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湘江血战观后感”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电影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不同的时间和心情下观看同一部影片,我们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观众的观后感能够反映出作品所传递的文化和社会信息,它记录了我们在观影后所体悟到的道理和真谛。或许您正在寻找该作品的观后感,希望您能够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以便将来阅读。

湘江血战观后感(篇1)

7月13日,渠道运营部党支部组织部门全体党员**了电影《血战湘江》,影片主要讲述红军在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转移过程中为了党**能够顺利安全度过湘江,将士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视死如归的感人场面。

有幸观摩了《血战湘江》这部史诗巨著般的电影。整部影片用气势宏伟、细致入微、角色鲜明、形象生动的电影语言,向我们讲述了**红军在湘江一线与国民党军艰苦鏖战,突出重围的悲壮故事。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红军为此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从长征出期的八万多人,到三万多人。湘江战败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会议重申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湘江血战的故事,应该被看作是红军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也是我们党历史上面临生死抉择的最关键时刻。正是有了过去的苦难岁月和沉痛教训作对照,时刻提醒我们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有了如今我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实事求是,始终是我们党员向正确方向前进的指南针。湘江战役中,党的主要领导人博古、李德听取了毛泽东的正确建议,顽固地实行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错误战略,导致红军惨死。这次服役后,我们党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纠正错误,在遵义会议上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

这部电影忠于史实,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反映了湘江战役的得与失,是对我们全体党员全面的教育,既认识到历史上我党曾经走过的弯路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又看到我党及时纠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让我们广大党员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虽然湘江战役是以红军失败而告终,但是影片中我们红军队伍里不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和革命先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我的内心久久难平。无论是在战斗过程中打光最后一颗子弹英勇就义的34师师长陈树湘,还是被红军感化的国民党逃兵虎娃,正是在革命的队伍中有着千千万万这样的英雄人物前赴后继,把革命的洪流不断推向前进直至推翻旧社会成立新中国。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然而,进入21世纪,我国已经开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长征。虽然没有雪山和草原,但我们也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长期、更严峻的考验。

从表面上看,这并不是那么艰难和英勇,但赢得胜利却并不容易。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崇高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个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长征!

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向变成报国之旅。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湘江血战观后感(篇2)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近日在京首映。

该片讲述了82年前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不畏艰险以必胜信念保卫党中央的悲壮故事,表现了红军将士满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过去以血战湘江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较少,这部影片使红军长征史上最壮烈的一幕得以全景式的艺术再现。

曾执导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和电视剧《海棠依旧》的女导演陈力,以表现感情细腻、长于刻画细节著称,而《血战湘江》是她首次执导战争片。陈力表示,以往影视作品对湘江战役表现较少,电影《血战湘江》则是对我国战争题材影片的一次题材突破。在战争场面拍摄上,《血战湘江》无一3D镜头,演员们全部真实拍摄。为全景式再现红军长征史上的壮烈一幕,剧组动用兵力7600余人次、群众3.5万余人次,使用炸药2吨多、油料83吨,力求真实还原当年的湘江血战。

该片由八一厂副厂长柳建伟执笔编剧,王霙、保剑锋、徐箭、董勇、孙维民、耿乐、张一山、陈创、王大治等主演。

湘江血战观后感(篇3)

绛紫色天幕下踽踽前行的几匹战马,后面的青蓝身影,面前的绿水夹带着丝丝红色,被群山包围,密林间,染着路斑驳,这是我们看“血战湘江”留下的场景。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这一个个战士用鲜血铸就的,是一具具尸体所铺成,是革命战士挥洒汗血而得来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还”。这是公元前227年荆轲易水边的呐喊。时隔千余年后的第五次反围剿,由于李德、博古纸上谈兵,忽略了中国真实的国情,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转移。身后的湘江恰似当年的易水,只是对岸不再是当年雄心壮志的燕王太子,而是无数渴望平等自由、盼望翻身做主的父老乡亲和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战士的英雄,红军伤亡惨重,毛泽东等革命人士看在眼里,前有博古、李德的不信任与反对,后有国民党的追捕,但为了中国革命,为了顽强拼搏的红军战士,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的坚持与抗争下,红军强度湘江,保住了中国革命,红军也重新回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上,开始了永载史册的长征。

电影中,革命先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展现的淋漓尽致。当林家老四赶回部队后,得知父亲和哥哥都已经壮烈牺牲在战场上了,他虽然泪流满面,但仍然坚持要参加红军跟党走。其实不只他一人是这样,战场,上有很多战士都把革命,把与敌人做斗争放在第一位,一心只为了革命成功,只为了打胜战,这是伟大的革命精神啊!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又怎么会只在战争年代呢?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有多少白衣战士请求支援湖北武汉,又有多少战士倒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上,这些抗疫战士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打赢防疫狙击战,这与血战湘江的场景相匹配。在中国的战场上,每个战士的心都是系在一块儿的,每个战士都是一心一意跟党走,每个人都是不计生死,不畏牺牲的。我们为他们的崇高精神与坚定的信念表示敬意。

