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观后感【篇1】

二、营销战术

《论持久战》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配合持久性战略的战术: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所有的战术都是围绕战略思想来进行。

文中的提到,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营销的目的也不是别,就是“抢占市场份额,渗透企业文化及影响力“

什么叫运动战?运动战就是向前迈一大步,向后迈一大步,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消灭运动中的敌人。

运动战怎样打?简单说来,运动战就是以优势兵力,选择并对准敌人的弱点,勇猛果敢,一鼓作气,像猛虎扑羊群的办法,一举突破敌人,歼灭敌人。但是指导这种作战是不容易的,要有决心集结自己的兵力,要善于寻找自己的弱点,还要善于造成敌人的错误和困难,改变敌我优劣条件,避开不利战斗,寻求有利战斗,并由此歼灭敌人。

市场营销中的体育战,就是要找出创新与同行的区别,找出差异,满足客户的痛点,集中优势抢占客户,扩大市场有效性。

游击战“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营销中的游击战可实现为,第

1、 动员群众,把客户发展成粉丝,让客户拥有更大的忠诚度。我们可以把客户变成口碑营销,让业务团队无形中扩张。第

二、细分市场。省下自己的力气,再大的市场也不想飞了,一口吃成了胖子。实力小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这些市场有明显的优势。

现在的营销从地域区域化到社区营销就是细分市场的转化。在未来的市场细分中,麻雀式游击战在市场营销中占有一席之地。

阵地战,阵地战是一线品牌最适合用的,因为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了,有一定的市场地位,需要的是稳定中突破销量,做好本地区域的市场,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竞品出其不意的大规模模”轰炸式”营销也可能是措手不及。阵地战是一定规模的对抗决战,论持久战文中说明,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应分为三类: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坚决地进行决战,一切无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避免决战,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应根本避免。

运动战和游击战都是积累自己的优势,侵占市场的战术。当有势的天平向我们倾斜时,就要坚决地进行决战。让对手没有躲避阵地战的机会。

三、营销特性

1.主动性。

营销中危机来临的时候,作为一名营销人员,依靠自己的能够发挥的历练去解决目前或即将面临的危机,主动与团队一起解决现有的营销中出现的问题

主动的发现

主动的解决

主动的承担

2.灵活性。

营销策略的灵活实施:没有办法总是在策略上保持胜利。网络推广、seo和mobai的结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实施。当一个营销团队失去了灵活性,销售就失去了灵性。

营销战术思想上的灵活

营销管理规则上的灵活

3.计划性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计划性才能做好接下来的事情。

营销过程中,没有计划,团队就没有目标。计划不是理想主义,不是拍脑袋,计划需要对市场综合考察,需要开展客源分析,消费行为分析,swot分析,团队打造,团队氛围提升,营销周期目标分拆,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制定一整套的周密计划。

四、团队价值观和团队

这里引用文中的一些经典语句

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公正的、进步的、和平的。我们不仅要谋求一个国家的和平,而且要谋求世界的和平,不仅是暂时的,而且是永久的和平。

团队的使命和价值观是积极的。当团队处于低谷或危险境地时,每个成员都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公正的、可接受的和有希望的。

中国打败和消灭日本帝国主义,有三个条件: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三是日本殖民地人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而言,在这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团结是最主要的条件。

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因素,特别是建立一支团结的内部团队是最重要的。

**它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是人不是是物。

人才是营销团队的决定因素,不是产品。

兵民是胜利之本。

团队与客户是企业生存之本。

论持久战观后感【篇2】

读完《论持久战》,首先不得不承认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在大多数人都被蒙蔽的时候,能够清楚地看到抗日的正确路线。从中日两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无可争辩地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和“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这两大历史命题的客观必然性,深刻地批判和彻底地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论调,同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预见了抗战所要经历的各个阶段,制订了一整套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战术,极大地武装了全国抗日军民,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无论在以前,还是现在,做任何一件事都不能急求快速,只顾眼前的情况而忽略了长远的计划。

须知在成功的道路上有很多的坎坷与障碍,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你就必须拥有持之以恒的耐性与奋勇向上的勇气,再加上长远的目光。当你钦佩一个人的成功时,你应该看到成功背后隐藏的不懈努力。成功是令人眼花缭乱的,但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努力工作的过程是持久的。你没有捷径。只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创造最终的成功。

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在这个为了梦想而努力的时刻,我们都在不懈的奋斗着。从幼稚园到小学,从初中到最恐怖的高考,我们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努力着,而且这还不得不继续下去,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对人生的考验的一次持久战”,现在的我们缺乏太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就要不断地学习与总结,争取在这次历练中慢慢长大,慢慢成熟,变得更强。站在长远的角度看待我们的未来,谨防骄傲自满和浮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坚持本意,放眼长远。

作为一个与党关系密切的积极分子,我们要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走向最后胜利。无论是国家,还是肩负国家使命的我们,都需要通过持久战争的考验,才能最终走向胜利的彼岸。

规划0901

论持久战观后感【篇3】

读完整篇文章,我对这位伟人深感钦佩和钦佩。也从中学到了好多知识。其中收获最大的就是毛泽东的辩证看待问题的方法。

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和弊两方面,所以我们看问题时要用辩证的方法,不能只看其表面而忽视其内在的。

历史是公正的。他没有让任何为自由和正义而战的人白白流血,也没有让任何热爱和平的人失望。最终,中国人民战胜了日本,世界人民战胜了法西斯,实现了和平。回顾历史不由的感慨道:

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端正衣裳,以人为镜,可以看到得失,以历史为镜,可以知道大起大落。

我想说,每个人都应该以史为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过去的一切终究都成为了历史,我们回不去也无法参与其中更无法改变历史,可是我们拥有革命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美好的今天,所以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珍惜现在的每一天,用心去经营生活,每天都活的充实而又美好!

