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才能写出一篇优质的观后感呢?在撰写观后感时,我们可以分享个人的思考和感受。今天迷你句子网为大家推荐一篇主题为“文选观后感”的精彩文章,请您认真阅读以下相关内容!

文选观后感 篇1

以前,我学过《时光老人的礼物》一文,知道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自从读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以后,这种感觉就更加深刻了!

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时间是最不偏私的,给任何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这是时间的公平,那为什么时间又是偏私的呢?因为有些人随意浪费时间,让时间过得太快,整天无所事事,所以他们放弃了时间,所以他们也放弃了时间。

因此,他的24小时很短,而有些人却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花时间,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用一半的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们的24小时很长。”这个不朽名段,一直是我时间观念的座右铭。

列宁的一句话彻底反映了是时间的珍贵——“赢得了时间,等于赢得了一切。”《长歌行》中也曾经提到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也给了我们要珍惜时间的警惕!

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每当我听到这些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便会想起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

我曾听说过一个笑话:一个公司人员向老板请假,公司老板对他说:“一年365天,52个双休日,减去这104天,还剩下261天,你每天有16个小时不在工作岗位上,减去这170天,还剩下91天,你每天用半小时喝咖啡,1小时吃饭,减去这69天,还剩下22天,你通常每年请2天病假,只剩下20天,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不上班,还很慷慨地放你14天的假,这样算,你工作的时间只有1天,这1天你还要请假!?

”读完这则笑话,我捧腹大笑,可笑中带有一丝寒意,虽然这个老板的计算不太精确,但是你看不出来这中间在讽刺些什么吗?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而只有我们的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同学们,珍惜时间吧!时间就是金钱,就是生命!如果你现在浪费时间,虚度自己的花季年华,就等于是在慢性自杀。朋友,请相信我吧!

优秀作文选读后感(二)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细腻是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之情。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连续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时间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没有踪迹。

每个人都有时间,但有些人不能合理地控制它。他们只能让时间从他们身上溜走。

我记得有一句话:“时间是最不偏袒的,给任一天是24小时;时间也是最偏袒的,给任一天不是24小时。"你是否觉得这句话自相矛盾呢?

不,不矛盾。我们都知道一天有24小时,这是时间的公平。那为什么时间又是偏私的呢?

因为这些人随意浪费时间,让时间过得太快,一天之内什么也做不了。他抛弃了时间,时间也抛弃了他。因此,他的二十四小时是短暂的。

而有些人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不虚度时光,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他们用二十四小时做了平常人需要二十五小时,二十六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他们的二十四小时是漫长的。

"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切。"列宁的这句话彻底地反映了时间的珍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意味着年青时,他不珍惜美好时光。当他老了,他只能无缘无故地叹息。如果年青力壮的时候就努力学习,那他就赢得了时间,也就赢得了一切,也不会为年老时碌碌无为,而感到悲伤。

优秀作文选读后感(三)

《小学生优秀作文》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写作,让我受益匪浅。

自从我读完这本书后,以前不爱看书的我现在变得爱看书了,并且写作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学会了描述人。我学会了先写人的外表,然后用一件事来表达,然后用人的对话来描述,最后写人的动作和表情。

我学会了写事。知道了写事要先写得条理清楚、内容具体,使人看了非常明白,再加上一些修辞描写,才能够感动人。

我学会了写景。知道了要想写出美丽的景色必须保持好的心情,只有好的心情才能把景色写得优美,如果不开心的话,写出的景色也会不美丽的。

我还学会了事物描写,知道了要认真观察,掌握事物的特点或特征。然后注意顺序再借物抒情……

读完这本书,我学道了很多写作知识,并为我的写作指明了方向。

文选观后感 篇2

人之所以比其他生物优越,是因为他有思想。只有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有自己的追求,才能达到事业的巅峰。思想是人类的基本标志。如果思维的僵化不可避免地是人性退化甚至回归原始,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只有强大的思想力量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独特有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思想决定高度,远见决定未来。纵观历史,不难发现,所有伟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能看到别人未曾谋面的伟来。正因为他们的思想足够先进,他们才能留在历史中。

正如邓小平在文中写到的那样:“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满以为这样不会犯错误。

实际上,跟风是违背共产党员党性的一个大错误。独立思考,敢于思考,敢于说,敢于做,当然难免会犯错误,但那是公开的错误,容易纠正。”一旦我们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们就会人云亦云,不能坚定自己的想法,不能坚定自己的目标。

现在的我们还不用担起多大的责任,大家可能觉得随大流没什么大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思想是慢慢建立起来的,人不可能一出生就有多么深刻的思想,我们只有现在不断地发散我们的思维,开阔我们的思想,我们才能有深邃的思想。我们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对立起来。

