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影片观后感该怎么写呢?在观看过后,我们通常会有在思想上有新的收获。对于我们欣赏作品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观后感记录下来,写观后感考察的是我们对作品的理解能力,经过谨慎地筛选迷你句子网的编辑给大家整理出了一篇最新的“听课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的研究和学习有所帮助!

听课观后感(篇1)

高二政史地组江宏波

本书主要围绕教学的有效性用经典案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如润物细雨,《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高二政史地组江宏波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学校给我们推荐的一本好书——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本书主要以经典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向读者讲解教学的有效性,如润细雨,如与著名专家面对面交流,能让你顿悟并收益匪浅。

教学的有效性内在的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都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性。

要做到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必须做到:

一、仔细研读课标

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哥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每一门课程和每一门教学都具有指导意义,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个学生在这一阶段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个体差异,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材施教。

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有方向和目标,我们必须学习课程标准,这要求我们掌握以下几点:

1.读“前言”,把握住基本理念。

各科课标在“前言”中规定了“课程性质和地位”,提出了该学科的新理念,这是课标的核心。这为我国教师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即确立“三维”目标和熟记学段目标。

教学设计时,必须紧紧围绕“三维”目标,使三者协调一致,成为一体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段目标直接指导教师的教学,是教学任务更明确,教学更有针对性,不至于做无用功,确保教学效益。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实施建议”分别就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和评价提出具体建议。这些建议对我们来说可以说是“金玉良言”。教学建议着眼于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行动的导航标志和教学的指南。

4.读“附录”,和学生们一起成长。

“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研读课标就是“磨刀”,是把力气用在了刀刃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设计,充分发挥教学效率。

二、备课

备课是教师职业从始至终的一项必修课。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提高自己。为每一节课倾注我们全部的精力。

首先,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学科知识。在“一标多本”的形势下,仅仅吃透一本教材,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是不够的。教材只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一种资源。

我们不应局限于学科知识的范围,而应拓展到其他人文科学领域,使我们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立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多元化学科知识结构。

其次,要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掌握必要的教学知识。

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和教学理论知识,对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第三,要把教学知识与教学情境结合起来,不断发展教学知慧。

教师的智慧只有通过实践,在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生成,也就是教学之后及时的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在行动研究中构建全新的“教学的自我”。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简单的排列、教学方法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等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备课越来越重要。备课不仅是教师自己的事,也是整个教研组的事。因此,备课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进行集体备课。

2。备课的四个环节:备课教材、备课学生、备课教学设计、备课教学工具。

备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课程标准对本章、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施教材内容。

准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找到真正的学习: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预试情况;就课目(或预试中不知道的问题)提出问题等。

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个性、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准备性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过程,认真考虑如何组织和开展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师生良好情感的建立、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多维教学目标的确立。

三、上课:

上课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要灵活有效。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服务与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定。它更加灵活、简单、实用。

无论是“**式”,还是 “接受式”,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因此要做到:

一。注意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2。注意从学生的不同表现中获取信息,及时调整教学,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三。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不同意见,培养开放性思维。

四。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和鼓励学生提问和解释。

5.相信学生,尽量不代替学生完成任务。

6。重视评价,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效应组织教学。

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四、听课

学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课?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能做到以下几点在听课中必定受益匪浅。

一。带着自己的教学需求听课,边听边思考。

2。用课程理念听课,掌握教学的具体要求,科学评价课程,从中受益。

3.带着实用标尺去听课,听课中衡量授课教师的教学技巧、方法是否有用、可用,批判的借鉴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4.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听课,用一种谦虚的心态听课。这样不仅能给授课者以客观评价,也会使我们听课时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易于吸纳他人优点,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五、评课:

有人把上课和评课用“画龙点睛”做了一个确切生动形象的比喻。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一般需要做到:

1.倾听执教者反思。

2。多角度思考,但不是所有方面。评价课主要表达最深刻的情感。

3.就课论理,有理有据。评课时要以课例为依据,然后说出隐含在课例背后的理论或理念。

4.认真倾听,平等对话。无论谁讲话,都要认真听,做必要的记录,边听边想,提出不同意见,并与自己讨论,互相学习。

5.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对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教学处理产生疑问、存有疑虑,要向执教者请教。

