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耐心的筛选与整理,迷你句子网为您精选了“不抱怨读后感”。熄灭读书灯,人在如月之中,阅读作品让很多人受益匪浅,也从中领悟到了生活的哲理。将阅读时的主要观点记录下来,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思路。如果您认为这个想法有一定意义,不妨与您的社交圈分享,让更多人看到吧!

不抱怨读后感【篇1】

不抱怨运动,就是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紫色代表变形。紫色手镯可以帮助我们设下陷阱,这样我们就可以掩饰自己的负面情绪并释放出来。紫手环的使用方法:

1,开始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2。当你发现自己在抱怨、闲聊或批评时,把手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

三。如果你听到别人拿着手镯抱怨,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镯移到另一只手上;但是如果你想这样做,你应该先把手镯移走!因为你在抱怨他们抱怨。4,坚持下去。

这就是书里提及的一种改变抱怨习惯的方法。

那些觉得抱怨是理所当然的事的人是不会有结果的,他们只是在同样不快乐的起点上转身。我们的重点必须放在我们想发生的事情上,而不是我们不想发生的事情上。书里诸如此类的句子有很多,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如果只是看着书却不做出任何行动的话,再怎么赞同书里的观点也是白费的毫无用处的。

怎么说呢,生活不是小说,没有剧本可以修改到完美,难免有很多磕磕碰碰,不如意之事时常发生,人非圣贤,并非人人都能做到遇任何事都心平气和、泰然处之并且一笑而过,当然会有各种抱怨,人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就容易产生分歧、争吵。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为了学习、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奋斗,也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努力。

我觉得不抱怨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很多人,包括我,因为年轻,阅历尚浅,总觉得情绪就该毫无遮掩,大大咧咧地表达出来,因此如果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那么抱怨是张口就来。但其实这样是不好的。如果总是浪费时间抱怨,不仅不利于现状,而且会禁锢进步的步伐。

总是埋怨,不正视自己的错误,做出相应的改变,但一味埋怨,就没有进步。所以我还是很同意书中的一些观点。例如,当你抱怨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拒绝你所说的和想要的;你的抱怨会推开并驱逐你所说的你想要的。 所以,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当你抱怨时,其实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东西;你的抱怨会推开、驱逐你说你想要的东西。

但是不抱怨并不是说完全认同一切遇到的好的或不好的事,而是逐渐养成一种更加客观的态度去对待事情,并且尽可能快地想办法解决那些不好的难事,而不是一昧地抱怨,让自己陷入低落消极的状态,而是乐观向上地去面对。如果是必须指出的事情,那么抱怨是积极的,因为有些抱怨还是必要的,比如说,政府对一些事情做出了不适当的决定,这是人民的抱怨和意见是非常必要的。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说我们一点也不像这本书的标题那样抱怨,但一些不必要的抱怨是可以避免的。总之,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畅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普通地不能再普通的我们,也只能自觉地不去抱怨不该花时间抱怨的事,而该我们抱怨的事还是一件不能落地继续抱怨咯。

不抱怨读后感【篇2】

(一)这个世界有太多人在抱怨,工作太忙,任务多,压力大,消费高,家庭压力大,生活环境差,pm2.5,或是感冒发烧,阴天下雨,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命不好,似乎借此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抱怨不仅仅发生在某个人身上,也不单单是一个国家的人,抱怨似乎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这本书不是灵魂鸡汤,而是教你正视每天发生的问题,让你意识到自己也在不自觉地抱怨,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在抱怨。书中推行的紫手环行动,是为了帮助你自己认识到你在不知不觉中的抱怨,抱怨的频率,每次抱怨都把紫手环换到另外一只手上,换的过程意识到自己是在抱怨,从而逐渐降低抱怨频率。

要消除抱怨,首先看看什么是抱怨?人为什么会抱怨?

向能帮助你改善环境的人提供建议不是抱怨;如果你把当前的情况归咎于自己或其他不相关的人,那就是抱怨。抱怨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头,所谈论的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如果抱怨天气热,天气会热得让你无法平静下来;如果抱怨工作多,你会感觉工作永远也做不完;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头,那个东西就会扩大。

这是行动上的“吸引力法则”.

很多人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不想做的事件,如上学,上班。

书中提到“心身症”这个名词,心身症主要是患者的心理运作过程,而非生理因素所引发。很多疾病是病人自己创造的,根据医生估计,有百分之六七十的疾病,都是患者“自以为生病”造成的结果,医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诊疗这样的病人-他们生病的原因其实都有其心理根源。根据这份报告,半数癌症患者在被告知自己患有癌症后会被吓死。

如果医生告诉病人有一种药物可能治愈他们的疾病,这种药物对这些病人的影响将远远大于那些使用同一处方但没有收到这种信息的病人。

抱怨有用么?当你抱怨天气太热、太冷、空气太差时,会不会如你所愿?

当你抱怨健康问题时,丢出负面的说词,让你的身体听见,这种负面的说词反而会烙下印记,而你的想法也会将这股能力导入体内,引发更多的健康挑战,所以抱怨疾病并不会缩短生病的时间,也不会降低疾病的严重性,反而可能是企图用汽油来灭火。抱怨健康的人没有变得更健康。不满只是开端,却不能成为结果。

当你抱怨某种状况,或许可以吸引其他人跟着你嘀咕,抱怨,却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抱怨的结果是什么?抱怨是人类惰性的反应。当一个人抱怨的时候,就意味着他放弃了在激烈的竞争和弱小、强大的社会中积极改变现状和战斗的信念。抱怨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将人们困于问题当中,使得他们沉浸在失意,沮丧中,无力自拔。

越抱怨,越不满,心情越差,生活质量越差。

(二)《不抱怨的世界》的确是一本能够给人以气力的励志书籍。与其他励志书籍夸大“明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不同,它夸大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失败的原因有上千种,但成功的例子总是如此相似。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信念。也许,心态是坚持这些意志和信念的基础。

