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想必大家都用过一两句诗吧,诗句其实是诗词中的一句。诗词的写作要求是需要诗人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通过阅读古诗词,可以培养我们自身的诗性。那么,你见过的田园诗句有哪些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杜甫:哀王孙,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哀王孙》

作者: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注释:

1、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出此门,即由便桥渡渭水,自咸阳大道往马嵬。

2、九马两句:指玄宗快马打鞭,急于出奔,丢下李家骨肉而去。

3、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4、龙在野:指玄宗出奔在蜀。

5、朔方两句:指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大败事。

6、圣德句:后汉光武帝时,匈奴两分为南北,南单于(南匈奴王)遣使称臣。这里指肃宗即位后,回纥曾遣使结好,愿助唐平乱。

7、花门:花门山堡在居延海(在今甘肃)北三百里,是回纥骑兵驻地,故借以指回纥。

8、面:即梨面。古匈奴俗以割面流血,表示忠诚哀痛。

9、慎勿句:钱谦益云:当时降贼之臣必有为贼耳目,搜捕皇孙妃主以献奉者。所以这里这样说。狙:猕猴。因善伺伏攫食,比喻有人会暗中侦视。

10、五陵:长安有汉五陵,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恰好玄宗以前的唐室也有五陵,即高祖献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中宗定陵,睿宗桥陵,施鸿保《读杜诗说》,以为此就唐五陵言,非借汉为比,亦非惜用字面。

11、佳气:指陵墓间郁郁葱葱之气,原是旧时堪舆家的风水之说。

12、无时无:意谓随时都有中兴的希望。

译文: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

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

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

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

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

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

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

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

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

只能站立片刻,交代你重要的话。

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

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

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

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

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

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玄宗奔蜀,仅携贵妃姊妹几人,其余妃嫔、皇孙、公主皆不及逃走。七月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攻陷长安,先后杀戮霍长公主以下百余人。诗中所指王孙,应是大难中的幸存者。

诗先追忆安史祸乱发生前的征兆;接着写明皇委弃王孙匆促出奔,王孙流落的痛苦;最后密告王孙内外的形势,叮咛王孙自珍,等待河山光复。

全诗写景写情,皆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叙事明净利索,语气真实亲切。写同情处见其神,写对话处见其情,写议论处见其真,写希望处见其切。杜诗之所以称诗史者,盖在于此也。

jzD365.com更多精选诗句阅读

辛弃疾:忆王孙


《忆王孙》

作者:辛弃疾

秋江送别,集古句。

登山临水送将归。

悲莫悲兮生别离。

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

惟有年年秋雁飞。

注释:

1、不仅有《踏莎行》(进退存亡)集经句体,亦有此集诗句体,足见辛词体式多姿。首写秋江送别场景,用赋法。次写别后思念,融情入景,幽怨凄婉。

2、登山句:《楚辞九辩》: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3、悲莫句:《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4、不用句: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

5、昔人非:苏轼《陌上花》: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6、惟有句:李峤《汾阴行》: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

赏析: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百花园中,有不少集古人句子而成的诗词。它们虽是集古人句子而成,但作者给予了新的意境,使人读来熟悉而又陌生,自有一番情趣。

从现有文学史料看,我国最早的集句诗,始于晋代傅咸的《毛诗诗》,它是集《诗经》句子而成。后继者不乏其人。着名的如宋代王安石,晚年做了许多集句诗,有达百韵者。文天祥以集杜诗着称,达二百首。

集句词始于王安石。而后苏轼有《南乡子。集句》三首,且标出所集诗句的原作者。由于词是长短句,诗多五言七言的整齐句式,因此,集句词的数量就远不如集句诗多。辛弃疾的这首《忆王孙》在辛词中也是仅有的。从其内容看,大致也创作于他闲居江西上饶之时。

本词首句登山临水送将归,出于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辛弃疾用它点出送别之意。自从宋玉写了《九辩》之后,悲伤的感情与萧瑟的秋景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抒写悲秋的感情,也成为历代文人的一大传统。如欧阳修的《秋声赋》。

辛词既用《九辩》成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悲伤,也就不言而喻了。登山临水,也有跋山涉水依依惜别之情。悲莫悲兮生别离,见于屈原《九歌。少司命》,它的下句是乐莫乐兮新相知。从本句可以推知,辛弃疾所送别的是刚刚结识的知心朋友,因此悲莫悲兮,格外悲伤。中国文学史上屈宋并称,辛弃疾将宋玉和屈原的词句组合一起,不仅意思连贯,而且使人读起来分外有味,可以说集得巧。

