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观后感(篇1)

不知道你们读了《指间的太阳》这书后,有什么样的感想呢?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红色经典《指间的太阳》 读后感 ,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提到“太阳”,不知不觉会有一股暖流涌入心田,让人感到无比温暖。下面,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美丽而温暖心扉的太阳,那就是红色经典读物——《指间的太阳》,它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段段感人的故事细节,温暖了我,教育了我,激励着我!

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即将结束前的故事。它描述了一个独特的团队和一群穿越草地的特殊人物。故事里长着一颗小脑袋和一张窄脸的医官皮文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脸上有着丰富的表情,他的肚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在荒无人烟的草地里,他就像是一盏灯,给了身边的人希望、温暖和光明。

在大伙儿饥饿万分,疲惫无力的时候,他为了给同志们找到一点可以垫饥的东西,义无反顾地冒着危险去试吃野草,最后却不幸身亡。

读完这个故事,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从医官皮文勋身上,我看到了乐观、坚强、勇敢的品行,从感动和聘请志建邦的鲍京身上,学到了无私、友爱、奉献的精神。也许我们在生活中做不到像裴文勋这样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说,当我们的团队或班集体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多为团队和集体着想,献计献策,而不应该退缩或把个人问题放在第一位;在文明城市的创建中,我们应时时刻刻争做文明小主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尤其当看到不文明现象时,应勇敢地站出来,进行劝阻或制止,而不是听之任之,熟视无睹;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那些“不幸的人”时,我们不能轻视或嘲笑他们,而是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和我们一样感受到“太阳”的温暖。

红色经典观后感(篇2)

黑风口的敌人在和高老庄人民交战后,被狠狠地打击了。之后,穿黑风口的日军想进攻高老庄。高老庄人民同游击队、武装力量一道,英勇、机智地消灭了来犯的敌人和黑风口的一切敌人。

打了漂亮的一仗。

这是团结的力量,也是团结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信仰,一种誓死保卫祖国和人民的信仰。正是这种信念,使人民能够在武装力量数倍于自己的敌人面前,勇往直前,战胜敌人。这是我们应该记住和学习的。

红色经典地道战读后感 (二)

“地道战,地道战,

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

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

侵略者他敢来,

打得他魂飞胆也颤。”

这是电视连续剧《地道战》主题歌里的几句歌词,它唱出了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坚强决心和战斗豪情。每当听到这首铿锵有力的爱国歌曲,我就会想起高家庄的乡亲们,他们团结成一座城市,英勇战斗的英雄事迹。

有一次,日寇的山田队长,带领着一队鬼子来偷袭高家庄。高传宝的父亲高老忠在警戒时发现了紧急情况。为了向村民汇报情况,他冒着生命危险跑到大树下的村子里拉响了警报。

山田来到树前,警告他不要再敲门,但他不理睬,继续使劲敲。山田恼羞成怒,对着他的胸口连开数枪。就这样,高老忠壮烈地牺牲了。

高传宝他们听到钟声和枪声后,率领着乡亲们火速转移到地道里。鬼子进村后,发现了地道,可是谁也不敢下去。这种贪生怕死的恶魔根本不尊重当兵。

为了挽救全村的生命,高老忠毅然面对敌人的枪口,为大家敲响了警钟。这种崇高无私的精神真是令人敬畏。而我们的其他游击队员,也个个英勇善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了保家卫国,总要和敌人浴血奋战到最后一口气。

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在最后一场战斗中,战斗非常激烈。游击队牺牲了很多,日本鬼子也被消灭了。看到这时,我情不自禁地高声喊到:

“打得好,加油,加油!”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高家庄的乡亲们,终于用自己发明的“地道战”这种方式,赶走了日本鬼子。而“地道战”,已经成为了战争史上的一种奇迹。

高家庄人民这种机智善战的精神,也必将激励着以后的中国人民,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去抗击一切侵略者。

红色经典观后感(篇3)

《泗水枪声》读后感

作者:清波

“一九三七年,鬼子就进了中原,先打开卢沟桥,又进了山海关……”

正如歌词所写的一样,日寇侵华,国难当头,无数热血儿女都加入到了抗日救国的队伍当中。《泗水枪声》就是讲的这段时期,家乡人民不愿做亡国奴,拿起**英勇抗日的故事。当时泗河两岸狼烟四起,周兰田、徐法斌等革命先辈,率领抗日战士,和家乡人民一起与日寇、伪军作殊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