6.借助网络,广开言路。借助网络进行评课,参与面更广

更便捷、更自由,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7.撰写课例,扩大影响。把听课所见、评课所思写成课例,受益面就广、影响力就大,“喜悦,因分享而永恒”《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高二政史地组江宏波

听课观后感(篇2)

关于听课和分析课,苏霍姆林斯基用了大量的篇幅加以阐述。发现文中主要是对年轻的校长提出了9点建议,初读此文,想这是有关校长的工作,与我们有关系吗?再读,发觉与我们每一位普通教师有密切关系。

在听课与评课活动中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每个学期,我们都要完成学校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听课任务。从听课反馈表中发现,老师对所听的课的评价常常不痛不痒,如,教态自然,课件精美等,这些评价似乎不假思索,便可写来。而真正关注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考却少了一些。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进行教学大比武。每次听课后,同学科的教师要在每周二的教研上进行点评。大家都比较慎重,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抓住每个细节,全面的对课进行点评。

其实学校安排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高。要想在听课中发现他人之长,补自己所短。想在听课中真正学习点东西,我觉得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比如事先问问教者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这节课要教什么内容,重难点是什么,也可以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课,采用怎样的教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教师在听课时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一要仔细的听,仔细捕捉课堂语言和表情,记下重要的教学环节和突出的教学方法。边听边思考。二要认真的看,看执教者的教,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看学习的习惯,看学生参与脑力劳动的程度和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总而言之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否有机结合。

听完课后对课堂实况在脑海中过几遍电影,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考虑到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每个老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教法。我们在听课时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扬长避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用全新的眼光去关注课堂,走进学生,走入文本。认真做好听课和分析课,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发展自己,研究学生,创新课堂,推动学生前进,为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听课观后感(篇3)

近期,我浏览了《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一书,这本书破足于推动改造深入改革这一原点。丛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均来自于全国各地试验区的研讨与实践。书中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叙述着改革实际中的问题与解决,激发着教师的热忱,智慧与信念。全书共分5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论述与剖析着课程改革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准确进行说,听,评课,最后还展现了一组优良案例,给老师供给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改革探索阶段中的老师指明了方向,书中对每一个理念的发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详细的一个进程与评析。由于这些问题均来自先生的实践,所以,读来好像感到很多处所都是本人曾不留神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困惑中,不较好的`解决计划。假如能通读本书,就会帮你疏理改革实践中的小妨碍,对有的章节还能够进行精读与摘录。

目前,一些名校在作教训交换时,都谈到了教研活动的主要性与有效性是推进教学品质的要害。对此,本书中就这个问题阐述了实践中的问题,摘录如下:

1,传统教研制度的弊病。传统教研关注的重点是教材,教法跟学生的学业成就,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很不够,教研运动大多是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念,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这种教研方法效力不高,而且教师个体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缺少沟通与接洽,长此下去就会导致教师视线狭小,心态关闭,妨害教师个体成长,有必要对教研组织的结构从新构建,使之产生可能适应不同档次学校的教研组织结构。

2,构建新鲜的教研组织构造。A构建开放型的学校教研组,赋予学校教研组的内涵。B建立大学,教研机构与中小学的配合研究轨制,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3,采用有效的教研方式:A采取反思型教研模式。促进教师自我改革。模式是"听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这与荷兰学者柯斯根提出的教师在反思中发展的机灵不约而同。B树立说课,听课,评课的相干制度,增进教师教养监控才能的进步。

在读了这一章节之后,对于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颇有同感。专家评课就是借助专家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师教导的行动及其今后的教育理念,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供合适于当时场景的可供抉择的举动方式。当教师在倾听过程中意识到该场景所蕴涵的理论在实际场景中的联系与利用方式时,就会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感,专家的评课过程不仅向教师展示了详细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就如我数学组在教研活动中,就非常重视评课这一环节,当资深老教师评课时,我们会发明许多咱们未曾意识到的环节,老教师却捕获到了,并从实践根据动身,结合现场教学后果与学生的反映融会在一起加以点评,听得我们心悦诚服。如:课堂中应施展学生主体性,适时收放,要信任学生的能力。千万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其走到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来,这样学生的诸多潜能均被抹杀。这就是学生学得过逝世,思维局限的本源所在。经由老教师的评课之后。我们不仅晓得如何直接改良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所以边进行学习此书中的有关理念,边联合本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识,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利。

听课观后感(篇4)

