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准备的文件,他们负有责任每天撰写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过程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您可以通过以下资料找到与您所需的“教案评语”相关的信息,这份报告仅供参考使用!

教案评语 篇1

关于评语文新课程教案设计

语文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持续推进,极大地解放了教师与学生被束缚的教学热情、智慧和欲待迸发的创造力。虽然,语文课程标准的理想化表述与课改实践之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虽然不同区域之间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导致其课改的某些不平衡,虽然如此,包括语文在内的课程改革的宏观态势是令人鼓舞的,这确实是百年以来语文教育的一次伟大新生。因此,即使对语文课改中问题的冷峻审视和反思,也是为了将课改的负面因素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促进语文课程与教学更健康、更和谐、更有力度地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刷新:观念与方式

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语文课程改革,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范式的转型。所谓课程范式(curriculum paradigm),是指一个课程共同体所普遍拥有的课程哲学观和相应的具体课程主张的统一,换言之,在某个课程共同体中,各门学科课程尽管内容不同,但都建立在同一教育哲学观和课程观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计划实施直到课程终端评价,具有若干共性的特征,从而适应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语文课程从过度预制、封闭和垄断的指令型课程转向生成、创新和个性化的新课程,这是现代语文教育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它强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刷新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刷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

刷新之一: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实验区语文课上,那种教师独演主角、学生作冷漠看客的现象少见了,那种贯穿课堂、滔滔不绝的“讲风”显著地减弱了,语文教师们普遍认同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这标志着语文教师已经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不能包办代替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言语实践及其内心体验。在具体方法上,构建在人格平等、思想敞亮基础上的文本与师生多边交互对话,已成为教师们共同的追求。同时,语文教师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是课程的附属者和教材的“传声筒”,而是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人文、网络诸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引进者,是课程有效实施的积极主体。这种课程主体意识的觉醒,使语文教师对课程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真切“感觉”——从课程外在于“我”到课程同化于“我”,从课程“役”我到我“驭”课程。这就引发教师与语文课程的关系出现了革命性变化,正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那样。正因如此,在指令型语文课程中曾几乎无处容身、被视作“异端”的王泽钊,而今被青岛及其以外许多实验区教师尊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先驱”。《中国教育报》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都对他作为课程主体的教学存在,做了客观和理性的报道。

刷新之二:语文教师的教研观念和方式。基于问题的研究,基于课例的探讨,努力克服“教”与“研”相分离的“非校本教研”倾向,这已在语文教师中逐步形成了一种风气。大家自觉地意识到:教师即研究者。而且,这种所谓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方针与口号的简单阐释,也不仅仅是对西方教育理论的横向迁移,更主要的是对自己正置身其中的教学事件、教学现象和教学细节的自觉审视,是对日常的学校生活和课堂实践的有效反思。这种朴素而有意味的研究及其教育叙事、教学札记等具体方法,日益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和应用,愈来愈呈现出作为“校本教研”的鲜活生命力。特别是江苏、浙江、上海等文化先进的实验区学校,依托本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以教师为教研主体,以课堂为自己的实验室,以改善学生学习效率为根本目的,正在形成开放、民主和有效的规模化“校本教研”局面。

刷新之三: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所谓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认知和行为取向,它高于课堂学习中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者的选择。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偏重于学生单向对知识的接受,价值重心置于客体的学科知识体系上;新课程注重的是对语文知识有意义、积极的自主性和发现性学习,其价值重心落在作为学习主体的“人”之上,虽然,接受性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较多信息,突出了课堂作为简约性认识过程的特点,但在语文指令型课程和教学中由于作为唯一的学习方式而被滥用,其单一性、封闭性和机械性,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致热情和能动精神丧失殆尽而又不得不在考试的沉重压力下被迫接受听说读写的机械训练,这样,人啊,人的灵性、才气和激情这些生命的珍贵“内存”因无法得到有效释放而被压抑着,本应美趣无穷的人性化的学习必然异化为枯燥的电脑式“输入”,故语文接受性学习方式只是造成个体生命的知识数量的积累和增长,而没有促进生命质量的健康发育和全面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导向的新学

教案评语 篇2

教材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开展“拉不开的书”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需要动脑筋。

2、指导学生按照“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心理感受”的思路,完成习作,学习怎样把一件事表达清晰。

3、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感情变化及心理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表达自己在这一事件过程中的感情变化以及内心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将两本书的书页一页夹着一页重叠起来。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习作要求。

1、阅读题目。

2、明确要求。

(1)写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一件事情。

(2)这件事情要能体现自己喜欢动脑筋。

二、游戏:体会“动脑筋”的重要。

1、导入:今天老师来给同学们做一个小游戏,同学们可要把脑筋开动起来哟!瞧,这儿有两本书,它们紧紧地夹在一起,怎么也拉不开。老师示范拉书。

2、哪个大力士来帮帮我?指名一个同学上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的动作、神情。

3、刚才那个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将书拉开,是不是他的力气还不够呢?我们再请两个同学来拉书。同学们再次认真观察,看看他们的动作、神情。

4、动脑筋想想:书怎么也拉不开,这是为什么呢?

