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作品读后感应该包含哪些方面呢?当我们阅读作品时,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沉浸在其中的故事情节中。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这是栏目小编特意为你整理的“《雪国》读后感”类的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雪国》读后感 篇1

马佳慧《雪国》这部书,是川端康成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倚仗之一。据说这本书是历史上最美丽的获奖作品。

作者的写作风格与自己的经历密切相关。在幼年时,父母均因结核病死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他的一生四处旅行,性格感伤又孤独,这也许是书中主角岛村略颓废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雪国是一个很纯净的地方,终年积雪,看不到任何掩埋在雪下或别的地方的肮脏,即使这样的白净被谁踩了几下,添了几个脚印,也无关痛痒,左右不过一时的凌乱罢了,睡一晚的好觉,这些杂乱又会被落下的雪花重新掩埋,并且看不出任何一丝痕迹。

主人公岛村是一位舞蹈研究者,全书也正是围绕着他与艺伎驹子、少女叶子的感情展开,这两个女孩儿是真真正正的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着想要生存,一切却只能如那些簌簌落下的雪花一样,消融在人们看不到的角落。

早年,福柯被卖到风尘仆仆的地方陪酒。后来,三弦琴的一位师傅带她离开烟火之乡谋生。后来,三弦大师的儿子得了重病。她不得不再下去卖身赚钱治病。尽管这样,她面对生活依然是热情的,学琴、记日记、收集烟,她几乎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极致,却依然摆脱不了艺妓的束缚。

而正在努力学习护理,认真照顾病人的叶,却还是走了。她爱她的兄弟,并尽力找到一种经常见到她的方式。这样一个美丽的少女,最后的下场却是葬身火海,“她的小腿抽搐,苍白的脸燃烧着……”这样的描写,读来便让人痛得窒息。

在岛村,他继承了丰富的遗产。他有妻子、家庭和孩子。他每天什么也不做。他偶尔通过**和文学研究来评论西方舞蹈。他可以为了当年和驹子的一场邂逅,就三次跑到雪国,把雪国当成了一个逃离现实的地方。他家庭富裕,但对生活抱有如此彻底的悲观态度。

我极少读这种诉说民间疾苦的书,读来略显平淡,也没有过多的惊天动地的故事情节,但川端康成的这一本书,读来看似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情节,但又能够给读者的内心留下一层淡淡的忧伤,经久不散。

也许这就是他心中的雪国。它洁白无瑕,令人叹为观止,寒冷无比。雪下埋藏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老师点评:这本书确实不容易把握情节,因为情节太轻;也许,正是悲伤的情感让这本书有了持久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作者的叙述真实地再现了这种悲伤。

《雪国》读后感 篇2

记得有人曾说过:“幸福最后都只剩下卑微。”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有时让我们感到幸福的的确是一个又一个微小的满足。

幸福有时就来自那些小事当中。我突然觉得文学是一样的。记录现实生活的瞬间和最真挚的情感,也是一种成功。比如川端康成的《雪国》。

在**《雪国》里讲的是岛村、驹子和叶子的故事。在**中讲述了岛村三访雪国,描写了驹子和叶子的悲剧。驹子为生活所迫当了艺妓,爱上了无所事事、并不钟情于她的岛村,而叶子则痴情地照料着病魔缠身的行男,为他送终后仍眷恋着他。

这段关系本身充满了虚幻的感觉。**一开始,通过对窗户镜子的描绘,树叶的表面阴影与远处山峦的美景重叠,产生了奇特的艺术效果。这一“镜中映像”代表了《雪国》时时蕴含的象征与暗示。

它暗示驹子和叶子的努力就像“镜中映像”一样是虚幻的、徒劳的,但同时,作者又以叶子和驹子互相衬托,集中反映了日本女性之美。

在《雪国》里没有似科幻**里那激动人心的科幻冒险。没有似武侠**里面独霸天下的功夫。也没有爱情**里那种青色的爱恋。

有的只是驹子、和叶子和岛村的生活细致描写。对他们生活细节的精巧捕捉,对他们内心情感的真挚流露。将驹子对岛村的爱表露无遗。

那是来自一个底层艺妓的感情。看似平淡,却又一种难以言喻的深邃。那么真诚、朴素。

没有爱情**里面的那种浪漫。只感觉在那一段平淡的时光里,读了《雪国》倾听他们的故事觉得很充实。

或许,我们有很多的幸福,来自那看似平常的“微小”。

《雪国》读后感 篇3

英语13-2余翔***

因为我个人很喜欢川端康成的作品,经常品读其小说,所以觉得《雪国》这部作品最为成功,不仅让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家,也是他文学造诣的顶峰之作。本来对《雪国》也有所感悟,我便反复翻看这本书,从字面上的雪可以想象出书中刻画的静谧的世界,雪国是一个小山村,每到冬季白皑皑的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庄,显得格外宁静,故事也是从初雪开始的,女主人公驹子,一位喜欢雪的妙龄女子,一个人的时候总是打开窗户,双眸凝视窗外冻结的冰雕,听着呼呼的风划过,雪仍然下着,但她的心在那一刻停止了,她在沉思未来。她曾经去过东京,羡慕那儿的人的正常生活,而她却因变故要回到山村学习舞蹈,因为舞蹈老师诚心诚意想让她和儿子结婚,在老师死后驹子为了顺遂老师心愿,不得不成为艺伎,努力赚钱给儿子治病,与此同时一直喜欢儿子的洋子也在照顾儿子。

作者通过驹子的职业变化表达了底层人民为支撑生活被迫从事不喜欢的职业,驹子也说过:“我不是喜欢当艺伎而当艺伎,是不得不做这个罢了。”说完后,她一脸失落地离开岛村的房间,看着背影,想必岛村也很同情她吧。

驹子的内心是善良开朗的,她从16岁开始天天都写日记,如实地记录每一天的事情,她说:“有些内容连自己看了也怪不好意思的。”然后会羞怯地回过头去,其实少女时代的驹子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她希望岛村能带她去东京,脱离这种生活困境,不用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岛村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她渴望成为一个正常的女人,而不必为别人活得那么累。七年后,当岛村第二次回到雪村时,纪子对一些小事变得有些歇斯底里和敏感。醉醺醺的岛村说她是个好女人,敏感的头脑误以为岛村在嘲笑她,而她的自尊掩盖了脆弱的心灵。她还冷笑道:你一年可以做一次人!