不用登临怨落晖,这是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的句子,这一联为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这里登临二字与登山临水相呼应。落日斜晖,暮色降临,朋友相聚,兴犹未尽,不觉又到了分手时刻;登临送别,能不使人分外伤感吗?为此,人们常常怨恨落晖无情。另一方面,日出日落,青山绿水,本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又有什么值得让人怨恨呢?这句意似排遣,实为深沉的离别之恨。

昔人非一句,来自苏轼《陌上花》江山犹是昔人非的诗句。限于格律,用昔人非三字概括全句意思。江山犹是与不用怨落晖紧紧相承。昔人非一句寓意深刻,其中有多少世事更替、人情变幻!结句惟有年年秋雁飞,出自李峤《汾阴行》。《汾阴行》以汉武帝汾阴祭后土祠的盛况反衬眼前所见的凄凉。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可见,辛弃疾由送别写起,逐步扩大到人生感慨和当时朝政的失望之情。南宋偏安一隅,不思恢复北方沦陷的领土,故主张坚决抗金的辛弃疾,借此表示痛心之情。

这首词虽是集古句而成的,但写得如此深沉,并且转接自如,表现出辛弃疾不愧为南宋一代杰出词人。

王粲:七哀诗


《七哀诗》

作者: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注释:

1、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无象:无章法,无体统。

2、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3、中国:中原地区。

4、委身:置身。荆蛮:即指荆州。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5、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6、完:保全。以上两句是作者听到的那个弃子的妇人所说的话。

7、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岸:高坡、高冈。汉文帝是两汉四百年中最负盛名的皇帝,这个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所以王粲在这里引以对比现实,抒发感慨。

8、《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个篇名,汉代经师们认为这是一首曹国人怀念明王贤伯的诗。下泉,流入地下的泉水。

9、喟(亏)然:伤心的样子。这首诗最后四句的意思是,面对着汉文帝的陵墓,对比着当前的离乱现实,就更加伤心地领悟到《下泉》诗作者思念明主贤臣的那种急切心情了。

翻译:

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

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

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

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

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

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

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

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

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

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

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

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

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

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

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赏析:

七哀,《文选》六臣注吕向注云: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这是望文生义。元人李冶《敬斋古今黈》云:人之七情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殊,今而哀戚太甚,喜、怒、乐、爱、恶、欲皆无有,情之所系惟有一哀而已,故谓之七哀也。亦颇牵强。《七哀》是乐府歌辞,今人余冠英说:所以名为七哀,也许有音乐上的关系,晋乐于《怨诗行》用这篇诗(指曹植《七哀》)为歌辞,就分为七解。(《三曹诗选》)较有道理,可以参考。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西京,指长安。东汉都城洛阳,洛阳在东,长安在西,故称长安为西京。豺虎,指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长安乱得不成样子,是因为李傕、郭汜等人正在作乱,他们大肆烧杀劫掠,百姓遭殃。这两句写社会的动乱。诗人正是在这种动乱之中离开长安的,这里交代了诗人离开长安的原因。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这里点出诗人离开长安以后的去向。复,值得注意,这说明诗人的迁徙不是第一次。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驱使吏民八百万人入关,诗人被迫迁移到长安,此时为了避难,又要离开长安。这个复字不仅表现了眼前凄楚的情况,而且勾起了悲惨的往事,蕴涵着无限的感慨和哀伤。中国,中原地区。我国古代建都黄河两岸,因此称北方中原地区为中国。荆蛮,指荆州。荆州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楚国本称为荆,周人称南方的民族为蛮,楚在南方,故称荆蛮。这两句是说,离开中原地区,到荆州去。这是因为当时荆州没有战乱,所以很多人到那里去避乱。王粲因为荆州刺史刘表,与自己是同乡,而且刘表曾就学于王粲的祖父王畅,两家有世交,所以去投靠他。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写离别时的情景。这两句是互文,悲的不仅有亲戚,还有朋友;相追攀的也不仅有朋友,还有亲戚。诗人描写送别时的表情和动作,固然是为了表现诗人和亲戚朋友的深厚感情,更重要的是制造一种悲惨的气氛,使人感到这是一场生离死别。

诗人离开了长安,离开了亲戚朋友,一路上见到的景象触目惊心: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见到的是累累的白骨,遮蔽了无垠的平原。这是豺虎作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场战乱造成的悲惨景象,曹操《蒿里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所咏是同样的情景,可以参阅。以上是鸟瞰,下面六句写的才是典型事例: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这六句同样紧承出门无所见。诗人见到的不仅是白骨蔽平原,还有饥妇人弃子的事。妇人爱子,这是正常现象;妇人弃子,这是反常现象。这种反常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战乱。因此,诗人以惨绝人寰的事例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鲜明而生动,催人泪下。吴淇说:出门以下,正云乱无象。兵乱之后,其可哀之事,写不胜写,但用无所见三字括之,则城郭人民之萧条,却已写尽。复于中单举妇人弃子而言之者,盖人当乱离之际,一切皆轻,最难割者骨肉,而慈母于幼子尤甚,写其重者,他可知矣。(《六朝选诗定论》卷六)张玉谷说:出门十句,叙在途饥荒之景,然胪陈不尽,独就妇人弃子一事,备极形容,而其他之各不相顾,塞路死亡,不言自显。作诗解此举重该轻之法,庶几用笔玲珑。(《古诗赏析》卷九)都道出了这种写法的艺术特点。这种写法对杜甫是有影响的,所以何焯说:路有饥妇人六句,杜诗宗祖。(《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

