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经过精心整理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李时珍观后感”的相关资料。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在家中享受到许多优秀的电影。观看电影是一个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观后感可以为其他观众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因此在写观后感时应该关注文章的细节,才能写出真实的感悟。那么,我们该如何让自己更熟练地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呢?

李时珍观后感【篇1】

李时珍,这个人的名字可谓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他著书《本草纲目》。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挽救人的生命。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医生的传奇一生吧!

李时珍的父亲是个医生,可他却不愿意做医生。当然,他父亲也不希望他做。在那个时代,医生是杂人,虽十分有钱,但别人也看不起。李时珍去参加科举,但没考上,却患上了肺病。俗话说,凡事有利有弊。这场病,明确了他人生的方向——从医,她不想让人承受自己所承受过的痛苦与折磨。他行医十几年,不计成本医人,使得他钱少了,名气大了。后来,她成了楚王的私人医生,再后来他成了太医。可是她却受不了这个环境。他的病人——嘉靖皇帝每天没病找病。于是李时珍开始了研究宫中的药材,直到他学不到更多的东西了,才回到民间,像神农氏一样尝百草,最后祝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最后著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李时珍当年给穷人看病,从来没有让人加钱,他不计成本、热情问诊、嘘寒问暖。从这,可以体现出他医德高尚。他一直在做赔本买卖,却毫无怨言。因为他是一个医生,医人的医生,而不是商人,赚钱的商人。他没有在金钱中迷失自己,因为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虽然减少了积蓄,可他壮大了名声,可见,上天是不会不垂青于好人的。

到了嘉靖31年,李时珍弃官回乡。他做过太医,名气很大,当然要医治人的话收入很多。可他并没有那么做。当时,什么药材是做什么用的,没几个人清楚,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患了感冒给你开几句砒霜应该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李时珍依旧没有在金钱中迷失自己,他要救更多的人,准备著书。

从此,他从一个名医变成了流浪汉,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为了更多人的幸福。李时珍开始远行,足迹踏遍了全国13省,凡是有药材的地方就有它的踪影。为了弄清药物的疗效,他亲自品尝过许多药物,好几次差点植物中毒。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那是传说,明朝时期,李时珍尝百草,那是现实!

伟大的李时珍,医术高明的李时珍,医德高尚的李时珍,始终没有在金钱中迷失自己,他的精神永远不会被忘记。

李时珍观后感【篇2】

步入孔繁森纪念馆,在红色背景衬托下矗立着这位优秀共产党员高大的汉白玉塑像,周边鲜花围绕,一条条缎带上撰写着人们的悼念与崇敬。是什么精神,让人们心中充满感动?随着展览内容的一步步深入,一位鲜活的新时期党员干部形象展现在眼前。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克己为民的崇高精神。

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1979年,当国家需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孔繁森听从党的召唤,毅然踏上西进征途。1988年,当组织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进藏时,他又毫不犹豫地服从了组织决定。是他没有困难吗?不是。第一次进藏时,母亲年迈,妻子多病,孩子尚小;第二次进藏时,除家庭困难外,他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好。但当组织上问他有何困难时,他回答:“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难道他不在乎高原工作条件的艰苦吗?也不是。谁都知道那里高寒缺氧,经济落后,自然环境恶劣。第一次进藏前,他就写下了“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不还乡”的豪迈誓言;进藏后,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洒高原”,以此激励自己。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进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意味着他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阿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更为艰苦的条件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孔繁森仍然不讲条件地服从了党的决定。孔繁森的工作几经变动,但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而是顾全大局,严于律己,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不论在哪儿工作都能恪尽职守,殚精竭虑,忘我拼搏,无私奉献。这种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

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孔繁森两次进藏,克服了很大的困难。第一次进藏时,亲属都在农村,母亲年近八十,妻子体弱多病,三个孩子最大的八岁,最小的只有两岁,生活艰难可想而知。可孔繁森想到这是党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不去总得有人去,谁家又没有困难呢?于是,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告别亲人,在高原一干就是三年。1988年,当组织决定让他第二次赴藏工作时,尽管自己身体也不好,但他还是服从了组织安排。临行前,他默默地来到母亲身边,再次为母亲梳理着稀疏的\'白发,然后贴近母亲耳边,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年迈的母亲抚摸着儿子的头问:“咱不去不行吗?”孔繁森哽咽着说:“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孔繁森的情感世界也像普通人一样富有,他爱母亲,疼妻儿,但他深知自古忠孝两难全,一句“咱是党的人”,道出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当祖国更需要他的时候,他摆正了家庭与国家、个人与人民的关系,把家庭之情、父母之爱扩展到了民族之情、祖国之爱。这种舍小家、顾大家,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孔繁森克己奉公、忘我无私的崇高品德。