”我们要开阔我们的思维,就要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我们不得不说,虽然我国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进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中国学生努力学习,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高。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教育。

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学生学习被动,师生付出很多,但效果不高,事半功倍。完全任凭老师牵着鼻子走,中规中矩,没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是老师讲的,大家都照搬,很少有人会认真思考老师讲的是否正确。所以造成了不少学生综合能力较低,高分低能的现象。

我认为这是教育界急需改进的地方。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需要开阔我们的思维,建立我们自己的思想,提升我们的思想高度,不能只是一味的听从他人的意见,跟随大众的想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不断发散我们的思维。

要更好地拓宽思路,就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是一种严肃、谦虚、审慎的科学态度。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深入细致地了解客观情况,严格、科学、精益求精地分析判断,脚踏实地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在革命中取得的一切胜利,都实事事求是的,现在也要实事求是地实现四个现代化。不仅**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还有工厂、机关、学校、商店、生产队。也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动动脑筋想问题、做事。

”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人,懂得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深知个人的视野、经验、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能够虚心学习,不耻下问,通过自我反思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对领导干部来说,严肃、谦虚、审慎的科学态度体现在自觉的民主作风上,表现在相信群众、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和方法上。

思想的高度是不可度量的,在骨子里潜移默化,自然流露,不可盗取。一个人拥有了很高的思想境界,便拥有了全世界,我们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文选观后感 篇3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选择到了一本好书,就赶快进去琢磨,想象,思考,领悟,从中会获得一点点启迪,那也是非常值得的。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对书产生了一中好感,不读书心理就不舒服,可能我跟书以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至今,读了许多书,尤其有一本书是我的最爱,它就是《时文选粹》。

我刚接触这本书时,迫不及待地去翻,去看。这里面的一折折动人的故事,一个个可敬的人物都令我感动不己。曾经我为叶延滨的人生境界感到骄傲,为李正善和朋友的超长默契感到惊讶,为苏牧羊从险境中走出来感到一种轻松,心理的石头总酸安稳着地……

一首首诗歌,一篇篇散文,一折折小说都在吸引着我,让我从它们的事件中获取了他们思想的精华。得到了种种人生境界,让我小小的心灵里走日地正迈步走向成熟……

对我来说,《时文选粹》这本书确实对我有很大的作用,因为我从中得到的种种感悟都以成为我自己的,令我自豪,令我骄傲,比如说在读康延的《在爱的站台上送别的时候》,我从中感受到了爱无处不在,让我懂得在人世间个个角落里都藏着爱。只是没有体会到罢了,找到了种种爱木材知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我深情地读着里面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让我沉思:我心中是否有爱呢?想着想着,恍然大悟:原来我的心理只装着爱自己,而没有爱别人。从而,我付诸行动,给爸爸送一杯热茶,给奶奶捶捶背,给妈妈扫扫地,给爷爷按按摩,跟老人提提水,跟小孩玩一玩,原来,世界如此美好……你们说,我从中得到的感悟对我有作用吗?

是的,我在阅读中,享受着生活,感受到大自然的语言,我在阅读中,品味着生活,生活多一点爱,将是多么温馨;我在阅读中咀嚼着人生格言,思考其中的含义;我在阅读中……

的确,《时文选粹》就是一本好书,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让我拥抱生活,享受生活……

文选观后感 篇4

开拓民主新路,实现人民民主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民主,从来就是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旗帜。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深刻说明了发展民主对社会主义中国的重要意义,由此决定了研究民主,尤其是中国的民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奠基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先驱。毛泽东的民主新路就是人民民主之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他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从根本上确立了人的所有治的核心价值,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论基础。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始终将自己的革命活动付诸于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不可否认,毛泽东晚年的民主政治思想呈现出明显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和实践,无论是对是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因此,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能回避对这段历史的研究。

一、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把中共的全部活动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同广大群众相结合,在实践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毛泽东一直强调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的,领导方法和群众利益是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同实行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

组织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的两大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指出,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即党的利益。毛泽东思想把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制度同刚刚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联系起来,认为干部同群众一起工作,就不会凌驾于群众之上,就不再脱离群众。他把自己有关干部“下放”的政策作了这样的总结:

“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该这样做。”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必须克服和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因为这些领导方法脱离群众利益,违背群众利益。

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的领导人不了解、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不了解、不关心基层组织的情况,不从实际出发,不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极大地阻碍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事实上,毛泽东依靠群众的思想,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什么事都办不成。