妇人弃子的惨景,使诗人耳不忍闻,目不忍睹。所以他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这表现了诗人的哀伤和悲痛。诗人乘马继续向前行进。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霸陵,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长安县东。汉文帝是汉代的明君,史书上赞他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汉书文帝纪》),有所谓文景之治。诗人南登霸陵高处,回首眺望长安,自然会想起汉文帝及文景之治。如果有汉文帝这样的贤明君主在世,长安就会不如此混乱、残破,百姓不至于颠沛流离,自己也不至于流亡他乡。登霸陵,眺长安,诗人感慨万端。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连同上面两句,同为全篇的结尾。下泉,是《诗经曹风》的篇名。《毛诗》序云:下泉,思治也。曹人思明王贤伯也。下泉人,指《下泉》诗的作者。面对着汉文帝的陵墓,面对着动乱的社会现实,诗人才懂得《下泉》诗作者思念明王贤君的急切心情,因而从内心发出深深的哀叹。张玉谷说:末日南登回首,兜应首段。伤心下泉,缴醒中段,收束完密,全篇振动。(《古诗赏析》卷九)方东树也说:南登霸陵岸二句,思治,以下转换振起,沉痛悲凉,寄哀终古。(《昭昧詹言》卷二)都指出了此诗结尾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写得悲凉沉痛,真切动人,是建安诗歌中的名作。方东树评为冠古独步,不是没有道理的。

杜甫:登楼


《登楼》

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释:

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

6、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译文: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杜甫:日暮


《日暮》

作者:杜甫

原文: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翻译:

牛羊们都从田野中回来,

一扇扇柴门各自关闭着。

风月纵横,夜晚清新而美好,

可惜此地并非故乡。

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

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

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晶莹欲滴。

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

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

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

赏析:

湘西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黄昏时分,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静的景色: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牛羊下来久句中仅着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阒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淡淡二句,有着多少悲郁之感。杜甫在这一联中采用拗句。自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去声,非字应用仄声而用了平声。自与非是句中关键有字眼,一拗一救,显得波澜有致,正是为了服从内容的需要,深曲委婉地表达了怀念故园的深情。江山美丽,却非故园。这一自一非,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的眼光观看山村秋景,仿佛蒙上一层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这两句词序有意错置,原句顺序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词序的错置,不仅使声调更为铿锵和谐,而且突出了石泉与草露,使流暗壁和滴秋根所表现的诗意更加奇逸、浓郁。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

景象如此冷漠,诗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更觉悲凉凄怆: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杜甫居蜀近十载,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茫,归乡又遥遥无期,因而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似乎在预报喜兆,诗人不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说得幽默而又凄惋,表面看来好象是宕开一层的自我安慰,其实却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姜斋诗话》)王夫之对杜诗的评语也恰好阐明本诗的艺术特色。诗人的衰老感,怀念故园的愁绪,诗中都没有正面表达,结句只委婉地说何须花烬繁,嗔怪灯花报喜,仿佛喜兆和自己根本无缘,沾不上边似的,这样写确实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更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艺术上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谢朓:王孙游·绿草蔓如丝


《王孙游绿草蔓如丝》

作者: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注释:

1、蔓:蔓延。

2、英:花。

3、无论:莫说。

4、歇:尽。

翻译:

地上长满了如丝的绿草,

树上开满了烂漫的红花,

已是暮春时节了。

莫说你不回来,

即使回来,春天也过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一类。魏晋以来,文人创作乐府诗往往有一个特点:总是围绕着古辞(汉乐府)打转转,或拟古辞,或以古辞为引子生发开去(当然也有弃古辞于不顾而自铸伟辞的)。这种从古辞中寻找母题使创作上有所依傍的作法,已形成一个程式。南朝诗人写乐府诗虽然也依这一程式,但却出现另一种倾向,他们有时撇开汉乐府古辞,而直接上溯到《楚辞》中去寻找母题。比如,南齐王融和萧梁费昶都写过一首《思公子》,中心题旨就是采自《楚辞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谢朓的这首诗也属于这种情况,其母题出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也就是说,诗人的创作灵感获自《楚辞》,而所写内容则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在古老的母题之中,贯注了活生生的现实内容。