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孔繁森认为,“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在雪域工作十年,对藏区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尽管自己不富裕,但他常常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下乡工作的同时,他常自备药箱为患病的藏胞送医送药。然而人们并不知道,在他慷慨救助藏胞的同时,他却无力支付女儿的学费,一次返回家乡时他身上的钱却不够买一张到聊城的车票。1994年11月当他以身殉职时,人们在他身上发现,留给人民群众的是振兴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留给自己和家人的只有8块6毛钱。他一生艰苦朴素,清正廉洁,淡泊名利,服务人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耿耿忠心照雪山\"的誓言,他用自己的生命将“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镌刻在了世界之巅。走出展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孔繁森的事迹感人至深,他是一面旗帜,一面镜子。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所指出的,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应把孔繁森同志作为思想上、工作上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经常照一照,量一量,扬长补短,不断进步。我们共产党人只有努力奋进,躬行实践,才能真正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

李时珍观后感【篇3】

黄山路小学 四(3)班 冯晨阳

今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部电影——《李时珍》。

说到李时珍大家一定会想到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一书吧!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为了收集药草经历了千辛万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遇到了一个李时珍以前救过的一个人,名叫老卫,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老卫便和他们一起前往收集药草之路。一次,他们三 个人在山上寻找药草时,却被一个心肠特别坏的王爷给派人把他们给抓起来了,将《本草纲目》给扔进了火炉里,但被李时珍一把抓起来。可是,王爷又派人把《本草纲目》扔进了波涛汹涌的江河里,因为他知道这是李时珍的命根子,而老卫却被波涛汹涌给卷了进去,一会儿劳 卫被浪给卷了回来。可是,他却被淹死了,而他手里却紧紧拿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看到这里,我感动的热泪盈眶。后来李时珍和他的弟子终于把《本草纲目》编好了。

我觉得李时珍坚持不懈和老卫奋不顾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时珍观后感【篇4】

《李时珍大传》这本书是我至今为止最喜爱读的一本书,我已经读了好几遍了,但依旧每次捧起它,总是放不下。这本书,主要写了李时珍神奇的医术故事和他的旷世巨著《本草纲目》。

读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悬壶济世的李时珍,也让我了解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医。

其中,李时珍的医学精神让我特别佩服和崇拜,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去做事,那么任何事情都会做得很完美。

李时珍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小看到父亲救死扶伤,这让他也喜欢上了中医,他对前人的中医经验采取又接纳又考证的态度,遍访民间,弄清许多疑难杂症,被人称为“神医”,但他不是“神”,而是“人”,可他偏偏做到了让病人“起死回生”。

他除了为人们医治疾病,还花了好多时间把亲身的医疗实践经验编写成著名的中医典籍《本草纲目》。它曾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载有药物近2000种,药方有1万多个,著作完成历时近30年。由此让我想起了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也历时30年,记录了100多种昆虫。也就是说一个人要真正有所作为,不仅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更要一步一个脚印身体力行将你的发现慢慢积累起来,最后终将变为巨大的成果,对自己有用,对别人有用,甚至对社会有用。

李时珍和他的书在中医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有神农尝百草,扁鹊和他的望闻问切,华佗和他的“五禽戏”……李时珍的出现,将中医推向了巅峰,将中医药得到巨大的发展和完善,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如今,新冠疫情正在全世界流行,在我国,中医也介入到这次新冠疫情的预防和治疗中,并起了积极的作用,甚至国外的有些地方,也采用了中医的手段。我相信通过此次疫情,大家一定会更多地关注并了解我们的中医。中医,是中国医学,它是我们中华的瑰宝,是我国“四大国粹”(中国京剧、中国武术、中国书法、中国医学)之一。中医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一定会成为全世界医学宝库的财富。

李时珍观后感【篇5】

十年后,李时珍在蕲州当地已有声名,备受邻里尊敬,甚至有不远千里来求医的人。然而在当时,本草常年失修,旧本草错误繁多,不少药店仍将之奉为标准,导致不少正确的药方抓

这是一个八股文等空洞之学备受追捧,医药、物理等实用之学鲜有问津的社会。李时珍在大家需要的东西才是学问,空谈是没有用的的感染下,把自己放弃科举,学习医术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当了半辈子医生的父亲,深知学医的艰辛,便指着河边纤夫拉着的船对他说如果你非要学医不可,你的一生就要像这条船一样,一生都在逆流里,可还得往前进李时珍望着船,眼中充满坚定,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愿父全儿志,誓死不怕难。

