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看视频已经取代读书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而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我们会与影片中的情节产生共鸣。观后感的作用就是为读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通过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想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观看的内容。那么,你知道写观后感应该注意些什么吗?希望这份“园林观后感”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请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以便及时获取最新信息!

园林观后感(篇1)

一曲昆曲,千曲百转,柔软的像一阵阵清风。再听,又似云端飘来。闭眼间,蓦然间心境已变。

只看见一处楼阁,两个戏子,后面笙笛鼓琴。飘渺的声音穿过一池的荷花,伴随着清波传来。我坐在一亭中,正值春天,亭后桃花盛开,片片花瓣飘落而下。湖旁的那棵大树枝叶遮天,似乎不想让这这曲声跑到天边。

又一转,只听见一声声曲调仿佛就在眼前。但走在走廊里,看不见声发何处。走廊清浅而温和,随这昆曲亦是千转,廊上有镂空,空出便是一景,或是柳树一株,上有黄鹂两只。或是一树牡丹,碗般花朵似一团燃烧的火焰。或是一叶芭蕉,雨后更显青青。

最后,我找到一山,旁边一清水簌簌流出,找一石,面朝暖阳,闭眼听曲,听那悠悠的声,品那深深的情。

其实,睁眼看真实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一景我也描写不出其中的万分之一。但有一种感觉,心平静了不少。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都是中隐隐于市的人。隐于野简单,野外与市几乎断绝,没有外物的扰乱,隐居起来当然就容易了,所以只是小隐。大隐隐于朝,虽身处繁华都市,心却不受繁华所扰。于纸迷金醉中,却是“我心似明月,碧潭澄皎洁,无物堪比伦,叫我如何说”,境界在心中,何须心外求。大多数的我们不愿身居山野,让习惯了现代化生活的我们去野外着实是一件困难的。

园林观后感(篇2)

为了学习和借鉴兄弟项目的绿化和硬质等各方面景观效果和经验,在20xx年2月18日-2月21日,我和各项目员工在总经理徐总及其他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上一年完成的各处景观项目。

首先参观的是湖州绿城工地。这里是去年做的样板房工程。绿化的骨架和亚乔的搭配基本合理,局部有点拥挤造成走路有眼障的感觉,下层灌木部分高矮有点脱节。

接着我们到了九龙湖工地。这里绿化效果清晰有致,高低、常绿、落叶衔接合理,草皮铺设饱满平整。但路边上的局部乔木不够精致,小苗种植有些粗糙,部分草皮线条不够顺畅。

行至宁波万科,该项目的设计手法娴熟,门口自然过渡和谐相融给人以怡人宜心的感觉,层次饱满充实,运用多种类、多形态、多性状树种形成自然景观。小景搭配丰富,仅管苗木档次、品质不是很好,但通过合理的搭配还是给人一种高档、大气之感。很是值得我学习。唯一感觉就是造景太多,主景和次景之间界限不是很清晰,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印象。另外就是死树比较多,养护上可能有些许疏忽。

到了金华绿城项目。这里引用绿城的一贯手法,运用园林观赏性强的绿化树种和鲜花植物相配衬,坚持效果原则,注重绿化近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兼备,速生树和慢生树的结合。下层灌木整齐清晰,使之有高贵、轮廓鲜明的效果。可能由于工期紧迫,部分灌木细看没有栽植完整。

回到绿城度假公寓。前期三号楼景观做得很好,无可挑剔,后期由于工期和成本投入的限制造成苗木档次不够高,空旷地苗木种植群组不够密实,和前期相比有品质下降的感觉。

再到了珍珠半岛项目,现在还是骨架种植阶段,给人感觉是造坡过于平坦,苗木种植群组不够明显,主次不够清晰,由于我从没做过广场工程其它不便评价。最后我们一行到了由我负责的千岛湖桃园工地。通过各工地的参观,感觉自己所做的也不是很到位,模式过于普通,感觉有些地方还可以深化精进之处。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硬质景观不太懂不便评价,如有误评之处,希望领导及同事多包涵

自我到园林公司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熏陶下学习了不少园林知识,这次更是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学以致用是我们考察学习的目的,我会努力进取的。