2、教师如何评课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目标是人们做事的内在动力。目标越具体,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越高,效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取得的成绩是衡量课程质量的主要措施。因此,分析课程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看,它是否全面、具体、恰当。综合而言,可以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来确定;具体来说,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目标、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这取决于能否在课堂上尽快接触到关键内容,关键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有保障,关键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加强。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这是我读《听课、评课》的一些见解。

听课观后感(篇5)

曾苹学号:221011*********

初次听说《新课程·听课与评课》是在本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出于习惯,在每学期我都会在各个老师推荐的书目中选择一二,这本书成了我的首选,可能是第一次看到如此专业性的书名,所以被吸引了。

我认为,这本书介绍了很多听、说、评的专业技术知识,当然也不缺乏理论体系知识。当然,读完这本书后,我会有一种很棒的感觉。首先,本书所阐述的理论知识极大地提高了我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理解。

当然,这本书是在刚开学不久就看完的,里面的很多知识在后期的专业课学习中也有介绍,但自认为,正是之前已经看完了这本书,所以后面在专业课学习中才略感轻松。理智的东西应该是这本书给我的肤浅的收获。除此之外,这本书也带给我很多感受。

整本书有五章。前四章分别介绍了相关理论、讲座、讲座和评论。最后一章选取典型案例。在全书中,第四章第四节对教师相关素质的讲解是最让我触动的。其中,教师教育理念最值得我们思考。

显然,要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教学体制与此是很不适应的,所以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

大家知道,教育观念转变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提出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教育也不例外,教育要发展,就得改革,要改革,首先得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当前一场极为深刻和空前的教育改革,虽然在现实中口号喊得响亮,又有许多理论指导,但人们片面地理解素质教育的概念,把素质教育狭隘地理解为“不必看书,作业可以少做,甚至不做”。因此,虽然实施了素质教育,但效果甚微。如果不改变或更新教育观念,将很难在所有改革中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只是一个口号。

教育界一直探索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虽然在试题上有所体现,但由于教育观念的更新没有到位,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一个老师素质的高低,主要是看他的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这样一来,我们的老师又回到了“题海战术”中指挥官的位置。更让人痛心的是在一次期终考试中,我们的监考教师在监考时,把学生用来计算试题的计算器没收了,还在教师中大事宣传他的监考力度的到位。因此,我们的教育观念再不转变,“素质教育”将会烟消云散,“应试教育”又会回到过去的主体地位。

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满堂灌等陈旧的教育观念只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甚至会使学生成为过去所说的“书呆子”,他们只懂得理论,毫无实践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是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不同个性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自己大脑的能力。

一般来说,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在先进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有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我们才有可能教育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社会主义**人。

教育观念的转变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人的能力,国家的幸甚,民族的幸甚,都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则取决于教育观念的更新。总之。没有新的教育理念,就没有教育的篷勃发展。

可想而知,教育观念的转变有何等的重要。

转变理念只是其一。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空有先进理念却无法将其付诸于实践,那最终的效果或许尚不如传统之法。

在这一点上,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采取行动。学好专业知识是一方面,同时,要多多锻炼讲课能力,为将来走上就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听课观后感(篇6)

乐多多的校园明星胡小闹因为听课问题而烦恼。这种烦恼并未伴随他很久,因为他很快就总结出一份听课技巧;当老师说这道题很容易时,微笑地点点头;当老师说这道题有些难度时,眉头微皱,表现出一副遇到困难的样子;当老师说想一想时,做出思考的样子。这份用来麻痹老师的技巧,让老师认为自己在认真听课。帮他躲避了老师的批评,但因为未专心听课,他的默写成绩惨不忍睹,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于是,胡小闹痛下决心,决定要寻找一份真正的听课技巧!