(书页与书页的`接触面产生摩擦力,使书页夹紧,书页重叠得越多,摩擦力就越大。所以,书页虽然只是轻轻地夹着,累计起来的摩擦力就大了,书页就无法拉开了。)

5、两本书怎么也拉不开,这可怎么办呢?引导同学开动脑筋想办法。

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6、教师:大家仔细看,老师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两本书拉开。老师一边对着重叠的书页吹,一边抖动书页,书就轻而易举地拉开了。

7、小结:生活中动脑筋的事情很多,象刚才那个游戏,如果我们不开动脑筋,只用蛮力,书是难以拉开的。相信大家经历的动脑筋的事情有很多,有的也许已经淡忘,但有的仍然印象深刻。写习作就应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来写。这样才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三、交流:我曾怎样“动脑筋”。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肯定遇到过一些困难,或许是一道数学题,或许是一个谜语,或许一次需要反败为胜的下棋……相信大家一定开动脑筋,克服了一些困难。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谁来谈一谈。

2、指名谈。

3 、同桌之间互相交谈,体验自己开动脑筋解决困难的喜悦。

四、写作:我也喜欢动脑筋。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困难的经历,同学们一定记忆犹新。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感受也各不相同。老师多想走进你们的心中,与你们一起体验你的经历,分享你的感受。快快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来吧!老师可等不及了哟!

1、习作要求: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2)抓住事件中自己是怎么发现问题,怎样思考问题,怎样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的心情怎样等几个方面来写。

(3)把握习作重点: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善于表达自己在这一事件过程中的感情变化以及心里感受。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欣赏习作,修改习作。

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再改一改。

[评析]在本次习作过程中,选用了一个有关摩擦力的科学小实验,趣味性强,同时又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心情。有了这样的游戏引入,学生在写自己的动脑筋解决问题的经历时,兴趣会更加浓厚,思路会更加清晰,感受也更加真切。

教案评语 篇3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做错事要勇于主动承认错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摸瓜”和“送瓜”时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收集身边的小故事,从故事中感悟道理。

4、认识本课3个生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悟道理。

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小事谈感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读说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吃西瓜吗?谈一谈吃西瓜的感受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西瓜的文章。

板书课题:摸瓜。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变化。

1、读课文,体会小伙伴想出办法摸瓜时的高兴心情。

2、默读“摸瓜”部分,画出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当时的心情。

3、为什么送瓜?体会情感变化。

第二课时

一、扩展延伸,练习说话。

1、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如果换作你,你会怎么做?说一说。

二、认读生字。

三、布置作业。

自读课本《说声“对不起”》。

教案评语 篇4

1.精神饱满教态自然。课件图文并茂,颜色搭配合理,美中不足有个图显示不出。在某些知识的解释不够详细,没说明白就跳过。在“生态系统的成分”这个知识里不能写成“生态系统”。

2.导入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多媒体应用较好,时间分配合理,讲练结合,师生互动有效,教学体现了设计的思路,注意引导学生。讲授为主。

3.这节课利用多媒体结合课本知识上课,思路清晰,讲练结合,语速较快,但清晰。学生能够掌握课本的重难点,训练效果很好。

4.教态自然,精神饱满,语言清晰,有亲和力。教学内容丰富,图片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文字过多,字体红色很难看清。板书时的粉笔颜色很难看清。讲课过快,部分内容不能讲清,如:“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应引导

5.学生分析并掌握图解,讲解清晰,新课最重要的是将内容讲清楚,使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再多,学生不能理解掌握也没效率。

6.教师语言清晰,教态自然。知识点的把握较为全面,但教法比较单一,以学生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7.教师备课充分,深入,讲练结合,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但语速较快,时间较为充分。

8.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知识拓展不错。课堂的调控,学生的情绪的把握快,探究性和自主性应更加重视。

9.导入好,用图画和动画激发兴趣,学生兴趣高涨。每提一个知识点,都做练习挺好的。多媒体运用能力强,除字有点小外,其他都很好。讲得太快了,学生很忙。

10.教师教态自然,精神饱满,能很好的感染学生,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授课节奏太快,应多给些时间让学生消化。内容讲解过多。