方中传

20xx年2月26日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山水秀丽,古典园林娥娜多姿,享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美称,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史的一个缩影。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山水见长。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更是苏州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和高度的居住文明,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虎丘古迹很多,传说丰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韵,堪称“吴中第一名胜”。虎丘的著名景观有:断梁殿、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墓、千人石、剑池、天下第三泉、孙武亭、望苏台等。风景幽奇,风光如画,尤其是虎丘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这座这座耸立于虎丘的山巅的千年古塔,已成为古城苏州的标志。虎丘很大,由于没有导游我玩的稀里糊涂的,不过还是很尽兴!

第二个去的园林是留园,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巾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咸宁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叫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中部是原来寒碧山庄的基址。中辟广池,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山上古木参天,显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气氛。山曲之间水涧蜿蜒,仿佛池水之源。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楼是故园的上体建筑,楼阁如前舱。敞厅如中舱。形如画舫。楼阁东侧有绿荫轩,小巧雅致,临水挂落与栏杆之间,涌出一幅山水画卷。涵碧山房西侧有爬山廊,随山势高下起伏,连接山顶闻木樨香轩。山上遍植桂花,每至秋日,香气浮动,沁人心脾。此处山高气爽,环顾四周,满同景色尽收眼底。池中小蓬莱岛浮现十碧波之上。池东濠濮亭、曲溪楼、西楼、清风池馆掩映于山水林木之间,进退起伏。错落有致。池北山石兀立,涧壑隐现,可亭亢于山冈之上,有凌空欲飞之势。东部重门叠户,庭院深深。院落之间以漏窗、门洞、廊庑沟通穿插,互相对比映衬,成为苏州园林中院落空间最富变化的建筑群。土厅五峰仙馆俗称楠木厅,厅内装修精美,陈设典雅。其西,有鹤所、石林小院、揖峰轩、还我读书处等院落,竹石倚墙,芭蕉映窗,满目诗情画意。林泉耆硕之馆为鸳鸯厅,中间以雕镂剔透的圆洞落地罩分隔,厅内陈设古雅。厅北矗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冠云峰高6.5米,玲珑剔透,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系江南园林巾最高大的一块湖石。峰石之前为浣云沼,周围建有冠云楼、冠云亭、冠云台、伫云庵等。均为赏石之所。西部以假山为主,土石相间,浑然天成。山上枫树郁然成林,盛夏绿荫蔽口,深秋红霞似锦。至乐亭、舒啸亭隐现于林木之中。臀高望远,可借西郊名胜之景。山左云墙如游龙起伏。山前曲溪宛转,流水淙淙。东麓有水阁“活泼泼地”。横卧于溪涧之卜,令人有水流不尽之感。北部原有建筑早已废毁,现广植竹、李、桃、杏,“又一村”等处建有葡萄、紫藤架。其余之地辟为盆景园,花木繁盛,犹存田园之趣。留园以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的丰间刘比。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艺术的杰出典范。由于导游风趣的讲解,我对留园的印象还是满深刻的

紧接着是我觉得最漂亮的园林——拙政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东北侧。明正德八年(公元15xx年)前后,王献臣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造园,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句意为园名。现在的拙政园经过多次修建,面积约为62亩,分为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分。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区的面积约31亩,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中区为全园精华之所在,面积约为18.5亩,其中水面占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还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巧。西区面积约为12.5亩,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在这个园林里我们留下的笑容最多,拍了很多照片,拥有了美好回忆!

最后一个是最小的沧浪亭,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此园数易其主,历经沧桑,但多是建物的倾毁修复,而园中假山,园外池水,大多保持旧观。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园内还有五百名贤祠,壁上嵌有五百余人像石刻,运刀细腻,颇值观赏。沧浪亭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太小了,感觉没什么意思!

结束了一天的游览,很是敬佩古人贵族对生活的享受,留下了这么多美好的事物,当然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色,还是一门学问,什么借景,框景,隔景,很有讲究,除了感叹就是感慨了,这不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什么能成为呢?