革命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加倍珍惜!在此同时,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祖国的栋梁之材,做一名有志气,有担当,有理想,有信念的热血青年!作为新时代青年,未来中国的发展靠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靠我们,我们亮剑的时刻已经来临,我们要奋发图强,为国争光,勇担历史重任!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观血战湘江观后感900字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湘江血战观后感(篇4)

饱含热泪的看完《血战湘江》这部影片,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影片中无论是故事情节、宏大的画面、演员的演技、还是一句句朴实的台词都直戳着我们每个人的泪点。没有人不为之流泪,但是哀伤之余,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更感谢那些为这份和平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们。

“哪怕经历人间炼狱,也要坚决服从命令,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渡过湘江!”这是电影中红军战士们用生命写下的誓言。该片讲述了83年前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度湘江,突破了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的悲壮故事。深刻揭露了反围剿中党内以李德、博古为代表主张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党和红军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真实再现了红军34师官兵顾全大局、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核心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什么是干部的表率作用,让我们从中很受教育。

影片中,每个红军牺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营长林有国血战中歼敌无数,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他给父亲整好军帽,两人为是红军一员而感到骄傲;师长陈树湘受重伤,肠子流出,竟亲手扯断、誓死不当俘虏,捍卫红军尊严……他们每个人都为伟大的长征精神增添了耀眼光芒。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艰苦卓绝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的集中体现。观看完影片大大增加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自信,增强了我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自信。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感谢《血战湘江》重新给我们这样一段记忆,让我们知道: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国!

湘江血战观后感(篇5)

周三中午,班里组织观看了《血战湘江》。早就听过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这句话流传在广西,而故事则来源于83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湘江战役。如果说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一大壮举,那么,红军突破湘江之战则是这一壮举中最惨烈、悲壮的一幕,让人刻骨铭心。

周围的灯光暗了下来,随着电影帷幕的缓缓拉开,周围安静了下来。大家渐渐沉浸在电影中。敌军的飞机不断盘旋俯冲,机关枪对着正在过江的红军进行扫射,湘江上遍布着红军的尸体。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水,染红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现场的气氛压抑,大家屏气凝神,没有一个人言语。湘江的水是红军的血,湘江的岸是红军的躯。宽阔的江面上,浓烈的硝烟里,一双双草鞋在前行。

满脸是泥是血的红军,还有誓要流尽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大部队过江的决心!34师!老裁缝!影院里黑压压的气氛让人压抑,屏幕上充斥着红与黑,有几个女同学已经在低声抽泣了。这场战役打的太艰难了,没有精良的武器装备,甚至有时候都没有话语权,有的只是信念和对一个人人格的魅力和敬仰。

影片到了最后,在四面八方的阻击战中,最后单独突出了陈树湘的届首阻击,战至最后,扯掉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这是历史事实,并不是什么艺术处理。什么样的信仰什么样的精神才能让人做到这一点?今天的我是做不到的。架浮桥的战士,明知道架了敌机就在头顶立即炸毁,还是要不停的向前搭建;阻击的师长,知道自己明显不敌还是义无反顾的刺刀冲锋;被机器砸断腿的战士宁愿自己滚下悬崖自杀也不愿拖累队友。

这就是热血,青春,理想与生命!

他们都是血肉之躯的超级英雄,在场的所有人都热血磅礴。大人物们和小人物们一起,构成了宏大而又悲伤的战争时空。在领略到战争残酷的同时,也为革命先烈的精神信念所感染。

湘江血战观后感(篇6)

看了《血战湘江》,悲痛万分,泪如雨下,难以自控,战士们在围追堵截中的前赴后继,让我颤抖不已,在历史上才过去了80多年,似乎还能听到那激战的枪炮声。在那个浴血奋战的时代,那是一分一秒的拿生命和意志为我们的新中国而奋战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建立的,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的。那逝去的岁月里全都是血的颜色,我们的领袖和红军战士用自己勇气和精神挥洒着自己的血汗,染红了祖国的山,染红了祖国的水,染红了祖国的土地。他们的信念不灭,哪怕是眼前看起来毫无希望,内心的火苗却在风中摇曳着,倔强地在烈风中抗争着。在这个和平的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认真生活,有什么借口而不努力工作,又有什么脸面而耗费自己的生命呢?

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指战员在领受对敌人军队的阻击任务后,在战壕里喊出的“只要我在阵地就在”。这是怎样的豪言壮语,怎样的视死如归?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任务,在这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说出这样的军令状。可是,我们又是怎样面对自己的任务的呢?有没有去想方设法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并把他做好,做到模范?每一位指战员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说保证完成任务。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个口号。这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分析具体战况,对敌我作出切合实际的分析,然后再制定绝处逢生的战术计划,最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血的代价,但是对于他们的信念,我们不应该只说一句可歌可泣。我们应该想一想,在现在的和平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自己工作中无形的战争,怎么克制无形的敌人?

