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把作品名和观后感联系在一起呢?我觉得那些令人难忘的经历往往都是观看一些经典作品的时候产生的,我们的思绪经常会随着作品的故事发展而流动。现在是时候好好写一篇观后感了,我在众多选项中选择了这篇最值得推荐的“仰望星空观后感”。非常欢迎你参考这些资料,希望你能够从中获得很多收获!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1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观看影片《仰望星空》。看完之后,我被钱学森伟大的爱国情怀深深的震憾了,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是由陈真导演的,主要是为了纪念中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诞生100周年而创作的。影片以钱学森的经历为主线,真实地向我们展现了先辈们为国拼搏、刻苦奋斗、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献身科学,坚持真理不为名利的精神,一心报国。

通过荧屏,我看到了上个世纪,一位跨时代的巨人。贫穷的岁月,苦难的年代,他抛下在美国的金钱、地位和荣誉,不顾一切踏上了返回中国的归程,用坚定的目光放眼华夏。因此,中国的大地断熠熠生辉,中国的天空群星璀璨。星空下,他抬起头仰望这片他所热爱的祖国的天空。于是,中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

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在中国没有科学技术经验的背景下,他与亿万科技人员坚持不懈,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当他在美国受到迫害、拘禁时,他依然不顾重重阻碍,心系祖国,用他坚定不移的理想和为国献身的精神撑起一个大写的“人”字。最后,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钱学森的业绩对于我——一个普通的小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钱学森是坚韧的,在饱受折磨后,双腿坚毅地踏上回国的甲板;钱学森是无私的,在钱、权、利面前他眼里只有祖国,他听得到美国人的诬蔑,但他心里却只是听到祖国的声声呼喊,祖国需要他,于是他不顾一切,用智慧与一颗热枕的心拥抱祖国;钱学森是光荣的,在艰苦的条件下,他研发了“两弹一星”,失败、难关攻克着他的底线,他扛住了。

《仰望星空》,沉淀下来的是一颗爱国的心。爱国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责任,而作为新生一代的中华儿女,我们应该以国家发展为已任,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挺直我们的“民族的脊梁”,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钱学森为荣,学习他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还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将爱国之歌唱响,谱出中华少年绚丽的华章。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2

钱学森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民族气节、坚强毅志、艰苦朴素的生活,都显示出他的品格和情操,令人钦佩。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他的爱国情怀。

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他依然不顾重重阻碍,无时不刻想着国家。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后,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钱学森的业绩对于我——一个普通的国家公务员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但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我们今天很幸运。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是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一个蒸在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们有很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任何大浪和磨难。与钱学森相比,在这样的恶劣形势下,他仍然坚持奋斗和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

我们是幸运的,但我们毕竟也经历过失败。失败后,虽然可能比别人落后一大步,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站不起来。我们依然还有攀登高峰的梦想。

中学不是我们曾经梦想的天堂。当我们来到这里,我们仍然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我们不能在任何时候停止前进。我始终相信人生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一旦懈怠,终会瓦解。这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当然,我不敢吹嘘海口想成为像他这样的科学家,甚至超越他,但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他有什么精神都值得学习。希望自己能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要再分心,也希望未来还很长远的学习之路,自己依然能一心学习,不为什么莫名的事情而牵绊,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之才。

我们想做到的很简单: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

看了《仰望星空》这部电影,“钱学森”这三个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也为班级同学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我相信我可以一直保持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充实我剩下这不到两个月的小学学习生活,我应该时刻铭记这样一句话:学习靠自觉,我们是有责任的到这里学习来的。我也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钱学森把建设祖国视为自己的责任,我也有自己的责任,那就是努力学习,未来只能靠自己创造,机遇只能靠自己把握,我努力让自己无悔!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3

晋江Priest写过:“比金钱更珍贵的是知识,比知识更珍贵的是好奇心,而比好奇心更珍贵的是我们头上的星空。”人难免会对历史产生好奇。这个时候,我们看什么呢?课本中的数页,寥寥几行就带过一个朝代,一些人。而这些肯定满足不了我们的好奇心。去找史书吧,浩如烟海,文言文又太难,文学作品就大显身手,但戏说的成分更多,有谬误。