园林观后感(篇3)

在拜读完完金学智老师的佳作之后,就不自觉的回想起这首诗,姑苏的景致和人文,被无数才子化作缠绵悱恻的诗词,流传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历史之中。

而苏州城内的园林,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金学智老师的书大致分为八个版块,分别是建筑构成,山水构成,花木构成和关于意境的清新朴素,曲折幽深,透漏空灵,秀婉轻柔还有总结饿综艺大观。

苏州园林在中华土地乃至于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华夏子孙的骄傲,更是世界的瑰宝,其中比较著名的几个在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例如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退思园,留园等等。

如果说,苏州的园林是块美玉,那么这些细节和金学智老师就是匠人,他的文笔渗透了姑苏的情怀,化作了玲珑剔透的一座城。

整本书从宏观到微观,从写实到写意,不仅带我们领略了大体的气概,就连雕刻在石面上的花木兽禽都一一在目。

要说苏州园林的最大的特色啊,并不只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而真正引人入胜的更在于它的"花木寓意,叠石寄情。"

例如拙政园,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可见其造诣之深,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拙政园的后池种满了荷花,一到三伏的盛夏,接天的莲叶无穷碧,映日的荷花也别样红。荷花的品性高洁,花木中它的寓意最高,正如园主人的性情,不好官场荣华富贵,也不鞠躬于车马前,隐居之后留心于农事,造福于百姓,这何尝不是荷花寓树人。

我最中意的园林在苏州一个叫木渎的小镇上,它并不出名,那里没有人山人海的游客,倒也落得清闲,它有个很美的名字,叫做虹饮山房。它的建筑风格相较于拙政园显得亲切了许多,就像一幅水墨丹青,落到人间,满怀柔情的展开画轴,成了人们口中传唱的歌谣,就等你迈入其中,听树下的女子弹琵琶,拂手抬袖间,苏州的评弹和着吴侬软语回响在她的一颦一笑间,这苏城的风华和婉约早就揉进了你的眼帘内,叫人怎么能不如痴如醉。

苏州的园林比不上紫禁城的大好河山,也敌不过长安洛阳那富贵花开的繁华,却能寄你一份求之不得的奇缘。

姑苏总有下不完的细雨连绵,唱不尽的才子佳人,这一切的一切,请你好好的看。

(园林)观后感

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让我对它无限的向往。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都让我感到迷恋。

苏州园林讲究完美,他像一幅山水画一样呈现在游客的眼前。重峦叠嶂的假山、九曲回转的回廊想画幕一样铺开来。踏在幽深的回廊上仿佛可以听到古代诗人在雨打芭蕉驻立窗前低吟的读书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这种意境吧。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一到春天我想那应该是花的海洋吧。红楼梦里的史湘云醉卧海棠花应该只有在苏州园林才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苏州园林的夏季应该像这样一样充满生气吧。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对称是一种美,而不对称要营造登峰造极的美,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苏州园林是人间的仙境,过惯了喧闹的城市生活的凡夫俗子可以到苏州园林占占这里的仙气。

(园林)观后感

为了学习和借鉴兄弟项目的`绿化和硬质等各方面景观效果和经验,在2013年2月18日-2月21日,我和各项目员工在总经理徐总及其他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上一年完成的各处景观项目。

首先参观的是湖州绿城工地。这里是去年做的样板房工程。绿化的骨架和亚乔的搭配基本合理,局部有点拥挤造成走路有眼障的感觉,下层灌木部分高矮有点脱节。

接着我们到了九龙湖工地。这里绿化效果清晰有致,高低、常绿、落叶衔接合理,草皮铺设饱满平整。但路边上的局部乔木不够精致,小苗种植有些粗糙,部分草皮线条不够顺畅。

行至宁波万科,该项目的设计手法娴熟,门口自然过渡和谐相融给人以怡人宜心的感觉,层次饱满充实,运用多种类、多形态、多性状树种形成自然景观。小景搭配丰富,仅管苗木档次、品质不是很好,但通过合理的搭配还是给人一种高档、大气之感。很是值得我学习。唯一感觉就是造景太多,主景和次景之间界限不是很清晰,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印象。另外就是死树比较多,养护上可能有些许疏忽。