错药,耽误病人病情,也使不少游医蒙受冤屈。李时珍据理力证,指出药店的错误,却引来包乡绅的不满,在李家大闹一通。经此之后,为规范药物品类,让百姓不再被错误的药耽误病情,李时珍便萌生了重修本草的想法。

李时珍最初把希望寄托于朝廷。在楚王府内被告知,修本草远没皇上的金丹玉露重要。尔后在太医院中,术士专权,李时珍的多次上书重修本草,却被说是擅动古人经典和狂妄,被排挤出去。

李时珍对朝廷修本草彻底失望,便决定自己来修。回到家乡后,面对父亲去世后留下来的本草批注,李时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在乡里张贴告示,或许是得道者多助,许多乡里乡亲送来药物和药方,而之前答应长大后再收他做徒弟的庞宪,也在成年后拜李时珍为师。在药物方子收集的差不多后,李时珍决定到外面实地考察,进行更深一步的考究。

沿途李时珍走访百姓,巧遇之前救助过的老魏,便三人同行穿梭于山川之间,历经春秋冬夏。为寻找曼陀罗花,三人冒险前往道士的药圃,在看到众多珍贵的药草后,李时珍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然而他们闯入药圃的行为被道士发现,便被抓了去。道士以污蔑神灵的名义要将李时珍的手扎烧毁,老魏为救手扎,在与道士的对抗中不幸坠入悬崖。

人去书空,几年来的心血,在一瞬间化为乌有。在李时珍绝望灰心之际,徒弟庞宪劝导,师徒二人便重振旗鼓,再次从头做起,又是无数个日日夜夜,又是几年的春秋冬夏。

十几年的光阴后,本草纲目的手稿终于完成。而原来答应帮忙刻印的钱大哥,却因书中内容涉及过多辱骂方士的内容,以污蔑朝廷的罪名被抓捕。而包乡绅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以自己的名义刻印本草纲目,被识破拒绝。书成却无法出版,李时珍便抱着对生者和死者都有责任的态度,变卖家产自己刻书。而所到之处皆遭拒绝,李时珍心灰意冷,便动身回家。在回家的路途的河边,李时珍好像再次看到了父亲年轻时的教诲。

曾经的少年,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李时珍观后感【篇6】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时珍的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医生,在现代社会里被人尊称为“白衣天使”,可在明代,医生的社会地位却很低很低,甚至与“巫卜”一起列入“九流”那类职业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竟出现了一位流芳千古的名医——李时珍。

李时珍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重修《本草》是他为医学作出的`最巨大的贡献。李时珍为了重修《本草》,历尽了千辛万苦:他观察动物,核实前人的记述;他采集矿物,研究药用矿物;他为了了解药用后的反应过程,甚至拿自己当试验用体会药力……但值得庆幸的是;他的艰苦没有白费,他成为了世界人民公认的伟大医学家!

李时珍为了研究医学,可以不顾生命危险。可是我,在困难面前总是低头,没有恒心,没有耐性,不好问也不好学……想到这里,我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儿向李爷爷学习!

我,一名小学生,以前对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我很是迷茫。但是,当我读完《李时珍的故事》后,我终于明白了:只要你“活到老,学到老”;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只要你有目标、有行动、有恒心;只要你能像李时珍那样不折不扣地学习,一切愿望都能实现!

“真难!”我又为了一道难以计算的数学题而头痛。“是做?还是不做?”我犹豫不决。就在这时,我脑海中又浮现出李时珍不顾生命危险尝百草的情景,心里想到了他所遇到的更大、更艰辛的困难。“我这点小困难算什么?”我静下心,“对,我的目标是作对它!”学着李时珍,我认真分析起这“病”的“病因”,一边又拼命思考这“病”的“治法”,开什么“处方”……一切手段都尝试过了,怎么?我这笨脑袋就是不开窍呀!“好!软的不行来硬的!”我将上课时所有的“治病法”都一下子抬了出来。在我的“非常手段”下,“病魔”不得不束手就擒。“谢谢你!伟大的老师,不,是引路人!你让我这只迷路的小羊羔,又重新找到了回家的路!”

科学的巨人——李时珍,连同你的《本草纲目》,将永远留在中华民族的光荣史册上,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上,世界人民的心上!