书中,许多战士为了家乡,为了人民,浴血奋战,不顾一切,不怕牺牲!读到故安桥战斗杜排长牺牲的地方,我的眼睛湿润了,我非常感动,也非常难过,正是有了这些前辈的流血和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看到《智取冯清宜》的故事,我禁不住拍案大笑,被战士们诸葛亮似的智慧所折服,读到神枪手徐司令消灭敌人的部分我也是无比的敬佩……正是他们在祖国遭受日本侵略的时候,挺身而出,英勇地与敌人战斗,面对危险,但他们毫不惧怕,因为他们心中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和人民。

我们不会忘记这些英雄。虽然他们现在都死了,但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如果没有他们这样的英雄,就没有新中国,我们今天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与革命前辈相比,一想到生活中遇到一些小困难和挫折就会退缩的情景,我真的很惭愧。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不怕困难,心系祖国和人民,好好学习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

读了《泗水枪声》,我还深深地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当时的老百姓被日本鬼子压迫得抬不起头,日本鬼子杀害老百姓就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更可恨的是,还有人当了可耻的汉奸,有人当了无恶不作的土匪和日本鬼子一起做坏事,**自己的同胞。

当时的中国那么大,这么多人口,而日本那么小的一个弹丸之地的国家却敢来侵略我们,不就是因为我们当时落后吗?现在,我们站起来了,我们的祖国强大了,神舟飞船都上了太空,第二首航空母舰,“山东”号也下水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在今天都在逐渐变为现实,祖国像一条巨龙正在腾飞,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红色经典观后感(篇4)

读完全篇文章,我记忆深刻的有日本对中国人的一些恶劣行径,尽管是文艺作品,可能会带有艺术加工,但是这的的确确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受到了日本鬼子的残忍.书中写道鬼子整天出来,在街上抓人。夜里冷不防检查户口。

大队的鬼子,三天两头出发,到山里扫荡,一回来就绑着一串一串的老百姓。起初,他被送到宪兵队接受审讯。他们一进去就鲜有活着出来的。以后捉的人干脆送到南马道大兵营了,光见用汽车往里边拉,就没见出来的,枪毙了,也得有个响声呀!

住在附近的人晚上经常听到悲伤的哭声。这样的一段话怎么不让人痛心,甚至还有把中国人当试验品的片段,这简直是国家的悲哀,让自己国家的人民受到如此大的伤害.看到文中的中国人个个都是惶惶不可终日,害怕总有一天会死在敌人的刺刀之下.

不过现在好了,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国家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强大,这都是从前的人们给我们带来的这一切,所以我们必须为祖国而努力奋斗,让我们的后代能够过上好日子,不能再让他们受到这样的屈辱和痛苦的生活.

当然,文章主要还是讲的是飞虎队队员他们的勇敢和智慧,如其中有一段他们队在一次战斗中失利了以后哪,实力不佳.为了掩藏自己是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一些尊严,冒着周围中国人鄙视的目光,向日本鬼子趋炎附势,把大丈夫的形象完全的颠覆了.不过俗话说的好,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受到胯下之辱也要自立自强,到最后能够一枪杀了鬼子军官时,也让人大感痛快,报了一箭之仇.

让我们不禁为他们的大局观和集体感而感动.

最后还有一个人也让我十分尊敬,文章中一名50多的老人也能够参加飞虎队,尽管到最后背机枪因为体力不支还是倒在了鬼子的枪下,十分的悲惨,但是他的精神令我们感动,如此大的年纪也给游击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让我们也为他的死感到了些许伤感.

红色经典观后感(篇5)

读红色经典坚定

理想信念

信息工程系学生第一支部

机电一体化096班

林昱洋2011年5月14号

《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

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部作品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战争性质、战争因素的强弱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他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击三个阶段。

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日战争后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项工作的远见是完全正确的。

《论持久战》的问世,不是偶然和孤立的。在此之前的1935年,毛泽东就提出了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问题;1937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为提高全党干部素质、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毛泽东还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了《实践论》、《矛盾论》的演讲。对伟人来说,这样的写作也恐怕是空前绝后。

敌人的强弱,使领导人充分认识到,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必须动员千百万同胞,形成浩瀚的人民战争海洋。1938年5月那个春天,毛泽东写下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反对“速胜论”、“亡国论”,科学和系统地指出抗战的必胜,也是在那个5月,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废寝忘食,直至沉思中右脚布鞋被火盆烧了一个洞,直至突然头痛一阵晕厥惊动了医生前来。