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如果上课不专心,就听不到老师讲的重点,作业就不会做或者做错。听课质量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它又取决于是否善于听课。我也总结了一下听课技巧,分别是:1。课前预习,要读、写、画、记,听课时候,要记录下重点知识;2。认真听课,在上课时尽量看着老师,不要被其它一些东西给影响了,上课不论是什么人发言,我们都要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要积极发言;3。做课堂笔记,课堂需要记录重点内容、老师列出的提纲等;4。认真完成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不能马虎,遇到不会的题目多读几遍,这样就会了;5。保持桌面整洁,在上课时,桌面只能放课堂要用的东西。看完这本书,我心里有了一张谱,学习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关键是听课要有五到,也就是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然后认真完成作业,这样保证自己的学习成绩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听课观后感(篇7)

海南白驹学校张彩云

假期我认真阅读了站里给我们推荐的一本好书,那就是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读了有效备课一节感觉对于提高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很大。

这本书指出了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都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性,四者既有独立性,又有统一性。

对其中的关于有效备课得到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1、认真研读课标。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方向、有目的、有效益。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有一个习惯,总要把课程标准中名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作为“教学指南”。

名师如此,普通教师更是应该如此。

2、了解学生。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个性、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为不同性格、不同同学的学生设计知识表达方式或情境,并采用相应的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发展才华的环境。另外,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集中时间长短或个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增加一些刺激点,避免他们的学习。比如说低年级的认读生字就比较乏味,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猜字谜、编字谜、摘桃子、竞赛读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孩子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生字,并掌握其良好的学***。

三。设计实践: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认真考虑如何组织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就是“磨刀”,是把气力用在刀刃上。可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淡化了这种意识,只顾埋头使劲“砍柴”,而忽视了轻松“磨刀”。方向对了,教学效能才能彰显。

听课观后感(篇8)

赵国忠老师的《听课最需要什么》这本书光从名字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说实话,工作至今十几载,在教学新手成长的道路上,深思过如何才能备好课、如何上好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钻研教材,但是唯独对于听课这一环节没有深究过,也不得方法。赵老师的书只是告诉我们在日常课堂上最需要什么?

告诉我们如何做到有效听课和创新听课?静下心来细细研读这本书,真给了我不少启发,它拓宽了我的教研广度,为我的教学生涯注入了新的血液。

在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听课是教师的开始,是教师走向讲台的基石。是的,每个年轻的老师都是从一开始上课就走上讲台的。

听课是教师上台的基石,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听课”是教师进行教研活动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获取经验、相互提高、更新教学观念的一种途径。

第一、听课前要有“备”而来,应带着目的进课堂。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是以课前学习的态度进入课堂的,但我很少提前准备任何东西,有时我会匆忙地冲进教室。赵老师告诉我们:上课前没有知识准备,会导致盲目性、低效性、收效甚微。

听课者要带着目的性,有计划的去听课。听课目的又是什么呢?听课目的也就是听课动机。

作者还把听课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学习取经型听课、帮助指导型听课,考察考核型听课,总结推广型听课,调查研究型听课,检查评估型听课。因此,在听课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课程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来决定在听课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通过学习,我已经明确了今后如何有效地倾听。听课前要知道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根据课本内容自己勾勒大体的教学框架,听课时带着目标进教堂,才能在课堂观摩中找异同,互相启发、共同分享。这样的准备,与其冲进课堂,不了解老师的教学意图,不了解教材,会有更大的收获。

第二、听课时要在“听”字上下功夫,坚持“四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

首先听课堂上学生的声音。学生的声音状态最能体现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倾听学生的声音,关键是捕捉学生对老师提问的反应,倾听不同学生的发言。

只有倾听学生的声音,才能了解学生参与的状态和情感,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心理需求,了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

其次听课堂气氛。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多边交流所产生的无声和声音,都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风格。如果这种氛围和谐、平等、民主,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再是听授课人的自评。授课人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设计者,只有授课者本人最清楚自己的教学环节,仔细聆听授课教师的自评,有助于更深的了解教法,更好的理解和**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对课堂中的亮点和不足有很全面的把握,同时也能促进和我们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听同行之间的互评和专家的点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所有评课成员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课堂进行评价,既会看到常规,又会看到改革与创新;即会看到预设,又会看到生成;即会看到教师的主体引导,又会看到学生的自主**,对教者的闪光点会给予交流,对其不足之处也会坦诚指出并给予自己不同的见解和帮助。

第三,听课要调整好进入课堂的态度,挖掘每节课的闪光点。

听课的心态也很重要,教学没有“十全十美”,每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在其个性化教学中总有一些能够展示教学魅力的优点。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宽容和欣赏的态度来倾听课堂。不管是哪一类,都有或多或少的优势。只要我们以宽容、欣赏的态度倾听课堂,就能从不同的课堂中找出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吸收、协调、再现。

以上是我研读这本书的点滴体会,我会在今后的听课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变听课为“品”课,让听课成为一种艺术享受,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