历史总是由人来书写。对于“真实”,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钻研,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所以通俗读物《明朝那些事儿》特别红火,当年明月看了大量的史书,再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他眼中的明朝。北溟鱼的这本《在深渊里仰望星空》异曲同工。理工科的清华才女利用前人留下的历史记载与当代研究,进行了合理的推测,以现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心灵试图理解千年前魏晋时代那批同样受过良好教育、文采飞扬的人的内心。

所谓魏晋时代,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前期。“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魏晋中的魏是三国中的曹魏政权,晋自然就是东西两晋。在历史记载上,这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战争、饥荒、瘟疫不断轮回,死亡成了每天必须面对的话题。然而仍有一批人在最深的黑暗里,在人生的阴沟里,抬起头,仰望星空。这些人有的政治家,有的哲学家、文学家,有的什么都不是,但都可见那个时代的风骨和风流。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不止停留在故纸堆上,不止于只言片语的刻画。他们的人生态度、选择以及境遇,穿过历史的尘埃,一直试图和今天的我们交流。只要我们愿意,他们一直都在。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除了妙笔生花的文字,中间参考了众多的历史书目,真正是博采众长,穿针引线,严谨地拼凑出一个个更完整的人物,让他们走到我们面前。也让我们回到他们的时代,站到他们身旁,看他们的来历与归途。全书看似妙趣横生,底色却是严肃的。

我们看到曹操文能倚马赋诗,武能安邦定国,出门不受气,想干嘛就干嘛。看到了曹植纵使一开始就手握一副好牌,然而对命运的苦难缺少警觉,对稍纵即逝的际遇缺少机敏,不懂变通,最终只能被别人践踏,过完他短短的一生。但他的才华,光芒万丈,虽然时间很短,却照亮了历史长河,足以让他同时代的人们记载、传诵,让一代一代的后人流传。看到了曹丕,即使对人生失望,他依然能克制自我,用努力去补偿才华所不能及的境界。

而“建安七子”们,聪明勤恳,有才华,因为时代的艰难,他们空有理想,一生迷茫,因为文字和思想不朽。生而为人,他们个性鲜明,有喜有恶,也曾鲜衣怒马,也曾恣意风流。他们有颜值,有才气,极端浪漫、自由,爱怎么活就怎么活,遵从自己的意愿,不曾让自己的姿态难看。

鲁迅把魏晋风度和药与酒联系在一起。从睿智凄凉的正式名士,到放荡不羁的竹林七贤,他们的精神灭掉后,即使有药有酒有空谈,却再也没有那样师心使气的作家。“真名士自风流。”这些闪烁着生命之美、有智慧的个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份豪迈、骄傲与不羁,让无数人向往。他们生于乱世,到处是血,有骄傲有卑微,却仍然在生不由己中活出自我。魏晋风流是独一份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们就是历史星空中闪烁的明星。

北溟鱼做到了站在历史的另一端远观,但又特别理性客观。她是讲故事的好手,用现在通俗易懂的语言,找到历史众多的蛛丝马迹,用这些线索不疾不徐地拼凑出这些名士的各异风采。今人说古,《在深渊里仰望星空》担得上魏晋名士的科普读物。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4

《仰望星空》是为了纪念中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诞生100周年而创作的电影,该片以钱学森经历的百年中国历史为主线,全面展现了钱学森坎坷的经历、纯净的心灵、独特的个性和卓越的科学贡献,反映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宁,所做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他们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特别是妻子蒋英和儿子钱永刚对钱学森生平的回忆,充分显示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对党和人民忠诚的坚定信念,以及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电影中,钱学森冲破了美国政府的藩篱,毅然回国。情节跌荡起伏,压抑的气氛萦绕人心,在感叹导演高超的拍摄技巧的同时,我也佩服钱学森浓烈的爱国情怀。年青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愿屈服,这点在钱学森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面对美国巨大的压迫下,即使钱学森的心身遭到了极大的摧残,但他却仍保持着一颗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的心。

就在那时,这颗坚强的心触动了另一颗年轻的心,我仿佛就是那个坚毅的男人,感觉到了心中的呐喊:“我的故乡是中国,我要以我毕生的知识,帮中国发扬光大!我又怎能崇洋媚外!