不抱怨,才能成就美美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之所以如此受人欢迎,乃至膜拜,便是由于书中的例子都是我们身边经常碰到的活生生的例子,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共叫,书中的例子总能让我们联想到自己,深进浅出,从自己的角度往领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例如,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那部让我流了无数眼泪的电影――《唐山大**》,23秒,32年,改变两个女人的一生。设想,假如方登能放下对母亲的”仇恨“,不抱怨这段不愉快的童年记忆,是否她的人生是另一番景象?但这肯定会改变她母亲的生活。她母亲可以离开唐山,和儿子一起过上富裕的生活,或者结婚,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

方登就是放不下,无法停止抱怨,带着仇恨过了不愉快的32年,到最后原谅母亲的那一刻,两人相跪而泣时,可以想象,她内心是何等的开释和解脱。不抱怨了,才能发现,值得珍惜和享受的事情很多很多。

还有另一部感动了无数人的电影――《山楂树之恋》。电影之所以感动人心,引人落泪,除了那段革命时期青涩纯真的爱情让人羡慕,而最后结局的不圆满让人心生不忍之外,更感动我的是,”老三“面对疾病的那份从容乐观。即使罹患白血病,他并不抱怨老天待他的不公,也没有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而是促使他往调查与他一起工作的人都得白血病的原因,面对深爱却无法一起的”静秋“,他也没有抱怨,而是”我不能等你到25岁了,而是等你一辈子“,默默地守护。

这么美丽的誓言怎能不让人动容?如此宽广的心灵如何能不让人感动?正是由于老三的”不抱怨“,才成就了这么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艺术在于生活。虽然电影是虚构的,但它总是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活。生活中总会有这么些人,即使经济困难、身患重症,依然笑脸满面,乐观生活;但也总有一些人,即使家财万贯、身体健康,却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二者一对比,”不抱怨“的精神显得如此重要。

有时我不得不感叹,一个人除了要有几份人寿保险,还必须有一个健康的人生态度。只有经常感恩、不抱怨,才可能快乐地生活,拥有无憾的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所提倡的精神不在于你是否带着紫手环,而在于你是否能真的拥有一个阔达平和的心境,是否能真的拥有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放下所有的不满和损失。如果你不抱怨,你心里的负担就会减轻。当然,生活将是轻松有趣的。还是这个过程很难,但是一起努力吧,相信一定会有收获的!

(三)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通过认真阅读威尔·鲍温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浅,认识到”不抱怨“的内涵。书中鲍温牧师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我们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

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不抱怨读后感【篇3】

近期速读了一遍《不抱怨的世界》,有了些许的感受,整理下思路写成下文。

一, 不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首先谈论抱怨。人们为什么抱怨?抱怨是人表达心中不满的一种方式,也是最简单的方式,抱怨可以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们的平实的表达,基本人人都抱怨过,抱怨不是错,也不是什么大恶之事,只是由于抱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给人接受的。抱怨就像扔进平静湖水中的一颗石子,它的投入引起了,抱怨人周围人的感情涟漪或者氛围的涟漪,就像病毒一样扩散,开始是不会引起人注意的,渐渐的随着涟漪不断的重叠,就像蝴蝶效应一样的发生了无法挽回的事情。

这就是抱怨带来人不想看到的结果或影响。

作为平凡的我们,我们心中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抱怨这,抱怨那,总之各种理由借口抱怨就产生了。书中提出的方法是一种人刻意去认识抱怨,有意的回避抱怨的开始,人们简简单单的去找书中去做就能达到作者的目的,人们将不抱怨当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深植内心的意识,让人时时刻刻都记得和劝诫自己不要去抱怨,去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事实,顺其自然,看淡事物,看淡自己,没什么解决不了的,没什么不可以解决的。

二, 虚其心

不去看近代美国的思想意识,深究中国古代的圣人贤者就已经看到人的内心,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提出“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百姓无知无欲,使智者不敢这样做。

为无为,则无不治。”首要提出就是对人心的看法,人心非其物质的心,而是人当今的心中的念,想法,欲望,人都是有各种欲望,因为有了各种欲望人们才去追求各种满足自己欲望的事物,才会比较这些事物,人是群居的动物,社会性,阶级认识,阶层在今天日益加剧,古时比现在更甚,但古时英明的君主,会使他百姓的心虚,减少他们的欲望,愚弄他的百姓。老百姓认为自己的健康是最大的幸福,所以老百姓不会反对自己的君主,君主的帝国也会长久。这个盛世最成功的当属唐朝,所以空虚的心是第一位的。

一个人虚心无求无欲还会去抱怨吗?答案是肯定的。

三, 实其腹

谈完虚,再谈实。要实什么?为什么要实其腹,简单的就理解就是吃饱肚子,当一个人的心安了,会说“吃了定心丸,一块石头落地。

”为什么要这么说?人的心只有在其位才不会浮躁,人要是浮躁,创出什么祸事都是可能的,在位越高,祸事越严重。所以君主要让他的百姓的心在肚子里。

不要浮躁,那样才能长久他的统治,千秋万代。怎样才能实其腹呢?就是另一门学问了。

四, 弱其志

为什么要弱其志?而不是强或者消?人不能无志,无志则无神,无神则死。

但其志要得当,强则可能超其能力,会让人为不能为之事,消则让人如行尸走肉,不可取。故弱之,不消不强取其中而为之。就像种树一样,让它们生长,慢慢诱导,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断根。

待以时日,树才能成其材。这样人都会顾自己的事,不会去比较别人,时刻认为自己的事还没做完,自然不会去羡慕或者鄙夷别人,就没有抱怨的心思了。

五, 强其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十分推崇。一个人只有身体好了,才能去干事情,要是身体不好,虽有治国之才,却只能日夜以药为食,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君主要他的子民干活,要是一群病病怏怏的人。能给他干出什么业绩?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就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身体就是百姓的本钱,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他的健康的身体上的。如果你不注意这个,就像没有水源的水。不会持续很久的。