到了金华绿城项目。这里引用绿城的一贯手法,运用园林观赏性强的绿化树种和鲜花植物相配衬,坚持效果原则,注重绿化近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兼备,速生树和慢生树的结合。下层灌木整齐清晰,使之有高贵、轮廓鲜明的效果。可能由于工期紧迫,部分灌木细看没有栽植完整。

回到绿城度假公寓。前期三号楼景观做得很好,无可挑剔,后期由于工期和成本投入的限制造成苗木档次不够高,空旷地苗木种植群组不够密实,和前期相比有品质下降的感觉。

再到了珍珠半岛项目,现在还是骨架种植阶段,给人感觉是造坡过于平坦,苗木种植群组不够明显,主次不够清晰,由于我从没做过广场工程其它不便评价。 最后我们一行到了由我负责的千岛湖桃园工地。通过各工地的参观,感觉自己所做的也不是很到位,模式过于普通,感觉有些地方还可以深化精进之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硬质景观不太懂不便评价,如有误评之处,希望领导及同事多包涵

自我到园林公司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熏陶下学习了不少园林知识,这次更是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学以致用是我们考察学习的目的,我会努力进取的。

园林观后感(篇4)

园林法律法规课后感想

在课堂上,我谈了一些中国的园林法规,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那样的问题。在课堂上,我们了解到,即是在城市绿地系统最基本的划分中,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很多绿地分类很不明确,很多具有多重属性的绿地分类很不合理。更有甚者,有些多重属性的地块竟然在偌大的分类体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现行城市绿地分类体系的混乱可见一斑。

再着,不光是法规,有很多针对性的法律也不尽人意,有多条法律的执行这含糊清,有执法的主体不明确。这就导致了责任分担不明确的情况。问题发生后,许多部门推卸责任,不愿承担责任。许多古树名木和许多有保护价值的珍贵动植物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坏,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下课后,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逐步理清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脉络。

二、我国园林立法现状

目前,我国有关园林的法律法规分为三个层次: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城市绿化条例》1992/6/22等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18

《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

2.行业规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240号

《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试行)))2004/6/7

《公园设计规范》

《城镇规划与园林绿化规范》2003年修订

3.地方性法规、条例(以北京为例)

《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于1990年4/21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1998/6

《北京市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比例实施办法》1991年1/1

《北京市绿化补偿费缴纳办法》1990年6/20,

《关于加快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暂行办法》、

《关于北京市城市绿地植物种植的若干意见》、

《关于北京市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比例实施办法的补充规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示范文本等。

由此看来,国内的的园林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是有基本的骨架的

1.园林法规体系构建的缺失

从宏观上讲,城市园林绿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经济发展方式、社会文明程度、人民道德水平等密切相关。要研究园林法律制度,必须分析以上因素的影响及其发生、发展、相互促进和制约的热点分析关系。在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的条件下,如果有形市场的建立、市场博弈规则的建立等问题得不到顺利解决,将干扰甚至阻碍未来园林产业的发展。

景观建设涉及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在法律上涉及到对各相关法律关系的制约和对彼此权利义务的调整。这些关系问题不可避免地在园林法律活动中发生冲突。如何平衡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相互协调,已成为园林法制殛待解决的问题。

2.园林法规内容中忽视可持续性的要求

目前,我国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改善城市环境的要求上,包括旧城区景观改造、河道改造、城市广场、城市公园、企事业单位、居住区环境建设等。相关的景观建设行为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然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这一层面的景观设计,更多的是注重审美的需求,相当大部分的工作是在做建筑和城市的“装修”,而忽视了作为管理控制手段的景观,即缺失可持续性的园林法规内容。对现存景观管理的忽视,尤其对于具有文化价值的管理保护的缺失如下:

例:武陵源风景区、园林法规可持续性内容的缺失,改建和扩建过程中无法可依。武陵源自古地处边远,旧时交通闭塞,舟车隔绝。

其开发以1979年由张家界国营林场开放接待游客1.3万人次开始,到2002年接待游客量56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充斥在景区内的各色建筑面积已达36万平方米,违章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