”这句话似曾相识,没错,这句话在我们读小学就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是一句多么雄心壮志的话,可是那时的宣言又有多少留到了现在,更多的是化为泡影成为了名利。在如今社会中名利成为了广大人的追逐目标,人总带有一点自私的心理,人也总是想往上走,寻找更优越的环境 ,导致如今崇洋媚外成为了一种潮流,潮流如黄河般带走了我国许多的人才。

我常常感叹中国的教育,感叹我们养育了十多年的孩子为什么离开了我们,感叹他们为什么把知识奉献给了其他国家,感叹他们为什么忘记了我们教育的恩典,感叹他们为什么甚至改变了国籍。中国教育的失败固然可悲,但我也知道,还有一批像钱学森这样的爱国主义者,他们把先进的思想和志士带回国家,尽最大努力报答养育他们的国家。

钱学森只是当时众多回报祖国,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青春甚至生命的爱国人士的一个代表,他们的爱国情怀让人可望而不可及,但从他们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5

今天看了纪录片《仰望星空》,描写科学家钱学森的一生。说实话,我真的被震撼了,心潮澎湃、不能平息。我曾经认为,每一篇文章的第一条规则,爱祖国、爱人民等等,都是一种形式大于现实的空谈。只要人们把自己的职责做好,他们就可以。

但今天的观影,使我脑海中一直回想着电影中的画面。一个人怎么会这样伟大?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不愧为国家脊梁!

这是一部回忆钱学森的纪录片。看了钱学森从童年到晚年的所有经历,我非常感慨。他是一个如此优秀的人,对科学孜孜不倦,对祖国无比热爱。

我在国外住了20年了。在这样一个时代,你无法想象中国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我还孩子气地问同学,他怎么能和周围的人交流?用英语吗?在国外生活,能用当地的语言和周围的人交流无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钱学森会为此感到困难吗?

不会,我想,因为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热情都投入到他挚爱的学习中了,他主动地拜访当时最优秀的力学和航天学家,和这些一流的人才在一起,完全沉浸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满足,生活的琐事根本不会给他带来烦恼。

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特别想回国为祖国建设做出一些贡献。我记得高中时写文章时经常引用这个例子,说钱学森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历经重重障碍回到了祖国。今天看了这部电影,他深刻理解了所谓的障碍。5年的时间,他被软禁,没有完全的自由,曾经坐过牢,他感觉自尊心被践踏了,心中的悲痛和愤懑曾让他一度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可想而知那是怎样一段屈辱和悲伤的经历。

回国后他积极投入工作,卫星、导弹、航天飞机,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他的带领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当他被评为感动人物时,他说:不敢当,我只是恰如其时地做了一些我能做的事。这句话最打动我。

钱学森的妻子回忆说,每天晚饭后,他都会躲在书房里看书到12点,这成了他一生的习惯,从未改变。

感动于钱老的爱国精神,这份爱国既是建国初期一名普通中国人的本能的爱国,很真挚,也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的理性的爱国,很强烈,影响很深远,而钱老在美国的特殊工作与身份,让其“学成归国,报效祖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甚至几经审问、监视与软禁,一度失去自由、尊重与信任,钱老身上体现出来的老一辈中国人对于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新中国的爱,对这片远离故土的深情,深深感动了我。

感动于钱老的科学精神,钱老一生奉献在了其热爱的科学事业上,从理论到实践,从一无所有到让中国在世界扬眉吐气,“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功勋种种至高无上的科技头衔背后倾注了钱老无数心血与热忱,科学是容不得掉以轻心,科学需要信念做支撑,科学应用于实践才是真正的造福于民。尽管钱老毕生于尖端科研与国防,但钱老的终身忧虑却在于那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科学不相信天才。晚年,钱学森一直提到,科学精神最重要的是创新。你是否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取决于你是否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前沿科学问题,而不是别人说了什么。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别人没说什么。晚年钱老还着重告知后来学人,科学需要艺术辅佐,通过形象思维、艺术思维