蔓,蔓延;红英,即红花。春天,绿草如丝,葱葱茸茸,蔓延大地,绘写出一派绿的世界;各种各样的树上,红花竞放,绚丽夺目。绿的氛围,红的点染,在鲜明的对比之中,烘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窈窕少女,目睹此景,心伤离情,不禁怦然心动,情思缱绻,不无惆怅地发出了感叹: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意谓:且不要说心上的人儿不回来,即使等到他回来,那绚丽的花朵早已凋谢了,那大好春光早已白白地流逝了,我那美妙的年华也早巳悄然飘去了。红颜难久持。这里,诗人不主要写少女如何急切地等待着情人,如何急不可耐,而是着重写她对于红花的珍惜,对于大好春色的留恋,由此描写出她思君、恋君的春一般的情愫,流露了美人迟暮的怅然之情。如此写来,就把主人公的心态从一般的少女怀春,从感情的倾诉和宣泄,升华到了一种对春的珍惜、对时的留恋的理性高度,渗透出一种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这样,从景的描绘,到情的抒发,再到理性的升华,三者水乳交融般地融汇在一起了。所以,这是一首充满了生命意识的景、情、理俱佳的好诗。

诗虽短小,艺术风格却颇具特色,体现了齐梁间诗歌创作雅俗结合的一种倾向。首先,从《楚辞》中生发出来的母题,显而易见带有文人的雅、艳色彩,暗示了它与文人文学的关系;但诗人却用南朝乐府民歌五言四句的诗歌形式,来表现这一古老母题,这便将原有华贵、雍雅的色彩悄悄褪去,淡化,使之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清思婉转,风情摇曳的特色。其次,诗写春的景色逗引起春的情思,因景而生情,情景相生,短章逸韵,风姿绰约,这原是南朝乐府民歌的本色,是俗。然而在描写笔法上却颇具匠心,诗人在绿的氛围中缀以红花的点染,巧笔对比,着意渲染,流露出文人精心构制的痕迹,表现出雅。雅俗结合,创为佳构。另外,诗的用韵也值得一提。诗用仄韵,短促,急切,对表现出主人公惜春、惜时的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起到很好的作用,呈现出语浅意深、韵短情长的艺术风貌。

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

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释:

1、萋萋: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

2、王孙:这里指游子,行人。

3、杜宇: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象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

翻译:

茂密的青草可使我想起久客不归的王孙。

杨柳树外楼阁高耸,她终日徒劳地伫望伤神。

杜鹃乌儿一声声啼叫,

悲凄的声音令人不忍听闻。

眼看又到了黄昏,

暮雨打得梨花凌落,深深闭紧闺门。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春愁闺怨。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意绪,那一份杏渺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的。开头展示的是一种开阔的伤心碧色: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柳外句点明思妇身居高楼之地,神驰柳外之遥,一个空字点染出思妇极度劳神远望而不见王孙归返的失落和她孤独寂寞,失魂落魄的空虚。杜宇句借杜鹃啼叫,以声传情。雨打句承杜宇,黄昏而下,写思妇怕闻杜鹃悲啼,怕见黄昏暮景,遂逼出深闭门的特定行为:藏于深闺,将杜鹃悲啼、黄昏暮景关在门外,正见其相思凄楚之难堪。读这首词,应当是回味大于思索,联想重于分析,这样可以得到比几句词的字面意义更多的东西。

杜甫:南征


《南征》

作者:杜甫

原文:

春岸桃花水,

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

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

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

未见有知音。

赏析: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诗篇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这是一幅多么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

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如果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应该分外高兴。可是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旅程中的忧郁情怀与春江上的盎然生意,就很不协调。触景伤情,怎能不泣下沾襟呢?

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诗人此时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这不是很可悲么?但即使这样,诗人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廷。君恩当指经严武表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这里,诗人运用流水对,短短十个字,凝聚着丰富的内容。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他有绝代才华,然而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又能有几人理解?他在诗坛的光辉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视,这怎能不使诗人发出未见有知音的感慨呢?这确是杜甫一生的悲剧。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此诗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接着又让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诗人正于此不协调处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整首诗悲凉凄楚,反映了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读之令人怆然而涕下。

杜甫:江汉


《江汉》

作者:杜甫

原文: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

1、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2、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3、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苏活。

4、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

翻译: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

思念故土却不能归,

在茫茫天地之间,

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

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

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

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

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

因此,我虽年老多病,

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赏析: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尽管如此,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这两联诗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孤月此心明实际上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

诗句《杜甫:哀王孙》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迷你句子网”是专门为给您寻找诗句创建的网站。同时,jzd3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哀思亲人天堂寄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