11.教师精神饱满,语言清晰,教学过程中讲授各知识点内容过于简单,应考虑学生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12.黑板与多媒体结合很好。ppt做的很好,清晰。太快了,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但理解上运用上可能跟不上。

13.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内容较多,讲得很快,学生没有思考时间。重难点不够突出。师生交流较少。

14.教学目标明确,熟悉教学内容及课件,语言非常顺畅。语速较快课堂节奏快。教师讲得多了点,学生互动交流少。能较好概括知识,过度自然。穿插练习,巩固知识。

15.教师精心准备了课件,设计好了课堂,并在重点内容插入了习题。不足之处:速度过快,重点内容没有停留给学生理解,而且没有拓展开。应该把重点知识板书出来,如:1、成分,尤其要强调特例,问细菌可能属于哪个成分呢?2、食物链。学生上讲台写并不代表其他同学也会。

16.能抓住课本重难点,通过例子形象说明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组成。运用提问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教态自然,语言清晰。

17.教学内容过于简约,重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讲练结合,讲得多,学生思考的过少。

18.突出重点,讲练结合的很好!师生互动很好!

19.知识整合较好,体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理念,整体内容丰富,时间分配紧凑,速度略快!

20.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态自然,有亲和力。课件制作不够准确。知识的纵横联系不够。

21.以视频导入,引入食物链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强,双边活动活跃。幻灯片字体繁多,字体小,学生难易消化吸收。

教案评语 篇5

1)撰写教案普遍比较认真。 教案规范、详细,教学目的明确,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目标,还有德育目标。重难点突出,教法选择灵活恰当,教学过程设计较详,并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师生互动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有创意,知识联络图文结合。作图非常规范,非常漂亮,还有课后小结。注意用不同的色彩强调语句中的重点,一目了然。 教案非常详细,结合时政,有大量的文字叙述。 教案格式规范,一笔一划书写很认真,很漂亮。 教案检查与评价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案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课改的要求。那么作为学校管理者对于教案检查与评价也应适应改革,引领教师编写切实有效的教案,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2)该节课教学目标清楚明白、教学内容主次分明,具体,易激发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形式多样,重难点把握准确,分量与难度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学法指导得当,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是一节成功的课

3)该节课很有创意,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教材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性目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4)撰写教案普遍比较认真。

5)教案规范、详细,教学目的明确,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目标,还有德育目标。

6)重难点突出,教法选择灵活恰当,教学过程设计较详,并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师生互动过程设计。

7)作图非常规范,非常漂亮,还有课后小结。

8)注意用不同的色彩强调语句中的重点,一目了然。

9)教案非常详细,结合时政,有大量的文字叙述。

10)教案格式规范,一笔一划书写很认真,很漂亮。

11)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母案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能把自己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如王静校长能根据学情进行二次备课的再调整,再充实,只有课前精心的预设,课堂才会有效的生成。如夏铜强书记尹宇和祝军主任虽然平时学校工作十分繁忙,但是在备课上他们都能认真对待,很好地完成备课任务,体现了对备课工作的重视。

12)教案结构的完整,可操作性也得到了较好地体现,教法学法指导及学情研究渗透教案。尤其是品生品社学科体现了生活化的特点,一年级的备课有时效性,第六课《秋游的回忆》,由于是孩子们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还不了解小学秋游的情况,教师能够将此课放在秋游后再上,让学生有话可说。

13)老师们的教学后记真实地记录教学点滴,写得很实在,但的的确确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行为,起到了有效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如王平老师能从教学目标和重点入手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周海华老师从教学流程与想法入手进行课堂教学的简要描述,在进行自己的教学思考,有想法有针对性;邹静老师记录自己教学中的片段并对其进行反思,语言干练。

14)教师们重视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夏金侠老师能贴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口头作业,符合五严的要求;方晓老师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谢慧老师注重了实践性作业,如在《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搜集发明家的故事,开展小型的故事会;石莉主任的`作业设计新颖,如在《普罗米修斯盗火》作业设计中让学生写一封信去打动宙斯,让他放了普罗米修斯;孙善林主任的板书设计紧扣文本,突出主线,层次分明。

15)手写教案的教师书写认真工整。如王越越老师的备课笔记看着真是一种享受,教学环节重点突出,二次备课思考深入,符合学情。曹萍老师初备非常认真,二备反思写得也很认真;陆璐老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联系组内研讨课的课例综合分析,寻求更好地教学策略,针对性强,反思深刻;徐文婷老师坚持用英语写反思,非常好。