终于,连续七天七夜,写就长达5万多字的雄文——《论持久战》。 警卫员亲睹的这一幕,被美国作家特里尔写进了《毛泽东传》。

毛泽东在其著名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

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

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已经损害和威胁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不能得到国际上的同情和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可以得到世界上的广泛支持和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

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

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还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

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

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

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总战略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在问题基础部分,作者指出了战争的本质,并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特点。主要分析了影响战争的因素:军事、经济、政治组织和战争性质(进步的、倒退的、野蛮的)。

分别分析了日本、中国在这几大因素的对比。分析认为,日本的军事、经济、政治组织力量强大,但战争倒退野蛮,人力、物力不足,国际形势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

问题的根据建立在要讨论的事物的特点上的,因此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根据。分析非常精辟。

接下来,开始驳亡国论。作者并没有开门见山驳斥,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驳斥方法。列出亡国论的所谓的一般论据,接着说出自己的反对根据,然后继续引用亡国论更有力的根据,接着举出针对性的根据。

在论证中,思考是把握论证需要的关键基础——日本的倒退和援助不足、中国的进步和更多的援助。把握亡国论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基础(主要分析中国的现状、印度和阿比西尼亚的差异,说明亡国论的基础是站不住脚的),并提供自己全面客观的论据(中国当前形势获胜的条件)。论证非常精辟,有层次感和说服力。

论证中广泛运用矛盾理论,牢牢把握事物发展中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

在读过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后,我充分的体会到了伟人在当时那种环境条件下,依然可以正确的看清中国的未来走向,提出了正确的观点,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光辉大道。这让我觉得,作为一个未来的党员,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遵循组织,而且要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冷静的判断,学会使自己的讲话充分具有说服力。

在读过《论持久战》后,我可以从中看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身影与毛泽东思想的雏形,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学习党的正确思想方针,更加要深入了解,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并成功运用在自己的言语文章之中。在不断的学习和应用中,它产生了自己的理念和信念,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并不断改进。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在文章中,我经常能看到伟人所散发的睿智的光芒出现在字里行间,通篇文章读起来十分通畅,毫无涩感,可以让我完全一口气读完。通读下来,我深深地被伟人的睿智所征服,也被伟人在当时的背景环境下依然能清醒的看清局势,正确的指引出中国前进方向的才能所震撼。他的思想,他的理论,就算放在今时今日依然是那么的先进,那么的正确,那么的伟大。

我为加入中国共产党感到骄傲,更为光荣的是有这么一位伟大的领导人带领我们前进。

通读了《论持久战》后,我发现我收获很大。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党所学的知识,而且因为这篇文章使我心中的信念更加鉴定。以前,我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党的伟大,党的思想路线所吸引。

但是,党有多伟大,有什么样的思想路线,还不是很清楚。但自从阅读了伟人的《论持久战》后,我才真正的感受到党的伟大,党的精神,党的正确,党的目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一个伟人,一个带领着我们敬爱的共产党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一步步成长,一点点建立起一个正确而长远的思想路线的伟人。因为有了他,党的伟大性、全面性更加具体、全面,使我们这些刚入党或者准备入党的新同志更容易了解党,更容易了解党,更容易坚定思想信念。

无论是入党的、要入党的、要入党的同志,读了这部著作,一定会被伟人的智慧和魅力征服,也会因为思想而坚定自己的思想信念。虽然伟人已经过世许久,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伴随着我们,帮助我们理解党,带领我们建设党,他用他不止一生的力量,帮助我们坚信自己的思想信念。

从读过这篇《论持久战》后,我想我会更加地坚定地站在党的光辉之下,与党一起成长,同党一起幸福快乐。我要加强追求,吸收党的知识和理论,提高自己,带动更多的人入党,带领更多的新同志了解党。我会更加的坚信自己的选择,我会在未来的道路上坚持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为中国的未来发展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红色经典观后感(篇6)

读《红岩》有感

火红的年代,赤胆的忠诚,革命者穿透一切的目光,这是我读完《红岩》之后脑海中不断浮现的镜头。

与深沉的暗夜,萧瑟的寒风,还有那摆满刑拘的刑讯室里,吆喝声不绝……

面对这一切,蒋洁的脸上充满了自信和坚毅。让敌人恐怖的狞笑无奈的变成绝望的吼叫。

“不说?钉!”