老百姓的追求的就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不抱怨读后感【篇4】

紫色手环的力量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的手上多了一件漂亮的饰品,就是一个紫色的塑料手环,这一个假期我将紫色手环戴到我的手腕上,我发现手环在我的左右手腕上移动了很多次,这除了说明我的抱怨,更说明知识的力量,因为它正在改变一个人。

上学期放假前学校给我们发了《不抱怨的世界》一书。得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好奇心。我觉得从外观上看很漂亮。卡片上有一个紫色的手镯!暑假有时间坐下来看书,我终于明白了手镯的意思,为什么手镯是紫色的

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通过读威尔.鲍温牧师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对抱怨有了崭新的认识。

我们为什么会抱怨呢?书中鲍温牧师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觉察到抱怨会给我们带来好处”,或至少不觉得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坏处。

希望通过抱怨得到好处的情形大至有三种:a希望通过抱怨能改变身边的人,一般是针对最亲近的人;b希望通过抱怨能获得同情和帮助,一般是对于较自己位置较高的人;c希望通过抱怨表现自己的优秀,一般是对于自己同等地位或下位的人;这种抱怨一般都是我们有意识的说出来的抱怨。

抱怨不值得同情和帮助,因为你得到的很少,但你失去的是最宝贵的信心,是别人对自己的信心和对自己的信心。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温家宝总理没有抱怨,而是明确表示,面对危机,信心比**更有价值。我们通过抱怨可能获得眼前的一点点小利益,但和失去的宝贵信任远远不能成正比,这是最亏本的买卖。

还有就是我们无意识的说出来的抱怨,比如抱怨堵车、抱怨天气不好、抱怨电视广告太多,说这些话时很明显我们知道并不能解决问题,天气不会因为我们抱怨就好起来,电视广告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就减少,我们只是说说而已,觉得说说无妨,并不担心抱怨会有什么不好。其实不然。

无意识的抱怨,抱怨天气、抱怨堵车,我们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更没觉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坏处,真的是这样吗?书中作者说:“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想要的东西。

”“我们的想法创造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

其中的关键是“想法创造生活”这个观点,我们一般疑问较多。众所周知,月亮绕地球,地球绕太阳日夜周行,是因为万有引力,还有“地磁场”等现象也是引力的一种表现。这些都是我们看不见的物质引力,但我们能感觉到。

心理活动也有引力吗,“心想事成”是真的吗?书中作者引用了古圣先贤的教导:

心想事成这句显然不绝对,但首先要心想事才可能成却是绝对的。你连想都不敢想、想都没想过的事怎么可能成就呢。国家有五年规划,企业有发展规划。这不全是在想。城市有发展蓝图,建设前有规划。这是在思考。

你可以想像没有规划图而去盖一个摩天大厦会是什么结果吗,这样的摩天大厦能盖出来吗,即使盖成了敢说不是又一个上海“莲花河畔景苑”。所以说“想法创造生活”,这句话是真正的真理。当我认识到这一点后,真该好好的想想我们每天都在想什么,最关键的是那些埋藏在我们心底的那些想法,只有通过我们的语言才能发现它们,真正发现这些内心想法常常会吓自己一跳,因为那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抱怨的特点是说闲话。天底下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上帝的事」,我们的烦恼常常来自于:

忘记自己的事,爱管心别人的事,担心上帝不能关心的事。抱怨就是专注于“别人的事”和“上帝的事”。它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会造成更多的麻烦和不快。

如果我们集中精力于我们自己的能力能够应对和处理的事上,不在别人的事和上帝都管不了的事上浪费时间、精力,我们的进步一定突飞猛进,我们的面貌一定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一定幸福美满,这不就是我们想追求的吗?

通常抱怨最多的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这类人觉得世界虽大但应以我为中心,物项虽烦却应以我的意志为转移,事事从自我出发很少关照周围的人事物变化,但现实不可能真的这样,所以特别容易感受到周围的环境与自己的愿望发生冲突,这种人度量狭小,抱怨最多,受到的伤害也最多,是最可怜的一类人。可怜在他认识不到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把整个世界和自己对立起来,只知索取不知给予,殊不知,这个世界的运行原理是,付出越多得到越多,只知索取到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书中作者提出的“移动紫手环”的方法非常好,通过实践把理性的知识转变成我们感性的行动,我们就成功了。我们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学理论并勇猛践行,向所有“量大”的人学习,希望有一天我们也做到这一点,而圆满实现“福大”。

不抱怨读后感【篇5】

世界上有太多不公平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失败。所有这些事情,都让人感慨,令人难免抱怨不已。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

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天性,而停止抱怨,改而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虽然本书中教导我们不要抱怨,但我认为不抱怨真的很难,人离不开抱怨,但切忌抱怨后不要一直轮回在抱怨之中,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又影响个人情绪,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对身体也有很大的伤害。

其实分析来看抱怨有很多种情况,对于一些无意识的抱怨,也许只是随便说了一句,第二天自己也忘记了。这种抱怨可以告诉他们的好朋友或亲戚作为发泄的方式。但对于一些工作上(比方工作不顺心、工作有压力等)、或者生活上严重的问题,这时抱怨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时,我们应该停止抱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及心态,努力找到抱怨的原因,并解决问题,这样抱怨自然而然就终止了。

即使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调整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从积极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像书中说的列子一样:一个本不是绝症的人,老是对自己说自己已经活不久,最后的结果确实如她所说,等着她的只有死;而另一个人,当他得知自己的太太活不久,就在道路上设了个告示牌“如果你快乐,就请按喇叭”,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太太,他的太太在众多喇叭声中得到了快乐的传递。