16)部分教师的教案不能做到一贯的认真组织设计,个别课时设计的不理想,还有少数教师备课缺少课时计划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环节。

17)教师都能按照要求提前备一周的课,课时量充足。能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二次备课,逐步完善预设的过程。如王校长《识字》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请你向外国友人介绍一处景点”的活动,让学生将词串表现的情境用语言描述出来,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夏金侠老师《识字》教学预设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了“我做你猜”的游戏和“看图说句话转转盘”的预设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陆璐老师设计《朱德的扁担》一课时通过具体语境和插图理解“山高路陡”,显得扎实有效。

18)多数教师教学目标明确,能运用新理念设计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能注重关注学生个体,注重情境创设和兴趣培养,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内化,注重实践性与拓展性。如:丁礼秀石德芬老师在备课中进行了很好的体现。

19)教师们能重视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张灵宁老师让学生画一画秋姑娘写的信的样子,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王越越老师设计“秋姑娘的信还会写给谁?”鼓励孩子想象写话,捕捉了文本中生成点;毕言琳老师设计让学生编课本剧演一演,注重了语文的实践性。陈晓飞老师的《梅兰芳学艺》板书设计抓住“勤学苦练”突出从“没有神儿”到“有神儿”的变化,理清了文脉。

20)教师们对教学的反思态度,比以前更认真了。很多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得失,撰写课后反思,写得实在,具体,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进一步改进。如杨霞兰老师能从指导朗读方面反思了《我叫神舟号》的成功做法;刘暄老师在《江南》一课反思时不仅反思了自己的教法还反思学生的学法;周寰寅老师反思《识字》时围绕“图文结合识字”深入展开,针对性强;潘成越朱小力老师的课后反思详实丰富,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一读。

21)手写备课的教师态度认真,页面整洁清楚美观。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母案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留下了老师辛勤耕耘的串串足迹。如王越越老师陆璐老师的备课笔记看着真是一种享受。

22)方余顺周寰寅和满斌三位教师的工作态度更是值得学习,他们不仅要备好自己主学科的课程内容,在兼职学科的备课上也毫不马虎,教案备得非常认真。

23)重难点突出,教法选择灵活恰当,教学过程设计较详,并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师生互动过程设计。

24)板书设计有创意,知识联络图文结合。

25)设计教学过程简单化,设计的教案大部分是直线型的,一问一答式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大。

26)教学反思力度不够,思想也不够深刻,不能更好地反思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指导思想。教学后记要认真思考后再总结,既要指出本课的成功与不足,又要分析并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打算。

27)部分课教学目标的确立还缺少与学生实际的结合,针对性不强,德育渗透比较生硬。教学过程中重点如何突出,难点怎样突破没有体现,个别教师可能在备课时就没去考虑哪些是重点部分以及应要花的工夫等这些问题。

28)特色教案少。

29)手写备课的老师课时要超前,必须有一周的提前量,复备应有针对性,课后能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的得与失,这样有利用服务改进教学。

30)电子备课的老师二次修改应及时,并针对学生及上课后的反思去修改,建议修改要有一定的幅度。

教案评语 篇6

知识与技能: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4.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2.激趣法、合作探究法

3.朗读法

4.思维拓展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中心,培养学生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2.难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对和谐人际关系的理解。

教学手段:

模式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前音乐《波斯猫》调动学生的参与情绪。同时做一个课前调查——是否喜欢猫?多少同学家里养过猫?然后师出示收集的猫的图片,既资源共享,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入课题——《猫》

二、作家作品简介:

现代作家、学者。福建省长乐县,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1925年和叶圣陶、胡愈之合编《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的暴行。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被迫旅居英、法、日等国。1929年初回国,一度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后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长。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创办《民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查禁。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

三、深难字词过关:

怂恿(sngyng)蜷伏(quán)诅骂(zuo)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污涩:不光滑。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四、整体感知:

粗读课文并思考: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几只猫?其中那一只在作者心中的印象最为深刻?然后细读课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对下表的填写,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感知:(表格略,见课件),同时指导学生完成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

五、合作探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写作的技巧:

1.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2.既然作者重点要写的是第三只猫,为何要写前两只猫呢?

六、语言品味:

朗读30—34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勾画出这一部分表达“我”心情的词语,品味作者的感情。

2.第二只猫丢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七、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请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呢?

八、心灵鸡汤:

此举是为了上一个环节而设,同时也深化了课堂的内涵。

九、露他一小手:

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么做?请写成200字的片段作文。让学生由听说读感到写作的过渡,从而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课堂上小练习,课后大练习。

十、结束

本课,向领导、老师、同学们致谢!