启发我们的科学研究,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科学可以是非常严谨,浪漫和有趣的。这就是钱老的学术启示。

相对于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去看一看历史,回眸一下前辈们得足迹其实是一件不错的事情。看到更多有趣的都市喜剧和都市爱情来添满我们孤独寂寞的心,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食粮。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更需要的是脊梁精神。

我们也可以在前人的足迹中找到自己的东西。

2012.04.24

热工11-1班朱文锋

学号:***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6

观《仰望星空》有感

————祖国,我的母亲

090106班

赵鑫看了《仰望星空》这部电影, 更深层次地感受到钱学森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民族气节、坚强毅志、艰苦朴素的生活,都显示出他的品格和情操,令人钦佩。

“钱学森”这三个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他的爱国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他依然不顾重重阻碍,无时不刻想着国家。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后,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

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我们今天很幸运。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是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一个蒸在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们有很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任何大浪和磨难。与钱学森相比,在这样的恶劣形势下,他仍然坚持奋斗和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

我们是幸运的,但我们毕竟也经历过失败。失败后,虽然可能比别人落后一大步,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站不起来。我们仍然有登上山顶的梦想。大学不是我们曾经梦想的天堂。我们来这里的时候还需要更加努力。我们不能在任何时候停止前进。

我始终相信人生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一旦懈怠,终会瓦解。这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领域的一朵奇葩。

当然,我不敢吹嘘海口想成为像他这样的科学家,甚至超越他,但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他有什么精神都值得学习。希望自己能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要再分心,也希望未来还很长远的学习之路,自己依然能一心学习,不为什么莫名的事情而牵绊,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之才。我们想做到的很简单:

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

钱学森把建设祖国视为自己的责任,我也有自己的责任,就是努力学习,未来只能靠自己创造,机遇只能靠自己把握,我努力使自己无悔。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7

电影中,钱学森冲破美国**的壁垒,毅然回国。情节跌荡起伏,压抑的气氛萦绕人心,在感叹导演高超的拍摄技巧的同时,我也佩服钱学森浓烈的爱国情怀。年青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愿屈服,这点在钱学森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面对美国巨大的压迫下,即使钱学森的心身遭到了极大的摧残,但他却仍保持着一颗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的心。

当仰望星空成为一种信念,成为一种为国家服务的使命时,他默默地吞下了美国追随他的政治**。他给祖国的发展带来了希望,推动中国导弹和原子弹的发射至少20年。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他树立了科学兴国的旗帜,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用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国家比家庭更重要。两弹一星航天泰斗功勋铸,千秋万载旷世奇才美名传,而他,却仍是在名利蜂拥而至时默默地投入科研中,只说自己是做了一名“祖国的儿子”应该做的事情。

如今当我们说“神舟”谈”长征“,分享着“神八”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喜悦,我们心中应始终不能忘怀以钱老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的努力,不能忽视其中的辛酸与血汗。犹如当年的钱学森,他在美国加州理工、麻省理工等几所高校辗转之后,终于获得了学校甚至美**方的认可,恰逢一个人一生中最骄傲、最踌躇满志的时候,却终是放下了优渥,放下了安逸,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从邓小平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悟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地位的重要意义。

航空航天业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少数人的事。钱老只是当时英勇斗争的缩影,有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朱光亚等前辈。让人心酸的是,在授予勋章时很多人已经过世,而钱老也已经卧病在床、口齿不清,却仍是在与**领导对话时惦念着当前我国航天发展的现状,含混着说道:

“我再也没有机会了……”,闻者潸然。

此时此刻,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在北航看电影的人都在心痛,同时,他也感到肩上的重担。也许我们将来不会都从事祖国的飞行事业,但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伟大的飞行梦想。在北航四年的感染中,要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和国家责任感。

爱国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责任,而身为既是在校大学生又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我们,更是应该以国家发展为己任,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挺直我们的“民族的脊梁”。那么,让我们以科学武装自己,将爱国之歌在生命中唱响,谱出绚丽华章,轻舞飞扬;让我们以信念为桨,将爱国之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让我们坚定不屈意志,将爱国之剑在生命中磨亮,披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