在保护与开发的博弈中,开发无限“风光”。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专家对武陵源的考察报告中,“对武陵源的旅游业基础在1992年评估后的发展速度十分震惊”,并对该景区亮出“黄牌”警告,责令整改。通过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一事件的原因:

1990年以前,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基本上处于“无规划、无管理”阶段。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颁布实施,但没有及时编制重点景区和旅游城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没有按照总体规划执行,而且审批权限过于下放。致使风景名胜区建设快速膨胀,并且品质较低,规划管制过松,未经审批的违章建筑迅速扩展,是武陵源城市化最快的一个阶段。

2001年湖南省人大颁布了((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并开始实施,这是在我国目前尚无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专门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出台的第1部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性法规。根据武陵源文物保护管理的实践,对森林、野生动物、环境、地质地貌、土地保护、建设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方面制定了33条禁令。规范建设项目审批程序,规划建设步入法制化轨道,景区建设项目得到控制,质量得到提高。

2000年4月,武陵源风景区建筑物拆迁总体方案出台,“连同居民住房在内将有近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被拆除,耗资至少3.45亿元”,“自1990年到现在,景区所有门票收人也不过这个数,等于白干了”。

四、国外相关问题的启示

1.日本

在日本,《景观法》将景观设计体系分为景观规划(landscapeplan)和区域设计(district plan)两个部分“,景观规划区”是区别于城市规划区的单独指定的,由比城市规划区更广的范围,包含有自然公园(naturalpark)、准景观地区(semi-landscapedistrict)、景观地区(landscape district)、景观农业促进区(landscape agri-culturepromotionarea)、景观重要建构筑物(buildingsimportantforlandscape)、景观重要树木(trees important forlandscape)、景观重要公共设施(public facilities important forlandscape)个部分,使景观1)与城市建设的相关部门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施之间建立了一个共同的平台;2)与农、林、渔业之间建立平台;3)与历史及自然区域保护之间建立平台,形成大统一的景观概念。在各个分区范围内,景观规划注重控制性法规、条例和居民协议(agreement)的建立和与相关法之间的协调(如城市公园法、城市规划法、道路法、广告法等),通过市民的协作和控制规范共同作用,使区内景观的得以协调发展。

2.美国

美国是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且管理较为成功的国家,以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为例:美国是首先以国家力量介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首先提出世界遗产地概念的国家,也是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较为成功的国家。目前,美国的自然文化遗产体系主要由:

国家公园(由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国家森林(由农业部林业局管理)、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由内务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管理)、国土资源保护区(由内务部土地再生局管理)、州立公园(一般由各州**的自然资源部管理)和某些博物馆等组成。其中,国家公园体系规模最大、建立最早、体系最完善,包括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考察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美国1970年通过的《国家公园事业许可经营租约决议法案》:

“国家公园是不管现在还是未来,由内政部长通过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的已建设公园、文物古迹、历史地、观光大道、游憩区等为目的的所有陆地和水域”。在管理机制上,由于普遍采取了垂直管理模式,加之管理者对自身角色准确的定位,管理者较好地行使了对其预定的职能: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者将自己定位于管家或服务员的角色(steward),而不是业主(owner)的角色,即其不能将遗产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更无权将资源转化为商品牟利,管理者自身的收益只能来自岗位工资。

这样既避免了地方**的干预,又避免了管理者自身造成的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在园林法规的立法方面,虽然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本文提出了现在存在的问题及国外的启示。城市园林法规建设要逐步法制化、制度化。通过完善和完善现有的园林法规,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全面的法律制度保障。

从宏观上讲,城市园林绿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经济发展方式、社会文明程度、人民道德水平等密切相关。研究园林法律制度,必须分析上述因素的影响及其发生、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的条件下,如果有形市场的建立、市场博弈规则的建立等问题得不到顺利解决,将干扰甚至阻碍未来园林产业的发展。

景观建设涉及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在法律上涉及到对各相关法律关系的制约和对彼此权利义务的调整。这些关系问题不可避免地在园林法律活动中发生冲突。如何兼顾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相互协调,已成为一个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从园林法制的实践来看,普遍存在着重立法轻执法、重规范轻处罚、重控制轻导向的现象。许多园林法规的处罚都是象征意义的。因此,只有真正意识到立法和执法的辩证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法制的作用。