教案评语 篇7

《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一节《文本信息加工》的第一课时,属于信息加工范畴,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既承接了上一章节,也为后续的章节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交流奠定基础。内容包括体验文字处理技术及汉字的编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字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2)了解文字编码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总结需要利用文字处理技术解决的问题,并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体会信息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激发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愿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2)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难点: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引导:古代的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已经学过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请大家先看两首诗。大屏幕依次展示唐诗《登鹳雀楼》、《出塞》。

教师引导:这两首诗分别给了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请大家分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大家看到《出塞》更有意境,这说明图文并茂的文本比白底黑字更形象具体,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字的含义。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二、循序渐进,迁移深化 1.认识文字的起源。

教师引导:①指导学生看课本,做学案第一题,汉字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汉字的四种造字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出示一幅图片,小组讨论后辨别出是哪些汉字,快速写在答题纸上。

通过图片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象形文字,并为引入东巴文字做铺垫。

2.体验纳西文化。

教师引导:象形文字经过漫长的演变成为了今天我们普遍使用的汉字,那现在还有没有象形文字呢?有!就是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活着的象形文字!山水秀美的古域丽江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独特而丰富的东巴文化也吸引着很多学者、文人。

出示几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东巴文字。

学生眼中的新奇、兴奋告诉我,他们的探究兴趣已经被激发,此时让学生了解东巴文字也可以用计算机处理,为即将要学习的文字处理技术做铺垫。同时,通过认识神秘的纳西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教师提出问题:

(1)第二次和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分别是什么?(文字的创造、印刷术的发明)(2)早期人们怎样记录文字信息?

这两个问题不但巩固了第一章所学习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更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革命的理解,而且让学生了解了文字处理技术发展的意义。

教师引导:大屏幕展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简史”,这部分知识以讲授为主。详细介绍几个重要知识点,比如CCDOS突破了汉字处理“瓶颈”,解决了计算机只能处理英文而不能处理汉字的问题;王选院士的激光照排系统“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 这是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考点,非常有必要补充。4.理解汉字的编码。

教师用问题引导:既然我们能用计算机制作出如此美观的文本,那么汉字在计算机中究竟是如何被处理的呢?大屏幕出示汉字的三种编码。

根据大屏幕显示的知识,学生分组讨论三种汉字编码哪些是可变的,哪些是唯一的。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以“春”字为例,讲解计算机编码过程,证明大家的推断是正确的。“春”字的输入法有很多种,比如拼音输入、五笔输入还有语音输入法,所以外码是不同的,但如果计算机中没有一个统一的编码与汉字相对应,那就无法正确识别汉字了,这就是唯一的机内码,又称内码。在屏幕上显示时,每个汉字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特定的图形,可以看成是一个点阵图,所以输出码又叫字型码。(示范不同的字体:楷体、宋体、隶书??)

学生们听得很认真,结合动画效果,编码一点一点显示,如同计算机编码流程,一目了然,我边讲解边注意学生的反应,通过前面的讨论和形象的课件,此难点轻松被突破。

教师引导:做学案第3题:找出两种常用的机内码;第4题:计算汉字点阵占用的字节数。

本部分知识是难点,通过观看动画、小组讨论、生生交流、教师讲授、师生互动,轻松地突破难点。

三.灵活运用,巩固提高

教师引导:现在,考验大家本节课知识学习情况的时间到了。在接下来的“大家来闯关”环节中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大屏幕上将出示6道题目,比如你是3号,你就把第三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然后传给本组的4号同学,最早完成并完全做对的小组获胜。这既需要大家积极思考,联系所学知识,又需要队友之间团结协作。我们将依据得分选出本节课的优秀小组,请大家团结协作,准备闯关!(题目略)

以信息技术学业水平真题来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加深了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四、共同总结(略)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完全按照诱思探究教学进行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对于难点“汉字的编码”的学习探究,是出乎我意料的。

课伊始,图文并茂的唐诗立刻就吸引了学生眼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极大兴趣。“大家来闯关”环节,利用精心设计的习题,唤起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释放他们蕴藏的能量,学生在喜悦中深化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既做到了“自主”学习又完成了“合作探究”。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这节课学生觉得很轻松,不仅有获得新知识的喜悦,还能在课堂上相互合作交流,既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这在他们以后的学习和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另外,在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既重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又促进他们合作探究,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教案评语 篇8

第三章文字处理第4节《综合应用》

课执教者

1课时

所属教材目河北大学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3章第4节《综录 合应用》。

课题是《电子板报》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3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电子板报的制作过程,是学生WORD综合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综合应用—电子板报》是本章的第4节,是在前面文字处理中的教材分析