看完电影《仰望星空》,脑海中回映着钱老的夫人蒋英与儿子钱永刚回忆他的画面,心中不禁对“仰望星空”这种精神以及为之奋斗的伟大先辈们肃然起敬。也许,正如温家宝总理所写,仰望星空代表着对无限真理的追寻和追寻,代表着心中燃烧的希望。当前我们处于复杂而纷繁的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很多人禁不住**,踏上不归之路,尤其是一些官职比较大的**,禁得住**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会影响到中国社会的整体风范。

作为党的一员,作为祖国重要任务的承担者,我们要有坚强的自制力,努力做时代的先锋,抵制**,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好榜样。同时,还要带动群众,抵制**,支持社会风气,引领时代风尚,努力建设廉洁的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兴国”的路上,行者无疆。

我们,亦义不容辞!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8

星空,充满神秘感,令人有无限想象空间、是人们无比向往的地方,那里是我们无数科学家无时不刻想探索的地方,那里隐藏着无数人的梦,无数人的理想。仰望星空,这不禁让我想起钱学森那为了梦而追逐的一生。在他一生中,体会到了他那爱国情怀,理想与祖国并存着。

李四光说:“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钱学森不就是这样的吗?早年他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成为国际知名学者,拥有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在他听到新中国成立时,他决定要以自己的科学成就为过服务,却因此引起了美国的不满,并被美国非法逮捕、软禁。尽管受到如此的折磨与打击,他回归祖国的决心一如既往,并在软禁的期间为回归祖国做准备。由此的深深地体会到他那颗坚贞爱国的心,他在觉得理想、事业、荣誉只有与祖国并存才有意义。与他有相同情怀的中国人还有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四光,他曾被派往日本学造船,派往英国改学地质,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不为国外优厚的待遇和工作所动,学成后毅然回国了。李四光地质科学,从事科学研究,一向是一丝不苟,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严格的,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他热爱科学研究,李四光甚至到了晚年仍极大地关注地震研究。他经常分析大量的观察资料,还冒着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地震的预兆。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的。”可见他那爱国之情的强烈,为了祖国的富强可以奉献出一切的决心之坚毅。虽然他们所付出的力量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共同的,所坚持的都一样——为了祖国的富强,他们的理想与祖国是紧紧相连的,他们的理想也只有一个——祖国的富强。

“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以像航海者一样,借着星光的位置而航行。”这一句是史立兹说的。这一句道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但尽管距离遥远,只要有付出、有行动、肯努力并咬紧牙关、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你会收到劳动的果实,成功的喜悦。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从而失去前进的方向。尽管现实无比残酷地打击着我们前进的身躯,但是理想那么好的光环吸引着我们不断前进,永不言败。看了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坚信理想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远。

雨果说:“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如此甜蜜;正因为有了理想,生命才显得如此宝贵。”虽然现在的我犹如灰尘般渺小,但是我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活出自己的精彩,让我的人生充满意义。尽管我的付出微不足道,但是人多力量大。星空是由一颗颗星星组成,尽管一颗星星所闪耀的光芒微弱,但是没有无数的星星都聚集又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风景呢?“世界上最可怜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会为了理想,为了祖国,为了未来而献出我这一微薄之力。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9

这无疑是本好玩的书。看完不禁惊呼:魏晋那段历史原来这样妙趣横生!