金融105李欢欢

论持久战观后感【篇4】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鼓吹“亡国论”“再战必亡”,为投降日本做舆论准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军队的衰落,大片土地的丧失,也使一些人对抗日战争感到悲观。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则常常鼓吹“速胜论”,他们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外国援助上,幻想依靠英美等国迅速打败日本。

在共产党,也有人有轻视敌人的思想,认为依靠国民党200万正规军,可以使抗日战争迅速胜利。党内党外有人鄙视游击战争毫无价值。抗日战争的希望在于国民党正规军。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澄清混乱思想,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国抗战能不能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讲演。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全面地考察和论证了中国能够、也必须经过持久战取得抗战胜利的客观依据。他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之间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其中,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中国抗战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段极为艰苦的历程,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而且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各种战争资源的加速消耗,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亡国论” 和“速胜论”都是没有根据的。亡国论夸大了敌人的强弱矛盾,把它作为调察中日战争的惟一依据;速胜论夸大了其他矛盾,忽视了敌人的强弱矛盾。他们是战争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

毛泽东科学地预言,长期的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击三个阶段。他明确指出,通过这三个阶段,在双方实力比较上,中国一定会从劣势走向平衡优势,而日本一定会从优势走向平衡劣势。其中,相持阶段是最艰苦的,时间也最长,然而它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中国的抗战力量的生长主要是在这个时候。

经过相持阶段的努力,中国的力量将由弱变强,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敌我力量的平衡。届时,抗日战争将能够进入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毛泽东指出,在相持阶段,游击战争将成为我们的主要战争形式,而运动战和阵地战是辅助形式。在第三阶段,运动战将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

毛泽东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描绘的战争进程纲要,是对战争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他在讨论持久战的特点,特别是在僵持阶段,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

毛泽东指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的总战略方针。要实现总的战略方针,就必须制定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即积极、灵活、有计划地进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战中的外线战。这是整个抗日战争,包括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这是抗日战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需要贯彻的战略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强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为了完成作业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看了一些别人的真知灼见。《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Jzd365.coM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

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预见战争中敌我双方力量相互消长的大趋势。中国将从劣势走向优势,日本将从优势走向劣势,中国将从防御、僵局走向反击,日本将从进攻、保守走向退却。毛泽东由此得出结论,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形势,正确预见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国家在统一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战和阻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读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我们能想到什么呢。我认为至少要有毛主席等革命家的远见卓识,认真分析实际情况。

这篇讲演稿到今天已经七十多年了,毛泽东他老人家离开我们也已经三十多年,可今天读着他老人家七十年前的讲演稿依然使我激动不已,我能感受到他老人家当时那颗火热的心。小时候,在我农村爷爷老家堂屋里的北墙上,贴有一张毛主席在延安窑洞前迈步的侧面画像,画面上的主席很瘦,穿着一身破旧的棉衣,胳膊肘和膝盖上都缝了补丁,他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条胳膊向前半伸着,右手指按着左手指,那神态分明是正考虑着问题。爷爷时常看着主席这张画像对我说:

“想想今天的生活来的多不容易啊,一定要懂得珍惜!”

论持久战观后感【篇5】

读《论持久战》有感

读完《论持久战》后,一方面我深深地被毛泽东等一批老革命家的深谋远虑所折服;另一方面,我又深刻的感觉到《论持久战》没有过时,我们仍然需要打持久战的思想,它无论是对我们现在的个人还是对于我们的国家都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得出的最主要的结论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战争的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中国;但是由于中日力量对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中国要取得战争的最后的胜利,仍需要进行一个长期的过程,即进行持久战。

持久战的论断已经被历史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学习历史的最大作用就是要能够达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目的。那么,“打持久战”的思想对现代的我们还没有借鉴意义呢?

答案是肯定的。持久战的思想并没有过时,因为个人理想的实现和国家目标的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持久战。

现在中国的国情是物质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神方面的发展跟不上。所以整个社会充斥着浮躁之风,不能被眼前利益驱使的人并不多;人们不再习惯于制定长远的计划,他们大多渴望急功近利。特别是在实现个人的目标方面,人们大都希望一蹴而就,再也没有谁想过人生理想的实现也是一场持久战,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就算你这样成功了,那么早晚也是要出问题的。于是整个社会出现了一些“怪现状”:学者教授不想踏实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整天剽窃别人的论文;学生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一心只想着创业赚钱;普通百姓不能踏实工作,都想着一夜暴富;演员们都不想提高自己的演技,专靠制造绯闻维持他们的名气。

总之,整个社会陷入浮躁气氛之中。

我们不能怪经济发展太快。我们只能怪我们的精神问题。我想主要是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此时我们需要一剂清心的猛药,让我们停下脚步好好思考我们所走过的路,重新思量一下我们的人生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也许我们真的有必要翻一翻《论持久战》,再次好好体会毛主席的教诲,抗日是一场持久战,我们的个人目标的实现,我们的人生道路又何尝不是一场持久战呢?

一言以蔽之,这些都是一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