在驹子在火车站送别离岛村时,看着她孤独的身影,似乎在和她告别之前,告别可以靠肩膀。在岛村眼里,驹子所做的一切全是徒劳的,底层人民终究不能逆袭,对驹子仅仅是同情而不是爱情也让岛村对她的现状无济于事,岛村对洋子一见钟情,最后眼睁睁看着洋子死在电影院的大火中,这一幕幕岛村是作为旁观者的角度路过,也体现了岛村这类有产阶级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冷漠心态。

由于幸雄的死,洋子对驹子的恨转化成她对驹子的逃避心理,但是又拜托岛村好好照顾驹子,这种矛盾的心理在洋子身上尤为突出,虽然洋子作为一个配角,书中的描写很少,从她那岛村不断赞美为萤火虫般美丽的眼眸中可以看出,她想要一个圆满的家庭,她不想自己爱着的人因为别人而死去,她默默地在艺伎之家帮助驹子,最后在大火中本可以逃生,因为帮助别人逃生而葬身大火,她代表着底层人民的呐喊,可是怎么挣扎也逃不过命运的束缚,为她的悲剧经历感到惋惜。这与川端康成的主题旋律密切相关,表现出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给作品带来负面因素。

小说以悲悯的笔触描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艺伎kiko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她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追求生命价值的精神。当看到驹子坐在岛村面前弹奏着三弦琴,驹子面无表情,可能是因为听着琴声的凄凉曲调,想到自己的身世,感到“身世浮沉雨打萍”吧。在岛村看来,佛子的一生可以说是徒劳的,也可以说是对未来的悲叹。

然而,这种生活对她来说可能是有价值的,所以她可以弹奏出铿锵有力的钢琴。 作为红尘中的女人,驹子明知岛村有妻室,这种变态的爱情是不能长久的,她却更加倾注所有的爱给岛村,这也表现出驹子扭曲的心灵已经扭曲了爱情的本质,爱情成了一种永久精神寄托,这本是好事,可是他们的结局必定会导向悲剧。

此外,岛村的形象也揭示了当时社会阶层男性的普遍心理。他们生活舒适,有妻子和家庭,但追求不同的女人来安慰他们无聊的心。他们似乎是在玩弄女人,同情他们,而不是真正帮助和理藉他们。这也是《雪国》所要批判的社会现象。

这本书还有一个显著的地方,那就是对环境的诗意描写。北国那覆盖着白雪的大地,隆隆的火车呼啸而过,轨道上的产生了两道雪痕,雪之白给人以寂静之美,与小山村里的驹子和洋子的心灵之美和雪景相映衬,雪国变得如诗如画,驹子每次在窗前仰望星空,都不自觉得感叹:星星好美啊!

这也表明,美丽的风景和她的命运总是在瞬间消逝,这可能是她人生无奈的另一种表现。《雪国》整体来看是平缓且抒情的,悲中有美,美中有悲的风格让我同情驹子和洋子。她们是社会制度的牺牲品,无法走出潜在的桎梏。她们在山村里写了一个美力的爱情故事。虽然她们无法抗拒社会,但她们也可以挥舞有力的拳头。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期待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希望岛村能给驹子幸福,拯救驹子与水火之中,伦理上不能背着妻子爱上其他女人,至少不要与驹子纠缠不清却显得冷眼旁观;希望洋子能和岛村一起去东京,成为帮助别人的护士天使;希望幸雄能康复,然后和洋子美满地生活下去。川端康成可能是一个悲剧,他对日本社会的病态发展持否定态度,因此可以在他的小说中得到充分体现。在他的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也代表着一个阶级,也揭示了线与线之间的美的哲理。读他的小说是一种享受。

川端康成的民族社会视角也是他本书成功之所在。我对《雪国》的浅陋看法并不能完全囊括此书的艺术内涵,但至少也是真实感受吧。

《雪国》读后感 篇4

在我的印象中,日本是一个漫天雪花的国家。在冬天,每一座房子的屋顶,每一座山上,每一片田地里,都应该有厚厚的雪,因为冬天的日本应该是属于白色的。

我之所以读《雪国》这本**,就是在看到前面的简介时说作者川端康成在这本**中有很多描写雪国的绝美片段,这大概也是吸引我这本**的动力吧。

川端康成,对于我是一个不陌生的日本作家,他的《伊豆舞女》和《千只鹤》都为大家所熟知。他是一位新感觉派作家、著名的**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后因祖父母和姐姐相继死去,自己有飘无定所,心情忧郁成疾,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在后来的创作中就形成了一种阴郁的特色。在他早期的作品里,主要是反映一些社会想象,但是由于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的影响,逐渐脱离现实,而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开始有所发展。《雪国》这部**被认为是他前后期思想的分水岭。

《雪国》一书主要写的是主角岛村与驹子之间的故事,以及对雪国那里奇特美景的描写。主要人物岛村是一个研究欧洲舞蹈的富家子弟,他在去雪国是遇上了年轻美丽的艺妓驹子,驹子是一个很出色的艺妓,不仅会舞蹈,三弦,而且还有记日记的好习惯。在岛村的眼里,他们的关系只是艺妓与恩客的关系,驹子却仰慕者有才华的岛村。

在明白岛村的心意后,只能央求他:一年来一次就好,带夫人来也欢迎,这样才持久。当岛村第二次来到雪国时,他遇到了叶。

叶在他眼里是个完美的女人,他多次问小马驹叶的事,但小马驹语焉不详,不愿多说。在岛村第三次来雪国时,叶子为了救剧场里的孩子从二楼掉了下来死了,但是岛村对于叶子也只是表以同情,并没有什么其他表现。小马驹,抱着树叶的尸体疯狂地大喊。

在这部电影中,我认为福柯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角色。在面对岛村时,是一个温柔的女人,一个痴心希望能等到爱情的女人,但是在面对叶子及行男时,她又是一个似乎很无情的人。她对于岛村的痴情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

“你在数什么?” 他问过之后,女子仍旧默默地屈指数了好一阵子。“那是五月二十三日。

” “是吗,你是在数日子呐?