“文字编辑”、“图文混排”“绘图工具的应用”“页面设置,艺术字的添加”“表格制作”等等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重点介绍电子板报主题的明确,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文本内容的插入等等。

随着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小学课程中也学习了WORD和POWERPOINT软件,已初步掌握了电脑和网络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动手能力较强。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逻辑思维能力差学情分析 些,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兴趣指向离散度高,但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任务时注重任务的层次性和激发兴趣的持续性。

知识与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用Word软件制作电子板能力目标 报,添加图文内容。过程与任务驱动,讲解与学生自己操作相结合,完全教学目标 方法目标 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的度与价值观

精神。

目标

Word软件制作板报过程中绘图工具及文本框的使重点

教学重难点

将这章内容所学内容综合应用到电子板报制

难点

作中,绘图工具熟练的使用,文本内容的导入。

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教学策略与 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设计说明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查看接收文准备

分发资料包

件情况 名称

分钟

教师快速播放《教师节》电子

欣赏板报,板报的完成过程,学生赏析,观察

小组总结制作的欣赏与

(激发学完成过程中,一些重要步骤。

板报过程中,用思考

生的学习兴趣

到前面所学内提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完和求知欲)

5分钟 容。(要求一一成一张电子板报,思考要完成它需

列出)

要用到前面所学过的那些知识点。

对于学生列出的知识点的,点拨,对于一些使用不太熟讨论并列举练操作,多多鼓励动手,大胆的创制作板报所涉及2分钟 作。的知识点

对于学生没有想到的知识,教师可进行引导和补充。

打开并阅读老师分发的内容,和自己搜索到的材料,以《金色年华》做题目。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

阅读资料和刚才所复习的知识,设计出一张主题鲜明,布局美观、大方;包,确定自己的内容至少包含有标题,几部分文设计风格及主

组织好文字、字资料及相观图形、图片;在页题,面的顶部添加创作时间,在页面图片等素材;根底部添加班级和制作小组。据版面大小,进学生完

行版面规划。成电子板报②制作《金色年华》板报的步33分钟

骤:

1、阅读材料,确定主题;

2、板报页面设置;

3、版面规化

4、添加内容

5、插入页眉和页脚

教师巡视完成情况,并提出指导意学生完见,对于做的情况不太好的同学,成电子板报帮忙其纠正。提醒学生注意整体布30分钟 局,但不做统一要求,背景颜色、图片可以自由选择。给学生自由创

培养学生学生分组开始完的独立操作能成任务。

力,团结合作的意识。

可以以优带劣,一个环节全体现学生体学生参与其的带头人的作中,共同协作完用 成。

作发挥的空间。

学生这个时组织学生组内互评,然后每个作品展

段比较活跃,应

鼓励学生示 小组推荐出一个好的作品,教师展

积极发言,对于示给全体学生,由全体同学以点赞积极发言

每个作品提出自4分钟 的方式,评选出2-3个优秀的作品。

己的想法。

本节课内容比较丰富,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多,必须团结合作课堂小才能更好的完成。板报整体设计上,制作板报(通结 颜色搭配是个难点,与个人审美观过学生动手操

有一定的关联,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作,把理论和实2分钟 不断的提高。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践相结合)

大部分学生完成大概框架的内容,小细节的作的还不完善。

布置作进一步修饰完善板报内容,借鉴其它同学的方法,让整个版面业

合理地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版块,添加内容,进行适当的格式设置,使自己的作品整体布局美观大方。

1分钟

1、板报的页面设置

2、版面规划

板书设计

3、添加文字

4、插入页眉页脚

5、查看效果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遵循旧的教学模式:教师讲一节课,学生练一节课,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因为传统的电脑课是以重知识轻能力的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必须尽快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工作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使我认识教学反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求既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知识运用能思 力的培养。要以应用软件为载体,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操作能力。即“突破学科中心、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因而我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大胆开放课堂,指导学生整合学习资源,运用网络技术,以小组协作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评价学生的成果。让学生在开放、宽松的情境中,自愿愉快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

神。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是学习类似本节内容即操作性知识为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把握课的重点,找到突破难点的方法,而在细节的设计上,不要太局限,上课时可灵活处理。其次在每步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都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促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各知识点,进一步完善作品,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以及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发现、探索、认知事物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

教案评语 篇9

教案规范、详细,教学目的明确,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目标,还有德育目标。

重难点突出,教法选择灵活恰当,教学过程设计较详,并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师生互动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有创意,知识联络图文结合。