二、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

调查研究是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领导和工作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是密不可分的。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指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还特别批评了中**内教条主义者不进行调查就乱发表意见的做法。

所有领导和实际工作人员都要对当前形势进行准确的调查研究,做到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做好本职工作。调查研究,从群众出发,广泛听取意见,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的基础。毛泽东认为,“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面想象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的情况。

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

毛泽东始终主张并坚持系统深入的社会调查,以确保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民主革命时期,他就亲自进行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还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提出“中央设置调查研究机关,收集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阶级关系各方面材料,加以研究,以为中央工作的直接助手。”

调查研究是纠正决策失误、转变领导作风的重要保证。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搞得好,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就顺利进行;相反,这两条路线往往被削弱或破坏。1961年,大兴的调查研究风格给中国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三、人民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

广泛吸收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是毛泽东建国后在实践中经常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对于苏联及其他东欧国家普遍实行的这种做法并不是很满意,认为这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他明确指出,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项权利,劳动者的劳动、休息、教育等权利就没有保障。

”这就是说,人民自己必须管理上层建筑,必须保证劳动者的管理权利。应该说,在今天看来,这仍然是一个非常深刻和明智的思想。

四、在经济领域贯彻民主原则

毛泽东特别重视在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他不断强调的一个问题,“全民所有的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集体所有的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这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这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按照毛泽东的想法,领导人员要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以平等态度待人,企业管理要“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这就是后来进一步概括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经验。

社会主义企业是人民的企业。工人、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干部都是企业的主人。职工参与管理是职工当家作主的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

毛泽东特别指出,如果干部不放下架子,不同的工人联合起来,工人往往不把工厂当作自己的工厂,而是当作干部。毛泽东对于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做了重要尝试,创造了一个“鞍纲宪法”,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和工人参加管理的制度。这一原则对于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关系,民主解决各方面矛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办好社会主义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61年通过的“工业六十条”正式确认了这个管理制度,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国营工业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些指导原则和具体规定,这就把劳动者参加管理的思想加以制度化。

企业是否真正实行民主管理,是保障职工权益、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大庆油田管理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依靠群众实行民主管理。大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大庆党委通过各级职工代表大会发扬民主,通过专业管理同群众管理相结合,通过干部蹲点、参加劳动和工人参加管理,通过技术人员、工人和干部三结合;实行管理机关和管理人员必须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的“三个面向”,体现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关系。

1963年12月26口,毛泽东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亲自树立了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1971年,毛泽东再次提出大庆要向工业学习,大寨要向农业学习,充分肯定了大庆的科学精神和管理经验。

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如何实现人民管理国家的基本权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探索。但必须充分肯定,这一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选观后感 篇5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写的散文有一种独特的韵味,那么在看完他的散文之后,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由xx收集整理的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欢迎阅读!

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1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汪曾祺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智者,他擅于将生活中的琐碎杂乱串联成一幅幅生动别致的画卷。

汪老的笔调平淡质朴,贴近生活细节,不追求华丽辞藻的刻意堆砌,不注重观念思想的有意灌输,在他的文章中,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纯朴,却又意味深长。古云文如其人,汪老一生处事淡泊、不计名利,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人格魅力令人景仰。右派派派他到张家口工作的日子里,他奉命画了一套马铃薯地图集。

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汪先生的品行心境决定了他散文创作的独特风格,读汪老的散文,犹如在和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拉家常,虽然话语平实,但饶有风趣,令人回味无穷。

(一)汪老散文之贴近生活

拜读过汪先生的诸多散文之后会发现,他所写散文的主题大都是生活中的凡人小事,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遇见却未细心留意的人或物。如《夏天》中对夏天景色的细微描写,《泡茶馆》对茶馆里的闲人趣事的生动刻画。汪老从小处埋头,写平凡人的小事,记风土人情,谈花鸟虫鱼,考辞典典故,善于捕捉平凡的生活美,对平凡的视情有着非同寻常的兴趣。【www.J458.CoM 励志的句子】

现代社会下,都市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急剧增加,他们沉浸在工作和学习中,闲下的心情和兴趣都抛在脑后,他们没有时间去照顾身边的普通人或事。除了工作学习,他们无法体会到生活的其他乐趣,他们的世界被物欲所包围着,周围一切平凡美好的事物都与他们划清界线,他们将自己局限在自我的小世界里,然而社会生活的喧嚣与紧张唯有透过心灵的恬淡与灵静才能得到调剂与释放。很多读者喜欢汪老,他也被自己的考试和对普通人琐事的关注所吸引。在汪老的散文中,他们可以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和净化,进而对周围环境产生新的关注。

