之飞空,以美女残妆形容花之委地。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而最重要的则是这两句诗还象征着一个人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因此为后世所推重。

二句咏落花,只出之以比喻,与其外形全无关涉,却见出了它的品格风神。此即遗貌取神之一例。五六句写花落后为人惋惜之怀。沧海客归,章台人去,见游客聚散无常。因骨遗香,致珠迸泪,其睹物伤情则一。末联谓花经蜂采,已成蜜入房,虽然想再招引蝴蝶,已无可能了。从而进一步落实了题中落字,结束全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郭茂倩编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

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

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

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

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

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

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

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

1、唧唧:纺织机的声音

2、当户:对着门。

3、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子。

4、惟:只。

5、何:什么。忆:思念,惦记

6、军帖:征兵的文书。

7、可汗: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8、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愿为市鞍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1、辞:离开,辞行。

12、溅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13、旦:早晨。

14、但闻:只听见

15、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6、啾啾:马叫的声音。

17、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18、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19、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0、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1、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2、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3、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4、赏赐百千强:通假字通着,穿。

25、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26、帖花黄:帖通假字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2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2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29、行:读hng。

30、傍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赏析:

木兰诗是北朝长篇叙事民歌。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从宋代起,就有不同记载和争议。始见于《文苑英华》,题为《木兰歌》,以为唐代韦元甫所作。《古文苑》题为《木兰诗》,以为唐人诗。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据诗中可汗大点兵语,认为木兰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则认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此后,历代都有人持隋、唐人作之说,但宋代黄庭坚已指出此诗并非韦元甫所作,而是韦得于民间。《乐府诗集》列入《梁鼓角横吹曲》,亦题《木兰诗》,云是古辞,并引陈释智匠《古今乐录》说:木兰,不知名。按《旧唐书韦元甫传》载,韦曾任浙西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职。又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载,可知梁代和北朝乐府歌曲中都存有燕、魏之际鲜卑歌,且多可汗之辞。因此,《木兰诗》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鲜卑歌。流传江南,译为汉语,曾入梁代乐府,后又散落民间,而到唐代为韦元甫重新发现,并拟作《木兰歌》一首。至于朔气二句这样的对偶诗句,齐、梁诗中已经习见,自是文人加工痕迹。所以现代学者大多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

《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并引杜牧《木兰庙》为证。其后,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州、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反映出《木兰诗》的深刻影响。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同时,早在韦元甫拟作之前,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已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都可见出《木兰诗》在中唐已脍炙人口。

《木兰诗》的思想倾向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木兰不一定实有其人,可是,女扮男装却实有其事。木兰不过是这些女子中的一个代表而已。木兰的悲欢离合,是富有戏剧性的。因此,千百年来,她的感人的事迹在群众中流传不息。《木兰诗》究竟表现了一种什么思想倾向呢?

这首诗一开头,它就把读者吸引到它所描写的场面中了。木兰平日织布时发出的机杼声,已经被她的声声叹息所代替。原因是可汗沙场秋点兵,老父名在军籍,家中没有长男,怎能不使木兰焦虑、愁闷?但她终于做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勇敢的抉择。

木兰从军,是迫不得已的,也是不合法的。当她一旦做出从军的抉择,她的态度则是积极的,这从她四处购置行装的繁忙情景就形象地表现出她的主动性和坚决性。木兰初次远离家园,异乡的山山水水,都会触动她的思亲之情。诗中对此的描写是真挚的,也是非常感人的。从军,使木兰得到同男子一样可以施展智慧和才能的良机,十年的战火考验,使她从一个善良、热情、能干的闺中少女,成为一名建立战功的壮士,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