北溟鱼讲的是魏晋名士风流,我们读到的却是每个鲜活生命样本的繁复人生。看似调侃的笔触里,藏着一个有情有义的江湖世界。

魏晋名士的风骨与风流,如今已变得稀有。所幸,在这样一本书中,风流在刘伶的酒杯、嵇康的琴弦里复苏,风骨在“文能倚马赋诗,武能安国定邦”的建安七子里重建。

作者的妙笔生花赋予了那段历史生气与活力,让冷冰冰的百度百科可检索到的历史人物瞬息在文字间活色生香——有脾气,有喜恶,个性鲜明,神采风扬,狂放不羁。魏晋名士的风流或许受限于时代、受限于政治格局和个人命运,有着个人的不得己和奇妙的际遇。然而,以他们的颜值、才学和气度,在哪个时代都应是鼓角争鸣的人物。

这些魏晋名士们个个文采斐然,每一个生命都在努力照亮历史的瞬间。正如北溟鱼对这部作品的寄望:时代对文学的喜好让文学作品有高低之分,但并不妨碍每一种生命状态都值得被书写。

在这峥嵘时代,她要写建安七子的故事,要抒竹林七贤的胸臆,要写王谢子弟的风流,要写他们的故乡和异乡、爱恨和情仇。

“极端的浪漫、自由、个人主义”是本书对魏晋风流的最好注解。

寄情山水、寄情庙堂,依旧不改风流本色,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才是真正魏晋名士。不开心就绝交,不高兴就以白眼视人。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酒肉穿肠过,诗酒趁年华。

在写到阮籍时,作者更是以人文关怀的眼光来看他了,看到他身上的嬉皮精神。不愿意做官的阮籍并非政治敏感度不高,他看到的阮籍则是:用一种消极的方式在躲,躲这个社会的变化,躲他自己担当责任的冲动。阮籍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个人的清誉和政治永不能共存。

竹林是一个乱世桃源,他们则是乱世中自我的流放者。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在我们的眼里,竹林名士代表了对个人感情的崇敬,对虚伪礼法的蔑视,有美酒,有美男,有当世最精彩的言论、最一流的思想,如同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神话,凛凛不带一丝烟尘的气味。”北溟鱼的竹林名士,是理想主义的最高体现者。

她偏爱不合作的反对派(嵇康、阮籍、阮咸、刘伶)胜过务实派(山涛、王戎)。她偏爱那些活出自己洒脱超然的人,偏爱徐干的温柔和体谅、柔韧和坚忍,偏爱如同“明月入怀”的夏侯玄,偏爱披头散发拿缸喝酒、七月七日爱晒书的阮咸,偏爱追求哲学悠远境界的向秀,偏爱“天生刘伶,以酒为名”的刘伶。

魏晋竹林,帅哥目不暇接,个个颜值与涵养齐飞,文化沙龙层出不穷,喝酒聊天,亦不争朝夕,那是理想的黄金年代。作者说,想无限靠近他们。

在这个风流几乎荡然无存的时代,我们缺这样的浪漫主义者,缺勇敢前行的人,缺忠于自己的人,缺真正的风流和风骨。

这些人,让我想起三岛由纪夫《金阁寺》里的名言:他们在孤独的放荡中闪光。

到处是黑夜,还好他们愿意跳出自己的小天地,做自己的烛火与光芒。

作者说,历史可以是一种情感交流。而本书正是借魏晋之历史,将旧时文人之风流,全复苏在一本书里,展开浩瀚的银河,看见恢弘的世界。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10

树立理想做天空中最亮的星星

——读《仰望星空》有感

张店区莲池小学五年级王潇如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这是温家宝爷爷在大学讲学时写的一首诗。真理、正义、宽广和希望,构成了温爷爷夜空中美丽的星空。仰望天空是对真理和正义的无限渴望,是对伟大和希望的无限渴望。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温爷爷以天下为己任、教育我们有远大理想、培养高尚品质、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成长成才的宽广胸怀。

没有理想,犹如鹰折断翅膀;没有理想,星星就失去光芒;没有理想,犹如船失去方向。对于我们只有从小树立长大后报效祖国、建设祖国、强大祖国的理想,自己学习才会有动力,国家才会有希望。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爷爷在少年时期,就抱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因此发奋读书,积累知识,后来使自己战争时期能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和平时期能胸韬伟略,治国有方,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正是有了周爷爷等老一辈革命家为解放和改变中国而奋斗,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今天的安定和谐。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振兴富国的理想,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为未来社会做出贡献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非常安定、和平的社会,享受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和舒适。在老师和家长的关心下,我们这些幼树在阳光和雨水的照耀下,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我们有大理想也有小愿望。有的想成为科学家,研究出世界上最尖端的科技成果,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美好;有的想当成为一名医生,治愈天下所有的疑难病症,让所有人都健康;有的想成为一名老师,让自己的桃李结满天下;有的人想成为音乐家、舞蹈家、画家,把美好留给这个世界……仰望星空,我们内心充满了快乐、充满着希望,充满了无限遐思与向往,多么渴望自己成为浩瀚繁星中最亮的那一颗,辉映星空,照亮大地,光芒尽洒世界。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11