作图非常规范,非常漂亮,还有课后小结。

注意用不同的色彩强调语句中的重点,一目了然。

教案非常详细,结合时政,有大量的文字叙述。

教案格式规范,一笔一划书写很认真,很漂亮。

教案检查与评价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案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课改的要求。那么作为学校管理者对于教案检查与评价也应适应改革,引领教师编写切实有效的教案,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城关二小数学组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冯鑫鑫 一、检查概况 教研组长对全校后阶段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检查。此次我们数学组共有主要成绩 ㈠、教案编写情况⑴实效大。大多数教师编写教案能根据学情课型紧靠《课标》重点突出体现特点落实目标渗透理念教学环节清晰合理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⑵“余粮”足。大部分的教师能精心准备认真撰写数量足够大多数教师有一周的“库存粮”。⑶形式活。教案呈现方式多有自己撰写有集体备课个人增减有在文中批注等但更多的是自撰的。⑷有反思。大部分教师都能及时地在教案后面写上自己的教学感受体验思考顿悟内容丰富形式灵活。 ㈡作业布置与批改⑴作业布置有广度大多数教师能践行中心校就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做到“堂堂有作业课课有练习”。有一部分教师还从时间类型要求等不同层面上做“细活”。⑵设置作业有维度多数教师能根据学情与教材特点从夯实基础落实目标提高能力发展潜力等多重目的出发自设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综合作业。⑶批改作业有效度教师们都能及时认真细致准确地批改作业做到符号规范反馈及时重视矫正。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存在问题 少数教师的作业布置分量偏少缺少精心设计未能有效地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整改意见 培养学生良

教案评语 篇10

《自然之道》——读书之道

番禺丽江小学梁志权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词语,感悟作者用词准确,精妙。

2、抓住重点语段,前后联系,读懂作者所揭示的自然之道,并且领悟读书之道。

3、求本溯源,引领学生与文本、作者、编者、同伴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对话,感悟写作之道。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段,前后联系,读懂作者所揭示的自然之道,并且领悟读书之道。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读书之道──温故理序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看龟→救龟→害龟。

(二)读书之道──品词品句(初步读懂“自然之道”)

1、我们两次救护幼龟,第一次救龟是在什么情况下救的?默读

三、四自然段,将描写幼龟的句子轻轻地画下来。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查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他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2、这两句话与前面的哪句话是紧密呼应的?(与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这两句话与前面的哪个词是呼应的?(稍不留心)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幼龟?(留心)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探 欲出又止 踌躇不前)

①“探”与“伸”哪一个动词更好?(探:只是把头伸出一点点,很灵活,与后面的“侦察”呼应;表明并没有决定要出去,表现其很细心;从侧面反映出食肉鸟动作敏捷,海龟怕成为其口中之食。)②设问:之所以想出去,是因为什么?之所以不想出去,是因为什么?“欲出又止”与哪个词意思相近,前后呼应? (踌躇不前)

4、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突然”,你读一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你的心情怎样?(紧张)引导学生读“突然,一只幼龟??是否安全。”,谈一谈,你惊喜什么?你又紧张什么?引导学生再读“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拉到沙滩上去。”,谈一谈,你紧张什么?此刻,文中的“我们”心情怎样?(焦急)

教师小结:读书,不仅要前后联系,而且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透过文字,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这,也是读书之道。

5、面对这一幕,向导和同伴们的态度一样吗?他们各持怎样的态度?从哪体会到的?向导的态度:不救。(“若无其事”、“叼就叼去吧??”、“冷淡”、“极不情愿”)

同伴的态度:要救。(“焦急”、“不能见死不救”)

6、当我们看到了幼龟即将成为了食肉鸟的美餐,而向导极为冷漠,他冷漠的原因是什么呢?(弱肉强食,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

(三)读书之道──精读深思(深入理解“自然之道”)

1、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我”、向导和同伴都极为震惊,我们看到了什么?默读第

五、

六、

七、八自然段。把描写幼龟和食肉鸟的句子轻轻地画下来。

出示: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他们很快可以饱餐一顿了。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训练朗读:读完这段话,你心情怎样?

2、出现了这样的结果,究竟我们错在了哪里?浏览第五自然段。(第五自然段第三句至结束。)

3、如果刚才嘲鸫啄幼龟的头,我们不加干预,会出现什么结果?

(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幼龟返回归巢,报信给其它幼龟,保护了群体;二是:幼龟牺牲,龟群又派一只侦察兵。)

4、文章的题目是“自然之道”,我们已经读懂了弱肉强食是自然之道,阅读了第五自然段,你再说一说,这“自然之道”,还包括什么?