七、八月连着都是大月嘛。” “哦,第一百九十九天。正好是第一百九十九天。

” “你怎能记得那么清楚是五月二十三日呢?” 。这里讲述的是驹子在岛村第二次来雪国时,向他说他离开这里有多久了她还记得。

从这段话中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到驹子对于岛村离开那么久所表现出来的幽怨之情。但是当行男快要死的时候,她宁愿在候车室把他送走,也不愿最后一次见到他。柯尔特为什么不回去见行南?她说她害怕看到死者。

事实上,在我看来,福柯在这部电影中是一个非常悲惨的角色。她为师傅的儿子担任了艺妓。 在艺妓的无助和无聊的生活中,她遇到了像世茂村这样的有才华的人。在她爱上岛村后换来的却是一年来一次的央求。

等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快疯了。

还有一个穿梭机在**字符-叶。作者似乎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来描写树叶,但我能感觉到树叶在许多地方的存在。岛村对叶子好奇的询问,旅馆老板娘对叶子的评价,还有叶子经常去行男的墓地,她在整个**中似乎是一个很完美的人物。

连最后她的死也是那么凄美。显然,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人物形象很可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回顾叶某短暂的一生,他生病时悉心照顾她,让一旁的岛村以为他们是夫妻。

后来,行男快要死了,小马不肯回去看他。向岛村求救的场面令人同情。最后就是叶子为了救失了火的剧场里的孩子而从二楼摔下来的场景让人起敬。她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

我只照顾过一个人,我不会再这样做了。她因为自己照顾的第一个病人死去而把责任归咎在自己身上,而且经常去行男的墓地为他上坟,并且下定决心不再当**了,如此善良的人,最后的结果却是在救人过程中死去了,实在让人感到惋惜。

在主要人物中,我最不喜欢的是岛村先生。原因有好几个。首先,在我看这部**之前,我看过关于这篇本书的简介和人物分析。

在众多的简介中都说岛村先生是一个坐吃祖业而且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虽然他也研究欧洲舞蹈,但是不足以说明他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物。后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发现岛村是一个我不太喜欢的人。在岛村第一次来雪国时就让驹子去帮他找艺妓,而且在驹子说找不到艺妓时,岛村一脸的死缠烂打,一定要她帮他找。

在第二次去雪国的路上,他遇见了叶。显然,他又对叶有了好感。后来,他经常问佛子叶的事。他知道驹子很喜欢她,但是他还向驹子打听另外一个女人的事情,这是存心让驹子伤心。当他第二次来到雪乡时,看到穿着艺妓衣服的小马,他自言自语道:

她还是当了艺妓了。这种语句在我读来就有那么一些看不起的情绪在里面。就算岛村对驹子以前就没有好感,那对叶子他是有好感的,但是在叶子从二楼摔下来的时候他却只是感到同情,仅此而已。

这直接显示了这个人的善良。在与外面的女人寻欢时,无所不至,在回到家时,又摆出一副好好先生的嘴脸,对妻子孩子感到愧疚。让我感到他很虚伪。

在我看完**后,我又看了电影版的《雪国》。电影里的故事有些不同,表达方式比较直白。在读**时我对于**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有一些不理解,但是看过后,我就对这个故事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

在纪子与岛村的关系中,纪子非常喜欢岛村先生,因为他的性格和才能。但岛村只把小马驹当作雪国的玩伴,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在**的结尾,没有人和他们的命运的结释,但我们都可以猜测,这两个人不太可能有结果。

在岛村和叶子的关系中,他们总是若即若离的关系。shimura对叶子的感情很好,但如果有进一步的追求,她有时会问foko关于叶子的事情。在驹子含糊其辞时他也没有怎么去深究。

在叶子为了救人而从二楼摔下来时他也只是看着驹子和叶子抱在一起,对叶子感到同情,没有什么太多情绪流露。显然,岛村对树叶只有一些好感。

我从看**开始就一直在想小马驹和小叶的关系,为什么小马驹不愿意提起小叶,似乎对小叶充满敌意。看完电影后,我发现由于岛村对树叶的青睐,foko不愿与树叶交流。当小马从岛村口得知叶要求岛村善待小马时,我相信小马对叶子的想法也变了。

这也应该是foko在理解shimamura的思想后发现叶子从楼上掉下来并死亡的原因。在驹子的亲人相继离世后,叶子已经是她最后的亲人了,可是现在连最后一个亲人都要离她而去,这也难怪驹子会崩溃。

在《雪国》这部**中,如果错过了那些描写风景的文字,就是一种遗憾了。我们可以来欣赏一下这雪国到底是怎样一个美法。

“这是原野尽头唯一的景色。夕阳的余晖把整座山映成深宝蓝色,轮廓清晰。月色虽已渐渐淡去,但余韵无穷,并不使人产生冬夜寒峭的感觉。

” ,“岛村仿佛坐上了某种非现实的东西,失去了时间和距离的概念,陷入了迷离恍惚之中,徒然地让它载着自己的身躯奔驰。单调的车轮声,就像一个女人刚开始倾听时的朗朗上口的话语。” 。