《仰望星空》是为了纪念中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而创作的。钱学森一生以其卓越的科学成就为祖国服务。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很多:

特别是“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和运载导弹);第二个贡献是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并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等。第三个主要贡献是培养一大批航天科技人才,这些人才在中国航天军事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给我们留下催人奋进的“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不断鼓舞中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钱学森的夫人和孩子在《仰望星空》里真实的讲述他理想和性格,一心用行动来巩固中国的航天事业。他的胸怀可以承揽所有在国外受到的屈辱,他被称为“威胁美国安全的第一人”,因为他的脑袋里所存储的智慧是美国人没办法把他留在美国的。

我们今天很幸运。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是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一个蒸在发展壮大的巨大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我们没有经历过任何磨难。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中,钱学森仍然坚持自己的奋斗和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精神。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12

12月11日是钱学森老先生诞辰107周年的日子,我看了纪录片《仰望星空》,愈加敬仰钱老,为他所特有的人格魅力深深感动。从他和他的人生,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星空,是钱老执着着的梦想。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就为它着迷不已。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倾尽自己的所能去拼搏。

28岁的时候,还有多少人不知道该去**。他已经是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科学家和航空业的名人。这时,他抬头望着遥远的星空,一步一步走近它,那么坚定,那么顽强。

星空,也是钱老热爱的故乡。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当局开始调查在美中国学者,并对共产党员进行检查。他不幸成为其中一员。

在准备回国时,却被美国当局监禁**,经历了5年的清苦时光,这段过往直到他晚年也不愿再提起。在这5年当中,他最想念的是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祖国,他想回国,为党为国贡献他的才华。他对星空的热爱,竟成了苦难的罪魁祸首。

因而沉默,因而感叹。这时,他仰望星空,仰望祖国,忧心忡忡,盼望着能够回去做他最爱做的事。最后,他在祖国的帮助下回来了,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星空,更是钱老一生的信仰。究其一生,没有别的,星空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他不仅把他的精力和才智给了它,甚至把对家的爱分了大部分给它。

当我看到片中***看望他,病中的他显得瘦弱不已,但当他听到航空导弹事业等词的时候,他咧嘴笑了,格外精神。当时,我在想,他对星空的爱应该有多强烈,这样他才能记得自己的生命何时结束。我认为这应该成为一种信念,一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信念。

此时的他,凭着对星星的信念,一如既往,无怨无悔,从不后悔。

对钱老来说,星空是梦想,是故乡,是信仰,他用他的一生走近了它;对我们而言,更应如此。作为新时代的航天青年,我们要坚守岗位,以顽强的决心,一步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航天梦和中国梦而奋斗。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13

今天,我看了《仰望星空》這部电影。

《仰望星空》是为了中国伟大的科学家纪念钱学森诞生100周年而创作的电影,几乎真实的记录了钱学森一生的思想与作为。钱学森于以98岁高龄辞世。祂一生以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惊人科学成就服务于祂的祖国。祂一生又以酷爱音乐和艺术并以祂与我国著名女高音音乐家蒋英的完美爱情所获得的无比幸福而成为科学界的佳话。

今天的我們是幸运的,我們出身在和平年代,看的是一茖蒸蒸日尙,逐渐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們侑很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們没侑经历过任何大风大浪,任何苦难。相比钱学森,祂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們以祂为荣,以祂为榜样,学习祂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还侑坚持不懈的精神。

看了《仰望星空》這部电影,“钱学森”這三茖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也为班级同学建立了一茖良好的学习榜样,我相信我可以一直保持這种学习的积极性,充实我剩下這不两茖月的小学学习生活,我应该时刻铭记這样一句话:学习靠自觉,我們是侑责任的這里学习來的。我也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钱学森把建设祖国作为祂的责任,而我也侑自己的责任,就是努力学习,未來只能由自己來创造,机会只能由自己來把握,我努力,使自己无悔!