(太平洋幼龟保护自己、防御天敌的手段──派一只幼龟当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返回龟巢。)小结:读书,不仅要读懂课文所讲述的浅显内容,还要深入读书,前后联系,读懂作者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5、虽然先前不想救那只幼龟,可面对成百上千只幼龟即将成为食肉鸟口中之食,向导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第七自然段第三句,第八自然段第三句。)

6、读完了这些句子,你有没有想说的话?

7、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这句话表达得含蓄,你能把隐藏在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如果不是我们__(_破坏了自然之道_) ,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从“悲叹”中你读出向导的心情了吗?他为什么而“悲”,他又在叹息什么?

(四)总结:

学习完这篇课文,你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板书:遵循)

(五)拓展:

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自然之道的小故事,下节课一起分享。

(七)板书:

自然之道

(遵循)

看龟救龟害龟

好奇紧张后悔自责

教案评语 篇11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检查评语,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 重难点突出,教法选择灵活恰当,教学过程设计较详,并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师生互动过程设计。

2) 板书设计有创意,知识联络图文结合。

3) 作图非常规范,非常漂亮,还有课后小结。

4) 注意用不同的色彩强调语句中的重点,一目了然。

5) 教案非常详细,结合时政,有大量的文字叙述。

6) 教案格式规范,一笔一划书写很认真,很漂亮。

7) 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母案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能把自己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如王静校长能根据学情进行二次备课的再调整,再充实,只有课前精心的预设,课堂才会有效的生成。如夏铜强书记尹宇和祝军主任虽然平时学校工作十分繁忙,但是在备课上他们都能认真对待,很好地完成备课任务,体现了对备课工作的重视。

8) 教案结构的完整,可操作性也得到了较好地体现,教法学法指导及学情研究渗透教案。尤其是品生品社学科体现了生活化的特点,一年级的备课有时效性,第六课《秋游的回忆》,由于是孩子们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还不了解小学秋游的情况,教师能够将此课放在秋游后再上,让学生有话可说。

9) 老师们的教学后记真实地记录教学点滴,写得很实在,但的的确确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行为,起到了有效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如王平老师能从教学目标和重点入手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周海华老师从教学流程与想法入手进行课堂教学的简要描述,在进行自己的教学思考,有想法有针对性;邹静老师记录自己教学中的片段并对其进行反思,语言干练。

10) 教师们重视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夏金侠老师能贴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口头作业,符合五严的.要求;方晓老师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谢慧老师注重了实践性作业,如在《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搜集发明家的故事,开展小型的故事会;石莉主任的作业设计新颖,如在《普罗米修斯盗火》作业设计中让学生写一封信去打动宙斯,让他放了普罗米修斯;孙善林主任的板书设计紧扣文本,突出主线,层次分明,

资料共享平台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检查评语》()。

11) 手写教案的教师书写认真工整。如王越越老师的备课笔记看着真是一种享受,教学环节重点突出,二次备课思考深入,符合学情。曹萍老师初备非常认真,二备反思写得也很认真;陆璐老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联系组内研讨课的课例综合分析,寻求更好地教学策略,针对性强,反思深刻;徐文婷老师坚持用英语写反思,非常好。

12) 部分教师的教案不能做到一贯的认真组织设计,个别课时设计的不理想,还有少数教师备课缺少课时计划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环节。

13) 设计教学过程简单化,设计的教案大部分是直线型的,一问一答式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大。

14) 教学反思力度不够,思想也不够深刻,不能更好地反思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指导思想。教学后记要认真思考后再总结,既要指出本课的成功与不足,又要分析并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打算。

15) 部分课教学目标的确立还缺少与学生实际的结合,针对性不强,德育渗透比较生硬。教学过程中重点如何突出,难点怎样突破没有体现,个别教师可能在备课时就没去考虑哪些是重点部分以及应要花的工夫等这些问题。

16) 特色教案少。

17) 手写备课的老师课时要超前,必须有一周的提前量,复备应有针对性,课后能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的得与失,这样有利用服务改进教学。

18) 电子备课的老师二次修改应及时,并针对学生及上课后的反思去修改,建议修改要有一定的幅度。

19) 电子备课的老师教学反思要及时上传到OA平台,做到教后及时反思,并及时上传,以备检查

20) 撰写教案普遍比较认真。

21) 教案规范详细,教学目的明确,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目标,还有德育目标。

22) 教案检查与评价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案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课改的要求。那么作为学校管理者对于教案检查与评价也应适应改革,引领教师编写切实有效的教案,提高教师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