这两个字就是岛村在火车上看到的雪国风光。在坐火车时,我会觉得窗外的景色从眼前闪过的时间过快而不去观察,但是作者在描绘雪国风景时感觉是在写一幅静止的画,月落迎晨,寒意料峭,像是失去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样,迷失在了这种美妙的感觉之中。

最后一章也有对风景的描述。“茫茫的银河悬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体拥抱夜色苍茫的大地。真是美得令人惊叹不已。

岛村觉得自己身材矮小,却从地上进入了银河系。缀满银河的星辰,耀光点点,清晰可见,连一朵朵光亮的云彩,看起来也像粒粒银砂子,明澈极了。” 这是岛村在叶子死前看到的景象,美丽的银河,在叶子死时,在他眼前,在他心里倾泻而下,这种壮观的场面,让我们震惊,也为叶子这种无谓的牺牲精神而震惊。

不管外界怎么评价《雪国》这部**,我认为它在我理解的写作意义下是一部很不错的**,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映象。

《雪国》读后感 篇5

读《雪国》品“物哀”

十六七的时候,我买了一本简装川端康成的《雪国》,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日本文学,当时感到挺新鲜。书中东方式的含蓄委婉和意味深长以及“物哀”的感伤深深打动了我,从而使我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喜爱。日本**没什么情节,《雪国》尤其如此,该书用大量景物的描写填补了情节的空缺。

“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萤火虫。”、“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在晃动。”这种蒙太奇的描写方式产生的幽美意境在书中随处可见,描述的虚无之美使人怦然心动又满怀忧伤。

曹禺第一次接触《雪国》时说:“昨日始读川端康成的《雪国》,虽未尽毕,然亦不能释手。日人**确有其风格,而其细致、精确、优美、真切,在我读过的几篇中,十分明显。

”《雪国》的故事很平淡,没有什么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从事舞蹈艺术研究的岛村在雪国温泉宾馆与艺妓驹子产生了爱情。驹子的儿子患肺结核,美少女叶子陪同他从东京坐火车回汤泽,叶子正好就坐在当初岛村去见驹子的对面。岛村看见叶子和窗外美丽的雪景映现在玻璃窗上,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叶子,于是,岛村、驹子和叶子三个人之间构成了一种微妙的情感关系。

**结局似乎有点仓促。美丽的叶子意外地死去了。叶子的去世其实正是日本文学的一种典型表现:恬淡的物哀。

物哀是一种生死观念,是主体在短暂的美丽中追求“永恒的静寂”。物质伤的悲哀在日本文化中无处不在。就连日本国歌也充满了伤感的风格。

物哀是江户时代国学大师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简单地说就是“真情流露”,主观接触外界事物而产生的幽深玄静的情感。本居宣长自己在《紫文要领》中这样阐述“物哀”:“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地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在心中来品位,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

日本人认为,最终的美是悲伤,而樱花是这种文化最直接的表达。如果樱花的花瓣飘落在雪地上,很容易唤起人们对易逝生命的感情和思考。这种思想可以在川端康成的作品和日本文学中找到。叶子的意外去世,是川端康成精心安排的“徒劳”。

川端康成一再强调悲伤和美丽是相通的。他认为死亡是最高的艺术,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死亡。在日本文化中,死亡不是终点,死亡不是生命的对立面,而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樱花会开放。在《雪国》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无处不在的生与死、爱与愁的感物之哀。

也许,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死亡,我们才能理解更好地生活的意义。

“转眼间,由于各山远近高低不同,加深了山峦皱襞不同层次的影子。只有山巅还残留着淡淡的余晖,在顶峰的积雪上抹上一片霞光。”

《雪国》读后感 篇6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年轻艺妓的身体、声音和微笑。并巧妙地利用雪国的独特风光来衬托,创造出一种美丽的情趣和境界,使人深受感染。实际上,看着雪国时,心情是安静的。

因为大人物之间没有矛盾和冲突,()没有情绪波动。就如同一个人在静静的欣赏着那一方的雪景。从作品中,作者,直觉告诉我,一定是一个人对纯粹的美有一种偏执狂。

一个人总是在现实和精神的上游,为马驹。他描述了很多,但对树叶印象不深。虽然,顽固的叶子只出现在开头和结尾。

但是第一次的出现如果以纯美来形容的话。那么,最后一次的从二楼跌落时候,那个场景能够用凄美来形容,但是那一次的跌落就像个慢镜头,段落不多,却给人印象深刻!

篇3:《雪国》是以白雪的世界为背景,雪是世界上最干净、圣洁,同时也是最美丽、飘渺近似虚幻的东西。通文都流露着一种淡淡的苦闷、愁思、悲哀的情绪。

岛村不仅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个旁观者。99zuowen。,对于这个人物,我并不喜欢。

他是消极的,应对驹子对自我的痴迷,他觉得一切都是徒劳而已,他无法带给驹子想要的安心。甚至,他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对追求小马驹的绚丽之美和对叶子的空灵而清澈之美是徒劳的。他看着驹子为生活奔波,为感情压抑,同情她、怜悯她,时而给予她一丝安慰过后又冷静地告诉对方一切都是徒劳。

当然岛村这个看客做的也很吃力,他一向在追寻中想象中的美丽,他渴求的清冷、干净的叶子始终不正眼看他,而让他矛盾纠结的驹子确是一味地等着他。还时刻担心着自我的心思被驹子看穿,想要躲着又期盼着接近。

相反我很欣赏驹子,虽然付出得不到回报,依然率性而用心地生活着,渴望感情,执着感情。喜欢、讨厌,各种情绪都表现得真实、平静,不做作。

《雪国》读后感 篇7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雪国》有感

天高云淡的雪原,热情温柔的艺妓,这是我对遥远的雪国大地最初的记忆。没有世俗的恩怨,没有连绵的战火,只有无尽的的欢乐和夜夜的笙歌,秀色可餐的佳人,伴着如画的风景、以及那让**连忘返的温泉,不禁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陶潜笔下那宛如仙境的世外桃源,原以为这样的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原以为作者要制造出大河版的桃花源,可谁曾想,到头来涛声依旧世事依然,伴着叶子的与世长辞,一切又回到了圆点,再也没有留恋的斜阳,再也没有倒影的月亮,再也没有醉人的暖风,转眼,消逝在云间,而岛村不得不离开自己眷恋的地方,回到闹市,回到自己不愿面对的地方。不知道多年以后伴着和煦的微风、西下的斜阳岛村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思考:

树叶离开,是风的追逐,还是树的不挽留?