仰望星空观后感 篇14

一首脍炙人口的《朝代歌》,其中就有两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说的就是那个一言难尽的魏晋时代。所谓魏晋时代,也即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前一阶段,亦即公元220年到420年刘宋代晋而立,其中“魏”指的是三国中的曹魏政权,而“晋”指的是司马氏建立的西晋和东晋。大体上,相比较东晋建立时北方的一片乱象,东晋区域内大体上相对安宁,文学、思想、美术、书法、音乐蓬勃发展。这一时期,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因此在文化史上有“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之说。

脱离开时代特征和历史事实而一味地美化或者丑化,显然都是不负责任的。对于所谓“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的认识也应该基于同样的评价原则。今天说到魏晋时代,一般会认为,魏晋时代一举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人格基础,那是一个对更注重对个性的发掘与肯定的时代。单纯地这样来认为的话,好像除了政治上的混乱、军事上的征伐,至少在文学艺术、个性张扬上,那是一个很让羡慕的时代。但,真的是这样的一幅景象吗?!至少,在作者“北溟鱼”看来,好像如此认为并不很准确,所以在他对那个时代的那些风云人物——其中主要是政治和文化人物——故事的讲述中,把那个时代称之为“深渊”,而这些人,也就只能在“深渊”里仰望星空了!这样的一种状况,显然并没有多么美好,至少绝非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所写的“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那样让人向往。

魏晋时期的文学艺术确实成就非凡。从“三曹”到“建安七子”,从所谓“正始名士”到“竹林七贤”再到“中朝名士”,看来,这确实是一个名士辈出的时代。政治、军事上的混乱与不尽如人意,却好像并不意外地在文学艺术上得到了某种补偿。从曹魏开始,对文学艺术的关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文学被代汉而立的曹丕誉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时候,门阀制度一方面遏制、阻隔了人才的选拔上升通道,导致普通文人只能寄情于山水、深耕于文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那些士家大族在文化上有时间、有精力来崇尚清谈。难怪乎,就如同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网红”此起彼伏一般,魏晋时代的名士“网红”们,也当仁不让、比比皆是。姑且不说“众人皆醉我独醒”有没有一棒子打倒一大片之嫌疑,但对个性的无限张扬却几乎成为了魏晋时代区别于以往一个时代极其显著的特征。以至于今天,在很多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的想象中,那个时代,做个文人似乎也是挺好的——《世说新语》中不就是这样说的吗?!

但这些话可千万不要被阮籍、向秀、刘伶他们听到了——他们听到了,一定会忍不住大声骂娘的!“北溟鱼”认为,那个时代,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代。战争、饥荒、瘟疫不断轮回,死亡成了每天必须面对的话题”,“在最深的黑暗里,人睁开眼睛”,却只能“看见满天繁星”;天一亮,却还要面对残酷的现实!今天的小资可以好整以暇地臆想那个时代的种种“好”,而身处那个时代的人,包括那些名士,包括更多的普通低层民众,却只能“在深渊里仰望星空”!种种巨大的落差具有了一种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个中滋味,是甜是苦是淡是咸,其实本不应该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的……

所以,再回过神来观察、品味“魏晋风流”或者“魏晋风度”的时候,不妨结合作者“北溟鱼”在他的名为《人活着要点脸到底有多难》的文章中的一句话来作一番思考。这句话是这样来说的:“在这本书里出现的人物,都在时代的动荡里,在保有尊严但朝不保夕和忍气吞声囫囵活下去之间挣扎。”虽然,无论如何,尽可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却不应该仅仅这样——而是要想到,那些魏晋时代的“网红”们,也曾经是鲜活的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曾经鲜活无比!

或许,唯一不能确定的是,当他们在深渊里仰望星空之时,能不能一下子就找到,哪一颗星星才是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