就像书中描述的那样“自己不是孤单的在阴暗的房间里等死,她也享受着全世界的快乐,快乐真的就在她的身边。”同样的列子在不同人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关键就是自己的心态,心态决定一切。

本书另外让我感悟深刻的就是:抱怨会传递,快乐也会传递。不管是书中的例子,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感触,都让我十分认同这一点,人的观念是很难改变的,人于人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我个人来说,抱怨更多源于工作,记得某天我正在为工作抱怨时,耳边听到一位同事说“人只能活一辈子,快乐也是活,痛苦也是活,我们为什么不快乐的活呢,再说人总是在不断的挫折和困难中才能快速成长”话虽然很简单但对我却有着很深刻的感触,也因为他的这句话,工作中我不再抱怨,我要像书中的玛莎一样,做个积极、快乐的工作者、微笑对待他人。

不抱怨读后感【篇6】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文/李帅|最近,我读了《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联系现实,感触颇深。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我们每个人都难免遇到一些挫折或者不满意的事情,这时候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的去发牢骚,抱怨自己,抱怨他人,抱怨周围的一切。其实,抱怨只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忧虑和不安。这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当现实与理想之间有差距时,大多数人会不断抱怨。

当我们看到生活中的不完美和不完美时,我们自然会抱怨。但是,抱怨并不能使我们遇到的事情有所好转,甚至会变得更加糟糕,所以,我们与其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抱怨的人越多,他们就越不快乐。对于可以改变的事情,我们有勇气发现问题,冷静地解决问题。对于无可改变的事情不如去愉快的接受,勇敢的承担。

做一个不抱怨的人,凡事都得懂得知足、惜福、感恩,做一个豁达的人,以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不抱怨读后感【篇7】

如果你看不惯某样东西,那就改变它。如果你无法改变它,那就改变你自己的态度。——马娅·安杰卢博士

我的阅读习惯是先总结再分,所以目录成了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少年时代的老师总会要求预习与复习,预习是带着疑问去听课,更能理解老师的教学流程。而我先看目录也是一种“预习”的另一种形式。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无意识无能,有意识无能,有意识有能力,无意识有能力。一开始我对“意识”和“能”感到疑惑,到底这两个词在这本书中象征着什么意义?

之后便是为什么把书分为四个部分?最后,作者在写这本书是想表达什么?换句话说,他写这本书的原因是什么?当然,我心中的问题肯定不止这些,在阅读过程中,问题不断涌来,答案也渐渐显现。

其实《不抱怨的世界》就是每个戴紫色手环的人都能做到不抱怨,并且能够理解只要你敢于去做,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得顺畅了。之后,你会发现原来让你思考很多的困难其实都是小事。这一点可以从成功邀请安杰卢博士中总结出。

还有一点可以从中得出,就是优秀的人不是埋怨的人。杰弗里勋爵也说过“牢骚和抱怨是没有灵魂,才智低下者最明确的症状。”

有两件事,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同意:1。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抱怨。[66职场网 WWW.dM566.coM]

2。我们过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看所谓的新闻时,我才发现我们是那么的沉迷于消极的事物,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危机”,似乎只有在危机中,人们就能理所当然的发出抱怨的声音。

而这种倾向就像一粒种子,它们会生根发芽,产生更多的抱怨倾向。

《不抱怨的世界》的序言中提到了一个美好的愿景,让全世界百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六千万人分享不抱怨手环。虽然六千万人相比于世界人口差距很大,但是人们之间的连锁反应是我们无法想象到的,紫手环的也是无法估量的。一开始人们对不抱怨的理念的热情就已经让人目瞪口呆了,也许鲍勃自己也没想过,《不抱怨的世界》发行后,他加入《奥普拉托脱口秀》、abc的《晚间新闻》、《心灵鸡汤》、《华尔街**》、《人物》……从这里我们又能发现只要我们撒下有益的种子,它的成长速度并不亚于抱怨的扩散。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有能,这四个阶段就是养成不抱怨能力必经的四步。无意识的无能代表着你没有意识到你发出了多少抱怨。

接下来,你会慢慢意识到你那止不住的抱怨。有了想要改变的想法,你会发现自己的抱怨越来越少。最后,当你没有注意到的时候,你就不会无谓地抱怨。你忍不住笑了。

大多数人都处在第一阶段,这是因为人们总是分不清抱怨与陈述事实的差别,而且从来都不知道我们手中就有解决抱怨的钥匙。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或者不满。

知道抱怨的一思,我突然醒了。我也是大潮第一阶段的一员。在工作中,生活中,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我总是不经意间露出抱怨来表达自己的哀伤、痛苦、不满,并且不把这些带消极色彩的感情归纳到“我的抱怨”中。当向别人陈述这些不如意的事时,我会加入自己的一些见解,很显然,其中一定有着抱怨,而我自己察觉不到。

抱怨就像口臭,当它从别人口中发出时,我们能注意得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察觉不到。我原本认为这种抱怨的情感是人之常情,鲍勃也提到有时候抱怨也是合理的,但也仅限于“有时候”。我明白鲍勃想说的时,我们需要减少不必要的抱怨。我们大多数人都处在最舒适的时期(至少从现在起),没有理由继续抱怨。

“不停地抱怨是对我们享有的舒适生活的最差回报。”—本杰明·富兰克林。还有一些人并不是遇到不如意的事,而是被困在生活的枷锁中。

他们宁愿拥抱自己的怨气,使自己吸引更多的消极因素,甚至影响到自身的健康,也不愿停止抱怨,看看手中解决抱怨的钥匙。这个负面的情绪会感染到周围的人,影响到周围的人。也许是这样,因为一个人的抱怨,有好几个,几十个,几百个抱怨者。