“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头……血水飞溅……”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

一阵,又一阵令人心悸的泼水声……

然而,除了魔鬼般的敌人咆哮之外,江姐没有声音,连一点呻吟都没有,这是一种心痛!因为“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因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记得小时候我问老师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老师总会说:“那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当我领到少先队的红领巾时,我捧到胸前闻了又闻,仿佛真的嗅出了鲜血的味道。

今年,是党的九十岁生日。90年来,无数具有红岩精神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身体筑起了一条光明的道路。90年来,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脱贫致富、走向复兴,告诉世界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

9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轮上诞生;今天,九十年后的中国共产党,驾驶着新中国的大船,满载着信心和希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扬帆破浪,阔步前进!

红色经典观后感(篇7)

读《红色经典》有感睢宁县菁华实验小学四(3)班:李紫研指导老师:雷锋一个增经被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等诸位名人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传奇人物。一个人人皆知,人人向他学习的神话般的人物。而这样一个人,自然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我记得最深的是那次活动。突然,乌云在天空中翻滚。这场豆子雨重一千公斤。它像箭一样射下来,重重地打在人身上。负责打队旗的雷锋脱掉衣服,包好队旗和红领巾,光着背让风雷玩耍。学生们说他很蠢。洗队旗和红领巾行吗?

可他却郑重的说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和队旗一样,都是战士们用鲜血染成的,咱们应该格外珍惜。”而这句话却深深地感动了那位同学,从此他也向雷锋一样给予红领巾和队旗至高的尊敬和崇敬。

我们虽然碰不上战争的年代,碰不到民不聊生,不能为国家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但我向,只要我们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闯红灯,那也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吧!只要把一件件小的事情做好,我们也就问心无愧了,我们就是伟人,就是英雄!

读了雷锋叔叔的故事后,我更加钦佩他。我必须向他学习。

红色经典观后感(篇8)

10法学唐雅丽

风雨同舟,党的精神

作为一个渴望积极接近党的学生,我读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段读书经历使我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从思想到灵魂的最先进思想、最伟大理想和最崇高事业的洗礼。我的心灵也受到强烈的震撼。

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轰把马克思主义带到了中国,一批活跃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传播开来。

1920年,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建立了共产主义集团。随后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此基础上,1921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中共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各阶级为新民主主义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的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第一种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冒险主义,认为革命形势正在上升,盲目地要求建立总的叛乱。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李立三作为左翼冒险主义的代表,错误地认为中国乃至世界革命达到了高潮,盲目地要求民族暴动,集中红军力量进攻武汉等中心城市。

三是以王明为代表的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的左倾教条主义。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6万人撤出根据地,冲破西围,开始长征。

1935年1月15的至17日在黔北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带领下,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翻越了人迹罕至的夹金山,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1945年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此后,由于国民党不愿和平共处,内战爆发。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和各方面、各形式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国内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战后整顿,取得了良好成果。然而,由于领导人的决策失误,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害。但最终纠正了政策上的失误。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代。然后,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恢复了联合国会员国地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贸易总额也逐年增加。中国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是最伟大的党。从建党到新中国诞生,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领导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转变的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党和人民经过90年的奋斗和探索,创造今天的局面,是不容易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数量上来说中国共产党由星星之火而变为百万雄师,而从其军事力量上来说则由小米加步枪而发展成为科学化,管理化的军事强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脱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独立独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几乎是共同发展的,因此,为了加强中华民族,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通过阅读和学习90多年来党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忆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再次站在民族的森林里,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不朽的功献。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强大,中华民族才能使现伟大复兴。

中国革命背景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

中国的民主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背景下进行的。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和革命胜利后的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经过多次艰难险阻和胜负对比,实现了两次历史性跨越,产生了两项理论成果。第一次理论的飞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第二个理论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奠基人、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

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历史的本质和主流。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党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实践证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要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列强分割或受日本的侵犯,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因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而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与排挤,但那时的中国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了,有自己的自主权了,不在受控于他国。

而且,那时的中国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拥护,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老大哥。1971年中国恢复了世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身份,美国的孤立计划彻底失败;2001年中国的入世计划也成功了;2008年成功举办了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而贸易总量更是每年都处于上升之势,现在已经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这些无不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上升,而这些都应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在迈入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迎来了自己的九十周年诞辰。认真学习、全面研究我们党九十年的历史,并结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历程进行深思,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的领导能力,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并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