战争,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和平。环境变了,木兰何去何从?她有不可明言的苦衷,在论功行赏的大典礼中,由于她是一个女子,不配得到自己应有的荣誉。她只有辞受封爵,走上解甲还乡的惟一道路。无名氏作者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用欢快的笔调描写木兰骨肉团聚的欢乐,让她在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之后,以女子的面目出现在同伴的面前。作者可贵的是,最后用兔子跑在一起,难辨雌雄的隐喻,说明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这样描写木兰的从军与还乡,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的思想倾向。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去分析作者所反映出来的这种社会现象。有人认为,木兰还乡是她不慕功名富贵,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本色。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作男儿,除了木兰,还有一个黄崇嘏。谢枋得在《碧湖杂记》中把她俩的事迹当做奇闻逸事加以记叙。木兰是在战场上杀出来的女英雄,她不受封爵而归;黄崇嘏是五代时期蜀国的女子,她女扮男装,在蜀相周庠的府中做掾属。因她吏事明敏,胥吏畏服,而被周庠看中,欲妻以女。弄得黄崇嘏啼笑皆非,只好讲明自己是个女子,一走了之。

女扮男装,在封建制度下被人视为反常的现象。男治乎外,女治乎内是封建礼法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出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留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新的贡献。不然的话,所谓牝鸡司晨的恶名就会落在她的身上。木兰和《木兰诗》的作者都无法改变这种命运。

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清代的女词人王筠在《鹧鸪天》中痛感自己不能像木兰、崇嘏那样一显身手,只好在她的弹词《繁华梦》里让女主人公登上艺术舞台,来抒发她那埋藏在胸中的人生理想。

由此可见,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木兰诗》的作者不可能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从木兰所走过的和平──战争──和平的曲折的生活道路,不自觉地反映了木兰在特殊条件下所创造的奇迹,并热情地歌颂了它。这正是作者忠于现实生活的表现,也是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相通的。

《木兰诗》的思想倾向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它对于普通女子所禀赋的智慧和才能表示了肯定和赞赏的态度。而且也要看到,这种态度是寓于烘托、隐喻等描写中自然流露的。直到明朝末年,人们才能用海内灵秀或不钟男子而钟女人这类明确的语言把它说出来。但是,在《木兰诗》中,却没有明朝人那种明显的尊女卑男、矫枉过正的倾向。而明朝人对于妇女潜在的智慧、才能和力量做出那样大胆的估计,除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条件外,从历史思想源流来看,《木兰诗》是有启蒙作用的。

《木兰诗》的语言特点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木兰诗》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流传千百年来,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除了万里赴戎机六句文字比较典雅外,其余都保留着民歌的形式和风格,连锁、问答、排比、重叠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姿致谐适的排比,也有新奇幽默的比喻,这都是当时文人的拟作中所没有的。既然《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篇幅颇长,又多长短句,是否被乐府机关被之管弦?在我看来,此歌是能够入乐演唱的。单就原韵来说,篇幅较长的乐府诗歌大都是隔几句换一个韵,很少一韵到底,这样才能使演唱的歌曲音节复杂而有变化。《木兰诗》一共换了七个韵,也可以说是七种曲子: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暮宿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天子坐明堂不知木兰是女郎;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就相当于一个题下七首曲子。所不同者,这里则是一个完整的歌子。好多民歌每韵的句数比较整齐,而《木兰诗》的句数却比较参差。正因为它曾为乐人所演唱,所以古往今来都被收入乐府歌中,而且直到现在,仍有评弹艺人在演唱《木兰诗》。

《木兰诗》的语言繁简

文学作品的语言要繁简得当,既不可贪多务得,也不能一味求简。我们细读《木兰诗》,便可以悟出这个道理。

《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它有时惜墨似金,写得极简;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只六句三十字,便概括了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显得何等简练!其中两句写朔风凛冽,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它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战士气质。尽管边地生活是艰苦的,周围寂静得只听见忽断忽续的刁斗声,木兰和伙伴们却仍然穿着甲胄,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此情此景,写得有声、有色,多么耐人寻味!真可谓字字千金,一字减它不得。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凡二十字,仅复述了上文市鞍马三字的内容,骤看觉得何等呆板和累赘!但仔细品味一番,又觉得它十分灵活和简洁。因为这么一渲染,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气氛便完全烘托出来。正如刘大白在《旧诗新话》中所说:整整的四排句,看去是很板的,其实其间层次分明。因为有骏马而无鞍鞯,不可以骑坐,所以还得买鞍鞯;有鞍鞯而无辔头,不可以控御,所以还得买辔头;有辔头而无长鞭,不可以驱策,所以还得买长鞭。这种东、西、南、北循序铺排的手法,在民歌中固属常见,但是《木兰诗》中用得尤多且活。如旦辞爷娘去以下八句,爷娘闻女来以下六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或依时间,或依辈分,或依性别,都采用循序铺排的方式。正是在这种很容易流于程式化的铺叙中,《木兰诗》却写得风趣横生,兴味淋漓,使情事如见,景物若画。从这方面说,它又像是泼墨如水了。