穿过岁月的河流,还有多少能够铭记,还有多少能够沉淀?同一时间已没了相同的河流,同一河流已不见了往日的宁静。岛村先后三次来到雪国,不止一次的说这是“徒劳”,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里,接受到先进思想的、热爱和平的知识分子似乎对世界失去了幻想,正如电影《毕业生》里面所说的那样,“迷茫充斥着世界,让我寸步难行,我只能低下头去静静的思考”,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幻想着这样的世界的存在,同时他也意识到这是虚无的、飘渺的、不可能永远存在的,为此,他感到担忧和彷徨,让他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

初读此文,觉的篇幅冗余杂乱,不知何从下手,让人有点读意识流**的感觉,可随着故事的深入我才渐渐意识到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他似乎在用这样的方式掩饰自己内心的孤寂,不断的观察周围的事物来让自己彷徨的世界安静下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内心世界的释放。《雪国》的主要内容是男女主人翁的对白,或温馨、或直白、或随意、或暗示,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岛村的无奈与不耐烦,这更让人联想起了《少年维特的烦恼》里面维特的“烦恼”,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时局的悲观可能是作者写此文的重要原因所在。

全文的结尾处提到了银河,说“岛村无法相信成弧状横跨太空的明亮的光带竟会如此昏暗。大概是星光比朦胧的月夜更加暗淡的缘故吧。然而,银河比任何满月的夜空都要清晰明亮。

地面没有什么投影。奇怪的是,驹子的脸活像一副旧面具,淡淡地浮现出来,散发出一股女人的芳香”。这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作者用银河、星斗预示着新的转机和先进知识分子,他希望并且坚信这种黑暗中将会过去,新的世代中将会滚滚而来,正如北岛《回答》里所说的那样:

新的转折点和璀璨的星辰正在不加阻拦地填满天空,这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也是未来人们的眼睛。

《雪国》读后感 篇8

岛村前后三次去了多雪的北国山村,先对萍水相逢的叶子流露倾慕之情,而后与当地一名艺妓驹子邂逅进而产生情爱。川端康成对岛村和佛子的感情和爱情没有明确的描写,但有点生动。这归功于他对于情爱的描写,颇为象征。

岛村对驹子更多的是肉体依恋;而驹子则对他由肉体关系延生到了精神,衍生出了感情的依赖,其实就是爱意。

虚无主义甚重的岛村,认为人世界的一切营造与追求,都归“徒劳”。虽然对驹子产生朦胧的爱意,但对其身世爱莫能助,最终也归于虚无。叶子在意中人病逝之后,郁郁寡欢,一场大火与漫天星河,构成了她哀婉绝倒的死境。

岛村甚至以为自己渺小的影子,会从地上倒影入银河。而当叶子孱弱的身体从七尺楼台上翩然而坠的时候,岛村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

”这是雪国结尾的部分,是银河倾泻而下还是岛村飞身银河?很难说清楚,是什么样的具体情感?日本作家似乎偏爱三岛由纪夫,一位因剖腹产自杀的著名作家;偕同女读者蹈水赴黄泉的太宰治;服用致命安眠药的川崎在美丽的樱花树下,埋葬着尸体。

而几年后获得诺贝尔奖的川端康成最终也和这些人一起在公寓的煤气管里自杀。死亡对于一个日本艺术家来说具有终极的美学意义。这是经验的,也是超验的。

通过这些似乎可以一窥日本作家所面临的“物哀”到底是何种情感。人与人之间是否真正能够沟通、了解?“去来落泪成流川,行人误认是清泉”,这也许是最恐怖的谶言。

《雪国》读后感 篇9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雪国》读后感_1500 字

“不知为什幺,岛村总觉得叶子并没有死。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

也许日本文学中有一种淡淡的悲哀。我不敢轻易碰它。

读罢川端康成的《雪国》,无力感似有似无地涌上心头,竟感到了莫名的惆怅。“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故事便从川端笔下这片茫茫雪域开始。

岛村,坐食祖产的有妇之夫,对西方舞蹈感兴趣,然而却只是凭借西方舞蹈的书箱和**去任意想像。他不欣赏舞者生动的身体舞蹈艺术,而是欣赏自己幻想的舞蹈幻影。在雪国当艺妓的小子,为了给生病的儿子买药,成了艺妓。

她是个有脚趾的干净女人。她希望去城里。与深谷里的其它艺妓不同,她几乎每天都写日记,并从读过的书中记下十多本读书笔记。**据介绍,这个岛村曾三次来到雪国寻找佛子,并在第二次前往的路上被一双美丽的眼睛吸引。“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余晖里飞舞的夜光虫,娇艳而美丽。

”这是一个叫叶子的姑娘,她的声音悲戚而优美,仿佛是某座雪山的加声,**平谈如水,却纤弱氤氲着淡淡的悲哀。最后以叶子在一场大火中丧生而结尾。川端康成的作品极其细腻。意识流的内容按时间顺序交织在一起。所有的情节和语言都像雪国的雪一样纯洁。

平淡却能给予心灵沉重一击。

**始终围绕着“虚无”与“徒劳”。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节日祝福网 ZR120.coM]

《雪国》读后感 篇10

《雪国》中对岛村的设定是个拥有祖辈积蓄的大量财富并且闲来无事的纨绔子弟,对音律略有研究。一次偶然到雪国的温泉旅馆认识了出卖声色的驹子。驹子身处豆蔻年华,可可伊人,擅长三弦,而且还坚持写日记。