(二)汪老散文之平淡质朴

汪曾祺先生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一个大男人,说点像女孩子的话我希望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朴素一点。

”正如汪老所言,他的散文中至始至终弥漫着平实主义风味,散文语言简单易懂,曾有评论家评价汪老的语言十分特别,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但放在一起,就别有一番味道。个人比较喜欢汪先生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文章笔调朴实,如拉家常,但却字里行间中折射出父子之间无需言语表达的亲情。

(三)汪老散文之以小见大

汪先生的散文不是对生活琐事的描写。他常常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美妙的美学发现。他擅于从事物的现象中看本质。如汪老在其散文《吃食和文学》中谈到苦瓜到底是不是瓜时,最后从苦瓜想到文学创作,他说作家应该口味杂一点,不能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汪先生这种生活中的敏思与睿智,是值得我们所提倡与奉行的。

“我思故我在”,不断的思考才能迸发生命的灵感。

(四)汪老散文之乐观豁达

他的散文风格向我们展是乐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内涵,这与他淡泊名利、追求安逸的生活方式有关。现在的很多艺术过于浮躁,无病呻吟,汪曾祺先生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汪老散文所散发出来的豁达精神,是对我们人生的一种启迪。无论我们经历多少挫折和磨难,我们都坚信黎明的到来,保持积极的态度,享受人生的跌宕起伏。

当我们真正以乐观的心态看待它时,我们会发现任何困难都只是成功的基石。

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2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人间草木》第一篇就是《花园》。读了几遍,每次都是一边读一边笑,一边读一边叹,一边读一边摇头——唉,天籁之作啊,我怎么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呢。

汪先生的散文好在**呢?掩卷思考,说不清楚好在**,反正感觉好像就是在一个静静的冬夜,坐在火炉旁,手捧着一杯热茶;又好像在风和日丽的早晨,行走在小桥流水的江南;更多的时候,就是回到了童年,在体味童趣时,既感到温暖又感到淡淡的忧伤,“逝者如斯”啊。

就我的阅读水平,我想这篇散文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就在于作者用浑朴自然的文字,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之美,于看似不经心、不刻意之中设传神妙笔,写出了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

通篇并没有多少景物的描写,而是用儿童的眼睛扫描花园。你看,花园的背景是灰青色、褐色、黑色的老宅,里面充满了影子——伸拔到无穷高的大柱子(儿童的眼里当然是“无穷高”),神堂屋里挂着的鸟笼和“永远眯着眼睛假寐的鸟(儿童的心理!)”。

写园子里的草,并不写草如何青如何绿,而写“巴根草”的儿歌、“我”躺在草地上拉草根的声音、草根的甜味和似有若无的水红色、写“我”与草的“游戏”,写被草磨得发光的鞋底、写难闻的“臭芝麻”,一笔带过的虎耳草的腥味和紫苏的红色。写虫,写天牛、蟋蟀、鼻涕虫、蝉、蜻蜓、土蜂,都不是描写虫如何如何,而是写“我”与虫们的故事。写鸟,写冒冒失失飞进花厅里的鸟,写吃偷吃米粉,灶饭,碗儿糕的鸟,写自己养的鸟被猫吃了的“哭”。

写花,也并不写花如何美,而是写供花,写掐花,写穿花,甚至写绣球花和白缎子绣花的小拖鞋以及它们是主人小姑姑,还有花匠、花房、含羞草、荷花……。整篇文章是孩子们纯洁的眼睛看到的,是他们纯洁的心灵感受到的美。特别是土蜂的那段描写:

“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的。

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

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息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在汪先生的笔下,蠢头蠢脑的土蜂,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那对东张西望的“近视眼”,拖着的肚子,坐在新大门旁边息息吹吹风的神情,酣态可掬的小动物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而那个可爱的小男孩,认为大黄蜂在花上撅嘴有点不配,愚弄了大黄蜂,体现了对花、动物、花园和自然的童趣和热爱。

独到的审美,也是这篇散文特点之一。美在身边,美在本分,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花园》让我感受到的艺术神韵,就在浑朴自然的文字中,在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文人的雅趣和爱好中,在小事的叙述和刻画中。

文章开头并没有讲花园,而是讲老宅,灰青色、褐色与黑色的老宅,充满了影子的老宅。试想,在这种背景下开放的报春花,深红、纯白、碧蓝、紫红、浅黄等色的报春花,“它不至于被晒得那么多粉”,更何况,还有花园,色彩斑斓,鸟语花香,能不美吗?这是对比的美。