长期以来,每个人都在高压下工作,所以很多人不知所措。以上两个因素就是我们抱怨的使得我们一直“无意识”且一直“无能”的原因。

《不抱怨的世界》就像一扇唤醒意识的大门,指引我们能踏出最为重要的一步。也许这就是威尔·鲍勃写此书的原因所在,他的书点醒了我们这些处于“无意识的无能”的人。让我们进一步,到达“有意识的无能”阶段。

在精神导师威尔·鲍恩的著作中,有一句话:人脑就像一个工厂,它制造思想。嘴巴就像顾客,买下并大声说出大脑生产的想法。

如果顾客不再购买,工厂就会更换产品。大多数人脑都流淌着一条盛满了负面想法的河流,抱怨的时候这些负面想法就喷涌而出。如果停止了抱怨,你会发现意念硬盘被格式化了,你变得更加快乐。

进入第二阶段后,如果我们想更快乐,首先要控制我们的购物欲望,控制我们的嘴。这也是更进一步的过渡阶段,在“有意识的无能”阶段,威尔·鲍勃在书中提到:首先,我们要清楚地了解抱怨与人际交往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

其次,我们需要搞清一点,我们为何要抱怨。最后,当你察觉到自己抱怨的频率时,你是会觉醒并坚持着去改变现状,还是像许多“其他人”一样,将紫手环丢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然后假装从来没有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阿布·贝克尔曾说“不抱怨者收获幸福”。在我看来,幸福意味着人们之间少猜疑、少抱怨、多理解。早在1938年,心理学家路易斯·特曼就采访了一些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试图找出导致婚姻不幸福的共同原因。

他的研究发现,幸福夫妻和不幸福夫妻最大的区别在于,更多的不幸福夫妻认为自己的伴侣爱争论、尖刻、唠叨;也就是说,不幸福的夫妻更容易抱怨。由此可见,抱怨在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马提·波因特曾说:“我发现自己渐渐疏远了一些喜欢批评和挑错的朋友,并且会去接近一些会往好处想的乐观朋友。”不仅如此,如果你现在就在说别人闲话,把不幸福的关系归结于他人的“不思进取”,那么你就需要换手环了。

鲍勃认为:要改善你们的关系,不要等别人停止抱怨。你应该矢志成为关系中释放能量的那个人。

改变就在你的自身。这一点在集体间能很好的表现,每个集体在长时间的相处后,就像在一个办公室的老师一样,都会有每个集体独特的气质。那么,我们为何会抱怨呢?

想必是有许多的原因。威尔·鲍勃将这些原因归纳为以下五点:寻求关注、推卸责任、引以为荣、操纵、为表现不佳找借口。

在我看来,这些原因也可以归因于人们的自私。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没有无私的人,没有人可以真的不抱怨,抱怨是人性。但是我们不应该是只想到抱怨的不可避免性。

也就是说,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我们仍然要坚持改变,让自己更接近无私。

其实,我认为后面的两个阶段可以合为一个阶段。我在阅读“有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有能”时,看到的是人们在努力着,有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尽管过程并不容易。罗伯特·肯尼迪说过:

“有些人是看到当前的现状,然后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则是梦想着未曾出现过的景象,然后问为什么不是这样。”这就像是两个人,一个总是抱怨,一个努力着不抱怨。后两个阶段是“有能”的分部,只要是进入“有能”阶段,就表示着你差不多完成了“二十一天挑战”的大部分。

你一定会有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紫手环不再是你的束缚,而是变成了帮助你约束自己的工具。尽管我还没有使用紫手环,但是看了《不抱怨的世界》后,我感觉到我已经注意到了自己许多的抱怨,在面对学生不懂事,淘气的时候,我总想着别人的不足,推卸自己的责任。还有许多的这样的例子,在书的结尾部分,作者给了许多“二十一天的优胜者”的故事,看完了他们的叙述,我感受到了明亮的阳光。

就像梅勒妮·卡米拉·帕卡德说的:“我们的生活永远改变了,我的婚姻也得到了拯救。”

看到《不抱怨的世界》的结尾,我终于明白了一句话“有多少人因为看了一本书而开始人生的新阶段”这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结尾的一句话: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能给人以力量的励志书籍。

与其他励志书强调“明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不同,《不抱怨的世界》希望我们能有一颗平和的心,做好自己,能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通过我们的祝福,让自己快乐,让别人微笑,世界充满魅力。

不抱怨读后感【篇8】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第一篇:

永远别企图要求别人,要做的只有改变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早已听闻“紫手环”的魔力,终于有机会体验一回。但正如《不抱怨的世界》开卷语所说的,“紫手环”只是一种象征、一种媒介、一种手段,最根本的还是改变自己的内心。或许要真正达到“不抱怨”很难很痛苦,实在这只是寻找内心平静的一个过程。

《不抱怨的世界》书中多处提到生活中一些我们经常会“抱怨”的细节,我们总是“抱怨”别人怎样不好,“抱怨”外部环境如何不利,书中所说的,让我不禁联想到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婚姻保卫战》,该剧导演赵宝刚在被问到“取得婚姻保卫战胜利、双赢的秘诀是什么?”时,他回答:“别企图要求别人,要做的只有改变自己。”我以为赵导的这句话与“不抱怨”所提倡的精神境界是异曲同工的。俗话说心态决定状态,只有摆正我们自身的心态,才能发现他人的美。

回想起上大学的时候,总会听说哪间宿舍又吵架,问其原因,无非是谁不讲卫生,谁太晚睡影响到他人。总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便会引起一场战争。我们宿舍四人也并不是对彼此完全没有意见,但却从未发生争吵,只因我们善于忍耐,善于理解,善于沟通。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总是如此,得饶人处且饶人。假如你有时间打扫卫生,那么帮帮人家打扫又如何呢?假如你真的影响到别人,为何不能多站在别人态度将心比心,改变一下自己的作息呢?实在很多事情看起来总是那么简单,但不知道为什么人类总会把他们复杂化。“不抱怨”不就是对别人多多忍耐、理解与沟通,对自己多多省视、要求、改变吗?