李时珍观后感【篇7】

今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部电影——《李时珍》。

说到李时珍大家定会想到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书吧!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为了收集药草经历了千辛万苦。在次偶然的机会,他们遇到了个李时珍以前救过的个人,名叫老卫,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老卫便和他们起前往收集药草之路。次,他们三个人在山上寻找药草时,却被个心肠特别坏的王爷给派人把他们给抓起来了,将《本草纲目》给扔进了火炉里,但被李时珍把抓起来。可是,王爷又派人把《本草纲目》扔进了波涛汹涌的江河里,因为他知道这是李时珍的命根子,而老卫却被波涛汹涌给卷了进去,会儿劳卫被浪给卷了回来。可是,他却被淹死了,而他手里却紧紧拿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看到这里,我感动的热泪盈眶。后来李时珍和他的弟子终于把《本草纲目》编好了。

我觉得李时珍坚持不懈和老卫奋不顾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时珍观后感【篇8】

(一)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是《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在安徽河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这天,他们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弟子庞宪发现远处有一座破败的古寺,他们就住在了破寺庙里,李时珍问庞宪,你觉得苦吗?庞宪说:不苦,我们修订好本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李时珍趁着大好月色把今天的寻访所得一一记了下来,有两种草药不好分辩,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药性不同,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我们应该以李时珍随遇而安,以苦为乐、甘于付出,一心为民的精神作为我们的榜样,李时珍亲自尝草药是多么的危险,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什得我们学习。

(二)

大家知道李时珍吗?他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医学家,《本草纲目》一书的编着者。今天,我就读了一篇关于他的故事,题目叫《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他在全国各地察访药材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李时珍带领弟子庞宪察访药材,已经好几个月了。这天,他们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弟子庞宪发现远处有一座房屋,走近一看,是一个破败的古寺,便住下了。夜幕降临了,师徒俩找来枯杂草,升起火来,两个人坐在火边,一边啃干粮,一边喝水,吃过后,李时珍开始记录当天的寻访所得。记着记着,李时珍让庞宪拿来药筐,从里面翻出两种草药,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药性不同,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了起来。

李时珍不畏艰难险阻,到各地遍寻药材,修订《本草》,为的是谁?他为的是自己吗?不,他为了所有人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面对不好分辨的药材,他不是看不出就不看了,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这些药材。

他心里想的是什么?难道他疯了吗?不,他没有疯,他在这些困难面前想的不是自己的生命,想的是怎么样尽快修订好《本草》,为万民造福!他不想自己,只想帮助他人的品格让我回想起今年的玉树大地震,在这场天大的灾难中,有无数像李时珍那样的志愿者,不顾自己的安危,抢救伤员。

读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个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道理:为人要多付出,不要求回报。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三)

这篇课文的题目与第一自然段说明了李时珍师徒二人在察访药材时十分辛苦,而最后一个自然段不写寺中的人,却写了寺外的情景,这是首尾呼应同时也加重了主题,令人回味无穷。这么写的好处是可以表明出李时珍夜宿古寺时的艰苦。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荒凉凄清,(.)这是人民对阴森森的古寺的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也是李时珍师徒俩餐风饮露,晓行夜宿。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圆盘似的月亮”心境像月亮一样宁静,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夜已经深了,他还在趁着这大好月色研究草药,他就是李时珍。李时珍严谨认真和察访药材所经受的辛苦,深化了文章。所以李时珍说:“我们修订的《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皓月当空则表明夜已很深,而李时珍师徒仍旧在研究药草。这样写更加衬托出李时珍不畏艰苦,一心修订好《本草纲目》的伟大形象,也深化了主题。

  • 李时珍观后感【篇9】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了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住宿古寺,体现为民造福的精神,使有了《本草纲目》,让老百姓知道草药作用。想象那个艰难而辛苦的样子,我的心里开始感动,开始沉思······

    不畏艰辛为老百姓付出的李时珍,他坚持到底,用他毕生的精力换来了《本草纲目》。他冒着生命危险,尝试各种草药。他这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我们,为了人民,他能有这种坚持到底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不得不让我们后人学习,值得我们崇敬!

    我们21世纪聪明的人类是不是应该这样呢?对,我们应该学习,应该做到!其实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你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就像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一样。李时珍的回报不仅仅是《本草纲目》,还有后人的赞扬与敬佩。其实我们的生活里也有这种精神······

    还记得,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时,那么多解放军叔叔和志愿者,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奋不顾身救受灾的人们。他们不求回报,不求感谢。我想这就是在我们生活中的付出。

    其实我们生活里还有很多很多的'付出,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件小事都可能是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