综上所述,园林行业法规体系的建立健全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园林行业的从业人员充分的了解行业的运行机制和法制状况、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关心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动态,为园林行业法制的健全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推动整个园林绿化行业的健康发展。

园林观后感(篇5)

园林清议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陈从周写得一手好散文。他一生爱园,构园,论园,救园,写下无数园林文章。《园林清议》一书,即是从这些篇章选辑而成。开篇的五篇“说园”,既是高度提炼后的园林理论精品,也是系统论述中国造园理论的专著。一册在手,细细读来,足不出户也能神游林泉花木、池馆亭台,充分领略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景境的神韵,尽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浓郁香醇。陈从周一生湖海,踏遍名园,成此言论:园林不外叠山理水,栽花移木,造亭借景,却有品园、游园、察园、构园的各种学问,其中有情趣,有意境,有学问,又关乎功夫,关乎科学,关乎修养。洋洋数万言,读下来就是一部中国园林美学。陈从周看园林,处处是诗情画意。他说竹,说帘,说影,说兰,说屏,又谈诗谈画。在他看来,中国园林中文学、戏曲、绘画、建筑、考古,无处不在,俯首皆拾,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民间智慧和审美情趣。陈从周的学识渊博。他原是学中文的,师从过国学大师夏承焘学诗词,对美术、文艺、哲学、历史、旅游……均有涉猎;又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入室弟子,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工,年轻时就开过个人画展;同时他又与梅兰芳、俞振飞交游甚深,学过京剧和昆曲,一派杂家风范。从《园林清议》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陈从周的生平、交游、治学,因此,这本《园林清议》也可看作为陈从周的自传,他的精神风貌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园林观后感(篇6)

(3)植物造景,四时烂漫。珠江公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常绿繁茂的植物景观特色。那些挺拔、常绿、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的**带植物展现出温暖的南方气息。

红花爪甲虫、蓝花对联、紫薇、白兰地、南洋对联、南洋冷杉、假槟榔、椰子王、短穗鱼尾银莲花等高大乔木构成公园植物景观的基调树种。一些五颜六色的乔木和灌木使公园一年四季鲜花盛开。

(4)满足小区审美功能。珠江公园的设计也对老年居住区的周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在高层城市,居住环境已成为决定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珠江公园对面是一个20多层的高档住宅区。人们可以透过室内俯瞰公园的全貌,视野开阔,绿树成荫,环境幽美,空气清新。它不仅可以在公园里锻炼,满足人们休闲健身的物质需求,还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不过,大沙地湿地公园则不同。这是一个生态公园。注重地形、水系、林地的综合利用,营造“自然”湿地景观。主要园则如下:

(1)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湿地公园植物在选择更是以“水”“林”为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水、树林的概念。大沙河采用天然堤防,岸边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式堤景观。

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应注意选择喜潮湿环境、改善湿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有利于水循环的植物,以达到拦沙、沉沙、绿化美化的效果。

(2)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科普、湿地功能利用、湿地文化推广为主题,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娱乐,也起到湿地保护利用的作用。

(3)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各种植物仍然是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但是地公园景观设计更注重湿地的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维护物种多样性。

园内树木茂密,品种数不胜数,形态和功能更是多多有些还是已经濒临灭绝的稀有植物。沿途沿河种植桉树、水杉、柳树、木兰、茉莉等。大沙河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芦苇竹、风车草和轮回花,形成了更加自然的多层水生植物景观。

最后,简单介绍了广州花卉博览园不同与其他园区的经验。是集花卉展览、科研、旅游、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市场。历来有“花卉之乡、盆景之地”的美称。因为这里花卉种植历史悠久。

而花卉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大小花场 250多个,花卉达170个科、480多属、2000多个品种,主要包括观赏树木、盆景根雕、蔓性植物、球根花卉、多肉植物,宿根草。花卉生产除花卉盆景外,还远销国内各省乃至世界各地。

参观之后,我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园林,并学习了一些关于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法。我想这将是我一生中一次有意义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