虽然二者之间属于买卖关系,但驹子透露出一丝丝爱慕之意,但是岛村则认为他们二人萍水相逢,不必强求,也是无需投入太多。驹子表示认同,但是要求他“每年来一次足矣,带夫人也是同样可以的,以期长久”。在《雪国》全文中,岛村总共去了雪国三次。

期间与驹子长相厮守,驹子负责岛村的饮食起居,协同游山玩水,两人之间亲密猥亵均有涉及。虽然在驹子陪同岛村期间,都是按照艺妓制度按时收费,但岛村被驹子的音容笑貌吸引,驹子则是对岛村的博学多才和大阔的手笔感到赞赏。逐渐两人之间慢慢产生一丝丝情愫,在最后依然互致感激之言,告别而离。

在岛村第二次来雪国的途中,遇到了叶子和行男。叶子和驹子一样,是很漂亮的女孩子,而行男则身患重病,被叶子所照顾。此时,夜幕将临。在诗情画意的美景下,岛村也被远处树叶的凝视姿态所吸引。

此后,岛村通过沟通得知,行男是驹子三弦大师的儿子,叶也是他的家人。而无意中得知,三弦大师本打算促成小马驹和行满的婚姻,但小马驹为了筹集医药费成了艺妓。但当岛村向驹子提及此事的时候,驹子一口否决,并言明她和行男并无瓜葛。

甚至在岛村离去的时候,行男病危,叶子恳求驹子照看,驹子毅然否决。虽然岛村对叶子的外貌也同样赞赏,却并没有产生如同驹子一样的爱慕之情。只是最后一次离开雪国前,树叶溜走了,而岛村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痛苦,只是感到了些许的同情。

从情节上而言,《雪国》并不复杂,简单明了,在极具特色的雪国之中,描绘了岛村与驹子的长相厮守。据说为了简洁,川端康成在写完文章后会大大减少文章的内容,达到了简洁细腻的效果。所以,他的作品具有一定口语化的特点,但是非常清晰,表明了川端康成作文时的细腻和认真,为了达到行文“美”的境界不遗余力。

《雪国》读后感 篇11

雪国》川端康成的《雪国》是史上最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其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写道川端康成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无疑这些在《雪国》中得到极致的体现。总的来说,《雪国》的情节较为单纯,写的是主人公岛村三次去雪国,以及与此同时岛村,驹子,叶子,行男四人之间的命运的转变,直到最后行男和叶子的死,驹子的疯,岛村离开雪国为结尾。

《雪国》,集中表现了日本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虚无思想.作品描写了人生的虚无、景物的虚无、意象的虚无,向读者展示了一方充满虚无关的净土,岛村之所以来到雪国,便是为了寻找一种纯净的美,而雪国这个名称仿佛影**这是一方洁净的土地。《雪国》中岛村一直说驹子是雪国的女人,其实叶子和驹子是灵与肉的关系,她们都很美。

但是她们又是不同类型的人。

驹子是**中最重要的人物,在岛村第一次来雪国时,他眼中的驹子是个纯真的女子,没有把她看做艺妓,并且想与她交个清白的朋友,当时他是这样想的:“女子给人的印象是洁净的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岛村不禁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由于刚看过初夏的群山的缘故。”当岛村第二次来雪国的时候,驹子已经是一位艺妓,但是岛村还是能够从她的身上看到与其他艺妓的不同,比如说她为了行男沦落为艺妓,坚持写日记,驹子自己说她是一团火,会把岛村灼伤,用象征的手段予以体现,川端康成把驹子红红的脸颊和一片雪色的旷野同时叠映在一面镜子之中,以红白的强烈色差,象征着严峻生活中驹子执著的生命。

但是同时,驹子是冰冷的,原文中写道,“驹子在长廊尽头的拐角处亭亭玉立地站着,衣服的下摆铺展在乌亮的地板上,“使人有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这样一来,佛子就是一个性格复杂的艺妓,不仅体现在冷热对立,而且还含蓄放荡,纯洁媚俗。她将自己的所有情感倾注于岛村,一方面却在聚会上放浪形骸,在清醒时痛恨自己艺妓的身份,在麻醉时又与客人饮酒作乐,由此可见她性格的扭曲畸形。

叶是中国女人的另一个形象。 作者对她的描述不如柯尔特。首次出场是在岛村第二次去雪国的火车上,在岛村眼里,她有美丽的眼睛,迷人的脸庞,还有对病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岛村被她吸引住了。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叶子近乎是美得存在,她的命运同驹子一样悲惨,但是她仍然保持着自身的纯洁,并且心地善良,乐于帮助他人,她不止一次地对岛村说要好好照顾驹子,她就是雪国这一方净土的精髓所在,是属于这一块土地的纯净,但是最后作者又将这样一个美的存在毁灭于一场大火中,这样结局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着美得洁净继续保留,不致于像驹子一样为生活做艺妓:

另一方面,作者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虚无主义思想,最终这种清净的美消失了。

岛村其实是作者的眼睛,通过他来描述雪国的人与事,另一方面岛村的存在是为了与驹子,叶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来显示雪国两个女子的美。

《雪国》读后感 篇12

雪国读后感(一):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坐享祖业的男子岛村在旅行中与艺妓驹子和一向处于圣洁状态的女孩叶子的故事。两个女孩,一个现实,一个虚幻;一个温暖如火,一个寒冷如冰;一个绚烂如夏花,一个美丽如秋叶。

她们性格设定的明显差异,以及一男两女的情节模式,很容易让人想到张爱玲的名作《红玫瑰与白玫瑰》。

驹子在与岛村的关系中,一向是居于主动地位的。也许从一开始,当岛村以一个健谈者的身份进入时,她的内心情感就已经增长了。他们的相见只能一年一次。

于是驹子相当珍惜见面的机会。她陪宴也好,醉酒也罢,都不忘几乎每一天去见岛村,哪怕为了躲着人得从偏僻的山路行走、得藏进壁炉里,哪怕她嘴里总说大概没时间过来,哪怕每次只能匆匆来又匆匆别过。她是爱岛村的,即使明白这样的爱无法改变他的过客身份。