全诗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的英雄业绩。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幅少女思亲图,真是呼之欲出。木兰以一女儿身,在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中,能乔扮男装而不被察觉,已显得异常聪明和机警;在万里关山的殊死争夺中,又能屡建战功而奏凯归来,更显出无比英勇和豪健。在这里,儿女情与英雄气不是相得益彰了吗?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以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关于兰花的诗句


1、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画兰》明李日华

(作者简介:李日华,明代戏曲、散曲作家。字实甫,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无考。约生活于正德、嘉靖前后,以剧作《南西厢记》闻名。) 2、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兰》宋丁谓

(作者简介:丁谓,字谓之,后更字公言,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 3、楚芳有幽姿,采采倏盈把。馨香满襟袖,欲寄同心者。道远不可求,余怀为谁写。佩服林下游,自爱逸而野。《采兰吟》宋-释文珦

(作者简介:释文珦,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 4、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兰》宋梅尧臣

(作者简介: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 5、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芳兰》唐李世民

6、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题杨次公春兰》宋苏轼

7、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写兰》明景翩翩

(作者简介:景翩翩,原名遥,一说双文,字三昧,一作惊鸿,明末建昌曲妓。) 8、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折枝兰》清郑板桥

(作者简介: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 9、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着色兰》明张羽

(作者简介: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 10、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咏兰诗》张学良

11、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浣溪沙兰花》

12、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兰花诗》唐李白

13、结根喦谷谢群芳,多谢光风为发扬。骚客毋烦赋纫佩,省郎行矣趣含香。《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二宋刘宰

(作者简介:刘宰,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14、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兰花》清秋瑾

15、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兰花》明孙克弘

(作者简介:明书画家、藏书家。一作克宏,字允执,号雪居,松江(今属上海市孙克宏石刻像)人。) 16、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题兰》清郑燮

(作者简介:郑燮即为郑板桥,郑燮和郑板桥是同义词,已合并。) 17、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兰》唐无可

(作者简介:唐代诗僧,俗姓贾,范阳(进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无可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18、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兰》明陈汝言

19、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广群芳谱》作者:清刘灏

(作者简介:刘灏,字粹甫,江苏常州人。) 20、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幽兰操》韩愈

21、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水墨兰花》明徐渭

22、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兰》明董其昌

23、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题令狐家木兰花》作者:白居易

24、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王楚玉画兰》明陈继儒

25、破除百卉发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扬。平易堂中无个事,一枝相对吐清香。《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一宋刘宰

26、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兰》清郑板桥

27、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兰》唐唐彦谦

28、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春庄》唐王勃

29、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题画兰》清郑燮

30、石言曾非石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石兰》宋梅尧臣

31、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咏兰》作者:元余同麓

32、鶗鴃潜消百草芳,清芬散逐楚风扬。洛阳姚魏空增价,愧死喦隈有国香。《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三宋刘宰

33、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兰花》明薛网

34、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中叫杜鹃。多少朱门贵公子,何人消受静中缘。《兰》明董其昌

35、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兰》唐唐彦谦

36、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咏同心兰四绝句》清钱谦益

37、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兰》唐李峤

38、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兰花二首》明李日华

39、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兰花》作者:明刘伯温

40、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幽兰》唐崔涂

41、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兰芳人未捋,花发蝶先知。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幽兰》宋释文兆

42、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咏兰》朱德

喜欢《宋祁:木兰花》一文吗?“迷你句子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诗句,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兰花短句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