在想想现在的工作,日复一日,有时自己很努力,成效却很微小,于是我们总会在别人身上寻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导不正确,对手太强大……等等,总有成千上万的理由,却无一条是关于自己的.,就算有也是运气太背之类的。 (读后感 ) 现在想想,实在我们能“抱怨”的永远只有自己,只有“抱怨自己”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转化为前进动力,这种“抱怨”于人于己才是有意义的。抱怨别人、抱怨外部都是愚蠢、无济于事的,这种消极心理更会使自己永远得不到进步、永远无法取得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不快乐,是由于我们要求太多却无法实现;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很失看,是由于我们总按着自己的设想臆造客观世界,却发现事实原来不是所想的。想要快乐实在很轻易,珍惜眼前便可;想要满足实在很轻易,平常心接受现实便可。

读《不抱怨世界》,用“紫手环”时刻提醒自己:永远别企图要求别人,要做的只有改变自己!

第二篇:

“莫生气”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如饥似渴地读完《不抱怨的世界》后,有种熟悉的感觉,于是想起佛经《感恩歌》中所唱的“莫生气”,一西方、一东方,但二者是殊途同回的,所提倡的都是一种阔达的心境、平和的心态。

“莫生气”道:“人生就像一场戏,由于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轻易,是否更该往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往。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可见,我们之所以会“气”,只因我们总在“抱怨”。

父母会生气,只因觉得小孩没有按他们的想法发展;领导会生气,只因觉得下属没有执行自己的指示即使也能完成工作;情人会生气,只因觉得男(女)朋友总是任性而为从不体贴自己;自己会生气,只因觉得为何受伤的总是我……

实在,你我皆凡人,哪能不抱怨。有时候抱怨是一种发泄的途径,重要的是,抱怨之后,我们接下来的行为,是积极地停止抱怨改变心态,还是消极地不停抱怨直至内伤。

有时我们总是很愚笨,总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开心。与其抱怨别人哪里哪里不好,不如把抱怨的时间用来检视自己是不是哪里哪里可以做得更好,不断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这是个一举两得、利人利己的美事。

想起一个很简单很老套但却很富哲理的故事,有一个老人家整天愁眉苦脸,一邻居问其原因,只听老人家抱怨道:“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生意不好,下雨的时候小女儿的生意不好,无论天晴天雨,我总要想到有一个女儿生意不好就会伤心流泪。”那个邻居开解道:“那您应该感到开心啊,天晴的时候小女儿生意好,下雨天的时候大女儿生意好,无论天晴天雨,总有一个女儿生意好。”于是,那个老人家天天都笑呵呵的,开心不已。

这便是心态!“不抱怨”就是一种心态,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正面乐观积极地态度往面对生活与工作,往与人相处,则自己开心了,四周的人也会被感染而变得快乐,工作自然也会事半功倍,生活自然也就随着幸福美满了。

“莫生气“,摆正心态,化消极为积极,便是我对《不抱怨的世界》的解读。

第三篇: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读《不抱怨的世界》,掩卷沉思,感慨很多,受益匪浅。

书中提到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意无意的种种“抱怨”细节,一下子把我的回忆拉到了大学时光自我评价。有一个同学至今使我难忘。他就是一个无时无刻都在抱怨生活的人,他生活得痛苦,他四周的同学也觉得与他在一起很难过。

记得那个同学从新生报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抱怨,一进宿舍门抱怨学校怎么没为学生预备床上用品,接着抱怨住宿费那么贵还没有配洗衣机,之后抱怨饭堂饭菜难吃,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没有一点使他满足的。之后的日子,抱怨得越来越厉害,抱怨广东夏天太热冬天不冷,就连天上下雨,他都觉得是老天专门与之作对。同学们都不喜欢跟他一起,从他嘴里听到的,总没有一件开心的事情,不是这不好就是那不好。然而抱怨这些,对他来说,又有什么实际作用呢?他只会越来越不开心,心态一不好,干什么事情都不会顺利,抱怨就越厉害,如此恶性循环,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

看完《不抱怨的世界》,再结合身边活生生的例子,不难发现,我们经常抱怨的事情,只是在当时的心境下觉得像晴天霹雳一样,但只要恢复平静之后,回头看,我们就会觉得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神马都是浮云。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事似乎连性质都变了。实在,事情还是那件事情,唯一改变的只是我们的心境。

假如我们碰到题目时,一开始就能以冷静的态度和平和的心境往看待和处理,很多题目都不再是题目。当工作不顺利时,是否能够暂时放下一切,或许到空旷的地方走一走,呼吸下新鲜空气,再重返办公室,烦躁的心情只会让工作越来越糟。当生活不如意时,是否可以将其当成一种难得的经历,人生因起伏而出色,横看成岭侧成峰,或许换个角度就能发现另一处风景,换个心情便能重新启程,怨天尤人只能使自己陷进困境不得自拔。不抱怨的人看世界总是天堂,总抱怨的人走到哪都像是地狱,你愿意过那种人生呢?答案无疑是前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总是如此。有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把自己逼到一个死角,痛苦不已。但也只有自己,才能救赎自己,关键就在于是否能改变心态。这也是领导们为什么总不停告诫地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处理事情。不同的文字,实在阐述的都是同个简单却很难做到的道理:心态决定一切!

让我们用《不抱怨的世界》来警醒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努力工作,专心生活,做个快乐PA人吧!