这样激烈的感情与娇蕊类似。在张爱玲笔下,这是一位可爱的、妖冶的、声名不好的甚至有些放荡的女人。当她出现时,她是王太太,有一个富有的丈夫和舒适的生活。

但在跟振保相处的日子里,或者是由性生爱,或者是日久生情,她竟然爱上了他。她和丈夫摊牌说要离婚。即使他们没能和振保在一起,他们也结束了婚姻。振保昏倒时,她在他病床前哭了,醒来后悄悄走开。某种好处上,这次她用了真心。

就如她最后成了朱太太抱着自己的儿子在电车上跟振保相遇的时候说的,他教会了她很多原以为生命里不存在的东西。

这两个女人对自己的爱人都有期待但没有要求,爱情是直接纯己的。但这样的感情是有前提的。对于驹子来说,且不说行男是不是她为了救助而甘为艺妓的未婚夫,行男的行将就木之驱和最后的死亡使得她完全能够自由地爱岛村,能够几乎无顾忌地表达。

娇蕊和振保的爱情是在娇蕊的丈夫去新加坡出差期间产生的。这期间的娇蕊是相对自由的。而且,丈夫妻子的身份给振保带来了足够强烈的安全感,也是说服自己投她一票的重要原因。

这几乎是这种红玫瑰爱情的先决条件。很难说振保是不是爱上了娇瑞,但至少是一个他不能忘记的女人。而岛村大概是喜欢驹子的,因为她的洁净。

这是川端康成反复强调的最初的情感动因。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是女人给人的印象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以严寒的雪国和极度难得的绉丝作为象征性的衬托,除了与日本向往冷寂的艺术追求相关外,或许也是为了凸显驹子虽是艺妓却有着不一般的净。

川端康成是借雪国这样一个旅行的时空,展示了一场纯粹的爱恋。而张爱玲正是在平凡生活的缝隙中,插入了这样一个故事。《雪国》有强烈的非现实主义的色彩,岛根的形象很弱。

只是在行文间隐约提到,他家境大概不错,在东京有家庭,懂些艺术。如此淡化的男性形象,让人觉得他的创作似乎是为了满足和爱马。作者只是借用了他的眼睛和心灵,不想给他太多。

而振保是一个有着普遍利益的好人。他的形象很好。英国留学归来,不错的工作,家里有弟弟有母亲。男性形象的差异性不好生硬比较,但这样的设置使得《雪国》有些类似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游仙题材,是存在于异空间的想象;而《红玫瑰与白玫瑰》便不得不堕入繁重的尘世生活当中,无处超脱,无法自拔。

前者的结局是梦幻般的,而后者只能是沉重的。这可以从叶子和黄鹂的图象分析中看出。

叶子在《雪国》中一向是有些虚幻的存在,她若隐若现,却承担了岛村心目中近乎女神的形象和整篇文本中悬念冲突的集中体现。她是谁她是关心她弟弟的姐姐,或者似乎是将行男照顾得无微不至、旁若无人的情人,亦或者还是与驹子不甚交好的情敌。但同时,她很弱,她有一个很好的嗓门线,她迷恋,她不是艺个艺妓。

她每次都在岛村的视野中飘然而过,愁情满怀,欲语未尽。如果小马驹还是一个容易触碰的女人,那么她只能看起来像仙女,或者更确切地说,像一个生物。不只是岛根对她有很多疑问,读者也是。

而这些疑云,随着作者对她向善、向美这两个维度的描绘直接有些失真却又确切地成全了她的神性。看来她不能和岛村一起去东京,她只能死,因为神性的东西不能融入世俗。所以她丧命了,在一场火灾中。

她临终时的情景描写是悲壮的。女人的身体在空中处于水平位置。在二楼落叶的临时看台上,架子上两三块木头斜掉下来,砸在树叶的脸上燃烧。树叶闭上迷人的眼睛,伸出下巴,伸长脖子。火光在她那张惨白的脸上摇曳着。

应该指出的是,针对这样的死亡,川端康成使用了这样的描述。不知什么原因,川端康成总觉得叶子没有死。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川端康成有着与文本中

类似的岛村经历,更不用说岛村有多少主体投影,川端康成只是用岛村的感觉告诉读者她没有死。那她变成什么了呢或者蚕,或者仙,大概是随着神性飞升了吧。她本就是叶子,本就该长存着,就算以飘零的姿态。

而作为振保的妻子在的烟鹂相对于叶子的精彩来说,就显得相当淡漠了。()如果说以叶子作白玫瑰是突出其圣洁的话,那么烟鹂的白就只能是扁平、单调。虽然张爱玲在开篇就说,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但很明显,烟鹂给人的感觉没有圣洁,只有乏味。她是女学生,她最开始的时候有着少女的美,也与婆婆相处融洽,但这样或许由于新鲜产生的正面效应太短暂而很快就消失了。

她因生女儿很吃了些苦头而觉得能够发些脾气,婆婆却以为她未能生儿子所以不待见她,于是最后搬离了她与振保的家;而时间长了之后,振保也觉察出她的乏味。她不会与人交际,在家里没有地位,连女佣都能够给她脸色看。她好心表现出与客人的亲近,却常常过分,常常以祥林嫂般的诉苦方式因而引起客人的反感。

她在振保的生命里几乎没有存在的位置。或许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身份定义和存在感,她与在振保眼中相当不堪的小裁缝**只有在比自己更低的人那里,她大概才会发现自己的价值。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讲,这个女人都不圣洁。