现在我们处于和平时代,但是依然会有没有硝烟的战争存在。在春节期间出现的新冠肺炎,就是悄无声息的敌人。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在人群中游荡,我们的各级领导、医务工作者、以及抗击此次疫情的供应链上的所有工作人员等等,还有遵从指示在家宅居的人民群众,都是在以自己本身的职责所在来进行抗击的。只是有的人是在情况危急的最前线和病毒作战,有的人是在后方以稳固自身、防止流动来阻击病毒蔓延。在病毒侵蚀的伤员身边,我们的一线战士们一样是发出人在阵地在的豪言壮语,一样也是视死如归的逆行。这种精神以新的形式展现。这是一种担当的传承。过去,你们为新中国流血牺牲,现在,我们为新中国保驾护航。在进步和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数不清的艰难和困苦,但是我们是能打败他们的,而且我们必须打败他们。病毒来了我们不怕,只要我们有必胜的信心,就一定能够战胜病毒。你听,姹紫嫣红的季节里,抗击新冠之战已经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现在我们难以体验当时浴血奋战,可是当我们置身于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时,我想,作为热血沸腾的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们的心和先辈们的心合体了。感谢我们的党,感谢所有在抗击新冠之战中付献出血汗的同胞们,只要我们同心合意,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在被敌人围追堵截的限制中,在一穷二白的国力上,新中国有了现在的辉煌成就,是我们一代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竭力完成的。毛主席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每一个成就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是需要我们迎难而上!因为,这是我们的传统。

加油吧!同胞们!

湘江血战观后感(篇7)

《血战湘江》是一部由陈力指导的重大革命史题材电影,影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向观众讲述了87年前那场向死而生的悲壮战役。血流成河、炮火连天、焦土四溅……从影片一开始的雷口关血战到新圩争夺战、枫树脚争夺战、蒋家岭突围战等一幕幕场景做到了战争场面的真实还原。

本片讲述了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持续苦战,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防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红军总人数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

“哪怕经历人间炼狱,也坚决服从命令,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渡过湘江。”这是《血战湘江》中红军战士们用生命写下的誓言,真实展现出了红军战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用炙热的鲜血谱写出了彪炳史册的英雄史诗。时过境迁,当年的金戈铁马已经远离我们的视线,但红军将士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将永远留存。

回想电影场景,大战在即,彭德怀在做战前动员时说道:“现在是最危急时刻,没有退路,我们必须英勇献身!”上万将士高呼:“誓死保卫党中央过江。”师长陈树湘要求“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与阵地共存亡。”当陈树湘身负重伤,肠子流出时,誓死不当俘虏的他亲手扯断自己的肠子用生命捍卫了红军的尊严;林裁缝在与战士穿过树林时唱响了一曲不知名的家乡民谣,也许悦耳的民谣声传到了他儿子林有国的耳中。林有国歼敌无数,当自己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时,雨水、汗水、泪水、血水、江水相互交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父亲整好军帽,书写了红军战士最后的骄傲。

这样的场面一幕幕的闪过,每一位名倒下的战士都为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增添了光芒,活着是英雄,倒下是丰碑,冰冷的湘江水可以漫过英雄的尸骸,但漫不过信仰的高山。伟大的长征精神留给我们的正是信仰的力量,而这种信仰无论在任何时代,都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jZd365.COm

湘江血战观后感(篇8)

“一棵腊梅千朵花,跟着毛主席革命啊!”战士们随着毛主席把这首民歌唱遍了大江南北……

天空阴暗暗的,接二连三的炮弹炸开那阴暗,惨烈的战况。枪林弹雨中每一位红军战士都跨过多少具尸体,蹚过多少血水。

那每一具尸体都是站在他们身边的战友,曾经并肩作战,现在却倒在脚下;那溅起的血水,溅到军装上,持枪的手上和脸上……

战争是残酷的,战场的雨水是冰冷的,可我的泪水是滚烫的,我的心是火热的!

最为动容的是,毛主席带领着队伍穿过百巷,长长队伍行进在长长的民巷中,红军战士们一手抬着辎重,一手捂着自己的口袋,站在巷子两旁的百姓们双手拿着仅有的米粮不停歇地上前塞给战士们。

我听到的最多的话是:“吃点吧!拿着走吧……”红军战士们依然坚决前进,“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而毛主席一句话令我潸然泪下,“我们打了败仗,对不住乡亲们把孩子送到我这里……”

一部电影再现当时的艰难困苦,一次观影重拾革命先辈的美好精神。

我是新中国的少年,愿继承并发扬革命精神!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400字精选8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