第四篇:

卸下心中的包袱,轻松生活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不抱怨的世界》的确是一本能够给人以气力的励志书籍。与其他励志书籍夸大“明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不同,它夸大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失败的原因千千万万,成功的例子却总那么相似,无疑都是坚强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信念,或许,心态是坚持这些意志和信念的基础。不抱怨,才能成就美美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之所以如此受人欢迎,乃至膜拜,便是由于书中的例子都是我们身边经常碰到的活生生的例子,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共叫,书中的例子总能让我们联想到自己,深进浅出,从自己的角度往领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例如,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那部让我流了无数眼泪的电影――《唐山大地震》,23秒,32年,改变两个女人的一生。设想,假如方登能放下对母亲的“仇恨“,不抱怨这段不愉快的童年记忆,是否她的人生是另一番景象?但那肯定会改变她母亲的一生,她母亲可以离开唐山,跟随儿子享受富裕的生活,抑或另嫁,组成美满家庭。方登就是放不下,无法停止抱怨,带着仇恨过了不愉快的32年,到最后原谅母亲的那一刻,两人相跪而泣时,可以想象,她内心是何等的开释和解脱。不抱怨了,才能发现,值得珍惜和享受的事情很多很多。

还有另一部感动了无数人的电影――《山楂树之恋》。电影之所以感动人心,引人落泪,除了那段革命时期青涩纯真的爱情让人羡慕,而最后结局的不圆满让人心生不忍之外,更感动我的是,“老三“面对疾病的那份从容乐观。即使罹患白血病,他并不抱怨老天待他的不公,也没有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而是促使他往调查与他一起工作的人都得白血病的原因,面对深爱却无法一起的”静秋“,他也没有抱怨,而是”我不能等你到25岁了,而是等你一辈子“,默默地守护。这么美丽的誓言怎能不让人动容?如此宽广的心灵如何能不让人感动?正是由于老三的”不抱怨“,才成就了这么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不抱怨读后感【篇9】

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工作忙,消费水平提高,家庭压力大,生活环境差,或冷、发热、头痛,都要埋怨、埋怨、埋怨社会不公,埋怨人心不朽,埋怨金钱至上,埋怨生活薄如纸。。。他们似乎可以发泄不满,得到别人的同情。

我们喜欢躲在唠叨的抱怨背后,总是想在抱怨中找到安慰。我们不想承认我们的生活很消极,总是逃避。但抱怨过后,一切还是一样的,怎么解决问题还得解决。

《不抱怨的世界》作者威尔·鲍温(will bowen),是美国最伟大、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

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你的生活会发生意象不到的大变化,你的生活会更加美好和完整。

想想我们的工作,日复一日,有时自己很努力,成效却很微小,于是我们总会在别人身上寻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导不正确,对手太强大……等等,总有成千上万的理由,却无一条是关于自己的,就算有也是运气太背之类的。现在想想,实在我们能“抱怨”的永远只有自己,只有“抱怨自己”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转化为前进动力,这种“抱怨”于人于己才是有意义的。抱怨别人,抱怨外面,都是愚蠢和无用的。这种消极的心理会让你永远不进步,永远不成功。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

为了不抱怨,我们首先应该改变主意。我们应该接受现状,但不应自满。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必须认定我们会发展得更好,会有更美好的明天。然后,我们就要行动。

光想是不能实现“改变”更不能实现“变好”。我们何不忠诚一点,热爱我们的工作一点,更多地从集体利益出发,为单位发展出谋献策;我们何不勤奋一点,积极一点,有效利用和执行各项任务,做好本职岗位的事,力争上游,进之以猛、持之以恒;我们何不让我们变得有才,我们需要学习,学习各种理论,学习前人的经验,学习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升值办法,它能给我们积蓄的资本和能量,等着我们去利用和爆发。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要有自信,要朝着既定目标不懈努力,要像大诗人艾青所说的那样,“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是一根火柴,也应该在关键时刻有一丝光亮”。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一帆风顺,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曲折,我们才能实践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本来就不是事事如意,生活本来就不会十全十美,相反,起起落落,悲欢离合才是家常便饭。如果能常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你可能会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人生照样很精彩。

俗话说:风雨之后才见彩虹。人生也是如此,历经磨练往往能造就精彩的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不快乐,是由于我们要求太多却无法实现;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很失落,是由于我们总按着自己的设想臆造客观世界,却发现事实原来不是所想的。想要快乐实在很容易,珍惜眼前便可;想要满足实在很容易,平常心接受现实便可。

当我们不抱怨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只有快乐;当每个人都放弃抱怨的时候,世界一定会更加和谐。我想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开始,让自己也可以有“不抱怨的世界”。我不能改变我的脸,但我可以纵容我的微笑;我不能改变天气,但我可以改变我的心情。

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读后感【篇10】

王世宏看到之前有同事发表《不抱怨的世界》觉得不过是一些心灵鸡汤类的,偶尔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看封皮就有意思,“与其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对过去不悔,对现在不烦,对未来不忧”随手就借阅了这本书,看完这本书收获颇多。让我们谈谈这本书的内容和我的感受。

这本书有四章。每章有四节。抱怨不能改变别人的期望。如果抱怨成了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无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相反,他们会轻松愉快地融入生活和工作。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总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抱怨之声随处可见。读后感.在生活中随时抱怨,遇事总是以消极的心态处理,这样我们的生活就毫不意义,更无快乐可言,生活则会越过越不尽人意;在工作中抱怨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还会影响同事的情绪和和谐的关系。

因此,任何一件事,我们不去争取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我们只有抓住机会才有可能成功,如果让机会跑了成功的机率只能为零。

在公司也有13年时间了,从一毕业就来公司,一直从事一项工作,和公司同事相处难免遇到烦心事,有时候也抱怨,现在想想真没必要,别人说我,对我工作有意见,肯定有地方我没做到,以后注意自己言行,听不同的声音改变自己,与其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有了好的机会,自己能不能抓住?我挺佩服我们会计,一起共事这么些年,他抱怨就很少,安排什么立马就行动,不管结果如何,行动放第一位,他是我学习的榜样,以上就是我的读书体会。