凭着张爱玲对世情的洞明,她大概不是想创造一个失败的圣女。她的意旨大概是在写明平常夫妻生活

的单调。它就是这么无聊,这么惹人厌烦,而这就是活生生的生活。于是,最后的结局里,坏过一阵子的振保又突然变回了好男人,生活如常。

如果以驹子、骄蕊为红玫瑰,以叶子、烟鹂为白玫瑰的话,似乎能够看到在两个文本中红、白玫瑰的倒置现象。虽然红玫瑰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热烈,但白玫瑰却是不一样的圣洁。在《雪国》中,白玫瑰明显是以高于红玫瑰的地位存在的,虽然在描述中,一向是红玫瑰不待见她、压着她;而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只有红玫瑰才是振保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的浪漫想象,白玫瑰只是他不得不理解的妻现实而已。

当然,文本展开空间的不一样完全可能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两位不同国别的作者对两类想象中的女人的别样塑造。相比来说,红玫瑰是川端康成的**中更现实的女人形象,而白玫瑰是张爱玲文本里最后终结于的现实。

红、白玫瑰对两类女人的不同想象,或者说是言说方式,也许有着类似于文学母题的好处,能够照见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差异性。

雪国读后感(二):

《雪国》讲述了一个研究舞蹈的纨绔子弟岛村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与当地的艺妓驹子结识并发生关系。驹子能弹得一手好三弦并且能跳美丽的舞蹈。于是她和岛村之间有许多共同的话题。

虽然他们之间是主客的关系,但是驹子认为岛村是一个充满学识、待人真诚的人,于是两人之间产生了浪漫的感情故事。

然而,岛村第二次去温泉旅馆时,在火车上遇见了一位眼睛明亮的漂亮女孩,这位女孩在照顾一位生病的男子。岛村对这女孩印象很好。之后岛村得知这女孩名叫叶子,是驹子师傅家的人。

而被照顾的男子名叫行男,是驹子师傅的儿子。师傅曾有意给行男和驹子订婚。然而驹子最后却为了给行男赚医药费而流落为艺妓。

叶子最后从二楼坠楼身亡,驹子抱着叶子的身体被包围在人群中。而岛村此刻却并无大惊大悲,只是略表同情而已。

**中,岛村其实是一个内心极其孤独的人。虽然研究日本及欧洲的舞蹈,但其实并无多大成就,没有固定的职业。他每年都会去雪国旅游,会面驹子。

他与驹子在相处过程中已成为了相知相许的知音。虽然岛村对驹子未有任何承诺,甚至在离开时都未告诉驹子何时才能回来,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是极其真挚的。这种感情,也许只有寂寞的人才懂。

岛村是寂寞的,而驹子也是寂寞的。岛村的这种寂寞又使他成为一个多情的人。在第二次去雪国的火车上,岛村遇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叶子,当时叶子正精心照顾行男,岛村一下子就被这位女子吸引住了,他认为叶子是一位有情有意之人,他从叶子的言行举止中认为该女子必须是个姑娘,一位姑娘能对一个男子这样尽心尽力的照顾,这样的深情让岛村感动。

在火车上,岛村一向在镜子中**叶子的眼睛。并且作者极力描述窗外的景色,在景物的衬托下,叶子的眼眸变得更加明亮美丽。从此处看,作者既描绘出了雪国的美丽,又写出了岛村对叶子的一见钟情。

岛村也是一个对生命看得极其透彻之人。在最后,叶子从二楼下坠,岛村没有表现出大惊大悲,而是略表同情,这与之前岛村对叶子的感情是矛盾的。岛村认为万物都有其归宿,每个人都应理解自己的命运。

这显然与作者自身的思想有关,岛村

即是作者的化身。川端康成自小父母双亡,而身边的亲人又一个个离自己远去,使川端康成内心孤寂郁闷,川端康成的思想逐渐转化为佛教思想,对生命有一番自己的理解。

驹子是一个有情有意之人,在**中,虽然处处表现驹子对人的冷淡。如驹子不愿意在岛村面前提起叶子,不愿意过多透露自己的身世。在叶子赶往火车站告诉为岛村送行的驹子,行男快要不行的时候,驹子坚持要送客人,并且告诉岛村,她不想见行男,不想看一个将死之人。

然而,驹子的内心是火热的,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为了报恩,驹子为了医治行男沦为艺妓的这份勇气令人敬佩不已。在与岛村相处的过程中,驹子所流露的真情也令人感动。并且驹子虽不愿提起叶子,却也十分关心她。

**最后叶子坠楼身亡,驹子跑过去抱起她这一幕场景尤为感人。驹子爱记日记,她把自己所有的真实想法都记录在日记本上。岛村曾说她都是徒劳而已,她笑着无所谓地承认这是徒劳,然而并未终止。

驹子对岛村是十分信任并且敬佩的。驹子愿意把日记本给他看,就是把真心付与岛村。这样一个内心感情热烈的女子,实在与艺妓二字相差甚远。

**对叶子的描述不是很多,但是也能够看出叶子是一个有情有意之人。在火车上,叶子对行男照顾得无微不至,行男死后,叶子每一天都会给他上坟。此外,叶子十分关心在铁路上工作的弟弟,要人多照顾她弟弟。

并且叶子是一个十分规矩之人,她只管自己的事,但是问不该过问之事。如火车上,叶子未曾发现有一双眼睛已观察她很长时间。在替驹子送信给岛村的时候,也未曾过问什么。

而岛村对她的关心,她也未曾察觉。叶子的内心世界是十分狭小且单纯的。其实驹子也曾如此,只但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生活便有了很多的无奈。

《雪国》的作者川端康成自幼遭遇不幸,生活经历复杂,于是作品往往有很深刻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很深厚的思想感情。《雪国》无较多的故事情节,重在描述人物内心的情感。它所写的男女之情一方面描述了封建社会残留下来的落后的**制度,表现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

一方面又表达了作者对妇女的同情,描绘了她们纯洁的内心世界。于是,作品是具有深刻的鉴赏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