讲桂花,是这样写的:“父亲一醒来,一股香气透进帐子,知道桂花开了,他常是坐起来,抽支烟,看着花,很深远的想着甚么”,这是意境的美。写腊梅,“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谁也还没有起来,我常去园里摘一些冰心腊梅的朵子,再掺着鲜红的天竺果,用花丝穿成几柄,清水养在白磁碟子里放在妈(我的第一个继母)和二伯母妆台上,再去上学。

我穿花时,服伺我的女佣人小莲子,常拿着掸帚在旁边看,她头上也常戴着我的花”,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和白磁碟子以及穿花时立在身边头上戴着花的小女孩,就是一幅美丽的写意画,这也是色彩的美。最使我感动的是这段十分唯美的描写:

想起绣球花,必连带想起一双白缎子绣花的小拖鞋,这是一个小姑姑房中东西。

我真的不知道作者用什么样的感情来写作。绣球花和白色缎面绣花拖鞋有什么联系?是个老姑娘的闺房。这个女孩是作者的姑姑和一个好朋友。爱素雅的白绣球花和白缎子绣花拖鞋的女孩,该是多么圣洁啊。

当读到“那些绣球花,我差不多看见它们一点一点的开,在我看书作事时,它会无声的落两片在花梨木桌上”、“姑姑已经嫁了,听说日子极不如意。绣球快开花了,昆明渐渐暖起来”时,我的眼泪突然涌上来,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啊。

这样的小场景,在《花园》中比比皆拾:

夜宴,点一个纱灯送客,灯光照在花上树上;槐树上看到的佛院,关着的那两扇门,关在门外的一片田园,悠徐单调的钟鼓声,抱柴草打水的小尼姑来抱一捆草,水东东的滴回井里;半夜在园子里抽烟的父亲和我……一幕幕的小场景温馨又有点伤感,这种美,就像清丽澄明的溪水沁入了我的心。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花园》通篇的笔调是清淡委婉、浑朴自然的。读这些文字,就像在听一个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即兴偶感,娓娓道来,平淡质朴,如话家常般的自然。每每读到会心处,不觉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这种不事雕琢的风格,恐怕缘于作者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

而正是这种看似随意、看似休闲、恬静,其中蕴含着一种文化和厚重。

另外,我在想,《花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恐怕不仅仅是美好童年的回忆,对家乡亲人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还有更深刻的东西,我说不清楚,但我感受得到,感觉就像《寻找家园》、《融入野地》这样的作品一样,在引领我们寻找一种精神上的东西,是真善美?精神家园?

或许因为我们就是从泥土里走出来的,向往的就是泥土和自然?当然,和那些作品不同的是,汪曾祺的文字是宁静、闲适、恬淡的。

我想,《花园》带给我的,是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雅趣,让我体味到含蓄、空灵、淡远的艺术风格、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花园》创造的真境界、传达的真感情,引领着我步入精神世界的净土。从这个角度来看,《花园》就是我们不断寻找的精神家园。

文选观后感 篇6

历史与超越

我们都知道,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奠基人。他正是以非凡的勇气,在各种批评、质疑和赞扬中指出了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因此,我是十分敬重邓小平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找到一些邓小平的作品来阅读。现在看来,我有种感觉,现在见面已经太迟了。

《邓小平文选》共有三卷,我着重看了第三卷,即邓小平同志为我国的改革开放、。

他的理论为中国的政治路线、思想原则和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当时比较严峻的政治环境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受到了很多质疑。邓小平同志用事实检验真理,发出了许多怀疑的声音。

他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说,邓小平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同时继承和吸收了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思想。“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一著名的论断就是上述思想的最好体现。

因此,无论是从思想高度,还是从改革的勇气和勇气上,我们都在向模式学习。

在第三卷中,我看到了一颗赤子之心,一颗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而殚精竭虑、不断求索新思路的永远跳动的红心。邓小平同志说,在主权问题上,中国没有回旋余地,主权问题不是可以讨论的问题。这一观点适用于香港、澳门和台湾。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就是在中国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提出的。邓小平同志在解决香港问题时多次讲到“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北京不向香港特区**派出干部,不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邓小平同志为了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统一而委曲求全、给香港“开小灶”的胸怀和气度最终感动了香港人民,香港也终于在一九九七年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邓小平文选》中,我同时看到了一代伟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我们都知道由于种种不公平的原因,邓小平同志“三起三落”,我们可以思考如果没有一种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对自己思想的坚定执着、对未来美好的无限向往、对建设祖国的赤子之心,又怎么能把“三落”转化为“三起”,从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走出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思路,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通读全卷,如沐春风,似醍醐灌顶。我想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认真研读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日常生活中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不让其影响自己生活的质量,好好学习,不断实践,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为中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