不抱怨读后感【篇11】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不仅感到沮丧,而且感到一种莫名的反感。我感觉这就只是一本讲一堆不现实的大道理的书,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充满了抱怨,这个就跟人们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一般,似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只是有些人表露的多,有些人表露的少而已,这是一种不可磨灭的东西。但看完书评后,大家都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所以我读得如痴如醉。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心灵导师-----威尔.鲍温,他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每位参加者都被邀请戴上一个特别的紫色手镯。一旦他们直到了自己的抱怨,就会把手镯换成另一只手,以此类推,直到手镯可以在同一只手上戴上21天。

如果你坚持21天,你就成功了,因为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那为什么是紫手环呢?其实它只是一个游戏的象征,你可以随便用一个东西代替。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根本就没有什么用,那你就错了。当你移动紫色手镯或其他东西时,你会在无形中分心,人们的正常反应是感觉到他们再次抱怨,所以他们想停止这种行为。而时间一久,习惯也就形成了,没有谁会喜欢满腹怨言的自己。

同事朋友都认为我是一个不会抱怨或少抱怨的人,所以我也对自己做出了这样的肯定。看了这本书,我开始不自觉的在自己的身上做起了“实验”。我在一个口袋里放了一枚硬币。出乎意料的时,在一天前的一个早晨,我的硬币移动了五六次。

我会抱怨我哥哥开的太大声太吵;我会抱怨我妈妈的食物不合我的口味,今天人们总是在抱怨这个世界。

作者介绍平均每个人每天抱怨的次数在20次左右,那么我们来做一个“可怕”的计算:中国有13亿人,每个人每天抱怨20次,那一天下来,单单一个中国就抱怨了260亿次,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要是算上周、月、年呢,再乘以全世界的人口,这让人有点不可思议。

如果一个人每天抱怨,不断地释放出负能量,他周围的人也会慢慢地被灌输负能量,情绪会越来越低落。抱怨对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影响很大。你每天的表情会让别人不舒服。别相信。你试着想想。你喜欢每天呻吟的人吗?

你喜欢每天都看到沮丧的脸吗?如果你也不喜欢,那就让自己不要成为别人眼里的“怨妇”。

不抱怨读后感【篇12】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开始只是闲着无聊翻一翻,可是看了几页就被它深深吸引,遍认真的翻阅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浅,明白了很多道理。通过双重联系和类比,突然发现鲍恩在书中所说的真理几乎适用于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书中,作者大胆而坦率地解释了人们抱怨的原因。这种赤裸裸的揭露,让每一为读者脸红羞耻,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认同他发自内心的深刻分析。其实人在顺利时是想不到抱怨的,但是当遇到困难,尤其是不公平的境遇时,能够不抱怨而把精力放在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业上不是很容易办到的,因此才需要不断地加深修养,我想这也是作者的初衷生活在当下的成年人,每天面对繁重恼人的工作、拥堵的交通**、琐碎的家庭生活;抱怨的确成了人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一件随时都会发生的事情。但读过此书,我不禁自我检视,当我抱怨或者表达不满、痛苦和哀伤的时候,背后的原因真的有我所渲染的那么严重?

尽管当时很沮丧,但抱怨是唯一能做的事,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吗?换一个角度思考,情况又会是怎么样呢?早上起床晚了,抱怨的人会想“唉!

又要扣工资了,都是老板把我累的”;不抱怨的人会想“我太累了,是该找时间好好休息一下了”。下班了,领导说大家留一留,晚上要加班,抱怨的人会想“要加班,怎么不事先打招呼?我和女朋友的约会怎么办”;不抱怨的人会想“原来这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我突然发现,我们认为难以接受的事情只是一些小分歧,甚至不容易处理。没有必要升级到抱怨的地步。

抱怨只是一种费时又无用的行为。抱怨的时候,就是抱怨。抱怨只后,情况还是一样。抱怨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减轻内心的痛苦。当不开心的事情发生时,又开始一个轮回。当我们不能或不能改变我们抱怨的事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学会接受它。

你应该知道改变别人总是徒劳的,但改变你自己也能让事情事半功倍。当我们不再用批判的眼光看别人,回到我们的内心世界,清理心中的尘埃,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美丽。

这时,我突然想起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的故事:画家利宾和他的朋友在雪后散步。他的朋友瞥见路边有一块污渍,很明显是狗的粪便。他用靴尖跳过雪地和泥地,把它盖上。没想到李宾发现后会生气。他说:“我总是来这里享受这美丽的琥珀色几天。”。

... 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我们总是抱怨别人的不快乐或生活的不快乐时,想想狗留下的尿迹。其实,它是“污渍”,还是“一片美丽的琥珀色”,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态。

没有生活是完美的,没有生活可以让人完全满意;虽然我们不能从不抱怨,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少抱怨,多一积极的态度去争取进步。如果抱怨成了一个人的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相反,人们会明白,自由地生活,每天起床看明媚的阳光,其实是最大的幸福。怎么会有这么多抱怨?

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常常感到苦恼。一味的抱怨,只能使人思想肤浅,心胸狭窄,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后必将一事无成。看完这本书,我清楚地明白,任何指责和抱怨都不能提高我们自己,只能破坏我们的主动性。我们应该坚信,世界永远是公平的,并最终以他的方式实现公平。

只要我们不放弃,用平静的心态工作,我们就会平静而积极。推此致彼,生活中何尝不是这个道理。我们逐渐长大成年,淡了世间的一切。

其实生活是自己的选择,任何抱怨其实都是对自己选择的否定。生活中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的事情发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都是一帆风顺;没有谁是谁非,也没有谁对谁错。

想到这里,不禁豁然开朗,不抱怨是一种态度,不抱怨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xx镇人民**

2014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